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古代幸福生活 >

第496章

古代幸福生活-第496章

小说: 古代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她挑中了南平王,却也出了三皇子意料之外,这事情是有些棘手了,倒是如果成了,南平王能在皇嗣上进一言,的确是有份量的多。
  事情的演变往往是出乎于别人的意料的,生活之中,往往都是随了生活的步子走。不管渔阳公主是相中了朱宣的相貌,相中了朱宣的权势,相中了南平王府的富贵,几位异姓王都有富可敌国的名声,都比不受宠的皇妃皇子们过的要好的多。
  这件荒唐事情就这么由一位受尽了冷落的公主拉开了帏幕。
  碧儿走开了以后再悄悄回了来,听到了三皇子与公主的对话,同时也看到了不远处一角衣裙一闪,是冰儿。。。。。。
  两个人都看到了对方,眼睛里都有了惊异的神情,但是若无其事的各自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转了回来接渔阳公主,伴了她回去。
  渔阳公主进了来,却没有看到母亲王美人,看了宫女回话了道:“娘娘去看皇上的病去了。”渔阳公主听完了走进了宫室内,心里想了,还说我不对,要是以前,就是去御书房外,也不会有人给你通报的,现在至少还有人会通报吧。
  幼年至今一直觉得压抑的渔阳公主此时是快意的。三皇子每天派人把朱宣的事情一一传送了进来,也会给渔阳公主再恶补一下朱宣军中的事情,方便渔阳公主尽快掌握了朱宣的事情。可怜这位公主想要嫁人也是要好好学习才行。
  坐在宫室之中暖和了身体的渔阳公主想了朱宣的风流事,只是一笑,这个人看了还是挺招人爱的,狎ji,和风流女人在一起,成了亲刚满了月就跑得几天不回家。。。。。。
  王美人这个时候正在御书房里对了皇上几近喷茶的哈哈笑声,是不知所措的表情。皇上今天已经笑过一回了,南平王从来不学好,继几天夜集艳楼与二皇子高挑了灯笼狎ji,昨天又跑去了翠云楼包了花魁,不过皇上的探子是精细,是为了别人花了钱,可是转头又回去看别人的光脊梁。
  这会儿听了王美人又重新提了一遍,皇上只能再大笑了一次。这个浪荡子从来在玩上有花样。
  看了面前站着不解的王美人,皇上畅快的笑了一回,才笑着对了王美人道:“南平王一向就是这样的不成材,这算什么。他没有成亲以前,朕还在为他开发过一次呢。”那是朱宣没有封王的时候,十足是个少年。
  当时有一位楼大夫的一位如夫人,极受宠爱,极爱出门到处有景致的地方去逛,不想被南平王弄上了手,从此以后多了一位政敌。
  皇上看了看书案上的折子,这位楼大夫也是昨天上的折子,极力阻止了南平王和公主的亲事,折子里历数了南平王一系列的不是,有的没有的都在上面,不由得皇上看了想了旧事又自己笑了一回。
  王美人这会儿是目瞪口呆了,皇上看了这位年纪不小的嫔妃溜圆了眼睛,更是觉得好笑了,这样一位没有心机的嫔妃,却生了一个有心眼儿的公主出来。皇上关注了渔阳公主,不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与渔阳公主经常相会的人是三皇子的人。
  三皇子帮了渔阳公主嫁给了南平王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就是一目了然的了。皇上相当满意的看了这一切众生相,在自己面前演个不停,想了想,倒是南平王夫妻还是如故了,没有什么不一样。
  眼前的这位王美人,却是在可以体谅之内的变化,王美人先是不高兴,然后是高兴,今天听了南平王的一本荒唐帐,又不高兴了。
  “皇上,这样的人嫁过去只怕是不会过的好。”王美人忘了眼前这位皇上也是一个嫔妃多多的人。皇上听了只是微笑了道:“看看南平王妃不是还好。这门亲事嘛,”皇上又开始打马虎眼了,笑道:“容朕再想一想。”
  一向是没有主意,由了皇上说话的王美人只能行了礼笑道:“渔阳心里是最敬爱皇上的,皇上今年这一场病,渔阳夜夜都焚香祷告呢。求皇上为她许一门好亲事。”
  皇上微微笑了颔首了,看了王美人走了出去。再看了面前阻拦这亲事的折子,都是不能看了南平王得意的人。再想了王美人人刚才的话,不由得一笑,我的这位女儿有时候看了起来颇象高阳,可是这心眼儿却比高阳要深得多呢。
  不管京里宫里官场上为了这件事情如何的纷乱,西山独居的沈王妃依然是摇头晃了脑袋的在念自己的书。看了小桌子上朱寿今天带来的鹅式青玉砚,翡翠臂搁,看了个个喜欢。
  翡翠臂搁旁是一叠封地上来的信件与公文,问那些苗人年年要贡品也不容易呢。沈王妃要是在封地上,一定会大为光火了,眼前只能在公文上批示。
  往窗外看了,一片白雪地。因为喜欢,不让人走也不让人扫地。想想朱寿说了:“王爷在京里也不让人扫路外的雪,候了王妃回去好看雪呢。”沈玉妙更是让人走回廊,不要踏在雪地里。
  不时往窗外看一眼,看了心里就喜欢,再看看桌上油润的青玉砚,手臂上的白玉环,心里想了朱宣,表哥在京里不知道在做什么。然后立即把心思放到书上去了,过几天要回京去,不想看表哥脸色,不想听他训人,还是看自己的书吧。
  不是农耕就桑麻,沈王妃懒懒打了一个哈欠,看来这王爷也不好做。如音手捧了新彻的热茶进了来,笑道:“这是热茶了,王妃喝了提提神再接着念书。”
  沈玉妙接了茶捧在了手里,先闻了茶香,与如音在谈笑了道:“晚饭时的火锅真好吃,不想这里的厨子现在做菜很是对了我的胃口。”
  如音又剔了房里的烛花儿,才重新过了来笑道:“我打听了,说他为了对了王妃的胃口,特地去了京里,和王府里的厨子学了手艺。”又打开了雕花的香薰筒,收拾好了重新盖上了。
  沈玉妙听了就一笑,喝完了茶,对如音道:“把那个绣花绷子搬了来。”还是睿儿的新衣服,忙完了自己的事情,沈玉妙就赶快给儿子绣衣服。
  一面手里引了绣花线,一面与如音有一搭没有一搭地正在说着话。朱宣突然出现进了来,如音赶快行了礼出去。
  颇有些意外而且惊喜了的沈玉妙坐在锦榻上,手拈了针线仰了头看了朱宣,一时居然忘记了下榻去行礼:“表哥,”赶快再看了外面明窗外,还是一地雪飘。这个时候鼻尖闻到了一股酒气,今天又喝得不少。
  朱宣脸都喝得红通通的,看了烛光下有如白玉一样的妙姐儿,笑着走了过来,搂进了怀里,手抚了她的头发,笑道:“醺不醺人?”
  沈玉妙从朱宣怀里挣脱开了来,拉了他坐下来,笑道:“喝得这么多,倒是去休息一下,还往这里来。”手里为朱宣倒了茶,却是嫣然的笑着看了朱宣。
  朱宣往后面靠了,还在得意:“几个人约了我出城来喝一夜的酒,这个时候我就把他们都灌趴下了。他们都睡了,我就过来了。”是下午就出了城的,总算把那几个人给灌倒了。朱宣自己也喝了足够多。
  把热茶递到了朱宣手上,沈玉妙抿抿嘴笑一笑,继续低了头绣睿儿的衣服。一面和朱宣在烛下说着话。
  “不想西山里住了郭大人,郑大人的女眷,这几天里都是频频来拜,”妙姐儿灯下一笑,笑看了仰躺了的朱宣道:“表哥猜一猜她们是为了什么来的这样勤了?”
  朱宣喝了那茶,把茶碗放回了小桌子上,笑道:“一定是来看我们家的妙姐儿,这有什么好猜的。”今天真的是喝的太多了,这一碗热茶下了肚,才觉得好过些。
  “不是的,”妙姐儿垂了头又扎了一针,然后秀眸抬起了,对了朱宣一笑道:“这几家里呀,都有姑娘呢,是给睿儿和毅将军说亲事的。”然后回想了对了朱宣道:“郭大人家的五小姐和毅将军年龄相当,比睿儿又要小一些。郑大人的三小姐也是比睿儿小的。”
  眨眼间,儿子们都要订亲事了,妙姐儿觉得睿儿襁褓中仿佛还是昨天。
  朱宣听完了,才道:“毅儿的亲事可以先议,世子的亲事过过再说。”妙姐儿答应了一声是,继续垂了头扎了自己手中的花,唇边有了笑容。表哥对了朱睿,一直是郑重放在了心中。不知道什么样家势的一位姑娘才合了表哥的心意。
  朱宣躺了一会儿,又是两碗浓茶下了肚,丢了茶碗看了对面垂首坐在绣花绷子面前,眉目温婉有如琼脂玉一样的妙姐儿,不由得怦然心动了,温柔地说了一声:“妙姐儿,”
  “嗯,”妙姐儿答应了一声,抬眼看了朱宣,侧了身子躺了,一只手放在了额头上,柔声说了一句:“让表哥疼疼好不好?”声音里是很少有的讨好。
  妙姐儿含笑看了温柔讨好的朱宣,看到绣花绷子上没有完成的几针,笑道:“等我绣完了这朵花。”铁夫人今天特意从城里赶了来看我,把表哥这几天的事情都说了一个遍。
  同夫人们夜夜都在一起,为花魁洒了多少银子,好在铁夫人消息也灵通了,及时的澄清了,王爷这是借给别人的钱。
  绣完了这朵花上的最后一针,朱宣含笑招了手,看了妙姐儿走到了身边,疼爱的搂入了怀中,一一的问她:“这几天里有没有想表哥,表哥天天都在想你。功课做的不错。背的书呢,背了来给我听一听。”
  坐在朱宣身边的妙姐儿就开始背自己的书,躺了的朱宣,一只手搂了妙姐儿的腰,笑着听了她娇柔的嗓音在背书。
  一直到背完了,朱宣笑着说了一句道:“好,是个好孩子。”然后道:“你批的我都看了,苗人性野,一定是要马踏了才行。可是这一次,再等一等,等他们自己闹够了再说。”
  妙姐儿伏在了朱宣怀里,笑眯眯听了朱宣说完了,夫妻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有一时没有说话。妙姐儿柔柔的嗓音才重新想了起来,先是在朱宣脸上亲了亲,然后关切地问了道:“表哥,出了什么事情,你对我说一说好吗?”朱宣看了妙姐儿关心的眼光,听了她又说了一句道:“这几天里,我担心你。”
  几天里来熬神熬力的朱宣差一点儿眼泪就要夺眶而出了,实在是累心又累人。好在不是个经常会落泪的人,他只是眼眶微微湿润了,一下子就过去了。怀里抱了妙姐儿把事情说了一遍。
  沈玉妙静静听完了,对了朱宣道:“表哥,我会对公主好的。”朱宣微笑了,抱了妙姐儿亲了亲,和她一起往窗外看了霜夜里的明月,象是承诺一样的说了一句:“如果这事情躲不过去,咱们把她当菩萨供起来。”
  一轮明月照雪地,千家万户各自有自己的伤心欢乐事。妙姐儿与朱宣两个人依偎在了榻上,听了朱宣在耳边细细交待了宫宴时去宫里应该如何。
  朱宣含笑看了妙姐儿耳边细细的绒发,想了又想,如何先把妙姐儿送走,离正月十五原定离京的日子不过两个月了,这个时候提前送了妙姐儿会引起诸多猜忌,也不合情理。
  如果这个时候要打仗,让人前线去送信,挑起来一场看似不小的仗是容易的,可是这书信一来一回,时间也就到了正月十五了,自己匆忙离京,带了妙姐儿一起去打仗,还要找一个好的借口,当然这孩子学得一口流利的吐蕃话。
  想了又想不得主意的朱宣只能等着,就是这宫宴也躲不过去了,皇上亲自说了,久不见南平王妃了,宫宴上可以见到了。只能让妙姐儿返京去参加宫宴。
  “西山先住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