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斯大林私人翻译回忆录 >

第34章

斯大林私人翻译回忆录-第34章

小说: 斯大林私人翻译回忆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杰卡诺佐夫要我们去铁匠桥,在外交人民委员会总务处长阿拉赫维多夫那里等一等,他会替我们安排一个临时的住处。  出乎我们的担心,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纳粹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和比利时之后,斯大林显然是想要讨好希特勒,跟这些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所以,这些国家代表机构原来的房子都腾出来了。在奥斯特罗夫斯基街原来属于挪威使馆的一幢小楼成了外交人民委员会的宿舍。那些战争刚开始就疏散回国,然后被留在中央机关工作的人,被临时安置在这里。阿拉赫维多夫将我们也带到了这里。  我们的房间里空荡荡的,但傍晚已经送来了两个折叠床,卧具,一张破破烂烂的写字台和两把椅子。我们这一层,在同样的几个房间里还住了好些人,只有一个洗漱间,所以早晨必须排队。不过我们两口子在莫斯科什么也没有,所以奥斯特罗夫斯基街的这幢小楼便很好地解决了我们的住房问题。我们在这里住到了1941年10月16日,当时德军攻入莫斯科西北郊,外交人民委员部紧急疏散到了古比雪夫。  第一夜,空袭警报就吵醒了我们。妇女和孩子们下到地下室。其余人上到屋顶扑灭燃烧弹。我军空防部队的高射炮火无法驱赶所有的敌机。有几架轰炸机冲进了市中心,在探照灯的照射下,看得非常清楚。在尼基塔大门一带爆炸了一颗重型爆破弹。赫尔岑街上的一幢房子被夷为平地,提米里亚泽夫的纪念碑被炸成了两半。在我们这里投下了许多燃烧弹。其中有两颗就落在屋顶上,我的身旁。我用沙桶把它们扑灭。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回归故土(2)
早晨,杰卡诺佐夫叫我去上班,并告诉我,已经被任命为他的助理。他问道,我对此是什么意见。  “按照我的理解,副人民委员助理,是很高的职位。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工作。”我回答说。  “好,这值得夸奖。并且,柏林的时候您已经作过我的助理了。这里的工作要复杂些,但我相信,您是能够胜任的。祝工作顺利!”  我谢过他,并问了一下,自己具体的职责是什么。  “首先要熟悉国别及具体问题的材料,这些我的秘书主任马尔克洛娃和她的三个女助手已经准备好了。然后,您必须在我每天上班之前,仔细阅读塔斯社的新闻简报,并替我挑出最重要的,审阅其他传给我的材料和电文,如果需要其他部门的补充材料,可以要这些材料并按照专题分类……”  杰卡诺佐夫接着说明了,归他负责的国家有伊朗,土耳其,阿富汗,蒙古,中国和德国的盟国。此外,他还负责外交人民委员会的财务,包括外汇资金,人事和领事事务。所以说,问题不会少。  

在斯大林身边工作(1)
1941年9月底。我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  当时,苏联的局面非常危急,纳粹军队已经兵临列宁格勒城下,正在逼近莫斯科。而苏军被迫节节撤退。  斯大林错误判断了局势,这严重打击了他的自尊心。  在希特勒入侵前不久,斯大林兼任了人民委员苏维埃主席的职务,莫洛托夫则是副主席并保留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位。但莫洛托夫的办公室依然在克里姆林宫人民委员苏维埃大楼的二楼。紧挨着,在楼道的拐角处,就是我跟巴甫洛夫的办公室,当时他还兼任人民委员苏英关系助理。当1941年7月底,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哈里·霍普金斯飞来莫斯科时,我也在列宁格勒大街中央机场迎接了他。不过,他跟斯大林的谈话是李维诺夫翻译的。两个月之后,由比维布鲁克爵士和阿维列·哈里曼率领的英美代表团到访时,这项工作才交给了我。  后来,哈里曼杜撰出来了关于我出现在斯大林办公室的一则笑话:一开始,苏方翻译是巴甫洛夫,美方翻译是查尔斯·波莱恩,美国驻苏使馆的三秘。由于他名字的谐音(俄语中的“生病”一词),哈里曼每次带其他翻译来时,喜欢用俄语重复说,“波莱恩病了”。这总是会把斯大林逗笑。  巴甫洛夫在翻译时出现了一些困难,于是波莱恩便开始帮他。斯大林不喜欢这个。他对莫洛托夫说:  “为什么美国人纠正我的翻译?这样不行。维亚切斯拉夫,那个翻译跟希特勒谈判的年轻人在哪里?叫他来帮帮我们。”  “可他是德语翻译……”  “没关系,我告诉他,他将翻译英语……”  就这样,我出现在“主人”的英明目光之前,并成为他的私人翻译。  据说,英国议会无所不能,惟一不能的是把男人变成女人。哈里曼的故事尖刻地讽刺了“伟大领袖”的威严。  实际上,我第一次见到斯大林,是在1941年9月末为欢迎比维布鲁克——哈里曼代表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晚宴上。快到晚上八点的时候,客人们集中在与叶卡捷琳娜大厅相连的一个房间里。大家都在等着斯大林。终于,一扇高高的门打开了,但这并不是他,而是两个警卫军官。其中一人停在门口,另外一个则站在对面角上。又过了大约十分钟。大概这里有特定的意义:“主人”故意拖延自己出现的时刻,以便使人们更加迫切。  丘吉尔回忆道:“斯大林一直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当他进入雅尔塔的会议厅时,所有的人,似乎是一声令下,都站起来了,双手贴着裤缝线。”有一次,英国首相打定主意不站起来。可是,当斯大林进来时,“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将他从椅子上提了起来。  甚至在1959年,当全世界都知道了斯大林的罪行之后,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就斯大林诞辰八十周年发表讲话说:“对俄国而言,在面临巨大考验的年代有斯大林这样一个英明和坚定的领袖领导国家,实在是个大幸。”  门再次打开,斯大林进来了。看了他一眼之后,我感觉到似乎受到了电击。他完全不像我的意识之中早已形成那个斯大林的形象。他个子中等偏低,十分消瘦,长着土色而疲倦的一张麻脸。军服吊在他消瘦的身子上。一条胳膊长,另一条胳膊短——手几乎整个藏在袖子里。难道这就是他?似乎他被偷换了!  从童年时代起,教育我们认识他是一个伟大而智慧,预见万事,无所不知的领袖。画像、青铜塑像、花岗岩石像以及节日游行中的巨幅画像里,我们习惯于看见他君临万众。于是,少年人的想象中描绘出了一个高大挺拔,几乎是神话般的人。原来,他是这个样子,不好看,甚至不显眼。但与此同时,他出现之后所有人都不做声了。高加索皮靴慢慢地走在地毯上,他跟所有人都打过招呼。他的手很小很小,握手有气无力。  当时,是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希特勒军队已经深入苏联腹地,打到了列宁格勒,基辅,正在向莫斯科快速推进。被迫不断后撤的苏军部队往往连沙皇时期的火枪都没有。我曾经亲身参加过莫洛托夫与守卫莫斯科的一支部队指挥员的谈话。后者抱怨说,他手下五个民兵才有一枝步枪,所以请求援助。但是,莫洛托夫熟悉情况,他斩钉截铁地说:  “步枪没有,叫他们用瓶子打仗吧……”  就在当时,产生了声名远扬的“莫洛托夫鸡尾酒”——装满混合燃液的瓶子。民兵战士藏在堑壕里等着坦克,然后,当坦克走到他头部位置时,跳起来将瓶子投进排气管。如果投进去的话,坦克马上就会起火,但紧接着第二辆坦克的枪口顶着打死这个大胆的人。就这样,数万民兵牺牲在莫斯科附近。其中就有我许多的朋友。  惨败,大片领土失守,数百万人被俘及牺牲,尽管斯大林对人的生命十分鄙视,但这些不能不给他的面貌打下印记。但是,尤其使他苦恼的是另外一样东西:自己对临战局势估计的失误。他对所有的预警都没有理睬,因为相信希特勒在夏季中不会开战。前不久他还赞赏希特勒,而现在,则不能原谅希特勒使“各族人民领袖”在全世界面前颜面尽失。这个奥地利上等兵把“绝对正确的斯大林同志”像个小孩子一般,玩弄于股掌之间!斯大林无法忘记这种屈辱和经受过的恐惧,现在比从前变得更加多疑了。甚至在人民委员苏维埃的大楼里,两名警卫与他形影不离。连他到莫洛托夫那儿每次也都带着这支护送队伍。  有时候,从人民委员的秘书处,拐过弯要走到自己的房间时,看见从相反方向的那个角里,出现熟悉的警卫。每次这都使我感到慌张。不,那不是恐惧。我知道,这样的相遇对于我个人不会有什么。但是,总是出现难以抑制的下意识要躲藏起来。几秒钟之后,斯大林应该出现。思想在激烈地活动,怎么办?返回秘书处或者快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藏在门后?也许,藏在遮住朝内院的大窗户的窗帘之后?可是,如果斯大林发现,有人躲在这里,会把我当作罪犯,他会想着,我这是做贼心虚。因为,甚至当谈话的对方没有看着他的眼睛,他都可以把这个当作是谋反:“为什么您的眼睛东张西望?”这样一问之下往往可以决定对方的命运。  在心里掂量过各种办法,并且当我明白时间不再有时,我一般背靠墙等着。一行人缓缓走过。我精神饱满地说:“您好,斯大林同志!”  他不做声,用手臂一个的细微动作回答我的问候,然后转弯过去。现在我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什么也没有呀。可为何每次遇到这种情形都会如此紧张呢?  此外,每次,当领袖的助理波斯克列贝舍夫或者他的某个副手预先告诉我,说马上要跟美国人谈,而且要我作翻译时,也会出现神经紧张。但这里我有解释——马上要进入神殿了。于是神经高度紧张,想要把任务完成得更好,以便使他满意。  不久,我又回到了莫洛托夫身边——作了外交人民委员苏美关系助理。那时的克里姆林宫对公众是关闭的。但我有一张通行证,“到处”可去,除了大楼上斯大林的那一翼。去那里每次都要办理通行证。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总是一种干练、安静的气氛。秘书处旁边有一个小房间,我一般在那里等待客人已经通过斯帕斯大门的信号,描着鲜艳花朵的黑色托盘上放着杯子和矿泉水,挨着墙是一排简单的椅子。有些书作者现在断言,在领袖办公室门口,所有的人,甚至包括莫洛托夫都要被搜身检查,说什么椅子底下安装了电子仪器,检查是否有人藏了武器。根本没有这回事。首先,当时根本没有什么电子系统,其次,我在斯大林身边工作的几乎四年时间里,从来没有被搜身,甚至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特别的检查。不过,在1941年底特别紧张的几个月里,由于担心城里有空降的德国特务,给我们每个人都配发了手枪。譬如,我有一把小型的“瓦尔特”,很容易藏进口袋里。每天早晨六点左右下班的时候,我从保险柜里把枪拿出来,然后去铁匠桥的外交人民委员会大楼,在那儿的地下室里可以稍事休息,对时时响起的空袭警报不加理睬。秋冬季天亮得晚,街道还是一片漆黑。不过,常常会碰见卫戍司令部的巡逻队检查证件。可是当时也完全有可能遇见德国武装突袭队员。到克里姆林宫上班之后,应该将武器放进保险柜。但是,去见斯大林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检查过,我是否这样作了或者有没有带武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在斯大林身边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