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挽云歌 >

第12章

挽云歌-第12章

小说: 挽云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炽羽拉着云倦初好不容易挤到了城门之前,见城门正在关闭,他忍不住也叫道:“为什么要关城门?” 
  守城的士兵见他和云倦初气度不凡,悄声说道:“刚刚听说金兵这两天就打过来啦!你们这时候进城不是送死吗?” 
  “公子?”方炽羽看着云倦初,等着他的决定。 
  云倦初想也不想,上前两步,走进城里。 
  方炽羽忙跟上他,就在他们跨入城内的一瞬,厚重的城门在他们身后轰然关闭。 
  飞扬的尘土掀起一阵沙雾,将城门外震天的哭声和怨怒挡在了外面。城里城外就这样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惨痛的哀号和悲愤的怒骂,却还有着一线生机;一个则是死一般的沉静,暗涌着毁灭的波涛。 
  方炽羽不停地在往后看,看着身后那扇沉重的门将整个国破家亡的悲哀血淋淋地压在他心上,直教他窒息。 
  云倦初却一直向前走着,走得很慢,也很沉稳,因为他知道他每走一步,都踏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和泪水,而在这条血泪铺就的道路上,他只能向前走,再也不能回头。从此他的生命便只承载着这份血染山河的沉重,而这份沉重将推动他坚实的步履沿着这条长路,走入未来的漫漫长夜,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只愿给江山带来一片光明…… 
  “你当真是七皇子?”李纲代表行宫中的所有大臣问出这样一句话。 
  云倦初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李纲。 
  李纲接过,打开:“玉牒?”已有几个官员围了上来。 
  玉牒乃是皇子身份的见证,上面写有皇子的出生地点,生辰八字,生母姓名以及在场诸稳婆、嬷嬷、宫女的姓名,最重要的是加盖着皇帝的玉玺大印。 
  “皇七子赵初,生母玉辰宫云妃……”几个大臣口中读着,又仔细的察看着玉牒上加盖的皇印,开始有些相信了。 
  “李丞相,我们曾见过面。”云倦初道。 
  李纲点点头:“就是几个月前,不过……”不过当时的云楼公子怎忽然成了七皇子? 
  云倦初微笑:“不,我是说十年前,咱们在朝堂上见过。” 
  李纲努力地回忆着,终于想了起来:“是了,当年七皇子在朝堂之上解了金使出的三道难题,大扬我国之威。”当时,在场所有的人都被那个年仅十三岁的皇子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才华惊呆了,但不久以后便传来了他不幸夭折的消息,朝野上下还曾为此甚为惋惜。如今他怎么又还活着呢? 
  云倦初知他心底疑惑,早已想好了说辞:“当年由于我体质虚弱,父皇便从道士之言,另寻替身代我承受早夭之劫,而将我送去了江南调养。” 
  李纲点点头:宋徽宗极崇道教,在宫内设了道观,对道士言听计从,百姓私下里都称之为“道君皇帝”。因此,云倦初的这番说法令他十分信服,再加上他本就对云倦初敬慕异常,所以对他的身份已信了大半。 
  于是他将玉牒还给云倦初,问道:“七皇子此来所为何事?”话中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承认了云倦初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探询他可是为了皇位而来。 
  其余众臣见李纲已确认了云倦初的皇子身份,也就不好再多言,心中却道:这下可有一场夺位之争了。 
  云倦初坦然道:“现在大宋正是生死存亡之关头,我岂能偏安江南坐视不理?因此我虽不才,却也愿为江山尽一份责任,将父兄早日营救回来。还望各位助我一臂之力。” 
  他话说得慷慨激昂,意思也很明白:他的确有意皇位,但他要这皇位决非为了自己,而是要用手中的权力引领整个大宋救出被掳走的二帝。 
  众大臣沉吟着,虽然云倦初的话真挚诚恳,可是他毕竟是半路杀出,又十年未在朝中,立帝这种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岂能光凭他几句话就确定?            
  于是,不久便有赵构的支持者道:“康王忠厚仁孝,深得太上皇宠爱,诸位大人以及天下百姓都期待拥他为帝。七皇子既不肯偏安一方,不如辅佐康王,共同匡扶宋室。” 
  此言一出,便有人颔首赞同,更多的人则是窃窃私语,作观望之态。 
  云倦初早料到登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容答道:“九弟他既忠厚仁孝,相信他也一定能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不会将这区区皇位放在心上。他若知我登上帝位,也必定会襄助于我,为国家社稷尽心出力的,不是吗?” 
  他身旁的方炽羽听着,忍不住偷笑:云倦初的反问一向是最能将人逼进死胡同的。记得当初王彦便被他的一连串反问弄得狼狈不堪。 
  那支持者果然被云倦初问得一愣,强词道:“虽说长幼有序,可康王早已进爵亲王,可见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 
  这话已经是强词夺理,以势压人了,云倦初笑笑,正要反驳,却听门外有士兵通报道:“禀告诸位大人,金兵已在城外十里了!” 
  “什么?”李纲拧紧了浓眉:探报不是说他们明天才会到吗?怎么来得这么快? 
  云倦初走上前去,问那士兵:“是哪个金将率领?有多少人马?” 
  那士兵不认得云倦初,却觉得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天成的尊贵之气,不由自主地答道:“是金太子完颜宗望率领,共十万兵马。” 
  云倦初点了点头,沉吟不语。 
  屋内仿佛受他的沉静感染,众臣心里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谁也不敢多言。 
  “城中是不是没有兵马?”云倦初忽问。 
  李纲脸色微变,反问:“七皇子怎知?” 
  “若有兵马,又怎会急着关闭城门,弃百姓于水火而不顾?若有兵马,一向主战的李丞相怎会一言不发,诸位大人的神色又怎会如此慌乱?”云倦初的声音冷若寒冰,淡淡的目光中透着股让人胆寒的犀利。 
  李纲知道什么也瞒不过云倦初,于是便直言道:“七皇子说得不错,此城的确是座空城。宗泽将军带走了大部兵马想去救回二位陛下,可惜并未成功,他此时恐怕在回程途中。” 
  云倦初又问:“那他何时能赶回?” 
  李纲道:“大约今晚。” 
  今晚?等他回来岂不是什么都晚了!云倦初心道,但表面上依旧若无其事,想了想说道:“带我上城头看看。” 
  “好,七皇子。”李纲立刻答应:云倦初临危不乱的气魄让他好生佩服。他领教过这位云楼公子的厉害,也见识过这位七皇子的胆略,此时已到生死关头,他相信如果还有人能够救下全城,那人必定就是云倦初。 
  其余的大臣也纷纷跟了上去,想看看这位重现人世的七皇子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他们竟然围而不打……”云倦初望着城下围得铁桶似的金兵道。 
  李纲回答:“他们恐怕并不知道这里是座空城。” 
  云倦初点头赞同:“应该如此。完颜宗望一向谨慎,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李纲道:“他这样围着咱们,不是想等援兵,便是想暗施偷袭。” 
  云倦初不解:“就是宗泽将军在,咱们也不过五六万人,他却有十万兵马,又何需等待援兵,教完颜宗翰抢了功劳呢?” 
  李纲笑了:“七皇子你想,他那号称十万的军队,在攻打汴梁之后还能有十万吗?” 
  云倦初莞尔:的确,汴梁虽失守,但两军交战之中也让金兵损失惨重。 
  这时,有士兵来报:“金帅遣使送来一封信。”说着,将信呈上。 
  “他们要我位尊之人前去议和,否则立即攻城。”李纲看罢,言道。 
  “这是金人惯用的伎俩,皇上便是这样被他们骗去扣留的。”有大臣愤愤道。 
  云倦初沉吟道:“这便是他们围而不攻的目的了,他们是想扣住我领军之人,比如李丞相,这样咱们就群龙无首,他们便可轻而易举易地拿下应天府了。” 
  “我们李丞相可是他们想去便去的?”有人道。 
  云倦初道:“若是不去,让金人耻笑咱们大宋无人是小,探知咱们城中空虚是大。” 
  群臣议论纷纷,均觉两难。 
  李纲冷笑道:“我李纲便去了,难道还怕他们不成?” 
  云倦初阻止他:“李丞相不能去。” 
  李纲疑道:“那……” 
  云倦初的眼中闪出光来:“金人此计看似高明,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件事……” 
  “那是……” 
  一抹清逸的浅笑在云倦初的颊上绽开,散发出幽冷而犀利的光彩:“他们不知道此刻城中最尊之人并非是领军的李丞相,而是我——大宋的七皇子。” 
  群臣都怔住了,面面相觑。 
  只听云倦初又道:“所以,李丞相不能去,该去的人是我。” 
  “七皇子,您更不能去了!”众臣纷纷阻止。 
  云倦初轻描淡写地摆摆手,说道:“要想守住此城,只有这次机会。我会尽量与金人周旋,拖延时间,以便宗泽将军能及时赶回来。万一他们要扣人,我去了,最多是给大宋再添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质;若他人去了,则正好中了金人的奸计:大宋可以没有我,却不能没有众位良将英才。” 
  “七皇子……”众人虽觉他说得有理,却也不忍他只身犯险。            
  云倦初幽然说道:“诸位不必为我担心,我此去也未必不能归来,若是万一不幸,倒也可以去与我父兄团圆……”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开始变得郑重而冷峻:“若此城不幸失守,你们断不可呈一时意气,一定要保住性命,辅佐我九弟,救出我皇兄和父皇,一雪国耻!” 
  “七……”李纲还在犹豫。 
  云倦初语调不怒自威:“李丞相,各位大人,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你们若还将我当成皇子,便听我的命令,一切以大宋安危为重!” 
  “是,七皇子!”响应他的是大宋的希望之音,如山坚定。 
  一直站在云倦初身旁的方炽羽深知云倦初又一次点燃了众人的希望,而且这次的点燃的是一把燎原的烈火,它将燃遍大宋的万里江山。 
  云倦初走下城去,走向城门,在城门口,他停住了。 
  “炽羽,这次你别跟着我了。”云倦初说。 
  “那怎么行?”方炽羽道,他这回之所以会一直站在那里而不出言阻止,便是下定了决心要跟着云倦初同赴金营。 
  云倦初转过身来,清冽的眼眸好像早已看穿了方炽羽的心事:“你若真将我当成你的公子,便不要跟我去,我还有要事要交给你。” 
  “什么事?” 
  云倦初俊眉微蹙:“若我回得来则罢,若回不来,你便替我接手王彦和他的义军,要他们无论如何,哪怕是召集江湖中人用抢的,也要替我办到一件事——将我三哥救出来。” 
  “是,公子。”方炽羽答应着,却有些疑惑,“你不也交代上面那些官儿办了吗?” 
  云倦初叹息道:“他们虽忠心耿耿,却还是要听别人的……” 
  方炽羽更疑惑了:“别人?你是说将来可能即位的康王?他难道不想救出自己的父兄吗?” 
  云倦初苦笑,流露出掩不住的凄凉之色:“这便是帝王家……父非父,子非子……” 
  说完,他转过身去,走出城门,头也不回…… 
  须臾之间,云倦初已身在敌营之外。 
  金兵围城之后,将大帅行营和部分兵力都驻扎于城外一座小山之上。从山下远远望去,漫山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