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薛家有子 >

第4章

红楼之薛家有子-第4章

小说: 红楼之薛家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王氏眼圈儿一红,“我的儿,你有这份儿心自然是好的。只是我这心里,还是不大放心。若是去也使得,多多叫几个人跟着。唉……若是你父亲还在,看见你这样,也定是高兴呢。”

    说着,和宝钗母女两个滴下泪来。

    知道她是防着另外几房人使坏,薛蟠心里一动,忽然问道:“那天我晕过去了,醒来后有点儿昏昏沉沉的。妈,我爹到底是怎么回事?平日里爹身子骨好的很,怎么就……”

    薛王氏擦了擦眼角儿,“我的儿,你素日往你爹跟前来的少,哪里就知道了?你爹也是看着结实,其实……这一大摊子的买卖,外头那么多应酬,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儿,得有多少?你爹费的心思大了去了。外头的事儿他又不爱跟我说,只闷在心里。打什么时候起来着,嗯……”

    细想了一想,薛王氏才续道,“是了,打去年的年根儿底下,我就觉得他心里头存着事儿,问又不肯说。就是打那个时候起,我便觉出来了,你爹身子骨越来越不好。可年底事儿多,他又不肯放下事情来保养。据我想来,许是那时候就拖垮了。”

    宝钗一双眼睛红红的,雪白的腮边挂着两行清泪,却很是乖巧地替薛王氏先擦了擦眼泪,柔声道:“妈妈别太伤心了。哥哥原不知道这些,妈妈这么说了,哥哥岂不是心里难受?”

    薛蟠心道,若是不说明白了,我心里更难受!他总觉得薛讯的死有蹊跷,听了薛王氏的话,更是确定了这一点。哪怕就是有心事,也没个三两个月就愁死个人的罢?

    更何况,薛讯未及弱冠接掌家业,这许多年来经历的事儿也不算少了。到底是何事,让他宁可闷在心里愁坏了自己,也不肯对老婆吐露半分?

    这事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查清楚的,眼下看看对着哭泣的薛王氏母女,薛蟠也只得先掩了不提。

    举起袖子也擦了擦自己的眼角,“妹子说的是,妈且先别伤心了,往后都有我呢。打明儿个起,我就往各处铺子去查看去。咱们家里的印签在妈手里收着么?”

    薛王氏本自伤心着,听了这话,抬起眼皮,“你问这个做什么?”

    许是觉得问的口气冲了些,忙又道:“我的儿,你的年纪还小,收着不稳妥,先放在我这里。等你大些,自然都是给你的。”

    薛蟠无语了。

    作者有话要说:呃,我废柴了,从八点半到现在就只码了这些……捂脸。

    关于小攻,梅子决定后边三两章中让他出来遛遛……

    推荐基友文一篇,同言,有兴趣的妹子们可以点进去看看哦(瘦啊,可以鞭打她)

    '红楼'如海他妹
6薛家真有钱
    宝钗玲珑心思,这个时候已见端倪。看母亲说完,哥哥却未像从前一样顺着母亲的话说,略一冷场,便吩咐了莺儿去倒新茶来。

    “哥哥别多心,”宝钗柔柔开口道,“妈妈也是担心哥哥。”

    说话间莺儿已经端了三盏新茶进来。宝钗起身亲自端了一盏,先给了薛王氏,次又递给薛蟠,然后自己方才又坐在薛王氏身边。

    薛王氏拍拍宝钗的手,慈爱道:“哪里要你去做这些?看烫了手不是好玩儿的!都有丫头呢。”

    宝钗一笑,掠了掠耳边的一缕头发,“哪里就有妈妈说的那般毛躁了?”

    薛王氏点点头,眼中丝毫不掩饰疼爱之情。

    要说起这两个孩子,薛蟠虽是儿子,又是她头一个孩子,可真要比起来,还真不如女儿宝钗懂事。不说别的,就说念书罢。薛讯在世时候,多想家里头有个读书的人出来?偏生儿子自小儿要说惹人生气有一套,再不肯用一点儿心思在书本上头,每每能将老爷气到跳脚。宝钗却是不同,从三四岁时候起便聪慧有加,读书识字比之薛蟠强出去十倍不止。便是老爷,也时常要摸着女儿头感慨一番,遗憾宝钗身为女儿家了。

    薛蟠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心里微微带了些烦躁。许是他从来就是对宝钗带着些偏见罢,总觉得这个姑娘心大心高,没事儿与这样的人相处,听她一句话,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意思,太过累了些。这不,方才宝钗跟薛王氏一说话,他就觉得影影焯焯是在给自己上眼药了。谁毛躁?她不毛躁,可不就是自己毛躁?

    虚咳了一声,努力提醒是自己想多了。眼前这个是妹子是嫡亲妹子,才十岁呢……

    好不容易做完了心里建设,薛蟠才开口了,“妈说的也是。既是放在您手里了,您就收好了。待用的时候,我再跟妈要,是一样的。”

    薛王氏笑道:“好孩子,你只管外头瞅瞅去,买卖上头若有不懂的地方,多问问就是了。咱们家里好歹这么多年的经营,铺子里头的掌柜大都是家生子出来的,都是你爹使惯了的人,想来也都老成。你多学着些。咱们家,往后就得靠你呢。”

    说话间,眼圈便又红了。

    薛蟠不等宝钗说话,忙道:“我都明白,从前是我荒唐,往后不会了。妈就擎等着享清福,别的事儿都不必操心就好。”

    薛王氏知道儿子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哪里想得到别的意思?点头道:“我儿说的是。”

    次日,薛蟠果然带着人在自家的铺子转了几圈儿。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薛家不愧皇商之名,不愧百万家资之名。底下的铺子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就没有不涉足的。

    大略走了一圈儿,认识了几个掌柜的。寻了个凉快些的日子,薛蟠将人传到了薛宅里头,像模像样地问了问各铺子里的经营。各店里头掌柜都是人精似的,早都备好了账册子带来。

    薛蟠摆摆手,“过两日再说,我如今在热孝中,轻易不能出门,万事不便,铺子里还请费心打理着。待我出了孝,自有重谢。”

    一番话说的两三个掌柜的脸色都有些狐疑,东家真是转了性了?

    闲话少叙,薛蟠自这一日起,虽是不能时时出去查看自家产业,不过却能不时地将人传到家里来。薛王氏见他对这些个事情上心,大感欣慰之余,又觉得儿子这变化大了些,不免又与宝钗嘀咕了一通,“你哥哥这是怎么了?原先个没瞅他对买卖这么上心啊?我瞧着心里头总觉得没底!”

    宝钗想了想,哥哥变化确实不小。她虽然聪明,也闹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因此轻声劝道:“哥哥知道上进了,这就是好事儿。妈别多心了,往后家里都得靠他撑着呢。”

    顿了顿,又小声补充了一句,“若是妈实在不放心,银钱上头勒得紧些罢。哥哥手里没银子,也不怕往日那些狐朋狗友再来挑唆他。便是他要做什么,也得先来跟妈说,妈也就知道了。”

    薛王氏深以为然。

    薛蟠不知道薛王氏母女的话,他如今没那个功夫,主要心思还是花在了两件事儿上。其一,对薛讯的死,他心里总有个模模糊糊地念头在心里一闪而过,却又抓不住。另外,也觉得薛氏族人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尤其摸清了自家到底有多少产业后,更是坚定了这个看法。因此,她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琢磨怎么着对付那一帮人身上。

    其二,衣食住行,哪个朝代也都少不了这几样。自家铺子虽多,最是利润丰厚的无外乎就是当铺与金楼。只是这当铺还好说,金楼里头主要是卖些古董玉器摆件儿玩物等,这东西自己实在懂得有限。赚银子虽多,可是压得本钱也多。若是有人存心在这上头来坑自己一把,那还真是一坑一个准儿。

    不过他也并不打算就关了金楼。反正薛家还承着皇宫里头的采办,往后多弄出些新鲜花样儿的首饰头面的卖到宫里头去,倒是也不错。

    这天晚上闲来无事,大热天的也睡不着觉,把几个丫头都哄了出去,一个守夜的都不要,自己盘着腿坐在罗汉床上头。一只手支着圆下巴,一只手无意识地挠脚心,心里盘算着。

    自己穿越这一回,虽说遇见了点儿狗血事,不过好歹算是摸到了一把好牌——说到吃喝,家里开着酒楼,开着米铺。说到穿戴,虽然没有成衣铺子,可有好几个布庄,卖的都是好东西,他过去瞧过,锦缎绫罗绸纱布,比官用的不差什么。还有两个金楼既往宫里采办,又兼做着百姓买卖;说到玩儿,倒是没敢开了青楼,许是怕祖宗爬起来骂。不过薛蟠不怕挨骂,往后是打算投点儿银子进去的——拜上辈子的爱好所赐,看过几本穿越小说,那青楼里头酒楼里头,可都是消息的集散地啊。

    这薛家的几代家主留下这把子家业,连棺材铺都有了两间。只要你是个人,就能被薛家赚到了银子。

    这大好的形势,便宜老爹难不成是生生累死了?

    薛蟠抱着脚歪在了床上,哀嚎一声,老爹诶,您到底给我出了个啥难题啊?弄不清楚您到底是怎么没的,我这心里颤颤的没法干活儿啊!

    作者有话要说:不行了,今天是更新字数短毛君了……内容有限,明儿再补吧,后天因为要有市里资深专家指导工作,这两天精力实在是不足了。爱你们,看文的收藏的留言的亲们!(我文艺了一把……)

    特别感谢贡梨贡梨、雪饼殿下、emperuin的地雷,o(n_n)o谢谢!
7薛小呆开始收权
    在薛蟠的胡思乱想中,日子“咻……”的一声便过去了。

    一年多的时间不算太长,却让薛蟠从初来此处的惶恐无奈渐渐转变为胸有成竹。

    他是个挺矛盾的性子,既带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认命感,又有一种改变命运的跃跃欲试。只是这个前任留给自己能用的资源不多,几个贴身小厮,数名狐朋狗友。要是真的算起来,留下最多的就是“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的臭名声。

    不过也好,薛蟠倒是想得很开。这原主儿要是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君子或一目十行的少年俊杰,那还不如现下呢!但凡有点儿和之前不一样的,不但薛王氏,就连府里几个还算忠心的老仆活计都不免要感慨一番“大爷长进了”。

    “大爷,这是咱们铺子里头今年春天各铺子采买的清单和账册,这两日已经一一核对了,数目上没有什么问题。请大爷再过目一下。”薛家的账房管事将厚厚的一摞账册清单呈给了薛蟠。

    薛蟠端了一盏青花瓷的小盖碗喝了口茶, ;“府里头近十年的账目可都留着?”

    管事吓了一跳,忙道:“都有留存,不知大爷要看哪一年的?”

    “说了近十年的啊,都要看。”

    管事姓张,在薛家做了大半辈子的了,人很是老成。听了薛蟠要查近十年的账,虽是有些为难,还是开口道:“这账册虽是有底,可十年的东西到底太多了些,我这就回去叫人理了出来。”

    “不必各处的都送,当铺酒楼的不要了。我只看这几年进上的采买册子,再有绸缎布庄的。”

    张管事应了一声出去,到了晚间,果然遣人来说已经理了出来。薛蟠亲自带着小厮几个小厮过去搬了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