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果蔬青恋 >

第390章

果蔬青恋-第390章

小说: 果蔬青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弟慌忙道:“我信!”

    山芋这才满意地点头。

    出了竹园,三人牵过马。山芋对招弟道:“招弟,我带你骑马。”

    招弟急忙后退,慌乱摇手道:“我。我……不会骑马。我走路。我走得好快的,耽误不了二少爷的事。”

    山芋道:“不要紧,我扶你上去。嗳——”

    一语未完。招弟早往前跑去了。

    花生早跨上马背,见此情形笑道:“真胆小!”

    山芋听了,瞪了弟弟一眼,道:“瞎说!招弟很能干的,她最会养鸡。”

    花生和玉米对视一眼,忽然哈哈大笑,伏在马背上嚷道:“会养鸡?嗳哟!实在太厉害了!”

    山芋生气道:“笑啥笑?养鸡咋了?咱奶奶和娘以前不都养鸡!花生,你敢再笑!要不是奶奶养鸡,小叔根本进不了村塾,你再敢笑,我回去告诉娘。”

    花生吓了一跳,忙道:“二哥,我不是笑她养鸡,我是笑你说她养鸡厉害。”

    山芋道:“她养鸡本来就厉害。”

    玉米小声咕哝道:“养鸡厉害也值得说?又不是啥惊天动地的本事。”

    山芋火大,恨恨地说道:“你当养鸡是好容易的事?你们……我懒得跟你俩说!”

    气呼呼地催马上前走了。

    花生和玉米吐了下舌头,忙跟了上去,不敢再提养鸡的事。

    可是,他们兄弟的话已经被招弟听了去,不禁神色黯然。

    到了万家,大家下马进去。这是一所极普通平常的农家院子:正屋是三间瓦房,两头各有一间小小的耳房;东西厢房则是土坯垒成的。

    听见声音,一条黑狗从西厢边的茅棚窜出来叫了一声。

    招弟喝住,它摇摇尾巴又回到茅棚去了。

    招弟引山芋他们进去茅棚,原来是一间柴房,那黑狗正卧在草窝里,一黑一花两条小狗正趴在它腹部吃奶呢。

    花生笑眯了眼睛,道:“就是它俩?嗳哟,好好玩!还没断奶哩!我们抱走它成么?这老狗会不会不让抱?

    山芋笑对弟弟道:“你以为狗跟人一样?”

    招弟腼腆地说道:“都喂了一个多月了,该断奶了。刚抱走的时候有些闹,过几天就没事了。”

    说是这么说,玉米和花生都不敢上前,怕老狗发威。

    招弟道:“我去找个篮子来。”说完跑了出去。

    山芋忙道:“招弟,这个给你。”说着从怀里掏出一纸包递给她,“红椒姐姐做的点心,让我带给你尝尝。”

    招弟迟疑了一下,没接,低声道:“老是吃二小姐做的东西,真是不好意思。”

    山芋笑道:“哪有老是吃!今儿我家祭祖,村里去了好些人,我们还特意散果子和点心给人哩。我也是顺便带给你一包。”

    不由分说将点心塞入她手中,道:“快拿篮子给我们。”

    招弟无法,只得接了点心出去了。

    等她走后,花生小声问山芋:“红椒姐姐啥时候叫你带点心了,我咋没听见?”

    山芋绷着脸道:“要你管!”

    花生忙退后摆手笑道:“我不管!我不管!”

    过了一会,招弟转来,手里提了小篮子,里面垫了些茅草,上面又铺了一层破布,将两只小狗都放了进去,递给山芋。

    山芋惊喜地问:“两只都送我?”

    招弟道:“二少爷都抱走吧。你不要,我们也是要送人的,我们家养不起许多狗。”

    花生和玉米高兴极了,连声道:“要!都要!”

    山芋点头道:“那我就都抱回去了。招弟,多谢你!有空去我家玩。红椒姐姐上回还问你哩。”

    招弟喉咙里应了一声,也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只催促他们快走,那小狗正不安地“汪汪”叫,母狗也大声叫了起来。

    三人慌忙出了院子,上马就走。

    跑出老远,还听见身后万家传来母狗的狂叫声,听来使人颇觉不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果蔬青恋 第457章 板栗大婚
    回到桃花谷,才上山坡,只见香荽、青蒜和绿菠带着一群丫头婆子迎上来,劈头问道:“狗哩?”

    山芋将手中篮子往前一递,笑道:“这不是!”

    香荽忙凑近去,看着卧在篮中蜷缩成一团的两只小狗儿,欢喜地说道:“送去厨房让樱桃姑姑找人喂。如今天冷,这小奶狗儿,不细心些,容易养不活。”

    山芋忙点头,觉得妹妹说得很有道理,若是交给那些护卫,怕就养死了。

    青蒜绿菠也争先恐后地挤上来瞧。

    山芋笑道:“挤啥?小狗你们也没见过?”

    绿菠拍手笑道:“我等不及想瞧瞧,明早苞谷看见狗,会怎么样!”

    兄妹们听了,一齐笑了起来。

    傍晚时分,吴成派出去的人也找回来一只小狗。

    到了晚间,林大爷又接连派人送狗进来。

    原来,是一些想讨好张家的亲友和村民,跟着凑趣,也不知都从哪弄来的,你送一只,他送一只,居然又弄了五只狗来。

    张槐便叫来孙铁吩咐道:“苞谷养两只狗就够了。这五只你让他们喂着。如今人多事多,各处都要小心照看,多喂几只狗也好,不管有啥事都能警醒些。”

    孙铁点头道:“我自个留一只,我儿子也想养呢。”

    张槐呵呵笑了。

    第二天清晨,当外面大公鸡一遍接一遍地放声高唱的时候,苞谷准时醒来。

    郑氏才帮他穿好衣裳,戴上一顶绣红福字的藏青色绒帽,就听外间传来“汪汪”两声狗叫,声音不像大狗那样浑厚,脆嫩的很。

    苞谷两眼放光,仰脸笑道:“娘,祖宗送狗来了!黄毛生了!”

    郑氏手一顿,哼哼轻笑两声。道:“好像真的哦!咱出去瞧瞧。”一边咕哝,“黄毛一夜产崽,成精了!”

    张槐在旁穿衣,笑道:“怪道他醒这么早。我想多睡会儿都不成,愣被吵醒了。”

    苞谷看着爹认真道:“鸡叫了!”

    张槐忙道:“是,鸡叫了就该起床。是爹太懒了!”

    郑氏忍笑。牵着苞谷穿过月洞门,来到外间,打开房门,只见隔壁花厅里聚集了许多人,板栗、山芋、红椒……都来了!

    玉米大喊道:“苞谷。你瞧这是啥?”

    苞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前看,一黑一花两只小狗正在地上蹒跚乱转,嘴里还不住地叫。很不安的样子。

    他立即跑过去,抱起一只小狗欢喜地叫道:“狗狗!”

    确定这两只狗真是给自己的,小娃儿龇着一嘴细米牙,笑得一脸灿烂,道:“祖宗好厉害!”

    大伙儿使劲笑起来。

    苞谷只当他们是因为有了狗高兴,根本不怀疑这狗不是祖宗找来的。

    板栗咳嗽了一声,斟酌言辞道:“这个,苞谷。大哥跟你说:祖宗很忙的,不能有事没事就去找他老人家。往后,你想要啥。就告诉大哥,再不然,跟爹和娘说也成。”

    苞谷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晓得。没跟祖宗要东西。就要了小狗。我跟娘说了,娘弄不来,才找祖宗的。”

    弟弟这么懂事,板栗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惭愧不已,看着郑氏摊摊手。

    郑氏白了他一眼,吩咐山芋教弟弟怎么养狗,“千万不能捉弄它,防止咬人;也不要整天抱着,弄得都没野性了。先喂些稀饭给它吃,等大些再喂干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苞谷就有事干了。

    哥哥姐姐们也都忙。

    山芋兄弟几个去了村塾上学,早晚又要习武健身;红椒要管理内院;香荽带着两个妹妹跟绣娘学女红,也读书练琴。以前都是曹氏亲自教她们琴艺的,可曹氏没回来,有了疑难之处,便委托南瓜去向田夫子请教。

    张槐郑氏板栗等人,则投入到亲事的筹备中,同时还要帮郑家张罗黄瓜成亲的事。

    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五,将刘家锦鲤迎进门,两家才喘口气。然而又要准备过年了,且板栗的亲事就在年后,比之前更忙。

    张家有二十多年不曾办过大喜事,上下都振奋异常。

    上次小葱出嫁倒也热闹,可忙到最后,把人和东西都送别人家去了,自然不能跟这次娶亲相比。

    老老小小整日喜笑颜开,开口闭口说得都是成亲的事,进进出出忙得也是成亲的事。如此期盼渴望,过年就显得微不足道起来,也不知怎么就晃过去了,然后几个小的天天掰手指头数日子,盼着二月初二到来。

    终于到了!

    初一日,一声炸雷宣布藏冬的万物苏醒了,田间地头山川河流……四野的小草野菜都窜出新绿,柳树吐出了细嫩的芽头,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衣,轻装扑向春天。

    张家人尤其振奋,忙碌间,格外嫌弃厚衣服碍事,全都装扮得伶俐简便。

    今天,是周家送妆的日子。

    周家虽然送了一百多抬嫁妆,却少有金玉之物,先是仿照秦家手段,把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预备了一份;然后就是些床上被褥衣物和家什等闺女出嫁必备的妆奁,再就是字画和各式笔墨用具了。

    周家比不得秦家有皇家在后支持添妆,也不像张家凭战功得了许多赏赐,因此这陪嫁只能算是一般。

    但是,却无人挑剔议论这点。

    这便是世俗人心。

    真是豪门大族,不管陪嫁如何,世人都不会笑话他;若是寻常人家,即便置办了再丰厚的嫁妆,也免不了会有人挑剔议论,评价多寡、真假、贵贱等,种种说辞不一。

    比起豪门世家,周家又不同,人们绝不会用金玉财物来衡量周菡的嫁妆,盯着那些字画艳羡不已。便是乡民不懂,出于对周夫子的尊敬,也无一人说简慢的话。

    板栗看着二十抬书籍、字画、字帖摹本和笔墨砚台等物,乐得合不拢嘴,命人直接送进书房,不归入库房,等有空再去收拾。

    张槐也十分高兴,这些才是兴旺家业的根本!

    忙碌了一天,大家早早地歇了,等第二日正式迎亲。

    一大早,整个桃花谷都苏醒过来,谷口的大宅院、龟巢山顶的祠堂、林中各处院落,以及张家大院,到处充满人声;甚至,连谷中山溪那“哗哗”流水声,也充满兴奋的味道,各条道路来往人众川流不息。

    湖中浮着好几艘小船和一艘大的画舫,预备客人兴致来了游玩;河边和湖边新盖了四五处亭台和水榭,供人歇脚观景。

    张家老小更是全部出动:除张槐、郑氏、板栗、红椒、山芋这些主事的人外,从张大栓到绿菠,都各自领了一项任务,老的款待老的,小姑娘款待小姑娘,少年们则有南瓜领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