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教授之死 >

第2章

教授之死-第2章

小说: 教授之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医从教授胃内残留物中取样化验得出结论:李教授是服了过量安眠药而中毒致死。
  死因结论一公布,舆论哗然。李教授的学生和同事联名向公安局写信,认为李玉斌教授身体健康,从不吃药、打针;和他一起出差的人反映,李教授睡眠特佳,上床5分钟就打呼噜,即使有人在房间聊天,对他睡觉也没有任何影响,他不可能吃安眠药,要吃也肯定是外人强迫或偷偷让他服下的。强烈要求追查让他服药的人,追查凶手。
  李教授自从妻子方燕茹去世后,家中只有他和小保姆林芳,难道是她让他服了过量安眠药?不是她又能是谁呢?
  林芳反映:李教授死亡前那天晚上,除中文系几个学生先后到家来过,早的9时多,迟的11点前离开,林芳为他们倒茶,给他们开门、关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人来过。侦探们询问到过李教授家的学生,和林芳说的一致,没有什么破绽;门对门的邻居、学校保卫处长也证实,他家请人在装修房子,门始终开着,直至凌晨1点才关门睡觉,11点钟以后没有发现有人来过李教授家,大约11点半左右李教授家里的电灯熄灭了,说明他已经上床睡觉。这和林芳说的情况一致。林芳说,李教授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就洗脸、刷牙,准备上床睡觉。我像往常一样给他送一杯热牛奶,他喝过牛奶对我说:“今晚我不写文章,我要睡觉了,你也不要等,早点睡觉去吧。”我走出李教授的书房兼卧室,没有立即休息,在织毛衣,大约20分钟后见他室内电灯拉灭,我才上床睡觉。
  由于教职员工和同学们情绪激烈,各种谣传不胫而走,闹得沸沸扬扬。万国玉副局长不得不在学校召开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大会上进行解释。他说:“李玉斌教授死亡原因,经我们从他胃里取出的残存食物和胃液、血液反复进行化验证明,李教授系服了过量安眠药而中毒致死。大家怀疑安眠药是有人强迫李教授服下的,因为他身体一向很好,睡眠也好,从不吃药,包括安眠药,小保姆林芳也证实这一点。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从我们勘察现场和尸体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安眠药是李教授自己服下的,不是别人强迫他服下的。这是因为:一是小保姆林芳和保卫处郭处长证明,那天晚上除中文系学生去过他家,11点钟之前都离开了,11点后再没有人去过他家,夜里门窗都关着,且完好无损,不可能有外人闯入他家强迫他服下安眠药;二是李教授身强力壮,即使有人强迫,一定会发生搏斗情况,可是室内和李教授身上都没有留下任何搏斗痕迹;三是李教授学识渊博,深受人们尊敬,他热爱教育事业,为人谦虚谨慎,与同事团结友爱,没有得罪过任何人。在职称评定时他总是谦让,和他资历一样的人,总是在他前面先评上讲师、副教授、教授,最后才轮到他。他学富五车,才储八斗,但没有人嫉妒他;四是李教授银行存款单、名人字画、丰富的藏书完好无损,图财害命亦可排除;五是大家怀疑小保姆林芳将安眠药偷偷放在开水里让他喝下,这个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过了,但是经过侦查,我们认为应当排除,理由是李教授健康活着是林芳利益之所在,她不能从李教授死亡中得到任何好处。林芳虽是小保姆,但他对林芳视为自己女儿一样。林芳正在中文系旁听。她是一个孤儿,其母临终前把她托付给李教授和他妻子方燕茹,要他们收留林芳做家务,以维持生活。李教授夫妇只有一个儿子,在美国读博士学位,林芳刚来时他们夫妇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让她补高中课,两次参加高考,均因成绩欠佳而未被录取,教授让她自费上大学。不了解情况的人把林芳看作是他家小保姆,实际上林芳是受其母托付交李教授夫妇抚养的。林芳把李教授夫妇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对他们夫妇关怀备至,没有要害死李教授的思想基础和动机。
  大礼堂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认真倾听万国玉副局长的话,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字。他们佩服万局长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的准确性,但是仍然不理解李玉斌教授为什么要服安眠药自杀?认为这个谜不解开,这个案子就没有完,你万局长休想撒手不管。
  万局长似乎透彻地了解大家的心思,他停顿一会儿,发现刚才还是鸦雀无声的礼堂突然嘈杂起来。大家交头接耳,有满意的,有不满意的,有的在大声进行辩论。于是他接着说:“同志们对我的解释可能不太满意,因为我只说明了李玉斌教授不是被别人害死的,是他自己服安眠药致死的。他为什么要服这么多安眠药,我们还没有弄清楚。你们要我回答,坦率地说我也回答不了。但是作为公安局,我们只要查清李教授不是被别人害死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他为什么要服这么多安眠药而导致死亡,这不是公安局工作职责必须查清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工作就到此为止。当然,如果有人提供重要线索、能证明李教授是被别人害死的,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一定继续进行侦查。没有证据随便怀疑别人害死李教授是不应当的,不要犯了诬告陷害罪呦!”
  与会者激动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有的人虽疑虑万端,但都是出于对李教授之死的惋惜心情。感情大于理智,一旦冷静下来,还是能够接受现实的。
  

教授之死 二(1)
校园逐渐平静了,教职员工和同学们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了。但作为这起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调查人,公安局副局长万国玉,心情却没有真正平静下来,近30年的刑事侦查工作,形形色色的案件他不知办过多少,自杀案件他也不知道调查过多少,杀人和自杀,因果关系、动机、目的都很清楚,唯独李玉斌教授自杀找不出原因,因而不能令人理解。他曾设身处地想过,如果他是学校老师、学生,也会向前来调查的公安干警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调查组撤出学校,但他的大脑一有空闲就想到学校,想到李玉斌自杀事件上。他自己对这个自杀事件所作的结论开始是坚信不移的,时间长了反而显得自信心不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错。他准备暗中进行调查,一旦有了重要线索,就立案重新开展侦查工作。
  一个星期后,李教授的追悼会隆重举行。校方负责人在念悼词时,用了大家都能接受的“不幸死亡”这个词。丧事办完后,李教授的儿子、在美国读博士学位的李小斌同林芳商量,要她继续住在他家,看管房子。他还将父亲5万多元存款交给她,要她继续读完中文系的全部课程,拿到大学毕业文凭,然后找一份工作。林芳答应了。由于她极度悲哀,身体很虚弱。李小斌深受感动。他出国8年,父母曾多次写信告诉他,自从林芳来到他们家,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并告诉他,他们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对待。母亲死后,她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李小斌非常感激她。他在美国学的专业是中美文学比较研究,准备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国,像父亲一样到大学任教。他已经30岁,靠自己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学习,无暇、无钱考虑自己的婚姻。他想若能在国内找一个像林芳这样同他们家关系密切的人作妻子,是一件幸事,况且父母生前竭力称赞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且美貌出众,何不认真找她谈谈,把关系确定下来呢?但是林芳整日以泪洗面,怎么好开口呢,还是回美国后写信说吧。
  李小斌在收拾行李,准备明日出发回美国。他回来时没带什么东西,走时也没有更多东西要带。他要带走的是父亲刚出版不久还未来得及寄给他的文学理论专著,约60万字的上、下册两本书。他坐在父亲书房兼卧室的藤椅上,看着父母黑白结婚照,潸然泪下。童年、少年时父母对他的爱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父母之间相亲相爱,他也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如父母上班,分手之前互相吻别,在极左年代是罕见的,而他们却天天如此,为此曾受到批判,说这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调,但他们仍然我行我素,直至双方分别被关进牛棚。从牛棚放出来后,他们首次在校园内遇到,不顾工宣队、军宣队禁令,肆无忌惮地抱在一起相互狂吻起来。这一举动很快传遍全校。他似乎觉得父母之间也有小摩擦。一次母亲主动吻父亲,父亲似乎不那么热烈回应。母亲生气地推开他:“你又想她啦?”父亲恍然大悟,把母亲拦腰抱住,放到沙发上,在她脸上狂吻。母亲气喘吁吁,大叫:“小斌、小斌,你爸爸欺负我,你来帮我呀!”他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是闹着玩的,他还从未见过他们吵过架呢!
  李小斌在沉思、回想。
  林芳端来一杯茶放到写字台上,轻声问道:“小斌哥,有什么东西需要我帮你收拾?”。 最好的txt下载网

教授之死 二(2)
“不用了。我没有什么东西好带,就带父亲刚出版的两本书。你坐下,我有话要对你说。”
  林芳仍然沉浸在悲哀之中。李小斌为她对父亲的一片忠诚之心深深打动。几天来,在他面前出现的林芳就好像是他的妹妹,她对父亲之死的悲痛就像是一个深受父亲溺爱的女儿的悲痛一样,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毫无掩饰、毫无做作的。同她相比,李小斌感到惭愧,因为他对父亲之突然死亡先是惊讶,后是悲伤,再后是理智对待。他认为人总有一死,人死不能复生,要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所以他现在考虑的不再是父亲的死,而是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打算。面对林芳,他想自己是不是自私了一点。可是不如此,整天在悲哀中度过也不是法子呀!
  “芳芳,我到美国读书已经8个年头,在这几年当中你像我的妹妹一样照顾我的父母,其实即使我有一个妹妹也未必能像你那样无微不至,说不定父母还要为她操心,甚至为她怄气,用很多的精力养育她、照顾她。而你………一个同我们家无任何亲缘关系的女孩,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一对老知识分子,替代他们的儿子,我怎么能不感激你呢。我妈妈死后,爸爸的同事们都认为他可能要一蹶不振,他的才华和智慧将逐渐失去光泽。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在很短的期间内他就从悲哀的阴影中走出来,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坛,并写出了能代表他最高水准的学术著作,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高的学术成就,为他成为中国文学史方面的权威奠定了基础。这都亏了你呀!你不仅承担了全部家务,实际上这个家就是你支撑的呀!你还是他的私人秘书,来往信函的出来,文稿的整理、打印、校对,全落在你的身上,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这一切……”
  “小斌,你说的都是实情。但是你忘记了一个更主要的事实,这就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被一对充满爱心的高级知识分子收留,他们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教育、抚养,使她免遭社会上很多女子走上风尘道路的苦难与悲哀,使她鼓起生活下去的勇气,使她圆了上大学的梦,这孤儿能无动于衷吗?她能不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他们吗?他们就是她的再生父母呀!”林芳又悲戚起来,拿出手绢擦脸上的泪,眼圈儿又红了。
  “爱,是相互的,这一点我很明白。正因为这样,我不把你当外人看待。父母在世时把你当作他们的女儿,当作李家的人;父母不在了,我也把你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