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蒋四小姐 >

第474章

蒋四小姐-第474章

小说: 蒋四小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即便是赶不上也没关系,反正自己的手里还有着大把的土地,就算是赶不上这地铁的建设项目,但是这地铁站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能捞到不少吧?

要知道将来那条地铁线选定的地铁站,几乎都是在京城大西北地区的一些小村庄而已,而现在这条线上将来最为繁华的两个小村庄几乎已经都被自己以建设饮料厂的名义给拿下了。

关于这两个小村子的历史李逸帆还是了解的,这两个小村子在后世之所以能够兴盛起来,完全是因为,全国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们,毕业之后,有很多人选择留在京城工作。

而刚刚入职的他们,因为薪水不高,就只能选择远离市中心的远郊地段落脚,而那俩小村子因为房租不高,所以很是受那些大学毕业生们的亲睐,并且很快就形成了聚聚的租住村。

虽然名气上是没有唐家岭那么响亮,可是如果说出来倒也名头不弱,尤其是2005年以后,哪里的名气就更加的响亮,成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们毕业之后的首选聚居地。

而就在那条地铁线破土动工的时候,一个来至北省省城的开发集团,才开始在那边以那两个小村子为核心,开发了数十个楼盘出来,质量就不必说了,只能用偷工减料来形容。

而房价也不必说了,刚刚建成的时候,房价居然只有三千多块每平米,可是等到几年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大cháo到来之后,哪里的房价是一路坐火箭一般的攀升了上去,五千,六千,七千,直到后来的两万多,三万左右才在国家的调控政策之下放缓了下来。

不过几年之间,就有十倍左右的涨幅,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恐怖的,更何况现在他拿到手的地价,核算下来不过才是每平米八百到一千左右的价格,平均下来也不过才九百多没平米。

到时候只要把这两个村子开发出来,就足够他们赚上几十亿的了。

现在姐夫在滨城这边已经磨练的差不多了,要技术有技术,有人脉有热卖,要关系有关系,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有了如何来cāo控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验。

看样子应该是把他调入到京城里,来帮自己打理那两块土地的时候了。

一想到这里,李逸帆就转过头直接对姐夫说道:“姐夫,咱们在滨城还有多少项目?”

“嗯,这要说下来可是不少呢,滨海广场那边的写字楼,现在已经完工了七成了,还有理想广场那边不过才开工,马上要参与的兴安路改建,还有咱们的轻轨轨道交通建设,还有我还和滨海广场附近的几个部队有关系,他们想要开发一批军产房出来,还有很多其他杂七杂八的市政建设项目,差不多现在还有十几个亿的工程项目没完工呢吧!”

李广利不知道李逸帆为什么这么问,不过他知道李逸帆之所以问,那就肯定是有原因的。

“嗯,这样啊,那好,这些项目,今后一段时间,能够加快施工进度的,就尽快的完工,没完工的也不用着急,不过你可能要找个信得过的人,帮你盯着了,因为我在京城那边可能很快就会用的上你。”

“哦?去京城吗?去那边干嘛?”

李广利神情一动,和房地产行业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他算是已经明白了这个行业里的猫腻,和暴利,去京城搞房地产,那可绝对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不过在暴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之前也不是没有过滨城本地的企业,扩张到京城去的,可是下场都不是很好。

除了之前的那个万向集团,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有深厚的背景资源,人家才能在京城站稳脚跟,其他的就算是强横入许朝先的九阳集团,那样的企业,也没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而现在听小舅子的意思,好像是想要让自己去京城发展,李广利在心动的同时,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丝的忧虑,这靠谱吗?

别说是他了,就连刚刚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李立强,这时候也迷糊了,逸帆这是要搞什么啊?

刚刚还说要收购特殊金属冶炼公司,这会儿功夫,又要把李广利拉到京城去,他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嘿嘿,你们也不必担心,我想叫姐夫去京城,确实是想让他在京城搞房地产不假,不过现在还不急着动工,我只是想让姐夫先过去考察考察,心里有个谱。到时候杨叔叔要是一旦高升离开了滨城,那么咱们曙光,今后要是还想大规模的参与到滨城的一些工程项目建设上,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不妨是未雨绸缪,先到京城那边转转,一方面是开拓一下眼界,另外一方面也是积攒一些人脉。”

李逸帆没敢直说了自己的想法,生怕把保守的老爸给吓到,不过他这么一说吗,李立强倒也点头同意了,确实在滨城他们李家已经坐了顺风车好久了,经常一个人吃独食,肯定是不行的。

让广利和逸帆去京城见识见识也好,毕竟那边机会更多,而且逸帆这小子总能给人一些惊喜不是!?

616。心急的杨玉河

这一天三个人唠了很多,很晚,这才散了场。

第二天因为李逸帆的想法,李立强直接给杨玉河打了电话,邀请他来家里做客,他们两家什么关系,杨玉河哪能拒绝李立强的邀请?

且不说这两年杨玉河在滨城执政,能够如此顺利的掌控全局,靠的就是李家人的支持,就说他那换了厌食症的老爸,能够活到今天,可以说李立强是居功至伟。

至于更早些年李家对他的恩情,杨玉河就更是只能铭记于心了。

李立强一般不会给他打电话,如果他给自己打电话邀请,那就肯定是有事相求,对于李立强的要求,杨玉河一般都是有求必应,如果能办到的绝对会帮忙办到。

如果办不成,也会和李立强直说,毕竟两家的关系可进边的很呢。

杨玉河到了正阳酒店的时候,李立强早就准备好了饭菜,酒席的位置,也不是在下面的餐饮大厅,而是在楼顶的一处豪华套房,这个套房是一直给杨玉河专门准备的,平时根本就不对外开放。

杨玉河进了屋子,看到李逸帆的时候,不由得是一阵大笑。

“哈哈,我说呢,原来是你这小子啊?怎么样,去了京城之后,还适应吗?京师大学,那可是好地方啊?想当年要不是因为运动的话,咱们叔侄两个说不定还能成为校友呢!”

看到李逸帆,杨玉河显得很是高兴,确实李家的这个小辈实在是太出sè了,无论是在任何方面,怎么看,将来都肯定是个人物,所以杨玉河对李逸帆也是格外的喜欢。

当初李逸帆考上大学的时候,他还特意来出席了他们家的喜宴,还给李逸帆封了一个上万块的红包呢。

而且李逸帆到京城上学的时候,他还给家里的很多亲朋好友都打了电话,要求大家照顾李逸帆,李立强和张淑去送李逸帆到京城上学的时候,可是有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应付杨家亲戚上了,由此可见人家的热情。

“谢谢杨叔叔,还好啦,挺适应的,都是北方地区,生活习惯也相差不大,所以没什么不适应的。正好赶上一个周末,有些想家,就回来看看。”

李逸帆随口应付着杨玉河到,因为两家的关系很亲密,杨玉河的家属又不在滨城常驻,所以这正阳酒店就和他自己家差不多,而他和李家人也是有着非常亲密的感情,所以现在他们就更像是一家人。

大家也都没有太多的客套,很快就各自选好了地方坐下,然后开始边吃边聊。

桌面上的好菜不少,但是更为普通的家常菜也有很多,杨玉河很喜欢吃李立强做的家常菜,其实他更喜欢的是,这些家常菜,给他带来的家的感觉。

“玉河,这次找你过来,其实也不是因为别的事,而是听说咱们滨城的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打算出售了?”

李立强开门见山的问杨玉河到,杨玉河听了之后倒是眉毛一挑。

“怎么?大哥,你们想做工业了?”

其实这几年以来,杨玉河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在滨城的工业发展方面,他并没有太多的建树。

虽然他搞旅游城市搞得是风生水起,可是现在全国是什么个景象?到处的地方zhèngfǔ官员,都在大谈特谈所谓的GDP,而最能代表GDP的又是什么?

无非就是你所辖区域内的工厂而已,虽然大家也都知道,一窝蜂的搞工业,其实有很多都是浪费的重复建设,可是这样的工业却不搞又不行。

因为这工业投资大,可以迅速的拉动GDP产值,而且还能解决大把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所以这才让这玩意,成了很多地区领导眼中的香饽饽。

可是对于杨玉河来说,早在他来滨城之前,滨城的工业潜能其实已经被齐满天挖掘的差不多了,而且滨城本地的那几家大型国企,对他杨玉河好像又不怎么敬服,最关键的是,这几家企业还都是大型国企,要么就是央企,他杨玉河就算是有心却也无力。

至于招商引资方面,滨城虽然地理环境优越,可是和京城或者浦海那样的地方比起来,可以说完全没有什么吸引力,只能引进一些规模不大的rì资或者是韩资企业。

虽然他搞得高新产业园区,也引进了不少电子技术相关的外资企业,可是现在也不过是才初具雏形,不成气候。

所以他在任期间的滨城的工业发展,可以说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原本的时候李家的经济实力不够,想搞工业企业可不是那么好发展的,所以他也没指望上李家什么,但是现在李家人居然问起了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杨玉河一下子就有些动了心了。

“呵呵,还不是逸帆这个小崽子,他去了京城之后,可就是心野了,据他说他认识了一个国外的朋友,能搞到一些特殊金属的冶炼资料,而这方面又恰好是咱们国内的空白,所以他想拿下这家公司,自己搞这个产业。”

“哦?逸帆,果然是你小子的主意啊?来,给杨叔叔说说,你都搞到了什么好东西?”

杨玉河表面上是大大咧咧,可是心里这时候却是激动的厉害,如果真的如李逸帆所说,他搞到了一些特殊金属的冶炼资料,如果在能够弥补一些国内的空白,那他的政绩可就大了。

要知道别的规模,创新什么的暂且不说,只要把一个弥补国内空白这个拿出来,那给他的政绩上,就绝对是镀了一层金的效果啊!

所以这几年来,在工业发展上都是毫无建树的杨玉河,这时候心里如何能不激动?

“嘻嘻,也没什么,就是一些建筑用的特种型材,主要就是改大楼时候用的那种工字钢,还有撑房顶用的角钢等等一些建筑型材。”

李逸帆虽然是轻描淡写,可是这时候杨玉河的心里却是洪水滔天。

他当年在下乡插队回城之后,就是在家里人的安排下,上了京华大学,而就读的专业就是土木工程专业。

在毕业出来之后,他先后在好多家建筑企业里面干过,都是出任的工程师这样的角sè。

所以对于建筑这个行业,他或多或少还是知道了解不少的,虽然最近二十多年来,他已经不怎么参与这样的工程建筑项目了,但是对于大体方向上他还是了解的。

最近十年以来,国内的各大城市,都是在疯狂的建设各种各样的摩天大楼,说好听点是什么赶超世界速度,其实心里明白的都知道,这些无非就是一些面子工程而已。

毕竟你掌管的城市有那么几座摩天大楼,别人一到这里,就会感觉这里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很好,对于你执政的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