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

第117章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117章

小说: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价值。巡洋舰若是不安装撞角就一定是不完善的。

    这一观点也影响了德国海军接下来的新舰型设计,以至于3000吨以下的小型军舰又退回到安装撞角的老路上,不过由于威廉的坚持,大型军舰“无撞角和飞剪艏”的设计倒是完整的继承下去。

    本次向远东派遣舰队,没什么危险却一定会有不小的功劳,同时也是为了彰显对日本的坚定支持,所以威廉才以海因里希亲王为舰队司令。

    在由西乡海军大臣主持的欢迎宴会上,明治天皇为海因里希颁发了日本海军元帅的勋章和军服,海因里希则把威廉亲自签名封装并配有普鲁士王家纹饰的德国海军中将服送给了东乡海军少将。

    “东乡将军,您的大名现在不仅仅在日本家喻户晓,就是在德国也可谓尽人皆知了。勇猛的东乡已经成为时下柏林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了!”海因里希和东乡见面后开玩笑的说道。

    其实,海因里希的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并非毫无根据,战争爆发后,德国的新闻媒体对日本给予广泛的正面报道,使得大部分德国人民都把日本视为亚洲的普鲁士,并祝贺其战争的胜利。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民众自发寄往日本的贺信就有300多封,三年后,日本政府结集出版了《在对清战争中德国人对日本的祝贺》(deutscheg露chwunscheandassiegreichejapanimkriegegegenchina)一书,以日、德文字发行,作为两国友谊的见证。

    随同海因里希到达远东的还有比洛领衔的德国外交代表团,在“勃兰登堡”号上举行中日和议签字仪式就是由比洛主持的。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全权大臣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讲和条约》即《东京条约》。

    《东京条约》的签署意味着东亚新秩序的确立,经此一战日本迅速成为新近崛起的民族国家中的佼佼者,犹如伴随朝霞升起的坂上之云。未来的几十年间,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活力成为左右东亚政治局势的最重要力量。

    之后,比洛和日本外交大臣陆奥宗光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正式会谈,会后两人签署了公开的《德日友好互助条约》和《南澳租约》,“友好条约”着重强调了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进一步密切合作,以作为《德日密约》的补充。《南澳租约》则规定,德国从日本租借南澳列岛99年,期间每年向日本政府缴纳租金200万金马克,租约期满后南澳岛自动成为德国领土。

    按照威廉的意思是打算花5000万马克直接把南澳岛从日本手里买下来,可是瓦德西认为南澳岛本身和德国毫无关系,如此重大的预算开支在帝国议会必然难以通过,无奈之下才想出了以租代买的办法。

    不过帝国内部除了社会主义工人党之外的政治势力一般认为南澳岛是具有相当价值的,而且该岛屿的位置尤其获得了海军的青睐,霍尔特直言不讳的说道:“就建立海军基地而言,比之胶州更胜一筹”。

    威廉估计,由于列强干涉,李鸿章将很难再兑现战前关于胶州湾的承诺。届时,能让德**舰在胶州湾建立简单的锚地便是极大的照顾了。如此一来,南澳便成为德国在中国海岸唯一可能的收获了。

    南澳列岛位于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东距台湾大鹏湾(高雄)160海里,北距厦门97海里,西南距香港180海里,处在这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点,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以来,南澳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

    南澳列岛由主岛南澳岛和附近2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30。91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高达128平方公里。

    主岛周围大小海湾66处,其中可建深水锚地的海湾有七处,无论地理条件还是港口条件都是东南沿海建立自由贸易港的最佳选址。

    德国获得南澳后,商船便可以此为锚地摆脱对于香港的依赖。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随着日本、长江沿岸和中国北方以及台湾的贸易扩大,珠江流域的贸易比重逐日下降,因此大型海船在南澳卸货,再由中国沿海的小型船舶转运各处乃是经济上最为有利和成本最低的物流途径。

    总体而言,南澳岛唯一的不足就是风力常年都比较大,这一点比起舟山等背风港口要逊色不少。海风过大会对卸货和装船造成一些麻烦,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 载漪
    《东京条约》签署一周后,中日两国迅速完成了换约手续。

    转年一月,包括美国公使在内的西方五大国和日本公使一起在北京签署《关于维护中国领土于主权地位的约定》也成为《北京条约》,之后各国公使又和中国政府签订了《六国襄办铁路专条》。

    这两则条约是以赫伯特备忘录为基础,其最终条款是西方各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北京条约》的签署使日本在国际上第一次获得和列强同等的地位,这也标志着德国苦心经营数年的远东政策终于结出了硕果。

    《北京条约》共有四款: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签约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

    第二,各签约国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变更为指归;

    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所有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

    第四,各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比、西、荷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原则。

    《六国襄办铁路专条》主要约定了中国政府与列强以合股的形式成立中华铁路总公司,共同建设和经营中国境内的所有省际干线铁路,条约规定“公司”在铁路建成后的50年内拥有特许经营权,到期后将交给中国政府自行管理运营。

    期间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事件,美国政府以“《六国襄办铁路专条》带有强迫性质,并非中国的本身愿望”,因此声明美国公司不参加中华铁路总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奥国的代表顶替了美国人在专条上签字。

    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中华铁路总公司的框架基本敲定。其中,公司总资本金一万万两,中国政府以现银2500万两获得公司25%的股份;英国远东铁路公司占有20%股份;俄罗斯北华铁路公司、德国亚洲铁路公司、法国东亚铁路公司分别持有15%的股份;奥地利中国铁路公司和日本大陆铁道株式会社各持有5%股份。

    英国公司之所以能压过其他大国获得20%股份是由于赫伯特之前承诺的结果。日本和奥地利方面,虽然股份不多,但是5%的比例也很重要,当英国和中国代表在公司董事会上取得一致,那么至少还需要5%的股份才能确保其主张获得通过。

    专条还规定公司董事长(总办)必须由中国人担任,其中第一任总办是李鸿章的心腹,著名的实业家盛宣怀,日后他也成为帝国首任交通邮传大臣。

    《北京条约》和《六国襄办铁路专条》的签署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这使得若干年后中国的政治形态终于进入一种可控的路径。同时中华铁路总公司在成立十年之后开始获得稳定而丰厚的回报,公司的分红款使清王朝由此获得了一项长期而惬意的财政收入。

    比洛在华期间,除了和李鸿章商定了关于德**舰在胶州湾的停泊事宜外,还同当时毫不显山露水的御前大臣、端君王载漪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

    前者由于俄**舰曾经在1887的冬季在胶州停泊越冬,所以德国援引此一成例,认为各**舰都享有这一权利。李鸿章由于此前对德国做过承诺,因此对此未加阻挠,而且称赞比洛虑事周全。

    其实早在半年前,德国政府就秘密授权在胶州附近传教的一个德国教团在青岛沿海岸地带购买了1000亩土地,以为建造教堂和置办教会产业之用。

    而后,德国海军名正言顺的在当地建立了一些简单的港口设施,以及官兵的营房,和山东绿营在胶州的汛营驻地仅仅一墙之隔。

    由于《北京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正式租借或者割据胶州湾的计划破产,所以比洛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先造成事实局面,然后徐图缓进。这种稳健的做饭得到了威廉的肯定。

    后者,比洛和端君王载漪的秘密谈话是威廉特意安排的,他希望由比洛代为转达他对于满清贵族集团,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坚定的支持——虽然这是欧洲各国的一贯立场,但是威廉却从形式上给予了具体的建议。

    “亲王殿下,日本国在30年前还是远东的撮尔小国,远远不能和地大物博的中央帝国相提并论。但是如今的日本却已经走到了中国的前面,其原因就在于,首先他们全盘借鉴了德国的政治制度,使得贵族、官僚、民众之间的内耗极大的缩小,其次他们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国家终能走上自强求富之路。”

    听了比洛的话,载漪不断的点头,担任翻译的是德璀琳,在比洛的要求下屋子里再无他人在场。

    这样一种氛围使得奕劻也能体察到这次会谈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比洛对他说的话,其实是想通过他转达给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太后老佛爷。

    “我国皇帝对于贵国皇太后陛下有三项具体的建议,第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陆军力量,这对于维护王朝的统治至为关键;第二,从法理上将汉族、藏族、突厥、蒙古和满族领地分别开来,如果有朝一日内地出现了一场叛乱,那么皇帝依然能以蒙古汗或者突厥汗的身份对于帝国的北部地区保持统治,诚如我国的皇帝是以普鲁士国王的身份统治德国一样,如果有一天德国分裂,那么他依然是普鲁士国王而不必有做亡国之君的危险;第三,就是要行改革开放之事,改革是要行议会制度增强地方行政的有效性,并立法保护私人的财产,同时以废除科举把民众的目光引向对于财富的追求,此外还可以大规模引入外国资本,一旦大规模的矿山和工厂建立起来,工人们整日为了吃饱饭而辛苦的劳作还有谁无事生非反对朝廷?当今世界乃是有产者和无产者的矛盾,无论欧洲美洲概莫如此,所以贵朝廷应该把握这一趋势,首先从法理上理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然后再和有产者达成同盟。如此江山便可固若金汤永垂万代了。”

    为了让载漪能够听明白,比洛说的很慢,并针对载漪的疑问仔细的加以解释。

    “对于建立新军,贵大臣可有好的建议?”载漪望着比洛说道。

    “以满、汉、维、蒙、藏各成一军,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军力自然要大大强于其他各军的。军队中无论军官和士兵都要享有帝国内最好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对于朝廷的忠诚。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