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

第162章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162章

小说: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说明,只是重申了希望巴尔干地区保持安定的愿望。

    明斯特访问归来后,迅速和威廉汇报了情况。

    “陛下,格雷首相的态度是明确的,语气是缓和的,可以说英德两国在远东问题的观点基本一致,那就是亚洲的战争不应波及到欧洲。俄日之间的胜负都应局限在某个限度之内。”明斯特温婉的说道。这位比洛的继任者也是老资格的外交官,出身于莱比锡的一个伯爵家庭,从22岁开始担任普鲁士驻萨克森宫廷的代办,而后平步青云,年纪轻轻便担任了非常重要的帝国驻伦敦大使的职位。

    威廉对明斯特的看法就是,此人有一定的洞见,在大的问题上不糊涂,不过具体的办事能力远远不及比洛。

    “那法国的态度呢?他们在巴尔干的底限在哪里?”威廉迫不及待的问道。

    “我和塔列朗交谈了一个小时,后者归根到底都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回复。就目前形势看,他可能也不太好确认,怎样的让步才能让土耳其既保住面子,又能安抚巴尔干各国,是地区局势彻底平缓下来。”

    “这种对政治形势发展的判断确实不太好说,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在奥国决心已定的情况下,法国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捍卫自己的利益。那一定会爆发法奥之间的直接冲突,届时奥国一定求助于我们,法国也可以求助于英国。那会使事情变得十分复杂。”威廉皱着眉头,不无担心的说道。

    “按照约瑟夫陛下的特使所说,奥国在此事件上别无选择,或者说哈布斯堡家族为了维护皇权的荣誉只能支持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两国对土耳其的要求。根据他们拟定的详细计划,土耳其失败后将失去其在欧洲的全部土地,届时马其顿为保塞两国平分,希腊会得到君士坦丁堡。阿德里安堡附近的地区则主要归保加利亚所有。作为回报,塞尔维亚承诺放弃对波黑地区的任何要求,保加利亚则承诺允许奥国修建一条从萨洛尼卡通往匈牙利的铁路,并就现存的保匈边界做出有利于后者的调整。”明斯特解释道。

    “这样一个结果的确十分有吸引力,但是奥地利人也应该知道为实现这一计划要和法国爆发战争的巨大风险。”

    “按照约瑟夫皇帝的意思,多年来奥国默默的为德国在欧洲的霸业付出了很多,现在应该是德国回报他的老朋友和好兄弟的时候了。”明斯特耸耸肩道。

    威廉听后直接无语,同时心里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一次,战争可能真的要来临了。

    “按照道理说,如果我们现在明确反对奥国的计划,那么他们是没有胆量继续干下去的。”威廉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是的,陛下,但是那会让约瑟夫皇帝感到失望,当下一次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怎样想?”

    “这不是问题,此事关系全欧洲的和平,以约瑟夫皇帝慎重的性格,只要我加以规劝,想来他不会不理解我们的难处,将我们逼到和法国开战的地步。”威廉认真的说道。

    “这一点我固然相信,但现在的问题是,保加利亚的斐迪南国王还有希腊和塞尔维亚的国王和政府都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即使奥国不支持,但是如果我们要求奥国出兵干预却有些强人所难了。假如奥国只是置身事外,那么战争终究还是要爆发,即使法国也很难阻止其发生。如果土耳其军队单独击败三国联军倒是还好收场,就怕联军彻底击败土军,届时,若法国公开出兵干预,那么奥国政府一定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约瑟夫皇帝估计是顶不住这种来自公众和舆论的强大压力,被迫对法国提出某种难以接受的要求的,最终的结果还是会回到老路上。”

    “你说的很有道理,民族主义盛行的今天,小国也拥有了历史上它们从来未有过的自由行动的权力。”威廉叹了一口气道。历史上的巴尔干战争,欧洲各大国不是不想阻止其爆发,以外交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实在是难以办到。

    “首相怎么看?”威廉转头看看身边的戈尔茨,问道。

    戈尔茨生性少言寡语,对于外交事务也不是太在行,但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却有着天生的敏锐和十分难得的大局观。

    “我在考虑我们在下一场战争中获胜的概率和要付出的代价了。”戈尔茨目光炯炯的说道,当他闻到一丝战争的气息,反而显得格外兴奋。

    “现在还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只要法国能够以巧妙的办法安定土耳其,事情还是有转机的。”威廉不以为是的说道。

    “我觉得很难,以土耳其人的狂暴性格,他们是不会接受这种外交上的失败的,宁可付诸毫无胜算的战争。我在土耳其生活了十几年,他们的处事方式和社会形态我是再清楚不过了。”戈尔茨十分自信的说道。

    “您这么说,难道战争真的迫在眉睫了吗?”威廉再次自言自语说了一句。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很久没有修剪,长得密密丛丛的草地,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和平崛起难道在任何时候都是奢望吗?”他不仅扪心自问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局势(上)
    这天晚上,威廉做了一个噩梦,梦到德国在将要爆发的大战中败北,国内发生革命,自己也被从皇帝宝座上赶了下来,亡命他乡。

    醒来后,威廉越来越觉得,当前的情势和历史上一战前的形势何其相似?

    从本心来说,各国都不愿发动大战,因为缺乏必胜的把握,但是形势的发展却逼迫当权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冒险发动战争。

    当前情势下,法国人无论菲利普国王还是外交大臣塔列朗或者陆军的将军们,他们谁都不想和德国开战,所以他们是希望死死的控制住巴尔干的形势,使战争不要爆发。

    不过,开战的主动权在保加利亚和希腊一方,最近十年来,两国和法国本就一般的关系变得更加平淡,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保希两国都更为亲近德国,其次是英国和奥国,这除了德国强势的经济影响力的因素外,也和两国王室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无论德国还是英国都不愿冒着损害和保希两国关系的风险,对可能的战争进行强力的阻止。

    如果英德两国齐心协力,那么无论保加利亚还是希腊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但是无论乔治五世还是威廉自己都想在保希两国面前充好人,自然不愿采取极端的手段迫使对方屈服。

    可是,保希两国在本**队和民意的要求下早已经是磨刀霍霍,面对土耳其在欧洲的这片领地,就差最后动刀了。

    在法国的要求下,英德奥俄四国同时对保希两国发出了希望两国维护地区和平的倡议,但是暗地里,英俄两国却争相输诚。表示这并非自己国家的本意,这么以来,保加利亚和希腊两国自然心里有了底。加上奥国自始至终都是保加利亚的绝对支持者。因此,到此为止如果德国不站出来反对。那么发动战争已经是毫无悬念了。

    不过,最后关头,无论保加利亚还是希腊都毫无例外的要征求德国的建议,作为欧洲大陆的强权,德国的态度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为此,斐迪南国王在访问了维也纳后,旋即又访问了柏林,他需要威廉的亲口承诺才能彻底放心。

    斐迪南前脚到柏林。法国外长塔列朗后脚就到了。

    法国内部经过长时间的争辩,谁也未能说服谁,即使是军队内部几乎也是主和和主战的将领各占一半。不过,阿尔萨斯和洛林成为压倒主和派的最后一根稻草。莱茵河作为法德两国的自然国界,这一观点自路易十四以来就不曾改变过,作为军人,如果这点荣誉感都没有,还真是不称职的。

    由于英俄两国已经秘密保证,一旦德国和奥国对法开战,则两国同时对德奥开战。所以法国陆军

    同时,为了促使法国下决心和英俄结盟,英国在魁北克问题上向法国做出重大让步。承认了魁北克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加入加拿大联邦,同时英国还将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地区的石油开采的40%权益出售给法国。摩苏尔油田自1908年被发现后,一举超越巴库油田,成为全世界最高产的大油田,其单个自喷井的产量便达到了罗马尼亚石油产量的总和。

    虽然英国开出的价格不低,但是这毕竟解了法国举国上下滴油不产的困境,彼时由于钻探技术还不过关,北非地区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油田都还没有发现。

    塔列朗选择这个时候高调访问柏林,其实质在于为法**队的备战争取时间。以达成在战争初期在西线集结优势兵力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目标。

    对于法国人的阴谋,威廉自然是毫不知晓的。他认真的和塔列朗讨论了巴尔干各方可能的妥协方案,塔列朗则表示。法国愿意对土耳其施加压力,对保希两国做出领土上的实质性让步。

    一时间,整个事情仿佛一下有了转机。

    三天后,一份绝密情报被呈送到威廉面前,这是德国在法国的最高级间谍发回的消息,此人是法国国防部长的机要秘书。虽然对法国决心动武的确切情况并不知情,但是他大体了解英法之间的秘密谈判已经取得重大成果。

    由此,德国外交部和总参谋部的高层判断,英法之间的交易一定是英国支持法国在巴尔干动手为必要条件。这意味着法国和英俄已经决心发动一场针对德奥极其盟国的欧洲大战了。

    虽然私下里,明斯特和英国首相格雷有着二十多年的交情,但是在涉及国家大事上,这些都是不容被私人感情所左右的。

    外交部方面,无论从英国还是从法国得到的情报大部分都是令局势缓和的好消息,可越是如此,威廉就越是感到担心。

    他担心的倒不是战争的突然爆发,而是法国会彻底倒向英俄同盟,这会将局势演变为历史上一战前的态势,虽然德国在远东还有个小伙伴,可谁知道关键时刻小鬼子靠不靠得住呢?

    按照道理,塔列朗这个老狐狸是不会轻易放弃法国得来不易的“最后出牌权”的,难道土耳其就如此重要吗?或者自己这些年来根本就是在执行错误的外交方略?

    威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要自己判断当前的实力对比,并仔细数理德国的外交局面。

    就德国内部来说,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不仅是德国努力拓殖海外殖民地的十年,也是德国在欧洲势力不断扩张,并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年(讲话稿来了)。

    和拓殖非洲殖民地不同,德国民间资本虽然不愿意将资本投向他们不熟悉并且风险极大的海外,但是却非常愿意向邻近的欧洲各国投资。

    罗马尼亚的商品农业;波兰东部的林木加工,煤炭和铁矿开采,西部的纺织品制造;波西米亚的机械制造;匈牙利东部的煤炭采掘以及蒂萨河沿岸的葡萄园;波黑地区的有色金属采掘;瑞典的铁矿开采等等产业都吸引了大量的德国民间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