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金屋 >

第129章

金屋-第129章

小说: 金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青见他没有什么不对,反而因为这件事,也不怎么避着自己了,当即松了口气,道:“没事就好。”

    霍去病道:“舅舅也没受伤罢?”

    卫青摇了摇头,霍去病能关心自己,卫青心里当然高兴,可是还没等他高兴完,霍去病又道:“丞相呢?他一个人领着骑兵往回赶,也不知道出没出差错,丞相有受伤么?”

    卫青听他提起嬴政,登时一口气憋住了,把方才喜悦的心情给压了回去,卫青对嬴政是佩服的,若不是这样,卫青也不会听他调度指挥,但是正如刘彻奇怪的一样,卫青也觉得,霍去病这种谁也不服的人,怎么就对嬴政服服贴贴的,而且还甚是关心的样子。

    卫青喉头滚动了一下,觉得自己对霍去病的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只能不着痕迹的苦笑了一下,道:“你放心好了,这次没有任何人受伤。”

    霍去病这才松口气。

    刘彻难得的没有让嬴政参乘,他坐在车里,往京里赶路,虽然是御驾,但是也难免的颠簸,刘彻后背上的伤口有些开裂。

    嬴政骑着马在前面,忽然有内侍小跑过来,道:“丞相,皇上的伤有些不好了。”

    嬴政愣了一下,随即打马过去,后面的马车已经停了下来,刘彻的伤有些恶化,身上发热,似乎是昏睡过去了,御医正在给刘彻看伤。

    嬴政让人安营扎寨,今天就不打算继续走了。

    刘彻一直睡着,御医给他敷了伤药,就退出了营帐。

    嬴政站在榻前,盯着刘彻看了一会儿,刘彻皱着眉,因为发热似乎睡得并不好,忧虑重重的样子。

    做君王的就这样,眉头从来都是皱着的,不管他们多么不可一世,但是终究都是表面,其实总有担心不完的事情,内忧、外患,还有一堆的民生问题。

    嬴政就站在榻前,低着头看了良久,他抬起手,看了自己手心良久,自己抓淮南王有功,正是人心所向的时候,而且淮南驻军都听自己的号令,如果这个时候刘彻死了……

    嬴政想着,心中有东西在不断的膨胀,他的手放在刘彻的脖颈上,指甲发白,眯起眼睛,掩藏起严重冷漠狠戾的眼神。

    但是过了很长时间,终究没有下去手。

    他忽然记起刘彻为何受伤,如果不是那时候他护住自己,想必是可以躲过去的,嬴政是做君王的料子,从小到大,都不会将知恩图报放在心里,在嬴政的眼里,没有恩义,只有利益。

    然而嬴政不明白自己,为何这一次会突然“心软”,他使劲的攥了攥手心,一甩袖子,终于转头出了营帐。

    嬴政心中想着,并不是为了还刘彻的人情,而是他现在杀了刘彻,名不正言不顺,不知道会不会为别人做了嫁衣。

    顺便两讫了,也好……

    因为刘彻的伤势,队伍的速度就慢了一些。

    卫子夫听说皇上巡幸要回来了,心中欢喜,这么长时间都没见到皇上,也不知道他在外面有没有寻觅新欢,皇上向来是不缺妃子的。

    这次巡幸,皇上都没有带自己去,这已经让卫子夫警铃大震了,人都说小别胜新婚,卫子夫就想趁着这么久不见面的机会,好好的讨一下刘彻的欢心。

    没准皇上一高兴,自己可以生一个皇子也说不定。

    刘彻回到宫中的时候,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自然要去安抚一下卫子夫,毕竟刘据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该到册封太子的时候了。

    卫子夫正在花园里赏花,他没想到刘彻会往自己这边来,皇上回来了两天,忙着处理各种堆积的事务,不是在宣室阁就是在书房,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去见一见皇上。

    卫子夫为了这件事情心思更重,她想找卫青来说说话,只不过卫青也忙得厉害,而且卫青因为霍去病,就算不能表露自己的感情,但是也绝对不会娶亲,卫青知道自己一去椒房殿,肯定要被卫子夫缠着说阳信长公主的事情,所以索性就不过去。

    刘彻到了花园的时候,卫子夫正临着湖坐着出神,她吓了一跳,心中又惊又喜,赶忙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随即才面带羞赧的盈盈拜下。

    刘彻将她扶起来,卫子夫装作很委屈的样子,慢慢靠近刘彻怀里,见刘彻没有生气,就整个人依偎在刘彻怀里,声音很温柔,道:“妾许久都未见皇上,心里惦念的紧,皇上亲自过来看妾,真是让妾喜不自禁。”

    刘彻道:“朕也惦念你,据儿怎么样,这些日子又读了什么书么?”

    卫子夫听他提起刘据,有些不高兴,但是装作很贤惠,没有任何不满的样子,笑道:“据儿越发的调皮了呢。”

    “调皮好啊,免得太沉闷了。”

    卫子夫依偎在刘彻怀里,轻轻摩挲着刘彻龙袍上的金线,羞赧的道:“皇上,今儿晚上留下来么?”

    刘彻没有马上接口,卫子夫怕他又走,赶紧继续道:“皇上留下来罢,不要忙坏了龙体,适当歇息歇息……再者说,妾……妾还想为皇上,生一个皇子呢。”

    刘彻听了卫子夫娇滴滴的话,没有高兴,反而眯了一下眼,将卫子夫不着痕迹的从怀里推开,道:“朕也很想歇息,不过实在是太忙了,皇后若是无事,可以多陪陪母亲去,皇太后身子不好,你去和太后多说说话。”

    卫子夫脸上羞赧的笑意僵硬着,眼睁睁看着刘彻要走,只好抿了抿嘴,跪下来恭送。

    刘彻刚走了几步,就见嬴政抱臂靠在回廊的栏杆上,刘彻心中一突,怕是刚才卫子夫的话肯定让他给听去了,他心里莫名的心虚。

    嬴政见刘彻走过来,面色如常,没有一点儿的变化,将一卷竹简呈上去,道:“张汤从淮南王王宫中搜出了伪造的圣旨、玉玺和三公印信,淮南王胞弟衡山王也参与了谋反,谋反的事情已经确凿。”

    刘彻一听,脸色有些发沉,将竹简展开来看,冷笑了一声,道:“好个刘安,胆子太大了。”

    他说着顿了顿,道:“张汤办事很利落,这回还让他去,取消淮南国、衡山国封地,收归朝廷,改为九江郡、衡山郡。”

    嬴政应声,道:“那陛下准备怎么处置淮南王。”

    刘彻掂了掂手里的竹简,看了嬴政一眼,随即眼睛平视前面,似乎若有所思,半响才轻飘飘的说了两个字。

    “灭族。”

    “诺。”

    刘彻在回廊里坐下来,示意嬴政也坐下来,道:“淮南王的事情这就算处理好了,但是这只是削藩的开头而已……丞相觉得,接下来该是哪个诸侯王?”

    嬴政想了一会儿,道:“齐王年轻,尚没有什么根基,陛下可以先拿下齐国。”

    刘彻笑了一下,看着嬴政,道:“为何每一次,丞相都和朕想到一处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软香酥扔的一个地雷蛋蛋,大么么…3…


☆、71·第二十二章 督战

    刘彻道:“齐王虽然年轻;而且极其惧怕他的母亲;但是骨子里还是个有主见的人,也并不好对付。”

    他说着;对嬴政笑道:“朕已经想好了;让谁去齐国做这个国相……这个人还和你共事过。”

    嬴政看他志在必得的表情;顿时就明白了刘彻心中的人选;这个人不怕倒行逆施;确实有铁铮铮的傲骨,只不过有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了一些;而且在朝廷之中不遗余力的树敌;恐怕并不是太好的人选。

    嬴政心中一转,但是并没有说出来,毕竟刘彻已经决定了,自己就算说出异议,也只会惹得刘彻不快,有人反对他,作为一个君王,很可能更要一意孤行,来证明自己的决断是对的。

    刘彻见他不说话,笑道:“丞相没猜到么,是主父偃。”

    嬴政笑了一下,他果然是猜对了的。

    嬴政道:“主父偃是个人才,口才好,而且不会华而不实,他的推恩令算是一件大功劳,让他做齐国的国相,也不会落人话柄。”

    刘彻道:“果然咱们俩就是想到一处去了,确实是这个道理,朕也觉得好,主父偃是人才啊,有大才,而且难得的忠心耿耿。”

    嬴政没再说话,刘彻说完也就没再开口,一时间有些寂静。

    这时候有人匆匆从远处小步跑过来,来人是公孙弘,他跑得急,用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到了跟前赶紧给刘彻行礼,又对嬴政点头。

    刘彻见公孙弘一把年纪了,跑的一头大汗,笑道:“你这么急,为的什么啊?”

    公孙弘这才道:“皇上,刚刚得到的消息,御史大夫韩安国……”

    刘彻听见韩安国的名字,笑了一声,半是开玩笑的道:“对了,朕还没问呢,韩安国这老儿跑哪里去了,朕回来的时候也不见他迎接,位列三公,就这么干活儿的?”

    公孙弘一时面露难色,道:“回陛下,御史大夫他……来不了了。”

    刘彻听他这么说,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心里咯噔一响,道:“怎么了?”

    公孙弘道:“御史大夫于今早……病逝了。”

    刘彻面色如常,只是望着湖面久久没有说话,道:“为何如此突然?御医看过么?”

    公孙弘道:“回陛下,御医看过,御史大夫早些就身体不好,又不告病,这是……积劳成疾啊。”

    刘彻点了点头,道:“韩安国,是国之大器,文武俱全的大臣,不光是嘴皮子厉害,还能打仗……你们记得么,他虽然是主和派,但是在打匈奴上,眼皮子可是一下都没眨过。”

    刘彻说完了,又将目光放在湖面上,良久之后,似乎是在回忆,道:“朕出宫这些日子,辛苦了韩安国,只可惜,他还没看到朕把匈奴打得抱头鼠窜。”

    嬴政并没有说话,韩安国从辅佐梁王开始,从梁国的国相开始,可谓是荣耀一时,梁王去世之后一直不得重任,或许田汀霸咄鞣ǖ氖虑楦闪瞬簧伲遣坏貌凰担故怯惺度酥鞯模舨皇翘锿‘的引荐,韩安国也做不上御史大夫的位置。

    正如刘彻说的,韩安国是国之大器,嬴政也可惜了他的才华,就这么没了,只不过生离死别见得太多了,又有更多的生离死别等着,心里渐渐的,也就麻木了。

    刘彻收回了神,面色不变,道:“朕方才召了卫青到宣室阁,本来还想着找韩安国去商讨要事,既然这样……丞相跟朕来罢。”

    二人到了宣室阁的时候,卫青霍去病已经在外面等候了,同来的还有赵信、苏建、李广、张骞等诸多将军。

    众人向刘彻行礼,刘彻率先进了宣室阁,其余众人才跟随着进内。

    刘彻坐下来,看着站在宣室内的众人,道:“朕刚刚回宫,就召见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匈奴自从河朔一战,就开始休养生息,朕不能再等了……”

    刘彻说着,看向张骞,道:“博望侯,你从西域回来,也熟悉匈奴人的地界,这次就由你为参军。”

    “诺。”

    张骞连忙应声。

    刘彻又看向赵信,笑道:“之前大将军跟朕举荐赵信,说他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骁勇善战,而且极为熟悉匈奴人的打法……赵信,这次朕就让你做先锋,不要让朕失望。”

    赵信连忙抬头,有些惊喜,要知道战功是按照人头率计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