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蒋四小姐 >

第886章

蒋四小姐-第886章

小说: 蒋四小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工人,你必须得按照这个规章制度来工作,只有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

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咱们都做汽车生产这么多年了,你这时候在请人过来培训我们,你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可是李逸帆不管那些,你想在我这干,你就必须要遵守这套规章制度,以前你们用的那一套,都给我淘汰。

他只所以这样做,也是因为咱们国内的工人的心态和以前那套老旧的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制度,真的已经不合适了。

想要和国际接轨,那你就必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尤其是你想要追赶日本,欧美,那你就必须脚踏实地。

以前咱们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造车的时候,不是不能造车,车能造出来。但是那车的质量真是不敢恭维。

头三个月没啥大事。三个月过后。车身各种异响,在开三年不是塌屁股,就是底盘松散,整车跟快要报废的车型差不多。

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咱们国内的工人工作的态度,干什么都是本着差不多就行,装上就行的想法,在混日子。

车是给你装配上了,可是在拧螺丝的时候。该抹润滑油的地方不摸,该紧螺丝的时候,不给你回扣,拧紧了拉到,完全不留一点变量的余地。

这样的车子组装起来,咋一看挺好,可是一旦时间长了,那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咱们国产车,早期最容易被消费者诟病的地方。

而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进入这个行当的李逸帆。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工作态度出现在自己的企业里。

其实以前那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也不能怪工人。毕竟很多企业,出了一汽和上汽,根本就不把工人当人,都是当极力压榨的劳动力,当他们是血汗工厂里的奴隶来用,工人们当然有情绪。

每天经常要无偿加班,工资就那么三两千,老板们却每天吃香喝辣,出入豪车,身边更有美女,一年赚几十个亿,可是给工人的待遇却极其苛刻。

这样长久的下来,有几个工人能给你安心的干活。

这也是我们国家,长久以来,为什么不能实现量产高等级的产业工人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孔老二那一套学而优则仕的儒家理论,和国内不能给技术工人提供足够的上升空间。

这就导致未来我们的高端技术工人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高薪都请不来一个高等级的技术工人的尴尬。

没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支撑,你还谈什么技术升级,什么技术改造,去做你的中国梦去吧。

而在这一点上,德国和日本无疑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国家,在德国一个技术纯熟的工人,甚至要比那些大学生还宝贵。

在日本更甚,在丰田本田,老一辈的手艺人,那在公司里都是了不得的宝贝,是要言传身教带徒弟的大拿。

可是在国内呢,一个空降下来的领导子弟,就可以压住你一个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蓝领。

长此以往,还谈什么工业强国。

所以李逸帆接手工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自己的工厂里,建立一套完成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

给工人划分出薪水等级,你想要赚更多的钱,那你就得好好的学技术,每年参加公司的技能考试,然后往上爬。

最后等你拿到等级证书,你的级别甚至可以和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平起平坐。

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让工人们迸发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他请来那些老外,就是要引进这么一套制度,而这制度,就连王忠发他们以前都不曾想到过。

毕竟这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的话题是十年后的国内热门话题。

等到十年之后,当靠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和房地产已经不能在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技术升级,工业战略转型的时候才突然发现。

在国内竟然找不出合格的技术工人,最后甚至连教育部门,都为了这个而做出了转型的调整。

不过那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而李逸帆现在要做的,就是比别人先行一步。

他就是要建立这个制度,甚至还要推广这个制度,最好以后晨华的技能考试名扬全国才好。

想想看微软的it工程师的称号,每年有多少人去考?哪一个微软的承认的it工程师的执照,在就业的时候,甚至要比你一个名牌大学的it专业的毕业证书还好使。

为啥?你那些大学教你的东西,到工作岗位上直接能用吗?

可是微软的it工程师所掌握的东西,到了工作岗位上后直接就能用!

这就是市场追捧微软的it工程师资格的主要原因,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国内的工业产业里树立一个标杆。

他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大义,为国家培养人才什么的,他没那么高尚,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广他的晨华汽车。

是想如果你晨华汽车的技术工人级别认证,能够得到全国的工业工人承认的话,那么你这厂子得多有名,你这厂子出产的产品的质量,那还会有人怀疑吗?

微软不也是这么干的吗?所以咱们用用他们的套路有何妨?

想要国人接手自己出产的国产汽车,光是靠硬实力还不够,软实力,必须也得跟上。

十几年后,国内的几家民营或者国营的造车企业,都生产国不少质优价廉的中级车,可是推广到市场上之后,消费者就是不认可。

因为早期国产汽车给大家留下的不良印象,再加上外资品牌雇佣枪手的大力抹黑,导致大家都不愿意为国产汽车买单。

国产品牌想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那可是千难万难。

与其等到那时候,再去拓展市场,不如从这时候就开始悄然做起。

所以尽管公司里有很多人对李逸帆这一套很是不理解,可是李逸帆却不管那么多。

你们想要在这里干,那就必须遵守老子的规矩,不愿意干,就立马滚蛋。

新来的老板这么强势霸道,很多人也就不再多嘴了,毕竟新老板不管怎么霸道,可是工资给的可比原来要高。

本来还想着和唐甜好好过一个夏天的李逸帆,因为接手了晨华之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他一直留在省城,和王忠发他们不断的讨论,制定,公司的新的规章制度,总之公司的根本,在他眼里,就是像现代化的公司靠拢。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这才是一个公司能够得到良性发展的保障。

后世的长城汽车,为啥发展的那么好?

还不就是因为他们的老板,老魏以铁腕手段,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

以前长城汽车一度发展的不错,可是后来栽了个大跟头,再一细查,原来是公司的一些中层领导,把国内的那一套不良风气给带入了工厂。

什么采购的时候那回扣,引进劣质材料,什么工人可以随心所欲,不必遵守生产的规章制度等等,最后导致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片骂声,占有量迅速下滑。

最后老魏一咬牙,把好几个负责采购的中层送上了法庭,还开除了好几个管理生产的中层,并且制定了几近严苛的规章制度,这才让长城存货了下来,最后甚至一度成为国产车型销售的榜首。

而现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沿着前人的路再走一遍,公司的运转靠规章制度,而不是靠人情。

有了规章制度的保障,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活力。

在和王忠发探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在和周元超,还有梁启明探讨公司对未来的变速器和发动机研发的想法。

周元超虽然还没有从dsi那边辞职,但是已经铁了心要加盟晨华汽车了。

最近考察了晨华之后,更是被这家公司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年轻老板的勃勃野心所打动,有这样的基础,再配上这样一个有野心,有能力,有资本的老板,这家企业还怕发展不起来吗?

所以他现在也焕发了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野心,他才四十出头,他也想要做一番事业,而在晨华这个平台,就正合适!

一个汽车企业,离不开他这样的变速器研发领域的大拿!

1055。价值百亿的市场

“李总,关于咱们变速箱研发单位未来的项目,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周元超心里有很多种想法,不过因为初来咋到,一直还没什么机会,和李逸帆详谈过,之前的接触,他只了解这是一位非常懂行,也非常有激情,有活力的老板,但是对于他对变速器的研发,到底有什么想法,他还不确定。

李逸帆看了一眼面前的周元超,四十出头的年纪,原本是个沉稳的人,不过现在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忐忑。

看来自己前段时间给他吃的几颗定心丸,还是不够,这不,老周这是有想法了。

“哈哈,周工,你先说说,你对目前国内国际变速箱领域的了解吧!”

周元超一愣,这是老板的考校,那好我就不客气了,多年在澳洲的生活,已经让他不太熟悉国内那一套谦让的程序了,而这也正是李逸帆最欣赏的。

“就目前而言,国际上的汽车传动领域发展的很快,国外的几家大型企业,投入都很大。就目前而言,国际上能够完整的制造汽车变速箱的企业,就那么几家。最强的是德国的采埃孚,还有日本的爱信精工,以及杰特科,然后就是澳洲的dsi,一些边边角角的企业,还有德国的卢克,美国的博格华纳,不过卢克和博格华纳,目前并不具备独立制造生产变速箱的能力,他们在某些领域,有自己的特长。比如在电控,还有双离合变速器领域。其实杰特科也是一样,杰特科擅长的是cvt无级变速器。至于液压变速器,不是他们的擅长。”

不愧是行内的专家,短短几句话,就将国际上变速器的领域给说了个明了。

“不过就现在的状况而言,在这个领域,能够活下去,而且获得很好的。应该是采埃孚,和爱信,至于dsi的情况?李总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周元超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一阵苦笑,dsi什么情况,他很清楚,到现在为止。这家公司就是一直在吃老本。

目前的盈利全靠美国的克莱斯勒在澳洲的组装车厂撑着。可是美国的油老虎,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疯长,已经逐渐被日本车取代了地位。

福特都已经中断了和dsi的合同,现在dsi的状况可以说是江河日下,几乎连年亏损,这样下去,谁也不知道这家企业还能支撑多久。

“就目前变速器的发展前景而言,自动变速器已经是大势所趋。手动变速器虽然还能保留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肯定不会成为主流。而在自动变速器领域。液压自动变速器目前绝对是这个市场里的主流。目前国际顶尖的液压自动变速器是五档位的,但是爱信和采埃孚都已经开发出了六档位的液压自动变速器,相信从明年开始六档自动变速器就会从高端车开始像市场普及,用不了几年就会取代现在的主流四档和五档的液压变速器。而且据我所知,日本人已经开始悄悄的开始八档位的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了。而德国大众打算另辟蹊径,开始生产双离合变速器了,将来这两块肯定会有一场龙争虎斗。”

周元超言之有物,李逸帆听得摇头晃脑,他所说的,李逸帆根据自己后世的经验看来是丝毫不差。

十几年之后,八档位自动变速器依旧属于高端,六档位的自动变速器牢牢占据着市场的主流,但是德国大众的双离合,还是很是时候的出来搅局。

虽然双离合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是靠着传动效率高,换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