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蒋四小姐 >

第1072章

蒋四小姐-第1072章

小说: 蒋四小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们学校的食堂,就是那帮厨师专业的学生在做饭,等到后来,他们的厨师专业名声开始逐渐的更加响亮,甚至在全国各地还开了几个分校。

甚至还有老外,专门报名来他们的厨师专业学习。

而美容美发专业,虽然名声不响亮,但是却着实是培养出来了很多的乡村洗剪吹,虽然那些人的手艺并不见得有多高明,但是以后到理发店去应个聘还是绝对没问题的,给很多人都提供了一个就业的技能。

而且他们的经营模式,李逸帆非常赞同,那就是更加注重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就比如他们学汽修的学生,上来就学柴油机的维护保养,甚至是要把那柴油机拆开之后在从新装起来,而且最后的毕业要求也是非常严格。

从他们这个汽修专业毕业的学生,今后如果到任何一家4s店就业,都不成问题,如果进了汽车工厂,去做一名装配工人,那也是有着非常好基础的装配工人。

所以李逸帆对他们教学那一套,真的很佩服。

不过唯一让李逸帆感到不爽的就是那大鸿翔技校的校园环境,原来部队的一个大院子,还实行封闭式管理。

每天都组织专门的学生来打扫学校内部的卫生环境,看校园很整洁,可是你在到他们的教室,食堂,还有宿舍里去看看。

看了之后,你心里对着学校的评论立马就会降低一格,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脏乱差,那环境比起路边的菜市场都好不了多少。

灰黑的墙面,深色的大理石地面,破旧不堪的桌椅,如果不是外面挂着的名头,你看了这样的环境,恐怕还会以为自己到了山沟里的贫困小学呢。

国外的技术学校李逸帆也看过,人家的环境可要比大鸿翔整洁的多,那窗明几净的教学楼,环境就和真正的大学没有区别,宿舍就更别提了,能甩大鸿翔十条街不止。

按理说大鸿翔每年赚钱不少,可是你也不用这么夸张的吧?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至于这么吝啬吗?

所以李逸帆的技术学校是打算从校园环境方面入手的,最起码要在这方面让人感觉到他们和大鸿翔的不同,让人一看就有高大上,想要来的感觉。

不光是校园环境要搞得好,校园内部的环境,教室,宿舍食堂都要让人感到舒服。

这才是李逸帆主打的招生吸引人的条件。

大鸿翔早起招生的专业是靠他们的四大王牌,挖掘,汽修,数控,和电焊,可是等到后来,其实真正支撑他们,并且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利润的专业就是厨师和美容美发。

毕竟这几个专业,虽然是就业率高,可是也要考虑到后来的就业环境,在十几年过后,国内的经济情况不振,很多这几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好找工作。

比如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萎靡,挖掘和电焊,专业的工作就不好找了。

当经济危机在进一步扩大的时候,汽修和数控也开始不好找工作了,而这个时候,反而是厨师和美容美发这样的草根专业开始焕发荣光了。

这俩专业毕竟是涉及到人类最基本需求的专业,所以即便是国内经济环境再差,这两个专业的人,出来之后,也不愁没工作可做。

哪怕是再不济,自己支个小摊也不至于饿死。

所以这两个专业,其实才是后劲绵长的专业,别看他们从名头规格上看来是比数控,电焊,这样的真正技术专业要低,但是人家后面就业的含金率其实是一点都不低。

不过这个技术学校里大多的技术专业,李逸帆都能给找个对接口的,但是这美容美发,好像他还真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对接单位的。

老杨刚刚问那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想问问他,这美容美发方面,他们家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下属企业,能够接受一些学生。

关于这一点,李逸帆现在手里还真就没有,不过很快他就眼睛亮了,是啊,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

在今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国内最火爆的产业,除了房地产,和汽车行业之外,好像还有很多暴利行业的。

只不过这些行业一直是闷声不响的在发大财,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已,这其中好像就有一个美容美发专业。

事实上后世国内的很多大中型城市的黄金地段,尤其是大型商超的周边,你总能找到一些美容美发纤体会馆的影子。

外表装修的是金碧辉煌,名字一个个起的也是典雅雍容,光是看外表和名字,就能够感受到一股高大上的气势扑面而来。

而这个行业,好像就是一个非常暴利的行当。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的钱最好赚,当然是女人和小孩儿的钱最好赚。

自己怎么就把这个行当给忘了呢,在想想自己手下的人手,好像大姐,已经有段时间没见到了吧。

也不知道她最近在忙些什么,不过她所掌管的那家李氏母婴连锁店,现在已经扩张到了一个极限的地步,而且现在在国内很多大中城市里,都有很多这样的母婴连锁店,开始纷纷进入到这个市场来抢夺地盘,那是不是也该叫大姐尝试一下其他行当的时候了呢?

1395。足球学校的未来

给新书求订阅,求月票!各位书友帮帮忙,有月票的支持新书几张啦!

***************

不过在具体计划,没有落实之前,李逸帆还是不想和杨长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的。

又和杨长生聊了一会儿,然后李逸帆就出了办公室,来到了教学楼的外面。

其实这里的环境很一般,以前是铁路工人俱乐部,占地面积不算小,可是环境却很破败,出了一幢孤零零的教学楼之外,其他的地方就是一大片空地,楼前是一片老式的大操场,后面也有不小的一片空地。

现在楼前面的这片操场已经经过了改造,变成了三块小场地,在小场地的边上则是一块全尺寸的大操场。

教学楼的后面的空地,现在也在改造过程中,哪里也将会改成各种功能的训练场。

李逸帆从办公楼里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操场上,有三十多个孩子正在进行训练。

这还是这铁路工人俱乐部原来的老教练去了很多学生家里,找回来的孩子,这里以前鼎盛的时候,有二百多的足球学员。

这里以前是个乙级俱乐部,名字就叫铁路工人队,后来王万德不想玩足球了,把他的万德俱乐部卖了出来。

当时齐满天很是震怒,最后让他手下的白手套实达集团的徐达接手了那家万德俱乐部,改名为实达俱乐部。

而徐达接手了万德之后,经过市里面的协调。还给他倾斜了不少资源。就比如这家当时在乙级联赛里混的半死不活的铁路工人俱乐部。当时这家俱乐部里可是有着不少的好苗子。

正好继续要换血的实达俱乐部当然是笑纳了这份大礼,接手了这家俱乐部,把一些好苗子全部抽调一空之后,就对这个铁路工人俱乐部是不管不问了。

当时很多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踢球的家长,还幻想着徐达能够好好的经营这个俱乐部,毕竟懂球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俱乐部,其实就是实达最好的青训培养体系。

可是哪想到人家徐达根本就对足球不感兴趣。接手这家俱乐部也就是为了上面领导的面子能够过得去。

他把铁路工人俱乐部的好苗子抽调一空之后,就不再对这家俱乐部投入了,甚至一度想要把这家俱乐部甩包袱给卖掉。

这可是伤了很多家长的心,于是这家足球学校的生源就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二十多个还在坚持的孩子。

到李逸帆接手的时候,剩下的也就是十几个学生了。

而李逸帆接手之后,那原来的老教练,还专门跑去了很多学生家里,想让那些学生再回来,不过成效不大。也就劝回来十几个人。

老教练很伤心,再加上后来李逸帆开始大规模的启用巴西来的技术教练。老教练也觉得自己该退了,最后经过李逸帆的挽留,他现在开始主抓招生培训了,至于具体的训练教学,他是不在参与了。

这帮巴西来的教练,可都是有真水平的,也许他们在巴西是名声不显,也算不上顶尖级别的教练,但是到华国来的话,他们绝对是少儿足球培训里面的佼佼者。

尤其是他们对小球员技术的培养,比起国内的那些教练,人家可专业的多了。

现在这所足球学校的学生,每天上午都是在上文化课,而且文化课教的很认真,这一点老杨很看重,李逸帆也很看重。

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足校里的文化课,就和其他那些体校的文化课一样,都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的,他这里要求孩子们是必须要认真学习的。

因为将来,他不能保证这些孩子,都能够踢上国内的顶级或者次一级的联赛,所以这些孩子,如果将来不踢球的话,他们也必须要掌握一些技能。

哪怕是去参加高考,作为体育生,也不能差人家太多。

关于足球选项,高考加分的事情,杨玉河和夏青禾也商量过了,他们对于这件事倒是很赞同,毕竟如果这个事项确定后,在推广下去的话,很是有利于北省足球的发展。

毕竟北省是个体育大省,尤其是在足球方面,以前可一直是称霸国内的顶级盛产球员的地方所在。

李逸帆想搞青少年足球,这可是一件好事,他们当然乐得其成,而足球选项高考加分,对于足球在青少年之间的推广,可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这样的道理,他们当然都知道。

但是这毕竟是涉及到教育方面的事,虽然他们各个都是地方的实权长官,可是这样的事情,必须也得他们下属的教育部门点头才行。

虽然他们已经和教育部门的主管通过气了,可是一项好政策如果想要真正的落实下来,却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不过李逸帆提议的省内青少年足球联赛的事情,倒是很快就获得了批准通过,现在他们这只队伍,就是为了,今年即将举办的省内第一届少儿杯准备的。

如果在这一届的比赛上出了成绩,那么今后也许他们在招生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之前那样的麻烦了。

巴西教练的训练很是到位,也带来了很多新东西。

他们更加专注对孩子们技术和个性的培养,每天下午开课之后,先是会上一堂理论课,给孩子们讲解一些技术的动作要领。

然后把技术分拆开来,让每个孩子学习,学会。

之后就会组织比赛,让孩子们更快的学习如何在比赛,对抗当中,更合理的使用这些技术。

而且用的都是小场地,这样的场地,更加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球感,和对技术合理应用的理解。

这和国内的很多足球学校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国内的很多足球学校的教学模式,李逸帆也都知道。

那些足球学校,一般教文化课都是走个过场,平时的时间基本都是让孩子们在球场上闷头苦练。

而练习的方式也非常落后,就是把一些技术分拆开来,然后让孩子们一个个自动联系,在无对抗的情况下,能够熟练的掌握那个动作,就算授课成功。

这算个狗屁的教学?

也难怪十几年之后,我们的球员在场上比赛的时候,还能一脚把球停出十几米,在做动作衔接的时候,总是习惯一停,二看,然后传这样的慢节奏。

要知道在十几年之后,国际上都开始流行高对抗,高速度,高范围的逼抢了,甚至连日本和韩国,都已经开始使用世界流行的战术了,而我们从技术标准上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水准,也就难怪国足会越踢越差了。

停球停不好,一逼抢救丢球,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