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枫叶红了 >

第38章

枫叶红了-第38章

小说: 枫叶红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育萍上复习班的名已经报上了。按安排,在春节后,复习班将比学校开学早一个礼拜上课。而师傅按工程队春节放假回去,也大概只有个把礼拜,到时候正好带着育萍回省城上课。

  育萍住的地方,正好宋佩华她们寝室只住了六个人,还有一个空床位可以腾出来。刘晓楠和她们寝室的人都打好了招呼,姐妹们都很给他面子,全都同意了。

  吃饭的问题,正好学校已经安排从下个学期起,不再搞学生集体就餐了,全部实行凭饭菜票打饭的分餐方式。对刘晓楠这样的带薪学生,学校统一安排在教工二食堂就餐。这样,育萍就可以由他出面在教工二食堂买饭菜票吃饭了。

  刘晓楠对育萍来上复习班的事,特别用心,尽量把各项事情考虑得周到些。他深知师傅和育萍这么信任自己,下这么大的决心来省城复习,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已经是育萍第三年复习高考了,这一次的成败,对她的一生非常重要。自己一定要对她负责,让她有个好的学习条件,能够集中精力,全力进入学习状态,取得好的复习效果,确保明年一举成功考上大学。

  各项事情安排得都有头绪了,刘晓楠还特意去工地上向师傅汇报了一次,征求师傅的意见:“师傅,你老看怎么样,还漏掉什么事吗?”

  师傅还能说什么呢?其实,他可能也没怎么认真听徒弟的“汇报”,只是以一种完全信赖的神态,坐在徒弟的对面,笑咪咪地看着他说话。

  当晓楠问师傅还有什么意见,师傅高兴地笑笑,在他肩膀上拍拍了,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好,你比我想得还周全。育萍能跟着你学习,我就放心了。育萍以后跟着你,我也就放心了。”师傅想得很远,把女儿以后的人生依托都想到了。

  晓楠理解师傅的心意。师傅一共三个孩子,两个大的早就参加工作,离开家到外地去了。这些年来,只有育萍这个满女儿,跟在身边。这可是师傅老两口的心头肉,宝贝疙瘩啊。育萍的前程和人生归宿也是老两口最大的牵挂。师傅话里的意思,晓楠是明白的,也是晓楠希望的。

  刘晓楠能不费心费力地把育萍的事办好吗?

  寒假里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刘晓楠自己学习上的事了。按杨贤纯老师的指导,他要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从四个方面补修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这四个方面就是那次在杨老师家里说的:一是在哲学思维基础上补充逻辑学知识;二是加强语言表达,特别是科学论述文体知识;三是学点科技历史,特别是地学历史知识;四是要加强外语学习。

  刘晓楠自己将英语学习作为自己在大学四年期间的一门加强性的主修课,已经配合学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了加强性的学习计划。包括在学校教材之外自己同步自修一套科技英语教材,规定每天跟听英语广播,每周定期到外语系语音室进行听力训练。这些都已经在实施了,并将坚持实施四年。

  学习和积聚科技历史知识,刘晓楠认为是个长期坚持,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将这个补修内容列为了自己长年的知识性阅读内容,做到每天读一点,日积月累,逐成体系。目前,他正在逐卷地阅读著名的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了配合地理专业学习,他先是读《地学卷》,现在已经读到有关沈括的《梦溪笔谈》的内容了。

  集中补修逻辑学和汉语言学知识,是刘晓楠这个假期的主要任务。

  逻辑学,从政教系的朋友那里借了一套教材,打算寒假里学完。刘晓楠认为,对于学习逻辑学,一般非该学科的研究人员不必过于深究,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这个学科的基本理念与原理,熟悉主要的逻辑思维规律和方法方式,以为自己今后在思维体系上建立严谨的模式和有效的方法。所以,通读一遍规范教材就行了。

  汉语言学,刘晓楠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自学,造成了语言不规范,口语化突出,书面表达相对欠佳。因此,想多花点力气。根据中文系朋友的建议,他从图书馆里找来了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打算利用这个假期,集中时间和精力,好好地攻读一番。

第十七章  寒假不回家(2)
黎民余这个寒假也不回去。他来找刘晓楠商量假期的安排。

  “是不是来求我帮你联络她?”刘晓楠故意逗他一下。

  “免劳了,免劳了。她已知悉我的假期安排,言定会来学校看我的。”这个黎民余,学习了这么一年把历史,讲起话来也有点古人口气了。

  “好了,好了,你可别跟我来上“之乎也者”了。真受不了。”刘晓楠也正想和他商量点事,希望他白话白说,两人好说事,“放假了,我这边人少了,可能寝室里就只一两个人。你那边应该也走得差不多了吧。是你住过来,还是我住过去?考虑过没有?”

  “住你这边,住你这边。”黎民余想都没想,就立马回答了。

  其实,这事黎民余早就想好了,原因有二:一是在这边与宋佩华见面方便些,省得她往历史系寝室去时,那帮臭小子们老对他挤眉弄眼的。在这边,什么事有晓楠顶着,他这里的同学碍着刘晓楠的面,也不会说什么。

  二是有利于学英语。地理系这边理科生多,大家学英语的气氛浓些,寝室用于学英语的家什也足些,收音机、录音机、磁带什么的,用也好,借也好,方便多了。

  说起这学英语,黎民余可不喜欢自己历史那个氛围。可能是历史学给人感觉就是翻故纸堆,是老学究式的学问,加之系里的学术长项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元明及以前的历史。所以,系里从老师到学生,对于外语都有种近乎天生的排斥。甚至,大伙还把像黎民余这样天天读英语的同学,视着怪物或异类。

  这种情况,英语课老师最清楚了。她就曾经在黎民余班上上课时,生气地说:“你们对英语学习怎么是这种态度。我在地理系上课的时候,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让我这个专业老师都感动,他们有的同学的英语水平,在某些方面,比如科技英语阅读方面,甚至超过英语专业的学生。”

  不管同学们是怎样想的,黎民余自己清楚地知道一点,国家对历史学高级人才,是有外语水平要求的。黎民余规划自己要经过研究生的学习,成长为一流的历史学家。要走上这一步,就必须要通过英语考试成绩关。而过这一关,就正是对于外语有偏见的历史专业学生的短板。

  在我国当前的有些近乎教条和僵化的教育体制下,在对专业人才也要有全面发展要求的教育目标下,不少特殊人才就是因了自身的某个短板,而丧失了深造、晋升、成材的机会。黎民余要求自己决不能被短板困住。

  不管黎民余是怎么想的,刘晓楠确实希望他假期里来和自己一道学习英语。因为,自己近半年对英语的突击学习后,觉得现在需要有一个试着与人进行英语交流的机会。以自己目前的水平,难得找到能耐着性子与自己交流的对象中。而这个民余,与自己水平相当,再说他也不敢随便甩掉自己。

  “好啊,住我这边来,我欢迎,但有个条件。”刘晓楠正求之不得,但先得把规矩定下来,“以后我们两人间讲话都要尽量用英语。”

  “正好,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讨论大问题不行,日常事务*流可以。”住到一起学英语,正是黎民余的目的。

  “好,限于日常交流。规矩是谁说的错得多,就要罚。”刘晓楠早把规矩想好了,不只是针对民余,也想让自己有个督促。

  “怎么罚?不是罚钱吧?”

  “谁要你的钱。再说万一我错多了,也没那么多钱给你。”刘晓楠把规矩端出来了:“早晨说错了的,打开水,打早饭。上午说错了的打中饭。下午说错了的,打晚饭,搞寝室卫生。晚上说错了的打洗脚水。怎么样?”

  “好啊。看来这个假期我要享福了。哈哈。”黎民余自我感觉还不错。

  “不见得吧?这福还知道是谁享得到嘞。”刘晓楠也不服输。他又指着几个床位说:“这样吧,他们几个回家的,今天就会走。你明天就搬过来吧。”

  “好啊,好啊。”黎民余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大早,刘晓楠这个一贯起早的人才下床,就听得有人敲门,门外有人大喊:“Open the door。”

  刘晓楠一边开门,一边问道:“谁啊?”

  黎民余提着大包小包地一边往屋里挤,一边笑着嚷嚷:“哈哈,你没讲英语。今天早餐有人打了。”

  刘晓楠一下清醒了,大嚷:“不行,不行,你还没搬进来。等你搬进来了再正式宣布开始。不能搞突然袭击嘛。”

  “赖皮。哼。”黎民余无可奈何。 。 想看书来

第十七章  寒假不回家(3)
两个好朋友住到了一起,学习时间之外,聊天的机会也多了。两个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对将来的专业打算。

  在这个问题上,晓楠是完全接受杨贤纯老师的观点的。他对民余说:“我想往宏观综合方向发展。这可充分利用自己十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比较广泛的知识,还有利于发挥自己这些年来与社会接触较多,对社会宏观问题思考较多的优势。将来把自己的宏观思维与地理科学的区域特征联系起来,研究一些具体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该可以有所作为的。你呢?”

  “我的想法和你不同。其实,我们进入专业领域,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年龄上讲,起步太迟。和他们那些十五六岁的小孩子比起来,我们已经迟了整整十年了。所以啊,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把知识面的网再去铺大,把知识的基础再打牢。那样会把我们所剩不多的时间都耗费掉的。晓楠,我这里提醒你嘞,等我们大学一毕业,就三十岁了,人生是有限的啊。”民余的考虑不能说是不对的。

  “这个我也不是没想过。但我总觉得,既然命运让我们在青春的尾巴上赶上了大学这班车,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它,让它发出最亮最美的光芒。”在人生的理想问题上,晓楠一直有着一种浪漫的情怀。当然具体问题也自有理智的思考:

  “时间问题,其实也是相对的。你看他们小年轻,大多贪玩,自我约束能力差,一天上了四节课以后,最多也就再看两个小时的书。这样,他们一天的学习时间也就六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都去享受生活、体验社会了。这对于学习来说,是把时间浪费了。

  “我现在一天学习十六七个小时,再加上礼拜天节假日,我四年就要当他们十二年了。这不就把那时候耽误的十年找回来了吧?你看,时间上我们不少,而在知识积累、社会经验与宏观思维能力上又明显强于小年轻们。这正是我们对专业前途作高标准的宏观综合规划的优势啊。”晓楠的想法似乎更加不无道理。

  “但是,你想过吗?我们如果用同样的以四年当十二年的精神,找准一个单项方向,深入进行钻研,岂不是更能达到专业研究在这个方向上的至高境界吗?”民余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两个人谁也不能说服谁,也就各人按各自既定的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