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威廉斯堡有雾 >

第3章

威廉斯堡有雾-第3章

小说: 威廉斯堡有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餐后,女孩又帮他们填写报关单、入境表格,这一行三人就彼此熟悉聊了起来。
  “你们叫我姗娜好了。”女孩向郝维刘翠枝母子俩自我介绍。
  “‘姗娜’,挺好听的名字,你的英语真好。我叫郝维,我到美国是去留学的。
  你呢?”
  “我到中国出差,现在回家。”
  “你是美国人?我还以为你是中国人呢。这是我妈妈。我妈妈怕我一个人在美国受委屈,特意和我一起来,陪我的。”
  正聊着,广播响了:“旅客们,本次航班的终点站——华盛顿特区就要到了。请大家回到座位上,不要走动,并系好安全带。”
  飞机在轻微的颠簸中徐徐降落,当轮胎和跑道接触的一霎那,机上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嘘了一口气,继而开始鼓掌,一次长途飞行终于安全结束了。
  也许是由于疲劳,也许是由于降落时的颠簸,刘翠枝脸色蜡黄,虚汗淋漓,要扶着墙才能勉强站住。到底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郝维面对需要照顾的母亲、面对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的英语指示牌完全没了主意。
  姗娜看到刘翠枝的情况,对他们母子说:“你们就在这里等我一下,我马上就回来。”不多一会儿,只见珊娜推着一副轮椅一路小跑地过来。“阿姨,您坐轮椅上吧,我推着您。”
  “姑娘,真谢谢你了,不知应当怎么感谢你。”刘翠枝一边感激珊娜,一边又回过头教训郝维:“你看你,啥都不会,都是从小给惯坏了。”
  珊娜推着刘翠枝,指引带领着这对母子出关,回答边境检查官的问题,又取行李,坐机场巴士,找到要换乘的下一个航班的登机口。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威廉斯堡有雾 第一章(6)
当他们来到登机口,姗娜把刘翠枝安置好,又为她买来一杯热茶水和一块软面包。
  “姑娘,你真好,我遇到好人了。我那儿子什么都不懂。”
  “不用谢,您安静休息一会儿吧,过一会儿又要上飞机了。”
  当他们又重新坐在同一架飞机上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姗娜和郝维母子要去同一个地方——威廉斯堡。
  “珊娜姑娘,你在威廉斯堡上班?”
  “对,我在那里工作。”
  “姑娘,你和谁一块儿过呢,成家了没有?这么漂亮的姑娘。”
  还没等珊娜说话,郝维用一种责怪的语调对他妈说:“妈,刚跟人家认识,别问人家私生活。人家珊娜是美国人,忌讳别人问这个。”
  “你瞧你这孩子,这也知道。珊娜姑娘,我问你,威廉斯堡这个地方好不好?”刘翠枝休息了一会儿精神好多了,话又多了起来,和珊娜有一句没一句的拉起家常。
  “好呀,我挺喜欢这个地方,景色好,气候也好,只有一万多人口,很安静,不那么杂乱。听说这个地方是三四百年前被一群从英国逃难来的清教徒发现的。他们看到这里富饶美丽,像天堂一样,就在这里安家落户。”
  “是呀,那它为什么叫‘威廉斯堡’呀?”郝维在一边搭腔。
  “是用最初参与开垦这片土地的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
  “噢,是这样呀。”
  “姑娘,我们就是想图个清静才来威廉斯堡的。我们母子俩先来,说不定过几年他爸也过来,那就是到了天堂了。”刘翠枝说话的时候眉毛一扬一扬的,两眼发光。珊娜看着刘翠枝的表情,不禁“扑哧”一声笑了。
  “姑娘,这个市里高档购物中心多不多?名牌专卖店,精品店,车行多不多?”
  “有几处,东西确实很高档,也很贵。”
  “贵不怕,我正想买跑车呢。”郝维又说到。
  “去,别就知道玩儿,你还要上学读书呢。”刘翠枝嗔怪着儿子。
  “哎呀,我就不喜欢读书。珊娜,威廉斯堡有没有什么好的馆子呀?我说的是能做地道的中国菜的馆子?要是天天吃汉堡包炸鸡翅我可受不了。”
  “有啊有啊,这里有唐人街,什么都有,你能叫出名字的菜都有卖的,南北大菜,东西风味,都有。”
  “唉呀太好了,太好了。等下飞机头一件事就是把唐人街上的好馆子吃个遍。”
  “你这孩子,怎么就知道吃呀!”
  “你们下飞机后又人接你们吗?”珊娜问刘翠枝母子。
  “有,有,我们在这里有朋友,朋友来接我们。你呢,姑娘?要是没人接你,我们让朋友送你回家。”
  “谢谢,我妈妈来接我。”
  这架国内小型航班在威廉斯堡机场降落时,已是子夜时分。姗娜又帮他们取行李,带他们来到机场出口。这一行人刚走出机场大楼,就看到眼前白雾缭绕,似有烟云笼罩在身边,起雾了!放眼望去,近在咫尺的橙色路灯的灯光本来应当是耀眼夺目的,可是在雾气中,变得模模糊糊,如同遥远夜空中的一颗小星星。偶尔有接送旅客的车辆从身前的马路上极慢地开过,虽然都开着大灯,可是那种灯光和幕布般的雾霭比起来,显得太微弱了,不到近前难以分辨。
  “呦,怎么下雾了?”刘翠枝不高兴地嘟囔着。
  “刘阿姨,下雾在这里是常事,不过这里的雾奇怪的很,有时很慢才散,有时几分钟就散了,来得快,去得也快。”
  正说话的时候,就见身体周围的白色在逐渐变淡。“妈,快看,雾又散了,这么快。”郝维的话里带着几许孩子般的兴奋。
  雾的确在慢慢退去,周围的一切在缓缓地变得清晰,近处的电线杆,远处的树木露出朦胧的轮廓。在几丝残留的雾气中,一个女子的嗓音从陆对面传来:“娜娜,娜娜,珊娜,妈在这儿呢。”伴随着喊声,在若有若无的残雾中,一位四十七八岁上下的妇人一边挥着胳膊一边呼喊着从路对面款步而来。
  “哎,妈!”
  说话间,妇人已经来到众人眼前,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双眼熠熠闪亮。
  “娜娜,可把妈给想死了!累吗?”
  “妈,我也想您了,妈妈。”说着,母女俩就拥抱在一起。两人这么亲热,在一边看着的刘翠枝郝维母子似乎也受了感染,郝维把一只手搭在刘翠枝的肩膀上,冲着那母女俩微笑。
  亲热完了,珊娜给妈妈和刘翠枝郝维母子作介绍:“妈妈,这是我在路上遇到的朋友,刘女士,郝先生。这是我妈妈。”“幸会幸会,您有个好女儿呀。这一路上都亏了她。”刘翠枝和珊娜的妈妈握手寒喧。在昏暗的路灯下,在几丝雾气中,刘翠枝打量着眼前这位妇女,高高瘦瘦的,虽然眼睑有些松弛了,皮肤上有皱纹,可是还是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刘翠枝看看珊娜,又看看他妈妈,不禁感叹:“你们一看就是一家人,女儿和妈长得可真像。”
  正在此时,一辆奔驰轿车缓缓开了过来,车一停,从车上下来一位大约五六十岁的男子,白白胖胖的,戴个金丝眼镜,两只手上戴着好几个光灿灿的大金戒指,一副商人的派头。他一下车,就张开双臂,一边过来拥抱刘翠枝一边高声叫着:“郝太太,郝维!刚才有雾,路上的车都停下了。怎么样,你们没等急吧?”这人和刘翠枝郝维拥抱以后又寒喧了几句,看到了在一边的姗娜母女。刘翠枝热情的为他们介绍:“姗娜,这是我们家的朋友,黄先生。黄先生,这位是姗娜小姐。多亏了她一路上照顾我们。这位是她的妈妈。”
  几个人打了招呼,姗娜又帮刘翠枝郝维把行李放上车,目送着汽车在浓重的夜色中远去,才和妈妈一起提着自己的行李来到停车场。珊娜的妈妈开的是一辆家庭用丰田小轿车,母女俩把行李放好,珊娜说:“妈妈,还是我开吧?”“闺女,你坐了那么久的飞机,累了,还是让妈开吧。”“不累不累,这十几个小时的飞机算什么呀。我开我开。”珊娜一边说着一边就坐在驾驶座上。妈妈笑着坐到副驾驶座上,珊娜开车驶出机场,开上了回家的路。
  

威廉斯堡有雾 第二章(1)
有着”美国的起点”之称的威廉斯堡;冬天不寒冷、夏天无酷热。森林茂密,风景秀丽,常有小鹿跑到停车场或是住家的后院里觅食,有数条清澈的河流注入水烟浩渺的詹姆斯河,从而最终流进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也许是由于这里是一片巨大的低洼地,而水资源又异常富足,所以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气候特点,就是经常有雾。雾来时,浓稠厚重,汹涌猛烈,人们有瞬间被云海包围的感觉,近在一米远的汽车灯光都难以看清;雾散时,丝丝缕缕,从容倦怠,有时只消几分钟,即可雾散云开,重现天日,有时却需要几个小时大雾方可散尽。
  和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等这些举世闻名的大都市相比,现在的威廉斯堡少的是光怪陆离、红尘飞滚、喧嚣杂乱,多的是静谧宜然、恬淡舒适、安逸悠闲。古朴的教堂,铺着青色方砖残留着马蹄印车辙的小街,年代久远的古玩店和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酒吧咖啡馆交相辉映;大学校园、图书馆的高楼,庄严肃穆的法院警察局市政府,凌空飞架的立交桥高速公路……描绘着威廉斯堡人安闲惬意的生活。偏居城市一角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唐人街,为这里的华人提供了品食中国美味佳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了却乡愁的绝好去处。出城不远,就是河边湖畔,古木参天,水鸟盘旋,水波在礁石上飞溅出朵朵水花。水边或是林间有很多高级私人别墅,这里美丽的风景,便利的生活设施,闹中取静的环境吸引了一些有钱有闲阶层来此隐居,而近年来此隐居的人中也包括了一些中国人;当初郝秉祥选择这个地方,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不喧闹不招摇,适合隐居生活。而且,他们也想沾沾“美国起点”的光,把这个城市作为他们一家人在美国生活的起点。
  秋天来了,美国的一切,或者说威廉斯堡里的一切都使郝维新奇兴奋。
  开车或坐车行驶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橡树、桉树、樟树、梧桐、银杏。。。。。,各种各样的树的树叶会随着秋天脚步的逐渐逼近而依次改变颜色,绿的、黄的、橙的、金的、红的……,应有尽有,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可以漫步其中,去听缤纷的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去听大大小小的断树枝在脚下如泣如诉,任凭或柔和的,或妩媚的,或呜咽着的,或大笑着的秋风抚过面颊……
  可以选择一个小街心花园,在长椅上坐一个下午,看树枝像剪刀一样把阳光一点点剪碎,向大地散下一片斑驳,看花瓣在眼前飞舞直至飘落,看一缕缕光线舍命地追逐早早离去的夕阳,最终消失在山后。偶尔会有几只健美的小鹿跳到面前,逡巡在座椅的周围,在友善的环境中世代繁衍的它们,眼睛里流露出的清澈就像秋日的天空。也可以漫步在一个郊区小村落,就像漫步在一副中世纪的画里。踏在秋雨淋过的小街上,看一栋栋形状颜色别致各异的房子,门前摆放着象征秋日丰收富足的大南瓜老玉米,房后的院子里粗壮的大树犹如丰满的女人,散发着成熟的芳香,忽然教堂的一阵钟声惊起一群白鸽。如果有幸走在湖边,看到的又会是一副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观。湖边的芦苇有金黄坚韧的叶,有洁白如雪的穗,无风的时候,岸边的景物和湖中的倒影会宁静得让人窒息,有时天空会铅云低垂,成群的野鸭大雁在湖面和铅云间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