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

第157章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157章

小说: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那么不堪,英军越是猛攻,德拉纳将军就越是有可能找到机会打出漂亮的反击。克鲁格总统和斯塔德总统都在约翰内斯堡,那里的士气不会有问题。所以,只要我们继续加强对英军后勤的袭扰,让他们的物资无法送达前线,那么英军对约翰内斯堡的进攻自然而然就会停下来。”朱伯特十分平静对手下的军官们分析道。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朱伯特的预料,英军对约翰内斯堡的攻击持续了一周后便停了下来,这一仗打到最后的时候,英军已经无限接近胜利,他们攻下了三座要塞中的两座,但是在最后一次决定性的冲锋中,布尔人利用仅有的100发各种炮弹对英军的密集队列进行了精准的炮轰,而后德拉纳将军亲自率兵反击,彻底挫败了英军毕其功于一役的企图。这场战斗的失败对英军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尤其是布尔人的炮击让英军步兵彻底失去了信心,此前布尔人一直没有使用火炮,使得英军普遍认为布军的炮弹已经用完,但是经此一战,犀利的炮击使英军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损失两千多人,都快赶上此前数天损失的总和。

    由于后勤不继,英军的炮塔也已经耗尽,难以对布尔人的火炮阵地做出有力的回击,这使得步兵对炮兵充满怨念,军官们都为此大打出手。见此情形,基钦纳知道继续强攻已经不太现实,好在此番强攻攻下了布军两个辅助要塞,也算有所收获。

    不过英军为此付出了伤亡5000多人的代价,而布军的伤亡则只有2000多人,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是被英军的火炮毙伤。

    随着布军主力的撤离,英军再次进入了德班港,虽然布尔人和德国海军的收尾工作非常彻底,不过潜水艇的秘密还是被一个当地土著泄漏了出去,德军的潜艇一般是在拂晓十分进入港口,此时能见度很低,以潜艇低矮的轮廓即使在水面航行从望远镜上也看不清楚,不过近距离却是看得清清楚楚。

    很快,德国用潜艇给布尔人运输物资的消息作为一级机密,通过密码电报传到英国首相贝尔福那里。

    贝尔福得到此消息后异常吃惊,这一消息不仅合理的解释了布尔人在连续作战的情况下物资弹药依然充足的事实,而且也明摆着告诉英国,德国即使不参战也一样有办法支持布尔人。

    “无论采取何种办法,必须尽快结束布尔战争。”这是贝尔福在综合考虑了当前局面后做出的重要决定。

    在他看来,南非的问题不过是小问题,即使让布尔人独立,除了大英帝国面子上不太好看外,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但是在德国咄咄逼人的气焰下,英国必须做出有力的回击,但现在深陷于布尔战争的泥潭,显然不是合适的时机。

    当贝尔福的训令到达罗伯茨手上的时候,这位老将军深知在德国人的支持下,短时间内要消灭布尔人军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争取一个体面的和平并非是什么坏事。

    在这种情况下,基钦纳按照罗伯茨的命令,率军退出德兰士瓦境内,约翰内斯堡长达半年的围困终于得到化解。英军的撤退已经摆出了十足的诚意,接下来就要看布尔人如何回应了。(未完待续。。)

    ps: ; ;五一期间要回老家,不能chayexs。。chayexs。更新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政策转向
    随着英军的撤军,英布双方展开了第一次以和谈为目的的接触,布尔人开出的条件是获得完全独立以及吞并纳塔尔北部地区,这样的狮子大开口式的要价英国人自然不会同意;不过英方表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于布尔人独立的地位。这个一定条件主要指,布尔人将约翰内斯堡割让给英国,同时允许英国从布隆方丹修建一条连接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的铁路线,并且铁路两侧十公里范围内为英国的领地。

    第一次谈判,双方都不急于达成协议,只是进行了彼此的试探,好弄明白双方所求为何。

    接下来,英军集中主力部队在奥兰治境内两次挫败朱伯特主力的进攻,后者损失一千余人,被迫撤出奥兰治,全军退守德兰士瓦。

    此战结束,朱伯特力主降低要价,力争和英国人达成和平,因为他觉得这样耗下去,会对布尔人更为不利,倒不如利用眼前较为有利的战局,谋求一个可以接受的和平条件。

    不过,克鲁格总统坚定的主张继续作战,直到英国人全盘接受布尔人提出的条件。他认为,既然得到了德国人的支持,那么布尔人基本立于不败之地,若不能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彻底解决国家未来的发展问题,那么一旦失去了现在的机会,以后再想和英国人讨价还价可就更加艰难了。

    梅克尔代表德国政府表达了希望两国共同寻求和平的愿望,不过。他同时也向布尔政府承诺,德国支持布尔人对英国提出的任何条件,如果英国政府一意孤行,想要战斗到底,那么在关键时刻德国政府将会正式和布尔人站在一起,对英宣战。

    得到了梅克尔的正式承诺,克鲁格的底气更足了,所以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朱伯特等人关于主动提出求和的建议。

    1902年10月份,为了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英国,德国外交部开始根据威廉的要求。运作修改国际航海条约的会议。为了限制英国的海上霸权,德国、美国、法国等主要大国,以及荷兰、瑞典等欧洲航运业发达的二流强国都极力希望获得公海航行的自由——这是英国一直以来所反对的。

    关于皇家海军有无权力在公海上检查中立国商船的问题,美国和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进行了长期较量。并最终导致了1812年的美英战争。

    不过。在皇家海军统治全世界海洋的情况下。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谓公理在舰炮的射程之内便是当时的现实。

    德国的建议迅速获得了美国和法国的积极回应,同时。两国的民间主要是贸易界和航运界积极赞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公海航行的自由。

    德国的这一外交举动彻底激怒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但是在“公海自由”问题上,德国不仅获得了法美两国政府,而且得到了两国民间的支持,英国如采取“枪打出头鸟”的策略,那么一旦战争爆发,国际舆论势必站在德国一边。

    可是,如果以沉默来回应德国的挑衅,就显得英国政府太软弱可期了,毕竟德国还有后续手段,比如各国联合以贸易禁运来强迫英国加入条约等等。

    在海牙召开的第一次修约会议上,虽然各国没有对英国做出任何强硬的表态,而只是进行了委婉的建议,不过这些建议在贝尔福听来都格外刺耳。在皇家海军称霸世界的一百年来,还从未有哪个国家对英国提出这种建议,美国人虽然为此和英国开战,但是美国政府所做的只不过是维护美国商人的利益,而非为所有的中立国出头。

    在外部压力剧增的同时,国内的舆论压力也骤然增加,一方面英军在南非战场进展缓慢,另一方面,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以德国为首的其他强国的公然挑衅,这使得英国的各路政治力量纷纷发声,对政府施加影响。

    首先,自由党内要求尽快结束布尔战争的呼声开始高涨,其次,保守党内要求和“罪魁”德国进行彻底清算的鹰派舆论也变得强烈。

    贝尔福自己是处于两派的中间,即不同意无条件结束布尔战争,也不想马上和德国开战。

    如果没有德国孤岛公海航行条约的事情,那么贝尔福在保守党内的支持度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随着德国越来越成为保守党鹰派力量的眼中钉,人们开始抱怨贝尔福对德国的软弱态度,并更加倾向力主对德开战的张伯伦出任保守党党魁。

    国际和国内的纷乱局面不仅考验内阁、首相、同时也更加考验国王爱德华五世的智慧。

    “德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不会改变,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和德国人的战争,现在的妥协只能推迟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彻底避免战争的到来。而越是推迟战争的爆发就越是对我们不利,因为德国钢产量的增长大大高于我国。”爱德华国王特意将贝尔福召到温莎宫,讨论对德政策。

    “可是,现在对德国开战,我们就如同一个巨人对付一只猫,根本无从下手。德国的国际贸易虽然增长迅速但是和我们比起来还是相差很大,而且战争爆发后,德国商品可以通过荷兰、奥地利乃至法国的商船帮助运输,在近岸封锁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对德国实现有效的攻击。但是德国在西南非洲的力量却可以用来联合布尔人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威胁,我们的陆军连布尔人的打不过,难道还指望他们去打败德国人吗?”贝尔福十分为难的说道。

    “此外,战争爆发后,德国人还可以封锁曼德海峡,届时我们和印度的航线将处在德国袭击舰队的重重攻击之下。他们在维尔沃斯湾的海军基地一出门便可以抓住我们的商船。”

    “我们和德国不一样,我们是岛国,航运被阻断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

    贝尔福的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爱德华皱着眉,脸色十分难看,待贝尔福说完后,他深吸一口气道:“尽管我们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别无选择,除非甘愿放弃我们现有的地位。您说呢?”

    “可是,对德开战就能保住我们现有的地位吗?即使我们打败德国人,可我们还能继续打败法国人和美国人吗?即使对后两者予以妥协,可是妥协到某种地步也就等于自己主动放弃了自身的地位。而这样做和与德国妥协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不是因为德国人开出的条件太高了吗?我们对葡萄牙的承诺总要有个交代。”

    “如果这种交代是以和某个大国的战争为代价,那么我宁可放弃履行这个承诺。”贝尔福强硬的回答道。

    “好吧,首先。我现在需要你有个主意,无论对德开战还是德妥协,都要早日决定才后,如果这样拖下去,帝国在国际和国内问题上会越发被动,您说呢?”爱德华国王温和的说道。

    “陛下说的是,的确要迅速拿出一个方案,事情不能在这样拖下去了。”贝尔福低着头说道。

    十一月初,保守党自由派著名外交官格雷接替金伯利出任英国外长,这一信号表明贝尔福在国内的鹰派和鸽派两方势力中,最终选择了和后者合作以确保内阁在议会获得多数的支持。不过,这也导致了保守党的彻底分裂,以至于自贝尔福之后的二十年间,保守党再也未能问鼎唐宁街十号的大门。(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和谈(上)
    1902年年底,罗伯茨在议会做听证会时承认布尔战争难以在短期内获胜,如果继续打下去,那么英国消耗的兵力和物资将会持续以现有规模增长。也就意味着,战争如果再进行一年,那么英国还要为此付出两万人的伤亡,外加一亿英镑的战费。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舆论开始转而支持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温和派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