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祥龙演义 >

第121章

祥龙演义-第121章

小说: 祥龙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见识不见识,你这张嘴还是那倩丫头告出来的。如今虽非圆满,亦是圆满。老道去也!”转身就欲离去。三郎忽见张天师拐杖上面挂着一只葫芦,金光闪闪。乃问道:“天师你那葫芦如何闪光?”张天师道:“我这葫芦里装的是点圣丹,所以闪光。”三郎道“何谓点圣丹?”张天师道:“此丹乃是点拔圣人之用的。”三郎听说,一把夺过葫芦在手,说道:“张天师索性舍个大慈悲与四川罢!”就把葫芦里十粒金丹转向四川之地都倾倒了。



急得张天师一把揪住三郎道:“这厮呵!我这金丹已经名花有主,你都倾了四川,却不害苦了我!”三郎笑道:“四川这番劫难,人丁单薄,正好要些金丹济济。张天师又有此物,吝啬怎的?”张天师道:“罢了罢了,四川劫后点拨圣人,不失为一件好事。”三郎道:“真个能出圣人,当然是件好事。圣人何者?乃儒家之圣贤,仁义之榜样,礼智之典范。能彀出此人,正是社稷之福。世人皆要为之鼓掌了!”张天师道:“福也赐了,圣人也点拨了。你日后休来缠我。”三郎笑道:“终不然三郎日后拜访天师,要着天师心存怨恨,要拒之千里么?”张天师咄道:“死小子,老道岂是小肚鸡肠之人?怀恨什么,视吾如同妇人耶?”



三郎道:“不敢不敢。还是我送天师回去吧?”张天师道:“不劳你了,就此别过。”张天师跨上麒麟而去。不期三郎背后叫他一声:“张天师!”张天师本来心慌,听三郎忽然背后喊他,唬了一惊,跌下麒麟来。这一跌,指去张天师一魂降下凡尘,受一遭苦难,以代麒麟受罚。这是后话不题。张天师跌下麒麟来,起身骂道:“死小子无故背后喊我一声,失了魂也!”三郎笑道:“天师莫慌,三郎喊你这声,无非是叫张天师看好座下麒麟,莫又走了它,生出祸乱。”张天师道:“这个不妨,麒麟魔性以自被国师王化解,再不得吼了,依旧还是个灵物哩!”三郎听说笑道:“如此,恭送张天师!”



张天师笑道:“再会再会。”坐上麒麟去了。却说三郎平了麒麟劫,逼张天师赐福下四川,可谓功德圆满。当时与倩倩几个会和。倩倩忙问道:“追麒麟事体如何?”三郎乃将上项事情细细陈述一遍。倩倩三个闻言无不欢喜。叫道:“三郎这番莫大功德哩!”三郎道:“惭愧,惭愧,比之四川灾难,三郎这些作为算得什么?”张魁问道:“师父这番平了四川麒麟,向后作何打算?”三郎道:“且到灾区再去看看,再图后记。”说毕几个往四川灾区而来。



再说四川灾难甚得朝廷拨救,真个万众一心,渐渐人心稳固。这朝正值军民齐心合力救灾。忽见上空祥云缥缈,紫气东来。大众俱都停住抬头观望。果见张天师脚踏祥云,满身金光异彩,现身在那九霄之中。约莫一炷香时间,张天师坐上麒麟远去。托起来一带轻云,展现出来若大一个福字,霎时化作缤纷宝雨落将下来。大众见了无不顶礼膜拜,欢欢喜喜奔跑相告,叫道:“张天师赐福拉,张天师赐福拉!”早有施甘雨,洛庆云二官选下妙手丹青,绘下张天师赐福神影,教其流传。



却说灾民见了张天师赐福四川,人人欢喜,个个流传,一时间欢喜蜀国大地。三郎四人来到四川;灾后疮痍之地,依旧不堪入目。几个正走间,忽然听见一阵歌声入耳,其歌曰:“茫茫宇宙最深处,凤翥龙翔乐中土;一从盘古开辟后,百姓熙熙膺天哺;如何礼乐五千岁?煜煜煌煌升平驻……”



三郎几个听了不禁感叹:“闻川一震凶,患难共真情,世多菩提者,尽报此一身。”几个才然向前,又见几个孩童衣衫破烂,在那一株大树下面的土地庙前作歌曰:“三山竞秀,二水争流。一城跨江尽新楼。下世麒麟摧残后,毁我锦绣好威州。……”几个孩子唱几句,哭几声。叫人看了心酸。几个再向前来,直至二官扎的帐篷里面,看见二官形容憔悴许多。三郎上来行礼道:“二位大人辛苦了!”二个见是三郎,欢喜道:“先生回来了,请坐下说话。”几个里面坐了。施甘雨合掌道:“早日见张天师赐福,料知先生这番平麒麟成功,施某人在此做谢了!”



三郎道:“不敢不敢。若论有功,三郎不及二位大人万一,应当感谢二位大人才是!”洛庆云道:“虽是劫难已平,只是灾后恢复工夫浩大,没有多年光景,怕是难得恢复往日之辉煌了。”三郎道:“不知灾民们都还好么?”施甘雨道:“甚是亏得朝廷援助,灾民倒也人心稳固。只是灾民房屋俱毁,住帐篷不是长远之计。如今渐渐秋寒,多有露宿之灾民没有房子住,这倒是眼下头等大事。”三郎道:“可从四处多调些土木匠人来川造房子。”施甘雨道:“三郎不知,这些土木匠人大多来自民间,救灾的官兵都不会做,故才难得这些造房匠人来哩。”



三郎思想一会道:“二位大人,三郎行走江湖;识得一位匠做高人。但请得他来,保管官兵三日里会得造房子,三月内灾民住得新房子。”二官听说大喜道:“果真有此神人,三月做得许多房子,四川灾民可过一个平安年了。”三郎道:“二位大人说的是。我这就去请那高人前来,烦二位大人多备些砖瓦木植材料,好动工也!”二官应道:“好,好。请三郎就去请来”三郎几个别了二官,倩倩问道:“不知三郎去那里请这个高人?”三郎道:“我自有请处,你们在此相侯。待我去来。”说时早也去了。



你道三郎请的是何高人?原来他一筋斗纵至南天门里,天门守将何人挡他。三郎直赶到通明殿外,只见张天师,许旌阳,葛仙翁,丘真人迎住他。那张天师慌忙道:“这厮却才分别,如何就来找我?是寻我晦气来的。”就将袖子遮住脸,转身就走,三郎赶上一把扯住道:“张天师,都是老相识了,见了面,还拿袖子遮饰什么?”张天师转脸笑道:“这是什么话?那个遮饰?你好你好!你到此来又是何事?”三郎道:“还是四川之事哩!”张天师惊慌道:“四川又有什么事?”



三郎笑道:“你莫慌,莫慌。还是四川遭灾,民房俱倒,大多灾民露宿凄凉,又值秋寒,十分可怜。所以我来面见玉帝,要讨些匠做高人下凡去,三月内造出一批房子,好教灾民有个安置。”许旌阳扯过三郎道:“原来如此,只是有些不巧,玉帝正在瑶池与王母赏花,近来听闻了张天师一些事迹,正在恼他,劝你这时莫去撩拨了。”三郎道:“赏花事小,救灾事大。正要他晓得此事。待我往瑶池寻他去来。”挣脱许旌阳就要来瑶池,却得张天师一把扯住道:“莫忙莫忙,陛下最近脾气不好,你休去讨扰他。要匠做高人,你随我去一趟工干司,少不得拨些匠做高人下去。”



三郎闻言欢喜,随张天师来到工干司,早有张,鲁二班出来迎接,说道:“不知张天师驾到,有失远迎!”张天师道:“好说好说。”指着三郎问:“你可认识此人?”三郎上来见礼道:“见过鲁班先师!”鲁班笑道:“原来是陶先生!稀客稀客。”即请入里面,奉茶毕,张天师问道:“不知鲁工最近忙些甚事?”鲁班道:“天庭倒也无事,只是西方佛祖昨朝发檄来此,命我师徒明日赶往灵山修塔,只此一桩。”三郎道:“不瞒先师,弟子这番来访,正是有件修建事业要劳鲁工下凡去。”鲁班道:“还是甚事?”



张天师道:“鲁工可闻四川之事乎?”鲁班道:“麒麟一劫,动荡四川,小神早有耳闻!”张天师道:“你晓得就好,三郎这番前来,正是要鲁工下凡四川,修路建桥,重建灾民居所,替百姓做件大大的好事!”鲁班听言说道:“若说替灾民修建,小神原本不该推辞。只是佛祖那里,却如之何?”张天师说:“这个无事,你且教你徒弟张郎先去灵山立基。老道再修书一封向如来道明原来,那如来是个慈悲之士,量也不会阻住鲁工四川救灾,而来替自家修塔。鲁工放心随三郎去吧!”



鲁班听说道:“这样也好。”乃叫三郎:“我随你下四川去来。”又吩咐自家徒弟一番,告别张天师,随三郎出来南天门外。三郎问道:“鲁工可认识四川之路?”鲁班笑道:“四川之路,我怎么不认得?”三郎道:“如此,等弟子先行下去告之四川百姓,说鲁班先师临凡,要替四川重建,好教百姓都来迎接!”鲁班一把扯住三郎道:“不可,不可!老汉这番下去不想将真姓示人。”三郎道:“不愿告之姓名,叫百姓怎样称呼?”鲁班笑道:“只因老汉出入皆坐木鸢,但呼我做木仙人吧!”三郎笑道:“好,好,木仙人请!”鲁班笑呵呵跨上木鸢,随三郎下凡而来。



再说四川二官自三郎走后,从四处急征砖瓦,木植等造房材料,一时四方响应,大批的造房材料料纷纷运抵四川。又有多班造房匠人纷纷赶来救助。这日正忙间;忽然看见天上一个白发老人乘坐木鸢飘然而来,须臾落地。大众皆以为奇,纷纷前来观看,但看这老者,满头金发,慈眉善目,大有仙家样范。施甘雨,洛庆云见了,赶上来礼貌。又见三郎飘然落下,向大众道:“四川洪福,请得匠做高人来了!”二官闻说惊喜,合掌问道:“不敢动问仙翁宝号?”鲁班掳须笑道:“老夫世居鲁地,都为木匠,承蒙世人抬举,呼做木仙人。今日受三郎邀请,特来四川造作广厦高宫,乃为川民谋福也!”



二官再谢,邀入帐篷,施甘雨道:“四川遭此灾难,百姓妻离子散,痛失家园,流离失所,何等凄凉?幸得仙人到来,万千川民百姓,重整家园有望了!”鲁班道:“承蒙列位看重,老夫自当尽自身之力,替灾民做个大好事。”二官再谢,次日,鲁班唤过三郎,一同查勘地理,广定向址。当时命千万匠人都拜了木仙人。杀翻一头猪,祭了南北星斗。三郎才向鲁班道:“还请先师安下四川千里龙脚!”鲁班乃书符一道,手把拂尘,乃念曰:



“日出阳山宜向东,高架层楼九霄云。奉请师我临此处,开山伐木告万灵。封龙口,扫四平。上扫天煞归天去,下扫地煞入幽冥。扫尽邪魔归西去,惟留中间好红尘。”



鲁班念毕,一声炮仗发起,万千匠人一声吆喝,各自动手造作起来。正是那:



阴阳两字最为先,来山去水好向前。高架五彩华堂屋,管教神州万万年。



四川得了鲁班下凡,正是建房有方,修桥有术。不上一月,灾民房屋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做起来。不觉得将近两个月。有征粮官来报施甘雨道:“大人,灾区粮食每日耗费巨大,粮草供应不求。还请大人早发征粮檄文!”施甘雨闻报焦急道:“粮食乃命之根本,如今粮食短缺,四处已然无粮食征调,教灾民如何过冬?”一旁三郎听说,说道:“大人,三郎不才,愿替灾民征来粮食过冬。”施甘雨道:“有劳先生了!”三郎别了知府,早又至南天门上。



他也不惊四天师,不谒灵霄殿,直来到披香殿里。看见粮食多的高山小丘也似。他想道:“此处虽有粮食,我一双手脚怎么能带出去许多?”想了一会儿,口里一呵;变化出一只大黄狗,喝道:“畜生,与我带些粮食下去四川,是你的功劳。”黄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