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古代幸福生活 >

第354章

古代幸福生活-第354章

小说: 古代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睿这一会儿也想起来了,一面用力捏着陶土,一面问了沈经南:“为什么弄脏了衣服要挨骂?”
  沈经南笑道:“是挨打了,不过今天不怕了,说陪了你,弄脏了衣服也没有关系。”
  朱睿想了一想,道:“那我陪你衣服好了。”他走到一旁准备好的水盆里洗了手,跟的人送上干巾帛给世子擦了手,朱睿从袖子里取出了小钱袋,从里面抓了一小把金瓜子儿给了沈经南,笑道:“这个算陪你衣服。”
  沈经南看了有五、六颗,一粒一粒象瓜子一样大小的不规则的金子,笑道:“原来这个就是金瓜子儿,真好玩。”
  沈经南收了起来,对朱睿笑道:“继续啊。”
  沈玉妙回到了房里,因上坟去换了衣服,这会子又换了下来,重新换了一件藕荷色的罗衫,青芝站在一旁轻打了扇子,听了王妃吩咐了:“去请了三姨娘来。”
  就有一个小丫头跑了出去,让人去唤三姨娘来。
  三姨娘刚到了家里,身上一件淡棕色衣衫是新的,刚脱下来换了一件家常衣服,听了人过来请自己:“王妃请三姨娘过去说话儿。”
  四姨娘听到三姨娘在房里赶快答应了一声,就急忙走了出来,在后面刻薄了三姨娘一句:“三姐走慢些儿,又不是吃酒席去。”
  三姨娘才没有功夫答理四姨娘,四姨娘哼了一声,顺手抓了一把旁边高脚盘子里的瓜子儿,对了一旁也是刚换了衣服的二姨娘说了一句:“有了个儿子,这高枝儿了容易攀。大姑娘要先请这位能生出儿子的人说话了。象是她肚子里这会又揣了一个。”
  看了四少爷在坟山跪在众人之前,四姨娘更是心里难过了,为什么我没有一个儿子。
  这个时候三姨娘正在滴眼泪,大姑娘特地找自己单独来说话,三姨娘是早有预感了,可是听了还是用手帕子擦了眼泪。
  沈玉妙安慰了她笑道:“老爷几次来信要接了四少爷上京去。京里母夫人在皇后宫中当差,还是时时关心了四少爷。这一次我是要带了他一起走的,在我那里住几天,就送了到京里去。
  你不用太难过,论理,你们都应该去京里服侍老爷,只是怕你们不愿意。。。。。。”说到了这里,沈玉妙顿了一下。
  卫夫人来了信,说姨娘们愿意上京来的,把她们一起也送来。三姨娘只是担心了:“丢了四少爷一个人去京里,我想着他。要是陪了四少爷去京里,只是怕京里规矩大,我也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怕夫人笑话。”
  一听说这位夫人是在皇后宫中当了差,姨娘们原先还是嫉恨了,后来就都没了脾气了,不过是能不去就不去,在沈家至少是各自为大。
  沈玉妙微笑了道:“母夫人是最和气不过的人,她有了这话,命我回来传话的。如果姨娘们要去,我送你们去京中。”
  看了三姨娘还是摇了摇头不愿意去,沈玉妙心里微笑,在这里是没有规矩的,去了京里,都怕在正房夫人面前站规矩。
  想想卫夫人信里调侃了,一个姨娘也不过来,让别人看了,象是我容不下人一样。有一次皇后问起了以前有没有姨娘,也笑了问我是不是不容。
  沈玉妙莞尔了,相比之下。我倒是一个不能容人的人。看了眼前哭得不行的三姨娘,沈玉妙
  循循劝导了:“母亲都是为儿子着想了,四少爷年纪大了,以后成长立业,上京里去到母亲身边,对四少爷是件好事情。”
  三姨娘听大姑娘一心里从大的道理开始说起,她自己并不是不知道,只是觉得儿子是可以让沈居安回来的念想了。现在看了是不能了。
  沈玉妙劝了三姨娘擦干了眼泪,才让她从房里走了,看了她的背影,似乎不胜悲凄。这也是一个可怜的人,是怪这古代的制度还是怪她当了姨娘。。。。。。
  母夫人要接了四少爷去,又是一片好心。正房抚养了别人生下来的孩子,如果是从小带着不知道倒也罢了,可是又长大了,对卫夫人来说,把四少爷抚养成人,教以学问,以后不孝顺了,会不会心里遗憾?
  这又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情了。
  有条件有本钱为这些事情纠结的沈玉妙斜倚在了榻上,问了青芝:“世子在作什么呢?”青芝笑道:“才刚朱禄回来取点心的,世子和沈舅爷在小亭子上捏泥人呢。”
  沈玉妙抬了眼睛一笑,对青芝道:“这也挺好的,原想着世子从来不待见外人,我刚才许给了三姨娘,可是心里还在担心,沈舅爷去了王府里住,会被睿儿欺负了。现在看来是白担了心。”
  青芝手里缓缓打了一把大的鹅毛扇,笑道:“那是一些不机灵的人,世子爷才不喜欢。沈舅爷必竟是王妃的弟弟,一看就是个机灵的人。”
  沈玉妙一笑,一人得道,鸡犬可以升天了。那个让我得道的人现在又在作什么。又笑问了一句:“表哥又在哪里?”
  青芝笑道:“王爷一回来,就跟人出去了。”看了王妃要睡不睡的,忙不说话了,只是轻轻摇了扇子。
  院子里又进来了一个人,一件翠绿色的衣服,手里拈了丝帕,却是四姨娘。小丫头探了头往房里看了一下,就赶快对了四姨娘摆了手,迎了过去:“王妃打盹儿呢,姨娘过会儿再来吧。”
  四姨娘忙笑着往外走,不想还是弄醒了人,房里走出来了青芝,笑道:“王妃请姨娘进来。”四姨娘进去了,小丫头跟了青芝在嘀咕了:“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姨娘来了,一定有事情。”被青芝在头上敲了一下,悄声笑骂了:“一个小毛孩子,还要背地里说人。”
  刚刚看着三姨娘洒泪而去了,为了孩子;这一会儿四姨娘也是恳求了自己,为了弟弟:“从来不成器,家里只有这一个弟弟,一直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了。。。。。。”
  沈玉妙一笑,四姨娘的弟弟是个什么人,沈家的人都清楚。
  “。。。。。。难得他肯做事情,听说河工上最苦,求了王妃指个可靠严厉的人带了他,让他好好学几年,以后成了亲,也有一门手艺可以养家人。。。。。。”四姨娘说道。
  四姨娘的私房银子,大多都是花在了张堂身上,沈玉妙看了四姨娘坐在自己面前低声下气的求了自己,眼前突然回想了,自己在沈家里,姨娘们轮流来借东西打秋风。
  那个时候并不与她们计较,为什么不计较?计较了她们又能怎么样,为了一点儿便宜出尽了八宝,四姨娘为了自己搂东西,三姨娘为了儿子搂东西,二姨娘最没有胆子,玉真又时常为避争吵在自己房里周护了,所以二姨娘最为安分。
  沈玉妙笑着喊了青芝进来:“去告诉母舅们去,河工上的人,我已经为他们找到了一个了。”四姨娘喜欢的当时就跪了下来给沈玉妙叩了一个头:“大姑娘真真是个慈悲人。。。。。。”
  沈玉妙笑着让四姨娘起来了,听了四姨娘坐了还是不住嘴的好听话,滔滔不绝,有如黄河之水一样。。。。。。手里只是把玩了团扇,耐心的听了这让人耳根子都难过的好过话。
  要计较我也同淮阳郡主,淮王那样的人计较去。
  四姨娘太喜欢了,一说就没个完,看到了大姑娘并没有掩饰的打了一个哈欠,这才明白过来,连忙站了起来笑道:“看我糊涂了,大姑娘要休息一会儿,指不定还要会人呢。家里的亲戚们,都想了来亲近大姑娘呢。我回去了。”
  沈玉妙看了四姨娘喜滋滋的走了,懒懒的又是一个哈欠,家里的亲戚们当然都想见我,要是都见,我累得不行了。
  谁也不想见了,沈玉妙这会儿心里只是想了,怎么样才能让那位淮王死了联姻的心。
  蒋家两位舅舅歇在了沈居安以前的书房里,这会儿正有一位赶不走的客人坐在房里说个没完。
  这个人就是四姨娘的弟弟张堂。
  “小人虽然年幼,但是经常在外面走动,这河工上的事情繁杂,要的人要多面手才行。嘿嘿,小人平日里也是各样的人都认识一些,不管是采买还是支应人,都能来一点儿。两位大人肯帮我美言了两句,带了小人支河工上,一定是鞍前马后,事事尽心。”
  里面托了姐姐四姨娘去求了王妃,外面张堂自己来找蒋家两位舅舅了。
  论辈份,张堂与蒋家两位舅舅是平辈,可是他一见了这两位,就一口一个“小人”了,蒋家大公子看了二公子笑一笑,对张堂道:“河工上的事情,王爷是吩咐了我兄弟二人看了一部分,用什么人,却不是我们作主。你有心要去,各处都张贴了贴子招幕人去,你可以去投一投看。”
  一旁桌子上放了张堂带来的四色礼物,四姨娘不肯给张堂钱:“如果我求了大姑娘都求不来,你送别人礼也不行。”
  张堂平时听人说了河工里多少雪花银子,比三年清知县还要有油水,只得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当了,才凑了钱过来送礼。
  沈家前后都是兵,也幸亏张堂是四姨娘的弟弟,算是亲戚,不然的话沈家的门也进不来了。
  张堂不走,蒋家两位舅舅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坐了陪了张堂天南海北的说着话。然后青芝进来了,一进来就笑盈盈的道:“王妃说了,舅老爷们河工上要人,王妃给备了一个了。让我过来把名字说给舅老爷们听。”
  问了一问是什么名字?青芝笑道:“说是两个字,叫张堂。”张堂立即喜欢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手指了自己的鼻子,对了蒋家两位舅舅欢喜道:“这就是我了,这个人就是我了。”
  青芝吓了一大跳,她并没有见过四姨娘的弟弟是谁,亲戚们来行礼,是一起子一起子来的,哪一个是四姨娘的弟弟也看不出来。
  听了这一声怪叫,青芝往后退了两步,才打量了张堂,四姨娘生的好,她的这位兄弟看了也不太差,只是一脸的惫懒样子,不象是个勤谨的人。
  回到了房里,见王妃一个人坐在榻上出神,青芝对了王妃笑道:“舅老爷们在会客,客人就是四姨娘的兄弟了。不过,我白说一句,看了这个人,不象是个勤快的人,王妃照顾了他,只怕他不自重怎么办?”
  沈玉妙看了青芝笑笑道:“你看得很不错,他就是那么个人。所以我才同意了,让他去磨练一下吧。舅舅们会看着他的。”
  又不是今天才不自重的,以前与三姨娘的兄弟,两个人各自管了沈家的帐目,不是也打了表哥的名头去做事情。这不是什么秘密。
  吃了午饭从城外坟地上回来,看了这一会儿半下午了,沈玉妙问道:“世子还在玩呢?”青芝笑道:“我从舅老爷里回来时看了一下,世子玩得开心着呢。没有想到沈舅爷很会陪了世子玩。”
  沈玉妙坐了起来道:“这会子没事情,我去看看去。”扶了青芝的手慢慢走到小亭子这边来。过了一片竹林,就看到世子朱睿手里捧了一团陶土,正在大力的摔打着,亭子上除了跟世子的人,还有一位是不认识的老人。
  见王妃来了,一起都跪倒了行礼,只有世子朱睿咧了嘴笑嘻嘻的过来了,扎了两只小泥手,对母亲道:“我给母亲做首饰呢。”
  一旁的桌子上,摆好了朱睿与沈经南捏好的泥人儿,还有两支象簪子一样的东西。沈玉妙被逗乐了,又看了那位老人。
  跟的人赶快回话了:“世子爷要烧陶土,特地请了一位陶匠来。”沈玉妙越发的好笑了,对了陶匠道:“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