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破罐子 >

第1章

破罐子-第1章

小说: 破罐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王大骐:
  1985年出生,生活轨迹:兰州—广州—北京—顺德—深圳—密歇根—增城—Fort St。 John—蒙特利尔—北京。
  自问自答:
  1.你觉得周围的人认为你是个怎样的人?
  神经质、脆弱、迷茫、情绪容易失控、还比较讲义气、头大聪明、直接明了
  2.自己喜欢的个性是:
  独立、坚强、有韧性、活泼、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文艺气息浓烈
  3.相反,讨厌的个性是:
  枯燥无味、无理想、无对美的追求、虚假装B、反应迟钝
  4.自己想成为的理想类型是:
  干自己热爱的事;而金钱只是顺带的结果;结果还想少要点都不成!
  5.给关心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大喊一句吧:
  我辜负你们啦!!
  

媒体推荐
作为60年代出生的一代,所有关于成长的标准在我们长成前都定好了。而在本书中,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非典型成长”的标本,无论付出多少心与血的代价,他都是自己成长标准的参与制定者和实践者。或许在他们眼中,长辈和父辈才是“非典型”的一代。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
  老爸和儿子,一脉来相承;老爸写国家,儿子写自己;老爸勾勒中国走势,儿子速写“我世代”成长。中国之变,在两代人之大不同,中国之幸,在人人可以走向自己。
  《新周刊》执行总编  封新城
  编辑推荐:
  恋爱、友情、孤单、大麻——一部非典型80后实录
  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画卷
  80后,是破罐子,还是青花瓷?
  虚构的故事可能会引发短暂的感动,而直面自己的人生才会让内心钝痛。作者把生活的经历和感触copy下来,做了剪辑,把真实的人生纪录奉献给我们。那种*的真实感,未经修饰的内心纪录和面对生活的茫然与反思,足以让人震撼。
  他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他只是忠实地记录过去的八年:16岁独自在美国的孤独寂寞,湖边冲浪的刺激和挑战,穿着睡衣上课的奇异课堂,爱情失意后的无尽折磨,面对昔日好友深陷毒海的无力和痛楚,海外生存的艰辛和酸楚……
  能够静下来聆听他人的人,才能够真实地聆听自己。无论出不出国,不管是同龄还是家长,面对和着青春热血与真诚的倾诉,有谁会忍心拒绝?
  

编者的话
这是一个从小到大逃避了国内所有升学考试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甚至从高中到大学。
  这又是一个在国外度过了几乎整个青春期的少年,从16岁到22岁在北美大陆上辗转漂泊,开始时一头扎进一个盎格鲁家庭,后来在加拿大上大学,一直到现在毕业才回到国内。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他的父辈也因此担心他不能够成器,会是个破罐子,但是当他把这部作品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他的父辈才发现,对于时下这些年轻人并不能用一个僵化的标准去评判。
  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年轻人成长的世界。从中学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从懵懂未开的少年到历经感情坎坷的青年。他有着一般人少有的丰富经历,而更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很好的记述者,坦荡地把自己的困惑与痛苦,把自己的快乐与悲伤,讲给别人听。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一个孩子气的想法,为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感情,没有想到,在那段感情已经烟消云散的时候,文字却依旧保存了下来。在随后的时间里,记述成了一种习惯。
  时至今日,这本写了七年的书在不经意之间却提供了一个解读80后的绝佳案例。它很丰富,也很真实。
  假如你是他的同龄人,你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困惑和追求;
  假如你是他的长辈,你可以从中读出你的孩子没有对你们说出口的话;
  假如你还在国内,你可以看到国外生活的精彩与艰难。
  ……
  这本书是一个80后的心灵自传,它提供的是一个当今社会青少年成长的样本。说不定,它可以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这些平时难得交心的人们;或者,成为一面镜子,让读者看到自己平时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它可能是一种现象,引发人们对80后这一群体诸多感兴趣的话题。
  若果真如此,那真是要为作者感到高兴了。因为按照通常的观念,这也许是个不成器的孩子。但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像一个陶器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匠人的细心琢磨,也要考验他自身的才赋品质,至于最后成器与否,则要看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历练的结果。
  每个罐子都有出炉的时候,它会是一个破罐子,还是会成为精美的青花瓷?这最后的评判不由我也不由他,无论如何,他已经把这本书呈现在你面前,评判的权力还是交给你们吧。
  人不过是虚无而已, 但人充满了欲望。他是着迷于高处的侏儒,卑微地要达到那高不可攀的富丽和堂皇。他的心灵在宇宙神灵的万般光彩中是束黑色的光线,他的生命是奋斗、兴奋和苦难。他受激情摆弄,被悲伤折磨,盲人或哑巴似的渴望着宇宙神灵的提醒。他的身体是物质世界中劳作着的、易逝的尘埃, 他不可能是那神秘的大自然造化的终点,超越于人的某种生灵存在着, 那将是人类的未来。
  ——室利?奥罗宾多(印度哲学家)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少年从16岁开始,独自上路,在北美大陆上流连忘返,在发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发现了自我成长的故事。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尽管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可在一个少年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确定,一切都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一切都仿佛唾手可得,一切却又那么遥不可及。这个年龄的人心里拼命叫喊着“不想长大,不操这装B的世界”,可本身却被外部世界逼得一直不由自主地去“成熟”,去顺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塞林格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说的是这样的故事,而杨德昌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揭示的也是这个问题。
  少年很敏锐,可也容易受伤害;少年对世界玩世不恭,那是在保护自己,却对真正能征服他的东西敬佩不已;少年总在沉沦和发奋之间徘徊,少年在逃避现实的同时也更容易接受现实;少年直接,从不绕圈,往往直奔主题,从不掩饰自己的丑陋,甚至引以为傲;少年藐视虚伪,却不得不去迎合环境让自己装出一副与周围人合拍的嘴脸;少年相信纯真的爱情,却在遭受打击后鄙视爱情,可内心深处仍在呼唤它;少年高兴的时候忘乎所以,认为世界上什么都是好的,可有了苦难却认为世界都是灰的;少年害怕千篇一律的生活,喜欢创造性的东西,可自己的生活却没什么新意;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以一种二元对立的极端形态存在着,正如天地初开,混沌不已,一切都还未尘埃落定,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最重要的是,少年总在追寻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很自私,可因为他还有选择的权利,他不相信《切瓦格医生》里说的:“当社会的存在是以阶级、群体思想原则为基本前提的时候,社会的发展往往需要以牺牲个人为条件,以无数个体的痛苦与悲剧为代价。”那都是上一辈的事情,少年没有那么多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他只想活出自己,活给自己看,证明给自己看。
  有一部电影叫《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片中的主人公以优异的成绩和体育特等生身份从大学毕业后,一人独自上路,烧掉了自己的ID和钱,断绝了与父母的联系,远离人类社会,背着背包,带着杰克?伦敦、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卢梭等心灵伴侣的书,周游美国,一路步行或搭顺风车,最后在Alaska(美国阿拉斯加)的荒野里生存了133天,因食物中毒而倒下。尽管是悲剧,可他却做了很多同龄人想做却没有去做的事情,那就是独立去面对最真实的自我,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戳破生活的圈套,并勇敢地摆脱社会的束缚。
  年轻人总喜欢幻想,尤其是幻想远方,仿佛最好的生活总在远方,更重要的是,美丽的姑娘总在远方,而过剩的精力和未经污染的大脑注定他们会多愁善感,并让这种情绪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色调。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先从一些有关爱情的片段说起吧。
  ###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4小时的爱情,能不能算爱情呢?(1)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杜拉斯
  星巴克。她坐在朋友的身边,个子小小,一副清纯可爱的样子,而我的目光一下就停留在了她的身上,甚至忘了跟朋友打招呼。
  往往相信第一感觉的人最后都会摔得很惨,头破血流,尤其是在爱情当中。
  三人行,穿过拥挤的街道,钻进了一家带有浓郁家庭风味的日本居酒屋(日语:いざかや ,意指“小酒馆”)。一两杯酒下肚以后让人觉得头开始悄悄地发晕,面泛红晕的三人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醉意绵绵。之后又换了一间爵士酒吧,一瓶意大利的红酒三人分享。几杯鲜红的红酒下肚,我们开始玩起了落俗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
  “跟几个男人上过床?”
  “最长的一次做了多久?”
  “最喜欢什么姿势?”
  伴随着时而激昂呐喊,时而喃喃自语的爵士乐,人的窥私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刺激的语言背后却是空虚无聊的人心。
  第二天晚上,她带着几个女性朋友又出现了。
  这是一个周末,一群人在club里贴身热舞,从来就对club不太感冒的我,这次竟然完全不一样了。双手环绕着她,两个年轻的身体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仿佛两条在水中畅游的鱼,身体的摩擦伴随着刺耳的音乐,欲望在燃烧。
  跟她跳完后,我又接着跟她的女性朋友们跳,平时沉静内向的我此时却变得大胆而主动。一上去就搂住了她朋友的腰,接着开始尽情地扭动肢体,做着一些暧昧十足的动作。
  一个晚上过去,我竟然跟三个不同的女生跳了意淫味道十足的贴身舞,这可是创了前所未有的纪录,腼腆的我顿时心花怒放。
  第三天晚上,那个城市正在举办声势浩大的烟花节,我们约好去看壮美的烟花。
  德国的烟花正如其国家一样,富丽堂皇,有条理却包含着内在的激情。一朵朵大茶花在空中爆裂,散成无数的小星星坠落到人间。黑暗的夜空被暂时地点亮,正如爱情,在如黑夜般有限度的生命里点燃一段迷人的火花。
  烟花结束后,我们坐在咖啡馆里,那时已是午夜时分。我从书包里掏出了一本书,双手捧着递给了她。
  “你怎么知道我一直希望有人送我一本书?”
  她的眼眶湿润了。
  凌晨3点的时候,我们上了的士,我送她回家。
  车到了家门口,电影里的情节又上映了。
  “我家就是太乱了,要不然可以请你上去坐坐,不过你真的想上来的话也可以。”
  如果有个女人才认识你三天,就在凌晨时分邀请你去她家,那么原因有三:
  一、实在是对你有太强的好感了,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的。
  二、实在是太寂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