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

第68章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68章

小说: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主力在斯特拉斯堡前的开阔地上决战,怎么看这都像是正面的大会战,而非围歼战。如此,即便获胜,恐怕也会付出重大伤亡的。”威廉若有所思的说道。

    “为了达成决战的目标,在无法实施包围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决战的胜利会大大缩短整场战争的时间,否则一旦把法军主力放虎归山,西线战场将会陷入漫长的持久战,期间不仅英国会借口干预,而且我们在后期进攻时会遭遇更大的伤亡。”瓦德西坚定的说道。

    “如果把中路法军发过来,你觉得我们能获得怎样的战果。”

    “陛下,一旦法军突破萨尔堡,他们必然希望一举攻破斯特拉斯堡,所以他们会进一步把预备队调往右翼,猛攻科尔马,这样法军中路和右路分进合击以求达到最佳的战术效果,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利用贝尔福至斯特拉斯堡的铁路保持后勤的供应。”

    瓦德西说完后,威廉看看地图点了点头说道:“那我们如何行动。”

    瓦德西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地标,继续说道:“法军把主力和预备队全部投入中路和右路,那么其左路必然空虚,我们现在就把隐蔽在萨尔布吕肯的部队全部调往梅斯,当斯塔拉斯堡决战打响后,我军左翼主力从梅斯发起反击,向东一直打到贝尔福,这样就能切断前线法军的归路和后勤补给线。我估计,贝尔福陷落之时,就是法国投降之日。”

    威廉不得不承认总参谋部的计划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不确定性,那就是如果法国人提前知道了德军的真实兵力怎么办?

    瓦德西显然也了解这一弱点,所以,他继续道:“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法国统帅部知道了我们在西线的确切兵力,那么他们就会变成惊弓之鸟匆匆向后退走,决战的意图便无法实现了。”

    “那么你觉得法国人在会战打响前获得我军真实兵力状况的几率有多大?”威廉顺着瓦德西的思路问道。

    “这个我也不知道,也许有一半的机会。”

    “如果是五成的话,那完全是在赌博了。他们一旦识破我们的虚实,一定会退守萨尔堡和米卢斯,这将使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是的,陛下。”

    “此事关系重大,事关西线作战的成败。你现在就去召集有关人员,半小时后召开御前军事会议,我要听听所有人的看法。”

    “是,陛下。”

    在随后召开的御前军事会议上,德军将领各抒己见,不过“毕其功于一役”的看法还是占了超过半数。

    “我们在梅斯和萨尔布吕肯之间的巨大的军事调动瞒不过法国间谍的眼睛,而且我军在东线的空虚俄军肯定也已经感觉到,所以即便法国人没有获得确切的情报,仅仅出于战术的谨慎,也必定会怀疑我军主力已经全部集结在西线。”军需总监施里芬伯爵的一句话警醒了众人,威廉也微微点了点头。

    “我相信,法国人此刻还不知道我们在西线的真正实力,但是从萨尔堡撤军到斯特拉斯堡会战打响,期间法军至少需要十天的准备时间。只要法国总参谋部还具备正常的军事水准,他们一定会窥破我们的战略意图,所以我军在斯特拉斯堡决战的目标有90%的可能无法实现。”施里芬继续说道。

    施里芬骨子里虽然还惦记着他那伟大的“坎尼式”行军,但是出于对破坏比利时中立后果的担心,威廉根本就没有给其申辩的机会,便把那份“施里芬计划”打入了故纸堆。

    因此,西线的方案是瓦德西和行军处长格雷特等几名高级参谋一起制订的,并得到各集团军司令以及威廉的一致肯定,不过反对“瓦德西计划”的也并非没有,施里芬便是其中的一位。

    在瓦德西计划中,德军为了达成对右翼法军的战略包围,必须以8个师的兵力从萨尔堡出发,沿着通行极差的中路突破法德边境的法国要塞吕内维尔(就是法军主力走的那条路),然后折向东北从后面包抄法军主力。吕内维尔一直以来只是个边境小镇,其地势并不适合修建要塞,但法军为了增强在边境防御战的实力,延缓德军主力突破的时间才硬着头皮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要塞。

    在德军看来,突破这样的小型要塞并不困难,但问题在于从吕内维尔折向东北的道路是一条山间小路,连砂石路都算不少,炮兵根本无法通行。

    施里芬认为小路的通过性太差,稍微遇到些抵抗,就可能耽误很长时间,在加上没有炮兵协同,因此很难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战场。

    不过,既然“瓦德西计划”泡了汤,那么施里芬的疑虑自然无法验证了。

    “我认为下一阶段,我军应固守萨尔堡要塞,并全歼攻击科尔马的法军,从而吸引中路的法军增援贝尔福。同时,我军以梅斯要塞的全部力量在西路发起反击,击溃法军左翼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包围凡尔登要塞。我相信,既然法国人敢于大举进攻,那么他们一定十分自信的抽调了部分后方要塞的兵力,此刻凡尔登的防御应该十分薄弱。”
第九十九章 边境战役(三)
    图尔,法国最高统帅部。

    尼克劳斯将军似乎一夜之间变老了很多,9月14日,一天内坏消息接连而来,让他难以招架。

    当日清晨,总数不少于5个师的德军步兵在炮艇的掩护下从米卢斯以北渡过莱茵河,法军在沿河地区只部署了一个旅,虽然该旅的法军作战坚决,给德军渡河带来不少麻烦,但终因人数太少,在部分德军在南岸登陆后,被迫撤往米卢斯。

    法军留驻米卢斯本的兵力有两个师之多,但是为了防止亲德份子破坏铁路,阻断运输线,法军右翼总司令科拜尔上将把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铁路线和交通枢纽附近,以至于驻守在莱茵河南岸的兵力过于稀薄,未能阻止德军渡河。

    当日中午,潜伏在洛林北部的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发回消息说,德军运兵专列从凌晨开始不断驶出萨尔布吕肯,总数已有120列之多。

    下午,第一集团军报告说自己的炮兵阵地突然遭遇德军150毫米大口径火炮的反击,伤亡上千人,最重要的是203毫米榴弹炮全部被击毁。他推测,最新赶来增援的德军可能是一个完整的重炮旅,因为只有重炮旅才会列装大量的150毫米榴弹炮用于集团军层面的战略打击。

    晚上十一时,攻击科尔马的法军第四集团军来电报告说,突然遭到德军火炮高密度覆盖射击,估计德军投入的火炮数量不少于800门。

    9月15日清晨的军事会议上,法军将领们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德军故意在同一时间出动了全部的预备队,妄图依靠虚张声势阻止法军的快速推进。

    既然己方实力依然占优,那么自然不能停止进攻,只有不断的进攻才能夺回失去的土地,并歼灭敌人。

    数日前,当法军在右翼取得胜利,攻破米卢斯时,巴黎的市民在自由广场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活动,现场募捐高达1000万法郎。

    这是弗雷西内总理乐于见到的,他很清楚,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消除,至少是暂时掩饰起法国各个阶级和各种势力间的隔阂与矛盾。

    总理的催促和总司令让科勒尔将军的乐观使尼克劳斯将军放松了最后一丝担忧,虽然昨天夜里他还曾短暂的怀疑东线的大部德军已经被抽调到了西线。

    为了应对德军在右翼发动的反击,让科勒尔下令中路的第六集团军分出5个师,从吕内维尔小路支援科尔马,加上即将到达米卢斯的4个师的预备队,法军在右翼的实力将增强一倍以上。

    “尼克劳斯,不要整日愁眉不展了。现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从萨尔布吕肯开出的120列军车根本连一个士兵都没有,梅斯发来的情报说,列车只是匆匆卸下些货物便返回去了。不管卸下的是什么东西,反正不是人就可以了。怎么样,这下你可以放下心好好睡上一觉了吧。”

    “哦?这么说,那120列军车只是货车?那他们运送的是什么呢?”

    “无论是炮弹还是面粉,当然,如果是女人,那就更妙了!”让科勒尔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可以说,梅斯发回的情报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上帝保佑法兰西!”说完,尼克劳斯果然回到卧室,沉沉的睡去了。

    让科勒尔虽然表现的十分乐观,但内心的焦急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力主法军从中路突破,并为此不惜代价的损失了数百匹军马,还使得数万法军将士阵亡于萨尔堡的峡谷中。

    可是,如今法军花费10天时间依然没有突破要塞,如果他早知道是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会采用三号方案,把主力放在右翼而非中路的。

    当晚,让科勒尔将军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发电报给第一集团军的巴迪莱将军,让他停止进攻,因为法军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最后时刻他还是镇定了下来,他告诉自己必须再坚持一下,也许德军的情况更加困难。

    萨尔堡内,为了庆祝当天的胜利,巴克尔将军和众多高层军官,包括新来的重炮旅旅长赫尔维克上校,步兵旅旅长费尔南德斯上校,一起聚餐庆祝。

    在前半个月的战斗中,巴克尔指挥要塞守军击退了法军的三次全面进攻,在大量杀伤敌军的同时,自身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尤其是法军调来了203毫米攻城榴弹炮后,德军有大量士兵被炮弹杀伤。全军伤亡已高达8000余人,不过刚刚抵达的一个重炮旅和一个步兵旅,倒是足以弥补兵员和火力的损失了。

    唯一让巴克尔将军感到一丝不安的是,萨尔堡外围工事损毁殆尽的情况下,对法军攻击的预警时间大为缩短,而且法军在进攻中还可以依托那些损毁的工事,准确的射击暗堡中的德军士兵。

    与此同时,萨尔堡外法国第一集团军的阵地上,一阵凉风袭来,让人不禁泛起阵阵寒意——阿尔萨斯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秋天往往来得更早一些。

    总司令巴迪莱上将年介60,在2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他以炮兵团长的身份参加了两次边境战役,后跟随巴赞元帅在梅斯投降。

    在他的眼中,德军士兵都是野蛮而凶悍的,和哲学音乐数学什么的根本不挨边。因此,每次巡视阵地,他都会说:“小伙子们,那些德国佬全都是不要命的野蛮人,你们必须狠狠的打,最好打爆他们的脑袋。”

    战争爆发以来,他的部队已经在萨尔堡城下减员近四万人,相当于全集团军的四分之一。

    主张中路突破的“二号计划”虽然是法军最高统帅让科勒尔将军力主实施的,但是巴迪莱也十分赞同该方案,因此为了达成作战目标,他本人可谓不遗余力,费尽心血。

    第一次对萨尔堡的攻击属于试探性攻击,很多士兵还没有适应战场,因此在遭到德军火炮覆盖射击的情况下损失不小,达到8000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