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像一阵季风飘落 >

第23章

像一阵季风飘落-第23章

小说: 像一阵季风飘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和以后知道或不知道的事,都是从陈辉嘴里讲出来的,田真自始至终仿佛局外人,只有与绿眼睛的事才是一个参与者,而他最神往的——美丽的*盛开在秋天的阳光里。从来都与他相隔遥远,过去,现在或以后,都是十万八千里。

  田真想了想,仰头望天,累倒在一棵大树下。 。 想看书来

44,醒来
44,醒来

  炙热的阳光照在我头上,久了,有点儿刺疼,我睁开倦懒的双眼,视线由模糊变得清晰,我还和上午一样,睡在院里黄桷树的凉椅下。从黄桷树叶缝落下来的细碎的阳光,耀眼多姿,使人不能正视。我坐起身,发现出了不少汗。我环视四周,很静。

  是中午了吧,我想,便站起来进到屋里,洗了洗脸。

  书房门开着,我走进去发现书桌上有两封信,明亮的光从窗子外照进来,信像镀了一层晕金,迷人双眼。

  我看完两封信,有些欣喜,有些惆怅。

  现在好像是放暑假;好像我没有念书了,昨天我还帮父亲上场卖过鸭呢;好像我才回家,从很远或不算很远的地方回来,脚上穿的鞋沾满了一些尘土;好像我哪儿也没去,心平气和,只小睡了会儿;好像,好像……好像都成过去了,不必再追忆。

  我突然很烦闷,像少年维特,维特有手枪,我没有。

  我打开抽屉,拿出一本精装册子,翻开来,上面有首诗。

  有种花

  开在秋天

  一开就满山遍野

  它被人们称为野*

  我喜欢这种花

  它的颜色金黄

  像一个梦

  是谁写的,上面没留姓名。不过,这首诗似曾相识。

  这本册子是谁的?我可没有这样的册子,依此推论,我很可能——放开眼向四面望望,房屋的轮廓,室内的装饰,物件的摆设,似乎都陌生了。仿佛初次接触。

  我坐在陌生的书桌前?我走错了房间?我入错了门?我还在睡?……

  我担心害怕地逃出屋,门外没有阳光,没有院子,没有黄桷树,没有凉椅。天空浩白,大地明净透亮,远方飘荡着碧蓝碧蓝的云,空气异常清新,我展开双臂,大步迈向广袤的地方。

  是醒了,是睡了,是醉了;你知道,我知道,他知道;你不知道,他不知道,而我知道,这就够了。

本书后记
后记 

  我的同学听说我“闷”出了一部小说,颇吃惊和意外,当看到书中的女主人公,便跳起来:“哇,这是不是我们班的黄××?”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师在看了小说后,说:“那田真是不是你啰?”我面对诸如此种询问或猜疑,只能哑然而笑。我无力指责别人将小说的人物与现实的人物牵强的扯上联系。首先,我可以明确说,小说中的事物确有真实性。黄草山,确在长涪界,有一条国道穿越,黄草山无名,但它在我的整个青春时代如梦一般美丽,如今亦然;而且——不妨透漏一点,我的出生地就在黄草山某地,这其中的曲折当是另一段故事,在此不论。黄桷树,也存在,在别处不知有无此树,可它在重庆地区是较为繁荣的,以前听说拟把黄桷树列为市树,结果怎样不得而知。黄桷树叶繁枝茂,根系非常发达,延绵数里不尽,它的造型亦古朴庄重,当地人称它是“风景树”。有人说,那黄菊秋呢?——秋天的黄菊不是很美丽吗?的确,小说中的这三“黄”有些联系,但并非刻意,而是无意而成。小说中说田真患了精神分裂,没人相信,只以为是我的虚构,其实不然,在那一段是有一个原型存在,我嫁接了而已。有读者看了我的小说反应给我,说这小说像在写日记。可能前面部分让人看了觉得有点像是,因为有许多回忆与现实交错,反观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是一个回忆与现实的交错?小说的主人公在后面部分已是半个社会人了,他之所以承受惨痛,就是喜欢做梦。现实是不容做梦的,也不许张扬理想,我想,这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说到底,“飘”只是记忆里筛出的一些沙,往事中扯出的一缕带,我的初衷是使它快速中有一点沉稳。小说中的好些人物的性格都未得以发挥,而有些人只需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事件就够了,这不是我使用简洁的笔调,我的一些记忆原本如此。杨绛女士为了让读者了解<<围城>>与作者,曾特意对小说里的人物及作者作过详细的叙述,我上面的这点文字当是仿效杨绛之计,读小说读作者,都是好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