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什锦拼盘 >

第11章

什锦拼盘-第11章

小说: 什锦拼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红笺写“名纸”,到了明朝才改叫“名帖”,至于改称“名片”,是民国初
年的事,距今还不足一百年呢!
    笔者当年在北平,每逢春节,总要留一两天时间逛逛厂甸,人家是
买古玩玉器、书籍字画,我则专逛旧货摊。我在破铜烂铁堆里曾发现

过几方汉印,食髓知味,我对旧货摊兴趣因而非常浓厚。有一年我在
旧货摊上看见一本蓝布面很厚的旧账本,其中夹着若干张大红名帖,
翻了几张发现先伯祖文贞公、先祖仲、鲁公名帖,均在其内。大概各科
甲翰林的有四五百张,不敢多翻,花了十吊钱,约合两毛多钱买了回
来。细一查对,从乾隆十年起乙丑正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正科止,正
科、恩科、备科除了三鼎甲以外,所有太史公凡是风采踔厉、积学雄文
者,几乎网罗殆尽。还有一张伊藤博文的,有一尺多长,跟翰林名帖一
样,至于光绪六年庚辰正科、九年癸未正科,曾人值词林的翰林公几乎
一张不缺。
    我曾经拿了这些名帖,请教过藏园老人傅增湘前辈。据沅叔先生
说:“中了进士之后,分为四级:一级为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以及全
科的翰林;二级为主事;三级为知县;四级为中书。其中主事、知县、中
书三者,一贴榜便算受职,所谓榜下即用,就有隶属的衙门管辖,唯独
翰林,发榜之后,就是进入翰林院(叫进院不叫到差),改称庶吉士。既
未受职,还不算正式官员,所以在这短短期间,轩昂自肆,所用名帖,部
是亲自楷书,镌好木戳,印在梅红纸上,最长的有二尺,最小的也有一
尺多,字则大的四寸见方,小的也有二寸,张张铁画银钩,雄伟挺秀,这
是翰林们炫耀放纵时候,这不但主事、知县、中书不敢用这种名帖,就
连三鼎甲也不能用。因为三鼎甲一发榜,便是翰林院的修撰编修,已
经算是国家官员了,所以你所搜集名帖全是各科翰林,没有一张是历
届三鼎甲的。至于能把庚辰、癸未两科的翰林名帖集全,大概原主的
先世或他本人,与这两科翰林中有特别渊源,碰巧志伯愚、仲鲁两位前



辈同擢巍科,真是巧而又巧了。关于伊藤博文那张梅红大名帖,可能
是见猎心喜,游戏之作吧!”可惜这些名帖,都留在北平。
    晚清时期,进谒上司,同僚拜望,新亲往还,还有投递名帖习俗。
外省官员进京公干,自己没有车马,又无随从,在没有马车人力车之
前,通衢大道旁空旷场所,独停放若干骡车(北平人称之为车口),可临
时讲价雇用。是否让赶车的投帖,要事先讲明,大概投帖要多给几吊
钱或多赏酒钱,这个钱赶车的也不白拿,他投帖时,还在头上扣一顶红
缨帽,表示是自用长随。投帖要挟着护书或拜匣,护书就跟现在的卷
宗夹一样,不过是布面而已。用拜匣的,可就讲究啦,有苏漆、建漆、广
漆、嵌螺钿、雕红之分,名帖式样有单帖、折帖、全帖几种样式:古人说
“自言爵里”,这些名帖,有的叙明身份,有的写明与被访人的关系,如
晚生、侍生、眷生、教弟、姻侍生、姻愚弟、门生、世愚侄等,让接帖的人,
一望而知彼此关系,不致扑朔迷离,有不知先生为何许人也的尴尬。
    北洋时期,我初次到政府机关服公,在财政部印刷局供职。局长
濮一乘特准每星期六下午到局办公,所以我被列为局里正式办公人
员,而非挂名拿干薪的差事。不但每月照领薪饷,还有一份伙食津贴
可拿。依照局方惯例,凡是属于芷式办公职员,到差之后局方印赠名
片三百张。一百张木纹纸的,一百张松香烫漆,一百张烂纹字的。纸
张考究不说,木纹、烫漆、烂纹印制方式,在当时都是一般印刷厂印不
出来的。方形仿宋体字,是印刷局所特有,后来有位技工离开印刷局,
到中华书局工作,带了一全份方体仿宋模样,从此中华书局代印名片,
方体仿宋字体非常整齐。后来上海文化界讥笑中华书局还代印名片,

才慢慢取消了。
    妇女印名片,民国初年很为流行,黎大总统元洪的夫人黎本危,据
说是汉口沙家巷妓女从良,出身不高,识字无多,在她左右攀龙附凤的
女官,当然也没有什么高明人物。她要印名片,当时妇女所用名片都
是圆角烫金边,偏偏有人给她出馊主意,在名片上压出一双翔凤展翅
凸形花纹。她非常得意,遇有公府款宴使节团,她就向各位公使代办
夫人致送这种名片。后来被熊希龄夫人朱其慧女士看见,告诉她,那
是上海长三堂子姑娘们的花样经,母仪天下贵为元首夫人,岂可如此
轻率失仪,此后她再也没有散发这种名片了。民国十三四年,笔者在
上海期间,商界中酬酢,喜欢飞笺招花,当筵劝酒,招来莺燕都带有粉
红水绿压花凸字,尺寸极小的名片送人(当时上海男妓钟雪琴也用这
种粉红凸花小名片),由此才知道朱其慧劝阻黎夫人使用这种名片的
原因。
    笔者在南京工作时,有位同寅柳贡禾君,其叔是国学大师柳诒征。
柳君填的词蕴藉俨雅,词韵清蔚,颇得朱疆邮、沈寐叟两位前辈的激
赏,可是他词送到新申两报从未刊出过,我猜想是他那笔晃漾恣肆的
狂草,编辑手民都无法全部认识,所以只好割爱。我试把原稿照抄寄
出,寄给《申报》也好,《新闻报》也好,全都照登,所以后来他的诗调都
由我誊写好,然后付邮。有一天他忽然送了两盒名片来,另附铅铸名
戳,赫然是清道人李瑞清把我名字用魏碑字体写的法书,印成名片的。
当时清道人在上海九华堂挂有笔单,可是寸楷以下小字,已久不接件,
不是他们有深厚友谊,这三个“唐鲁孙”小字是得之不易的。我既有铅



铸名戳,用完再印,抗战胜利来台,我还印了两百张名片带来,可惜铅
戳留在北平,名片用完现在已经没法再印了。
    台湾在光复之初,本省同胞受了五十年日本教育,对于祖国的文
字习俗都未尽了了,所以在所用名片上出了若干笑话。某君结缡之
喜,收到贺礼,他还知道写谢帖,大红片子,写着收礼人领谢,倒是中规
中矩的,旁边他还印上“鼎惠恳辞”四个字,收礼后说恳辞,已经不通。
“鼎惠恳辞”照字面上讲,当然没什么不对,可是在内地的习惯,这四个
字平常都印在讣闻上,现在印在谢帖上,似乎有点别别扭扭的。
    当年我在一家卷烟厂工作,有商家送来卷烟里用的香料,在日据
时代香烟里都加入这种香料,因为脂粉气过重,一般人都不爱抽日本
制香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绝对废弃不用。可是这位商人在内地大
量搜购运来台湾,认定总可大赚一票,可是香烟改变配方,原本奇货可
居的,变成无人问津的废料,于是钻头觅脑四处托人求售,最后打算横
施压力,强迫烟厂就范。有一天烟厂来了一位趾高气扬的先生,掏出
名片,衔名一大堆,最后写着是某某人之子。他对我们软硬兼施威胁
利诱,好在我们早已报备有案,始终坚持原则,最后他技穷而走。这是
我来台所看见的又一张怪名片。
    上一届省议员选举,有一位侯选人名片用的是透明塑料片,他把
他户籍所在地的一处名胜,印在名片的另一半上,让选民别忘了跟他
的乡谊。印制精美,很多收到这种名片的人,留起来当书签用。有一
位候选人,大概跟铝业公司有关系,他的名片是铝箔制的,彩色柔丽,
非常醒目。据笔者所知,铝箔上印彩色需高度技术,后来打听出来,那
位候选人的铝名片,是从日本印制来的。各种选举,候选人尽量介绍
自己的从学经历和现在头衔,让选民对他有进一步了解,原本是无可
厚非的。不过我接到过一张名片,衔名写了十多项,把自己姓名挤在
左下角,细看这位仁兄的头衔,不是什么名誉理事,就是什么团体顾
问,甚至某某运动团队的副领队、某某慈善机关赞助人,细一琢磨,没
有一项实际的工作。这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的人如果当选,还能不
出卖风云雷雨吗?
    笔者初入社会时,先师阎荫桐夫子曾经叮嘱过我:“在外酬应一定
要准备一些印有姓名、籍贯、地址、电话的名片,以便跟初交的朋友交
换,假如人家给你名片,你不回一张,很容易让人误会你架子太大,或
不愿意折节下交,岂不冤枉;至于那些名片上印有‘专诚拜谒’、‘启事
盖章’字样的,不是自抬身价,就是自命不凡矫揉造作之徒,不足为
法。”多少年来,恪遵师训,身边总要带几张名片,以备不时之需。



风筝谈往
    台湾有一句俗话:“九月九,风筝满天啸。”重阳节除了敬老登高、
赏菊,就是放风筝了。内地元宵过后清明之前,风和日丽柳色青青,且
风向稳定,就该到郊外放风筝,把一冬郁闷在心里的霉气尽情吐出,自
然身心俱畅,百病消除。跳绳、踢毽子、放风筝,都属于户外健康娱乐,
大人们是不会加以禁止的。清明一过,季节风来临,风起西北,黄沙蔽
天,想放风筝,要等来年啦!初来台湾看见重九节有人在淡水河放风
筝,觉得很奇怪,怎么春天的玩意儿,拿到秋天来玩呢!后来才想到完
全是季节风的关系。台湾到了秋天,景物柔美,凉飙初拂,正是放风筝
的好时光。内地宜春,台湾宜秋,完全是风向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中国什么时候有风筝,最古老传说,是汉高祖与西楚霸王项羽战
于垓下,两军相持不下,汉军由张良设计,韩信督工,糊了千百只大风


筝,趁着黑夜风高,一齐放进楚营上空。箫管羌笛尽奏楚歌,楚军以为
汉军已得楚地,军心涣散,兵无斗志,楚军大败,项羽自刎乌江,并且有
人传说那批风筝载有甲胄勇士,那是稗官野史之言,不足深信。此后
五代的李邺,是位贪享欢乐的风流天子,他在宫中闲得无聊,让妃嫔侍
女们各出心裁,用竹纸做材料,糊制各式各样的鸾凤鸢雁,引线乘风,
以为笑乐,并且在鸟背绑上竹笛,迎风垮睁有声,所以叫作“风筝”。在
此之前,原本设于殿阁檐棱之间的铁马当风作响,敲金戛石叫“风筝”,
后来反而变成纸鸢的专门名词了。此外见诸史籍的,还有南北朝梁武
帝萧衍在台城被围,曾放风筝请求救援,根据史册记载,最保守的估
计,早在一千五六百年之前,中国人就发明放风筝了‘。
    清官每年河初解冻新柳吐绿,阿哥格格们就开始放风筝了,地点
于宫里长巷,视野广阔,附近无树木阻挡,地又平坦。风筝是由内务府
造办处雇有专门工人扎制承应,最好放的有黑锅底、沙雁、瘦腿,这种
风筝一抖就起,虽然式样古老,可是阿哥们不用假手别人,就可放起。
至于福寿、双喜、七星、八卦、朱砂判、老寿星、八仙人一类人形立体大
型排子,必须用竹竿子先抖后放,而且不能用小线,改用老弦,要等官
监们放起来,够上罡风,茌高空稳住,才能交给阿哥们扯绳放线呢!皇
城附近,住着一些游手好闲的轻佻少年,一看见内廷风筝翱翔九霄,立
刻邀集身强力壮叫“挖子手”的人,用蘸上玻璃沙的老弦,拴在棱角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