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祭祀天堂 >

第105章

祭祀天堂-第105章

小说: 祭祀天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大爷笑了笑道,“你是说徐小二那老头吧?他回县里了。”

    陈杨哦了一声就告辞离开,来到张耀的办公室。张耀在陪同了龚权辉视察后就回到地区了,现在还是郑助理和唐助理在打理这边的事务。

    “唐助理,有件事想找你帮个忙。”陈杨看到只有唐助理一个人就直接开口说道,这女人的性子太怪了,陈杨也没有客套寒暄的意思,那纯粹是自讨没趣。

    “什么事?”唐助理坐在桌子后面问道。

    “我不是弄了个蔬菜大棚吗?我想问问你们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销售渠道?”

    反季节蔬菜在天堂乡是没有多少人舍得吃的,陈杨弄蔬菜大棚本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可现在他还有一个身份:代理副村长。

    陈杨寻思着既然无法推掉这个职务,那么就该为青野村的村民们做一些实事,青野茶虽然不错,但季节性太强,反季节蔬菜到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项目。



………【第158章 问题重重】………

    大棚蔬菜眼下价格高是不假,但蔬菜这玩意有个比较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易运输和储存。还有个问题就是反季节蔬菜的价格较高,陈杨了解到时下一斤青椒竟要2块钱一斤,都差不多能买四两猪肉了。

    两块钱一斤的辣椒,别说在农村里,就是在白云县城恐怕天天吃的人也不多,只有那些酒店才会购买。

    所以想要保证反季节蔬菜的销售,就要将目光看向更大的城市,譬如地区、省城甚至送往滨海。

    陈杨之前询问徐小二徐老爷子的目的就是想问问宋青松在不在县里,他觉得自己怎么说也算是和宋青松认识,要是通过他将蔬菜卖到滨海就算是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谁知徐老爷子去了县里,陈杨就想到了张耀。张耀的公司是主要是和农产品有关,或许有路子解决这个问题。

    唐助理看了一眼,那眼神很奇怪,就在陈杨有些不明所以的时候,对方说道,“我们公司就有这方面的业务。只是陈先生,恕我直言,你自己的蔬菜大棚我去看过,面积太小,产量太小,单独收购你的蔬菜我们公司就要承担极大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

    不到一亩面积的温室大棚,一次只有数百上千斤蔬菜,价值不过一两千块钱,在总价值千万的公司眼里太渺小了。即使陈杨和老板张耀是朋友,也不可能专门为了这点蔬菜派人派车来收购。

    话虽然没有点名,但就是透露一个意思:我们公司看不上眼。

    陈杨听明白了,到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位‘冷艳女教师’很负责。

    “唐助理,如果不止是我那个大棚呢?如果是10亩甚至是一百亩大棚蔬菜你们公司能不能吃得下?”陈杨点上一根烟,无视了唐助理微微皱了皱柳眉的小动作问道。

    “一百亩?”唐助理推了推镜框‘僵硬’的面部表情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一亩大棚蔬菜即使年产量只有五千斤,一百亩也有五十万斤,价值也有数十万元,就是他们公司也不得不重视。

    只是……眼前这小毛孩在哪去弄出一百亩大棚蔬菜?青野村土地面积是不少,可大棚蔬菜是要高投入的。一亩蔬菜大棚的成本对青野村村民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蔬菜大棚除了保温膜等其他材料外,主要是钢铁骨架和竹木骨架,前者平均能使用十年以上,但一次性投入资金大,平均算下来年投入小;后者能使用2-3年,成本要低,可从长远来看年成本却高于钢铁骨架。不管是哪一种有利有弊,而对青野村民来说,钢铁骨架蔬菜大棚的投入明显是无法接受的,只有像陈杨捣鼓出来的‘蔬菜大棚’一样就地取材弄个竹木骨架,最大程度的降低投入成本,即使如此一亩大棚也要投入一千多块钱。

    虽然来到青野村的时间不长,可唐助理对青野村的认识却不少,她不觉得陈杨有能力弄出一百亩的大棚蔬菜。

    陈杨很快就看出了唐助理眼中那抹怀疑,他笑了笑道,“你别管哪来那么大面积的大棚蔬菜,我只想弄清楚如果有那么多,你们公司是否可以像青野茶那样全部吃下?”

    难道他真能弄出10亩甚至100亩大棚蔬菜?如果真有那么多公司倒不是不可以考虑,毕竟现在副食品特别是蔬菜紧缺,要是有了这个蔬菜基地,公司也不但有能从中获得不少利润,还能为张耀的叔叔解决一个头痛的问题。

    “陈村长,如果你真有10亩以上的大棚蔬菜,我们双方继续合作不是不可能。”

    唐助理的话无疑是让陈杨松了一口气,只要解决了销售问题,陈杨觉得自己的工作就要好做不少。

    然而当陈杨兴冲冲的跑回家时,脑子突然冷静下来。他觉得自己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哪着手让村民们看到种植大棚蔬菜可以赚钱,比种粮食赚钱?

    虽说现在种粮食不挣钱,扣除各种税费摊牌等等外,差不多就能保证全家的口粮,即使略有盈余也不够家庭其他的开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卖茶叶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副业,十块二十块的慢慢积攒下来,才让部分村民手里头有个几千块存款,而这样的村民在一百五十多户的青野村里也不多见。

    陈杨估摸着,全村家里有五千存款的不超过30户,有一万元存款的不超过10户。大部分家庭基本就是没有多少余钱也没有欠债处于一个收支持平半死不活的状态,还有一部分家庭困难的,别说余钱了,外面还欠着不少债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村民们拿出数千上万元办蔬菜大棚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家里有存款的,基本都是有门特殊手艺或者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要不就是特别节省的,这样的家庭生活比较稳定,即使明知道大棚蔬菜能挣钱恐怕也少有人愿意尝试,而有胆子尝试的却没钱。

    还有个问题就办大棚就要占用耕地,而且利用率能有八成就不错了,像陈杨的那个大棚,那块田的面积有一亩二,但大棚面积才0。7亩。无形之中,又给村民们一种成本太高风险大的表象。

    看到儿子闷闷的拿着计算器不停的算来算去,杨荷花有些担心的,连忙将男人陈友元找来。

    当听到儿子的想法和担心后,陈友元也不禁皱起了眉头。说实话,如果不是儿子在茶叶上挣了一笔钱,他也舍不得投资那劳什子大棚蔬菜的。想想那一亩多田可以产出多少粮食?那个大棚又投入了多少钱?种出来的蔬菜到底能不能卖掉能不能挣钱他也没底。

    “儿子啊,你现在也是村干部了,冒险的事还是不要随便干啊。我们自己损失一点就损失了,要是让其他村民也损失了,我们会被人戳脊梁骨的。”杨荷花一看老公坐在一边抽着烟不说话,不由急了说道。

    陈杨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也认为老妈说的对。自己办大棚是因为有祭司秘术在手,不予担心会失败会亏本,可其他村民呢?蔬菜大棚可不是搭个架子盖个保温膜就行的,想要种出反季节蔬菜,还要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

    防虫防病还要随时掌握棚内温度的变化等等,要最大程度保证蔬菜顺利生长增加产量,才能保证利润。

    就是农村里寻常的露天种植,也有一无所获的时候,可这样损失不大,都能承受得起,而大棚投入那么多,要是因为病害或其他愿意导致减产甚至一无所获,这种损失村民承担不起。

    “杨杨,你妈说的在理,不管怎么说,我们得先让人看到种大棚蔬菜能挣钱,你那个大棚里的蔬菜长势不错,我看很快就要开花结果了,等我们家的大棚蔬菜卖钱了,总有人会心动的。”陈友元说道自家的大棚蔬菜,还是忍不住有些惊叹和高兴。

    种了十几年庄稼,他还从未见过长的那么快的蔬菜。虽说心中也有些怀疑,可大棚蔬菜主要就是他们夫妻二人在弄,做不得假,他就将这种怀疑归功于‘大棚’的奇效。

    陈杨自个是有苦说不出,当初办个大棚就没想这么多。现在他要以发展大棚蔬菜带动村民致富让他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试问到时候陈杨家的大棚蔬菜一个月长一季,而其他村民家的则要三四个月,他们会怎么想?

    还有你陈杨家的大棚蔬菜既不施化肥又不打农药还长的那么好那么快,我们家的又是施肥又是打农药的还长的这么慢这么差,这种巨大的差异换谁也受不了啊。

    村民们肯定都会认为是陈杨欺骗了大家,哪怕他们挣到了钱也觉得自己是挣个‘辛苦钱’‘血汗钱’,不会念着陈杨的好。

    陈杨不是圣人,辛辛苦苦为大家谋求致富的道路到头来还遭埋怨,这种事打死陈杨也不干。

    “爸妈,还是你们看的清楚,我差点就好心办错事了。”陈杨先是笑嘻嘻的拍了二老一个马屁,然后又道,“你们看我们家是不是扩大蔬菜大棚的种植面积?种粮食那么辛苦,到头来还不够交税的,要是种蔬菜,不但能挣钱还能有政府的政策扶持。”

    龚权辉上任书记以来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了,眼下还在要政策要县里支持的时候,许多内容还在酝酿,最主要的还是在看陈杨这边的‘试验田’效果如何。

    只要陈杨这边做好了,龚书记的底气就足了,这对龚权辉和陈杨都是极有好处的。

    而0。7亩的大棚蔬菜做‘试验田’显然分量不够,而且那唐助理也看不上眼,所以陈杨寻思着不能让别人干自己一个人干。这种大事他自己是无法做决定了,因为涉及到十亩田地,必须要得到家里人的支持。



………【第159章 带头作用】………

    陈杨抱着一个玻璃杯走进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面四个人正围着一张褪色的黄色木桌坐着,喝茶的喝茶,抽烟的抽烟,不过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不好意思啊各位,路远了点,来晚了。”陈杨朝着三男一女四个人笑笑走到桌子旁一张空椅子上坐下,并将手里抱着的那个茶杯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一个人霸占一方的络腮胡子村长王老虎同志对陈杨点点头表示理解,甚至还挤出一个笑容笑了笑,尽管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其他三人有妇女主任王莲香、出纳王三喜、治安委员马东强也纷纷招呼着陈杨,不过看陈杨的眼神都有些不对。

    想想也是,这屋子里其他四个人年纪最小的就数新上任的治安委员马东强了,年纪有三十四五岁,一个退伍兵,在王二麻因为高小兵的事被牵连抓走后,马东强就成了新了治安委员,出纳王三喜比马东强要大两三岁,而王莲香差不多四十出头,年纪最大的王老虎都有五十左右了。

    在辈分上算,似乎也都是陈杨的长辈,四个人看着陈杨那还比自家儿子甚至还小的年纪,如今却和他们一样坐在这里开会,心中的滋味绝对是无法描述的。嫉妒是有,但暗叹自己老了的也有,当然,还有羡慕陈杨背后关系深厚的。

    “哈哈,小陈村长真会说话。我们几个都是熟人,又不是大干部开常委会,早点迟点有啥关系?”马东强正好坐在陈杨旁边,大笑一声拍了拍陈杨的肩膀说道。

    青野村姓马的人不多,马东强是他父辈那时候从外面迁徙进来的,在本地亲戚不多,势力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