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阴阳街 >

第28章

阴阳街-第28章

小说: 阴阳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摆满八仙桌,一家大小及近支亲房通宵未敢合眼,坐等花轿莅临。姜丁跑到景前面前说:“堂老弟,花轿过寺姑桥了。”

“过寺姑轿?这么大的暴风雪,也难为他们起程得早。快,准备炮仗接轿!”景前弹冠整衣,率领景聚景山景明景连到门外两厢列候,在热烈的爆竹声和两方十响班子奏乐中,一行五十多人的迎亲团缓缓簇拥上来,那礼盒鱼贯而入,摆满上横头长案,那顶落满积雪的花轿刚要进门,却被跨倚门槛的姜丁厉声挡住:“慢来,你那白花花的轿顶能进屋么?都是干这一行的,连这点规矩都不懂?还不快些退到百步外去!”

“这是瑞雪,瑞雪如银,银鞍配金马,天作之合!”老张婆慌忙给轿夫使眼色令后退,又悄悄地给他塞了利市钱。轿夫们退了数步,用袖子拂去轿顶上的积雪,再抬进去,停在天井石上。

景明把男宾引到堂上偏桌就坐,女宾则由玉林携进了闺房,众贺客早已在门外等候,人们闪开通道,让村镇上头面人物闳济、姜杰、姜庚、姜乾、维虎、维彪、姜顺、阿大先进屋,他们一一向范氏拱手作揖,面交贺金贺礼。再由景前引上首席坐定。其余贺客才敢蜂拥而进,见空插位,各取所宜。一般至亲近邻不便上桌,自觉进入帮厨房照料香烛,打发卖唱,行乞等诸般角色。由于作坊歇业,所有长年伙计均由玉莲调遣,被指派做跑堂或内应打杂。范氏叫过姜丁,包给他利市钱。叮嘱他多加关照,检点各项礼数,有不足处随时纠正。如今宾客如云,中堂和厢房安排了二十八桌,内房女眷五桌,均已座无虚位,景前还犹恐不足,只得叫余讨饭向玉林讨过锁匙,在西院再排数桌,为厚大,寺前等远道而来的亲戚预备。

担任利市婆婆的白铁夫人周迎萍和姜乾元配夫人苏桂秀把各样礼盒及一对公母鸡,一片猪肉,一对羊及手插有松柏枝的七样果子袋供上,还有绑着式尺,剪刀、镜子的米筛、一对染红根须的金竹也供上,并点上一对金统大红烛,一切都准备停当以后就叫玉莲请景花出来举行辞祖仪式。

玉莲放下手头的活计,自个净了手,洗过脸,走进内房,见众人都围着一团,四位陪堂姑娘,一位端着铜脸盆,一位提着粉盒镜,一位端着一碗清水,一位拉着两股麻线,要替景花开脸,她就是不肯,慵懒在太师椅上,满脸泪痕。玉莲见势也不敢声张,只向姑母耳语。范氏摆摆手:“罢了,家风败落如此,还要什么祖宗!我不知前世造了什么孽,竟然遇上这么个对手!”

玉莲内心惶恐,忙退了出来,拿不定主意,遂同周大姐和桂秀姐耳语。周大姐面有难色:“三从四德,忠孝礼义是古训,从来没有听说过可以桃代李呢!”桂秀心直口快:“那又有什么呢?当年我从圳头嫁过来,夫婿病得不轻,还是以姑代兄同我拜了堂!”景芳从牛栏里回来,刚好碰上:“什么一鼓殿里卖糖?我听不懂你们说的是什么?”玉莲一把拖过去,把方才商量的事说了。她笑了笑说:“自己的祖宗呢,难道我这条白牛精,还会跑过去抄他朱家的金銮殿不成?”大家听了愕然。玉莲私下嘀咕:“洪家娘舅盛半仙可灵哩,莫非她命中注定与朱家有孽债?”景芳却不以为然,忙问玉林要了内房的匙钥,提了桶热水,在西院里熏香抹浴,穿戴整齐,过来代景花祀祭列祖列宗了事。

按时下格调,上轿宴要先茶后酒,众跑堂走马灯似穿梭席间,把一杯杯香茶,糕点用朱漆托盘供上各桌,第一套是甜点,有双喜糕,鸡子糕,连环糕,荔子酥,取“喜结(鸡)连理(荔)”的彩头;第二套吃一双红鸡子,好事成双,取“吉志”的利市;第三套是吃甜心汤圆,每小碗四只,取“四世同堂(糖)祥瑞。一般都当场吃了,只有轿夫把剩下来的糕点,鸡蛋,汤圆连同自个份子都倒进那只永远装不满的百家袋,准备带回家,以喂嗷嗷待哺的众多家口,在第四套上轿宴举宴前,宾客们可离席净手。跑堂及帮手趁机撤换席面,另置酒菜。两方十响班子,吹奏礼花,清唱婺剧《打金枝》。这时催上轿爆竹升空,鞭炮齐鸣,呈现出一派喜盈盈,闹融融的祥和景象。

上轿宴在热烈的气氛中继续,景前,景聚、景山、景明等分别向各桌来宾敬了酒,十六道菜的满汉简全席已上了十五道,待最后一道压轴菜“鲤鱼跳龙门”上来时,各席才开始划拳,尔后推出功夫硬酒量大的保代副到客席敬酒打通关,谁知客席迎亲团里竟有“藏龙卧虎”,一个轮番就把阴阳街酒场高手维虎打败,输拳吃罚酒是各地酒宴上通行规则,他早已被灌得南北不分,人们不得不把水轮师推到客席席面,经过多人较量,才勉强平分秋色,给阴阳街人争回三分面子,在满堂欢声笑语中,闺房内却转来了啼哭声……

姜家倒底有面子,请来了望江楼饪烹大师施良。在众多的帮手协助下,以精湛的厨艺满足大家的口福。眼下十六道大菜全部出盘,只有银耳莲芯醒酒汤交给徒儿小泥鳅去做,自己坐在高脚凳上,在水缸盖上留几碟小菜配酒,自斟自啜起来。周大姐进来打热水,笑道:“你倒好,让满堂的贵客吃鸭脚水,留下体己货独享!”“哪里是体己货,只不过留下些上不了台盘的下脚水哩!”施良随即抽了双干净筷子,挟块鸡肫递过去:“像你这样秀气细理的先生娘未必肯赏脸哩!”周大姐忙护住口鼻:“我是胎里素,闻不得荤腥,你饶了我吧!”“其实禽畜类的精华无非鸡肫、鹅肝,羊项、狗筋,猪舌,我还舍不得让别人分享哩,可你独独吃斋保素的,我俩无缘!”

“都快三十七八的老妈子了,还提孩提时代的事儿么?”周迎萍汉了口气说;施良站起来给她打了一铜盆热水:“新娘肯上轿了?”“不上轿又怎么样呢?”周大姐接过水,苦笑一下,她连凤冠都摔了,也不肯开脸,多亏老张婆那两片嘴皮,说:“说起来我还是你舅姨,会骗你么?朱家是当地首富,良田百石,又为你造了金銮殿似的前厅后堂楼,那女婿貌如潘安,才高八斗,连你家四哥也只配替他磨墨哩,自古亲帮亲,邻照邻,我还忍心把你推进火坑……。婚姻自古以来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事到如今由不得姑娘不嫁了,这是朱家延续香火,荣辱相关的大事,谁妨害了它都要以性命相扑,决不妥协。如果活的抬不回去,死的也要,不然姑娘上不了轿,把丈母娘拖去顶扛,别无决择!”“就是个理,大约树丛沿已闻到什么风息,是有准备而来的,迎亲队里有的还藏着家伙哩,你仔细看裹腿里个个都插着匕首”“树丛沿本来是由一位武将繁衍起来的,武功了得,阴阳街人那里是他们的对手?景花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最后叹了口气:‘也吧,我死也死到他家便了。’竟还吃了一口上轿饭,这不,我端热水为她洗脸呢……。”

三通起轿火铳放过后,景花被利市婆婆和四位陪堂姑娘梳洗化妆起来。

“时间不早了,路途遥远,又是暴风雪天气,我看早点启程罢,天气实在太冷了!”老张婆,李师师身负使命,责任重大,不得不来催了。

“赶死——”已经心烦意乱的范氏突然走口,吓得玉莲、玉林及满室的女眷面色铁青,范氏反倒浑然不知,反而在媒婆面前大发雷霆,“过午之前,谁也不准抬走我的女儿,谁要抬走我的女儿,我就同他拼了,我也不要这条老命了!”

范氏拍着膝盖,呼天抢地大哭大闹,引起在场的人纷纷落泪,于是玉莲、玉林、景芳同正在穿上轿衣的景花抱头大哭,把堂上融融的喜气压了下去,变成一片悲切啜泣之声。

那雪漫天盖地抖落下来,景前觉得再拖延下去也不能了局,命轿夫把轿顶上的雪打扫干净,从天井里抬到中堂,向天地烧了副黄裱纸。景明抱起一路挣扎的景花,在媒人,利市婆婆,陪堂姑娘的协助下,硬生生地把她塞进大红花轿……

“起轿!”媒婆喊了一声,那四个轿夫立即抬起轿杠,轻悠悠地迈开八字步,抬走了,不料轿顶的胡芦被门梁刷了下来,大家无不大惊失色,景明立即拣起葫芦轿花,弹了弹雪,运上两句偈语:“轿花朝天,洪福齐天,轿花移地,天地氤氲,生子养孙,恩爱夫妻,地久天长……”

花轿在不祥的气氛中抬走了。人们都为景花命运捏了把汗,落轿花是迎新的大忌,景花此去远嫁树丛沿,是福是祸?见下回分解。

第二十五回赏梅雪人前纳恭维驱妖孽背后售奸佞

在当时的观念里,轿花坠地属凶兆,三年内必有血光之灾。还好,轿葫芦滚到槛外,该是应在婆家。大家还是被吓得脸无血色,景明本来作为大舅随轿护送到树丛沿的,现决计取消此行。他还算沉得住气,不慌不忙地捡起葫芦花,掸去沾雪,随口运了几句偈语,并叫轿停在百步门外,从侍人手中接过一副香烛,对天进行了一番祷告,并取块黄绸,用朱笔写下“姜太在此,百无禁忌”的咒语,重新安上轿顶,系上黄绸,姜丁提了只白公鸡,一刀杀了,用活鸡血淋了门槛,以阻隔邪气。媒婆喝班起轿,景花在亲人的一片啜泣声中被缓缓抬去,最终消失在白茫茫的荒野。留在父老乡亲的视野里只有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和那被大雪笼罩着的无限惆怅的时空……。

朱家在树丛沿村颇有人缘,他家娶亲自然成了全村的盛事。有的想帮忙还唯恐不用,因而早把新建的前厅后堂楼布置得富丽堂皇,大门上换上“锦瑟调鸿案,香词谱凤台”对联,堂联则是“金屋春浓化馥郁,琼楼夜淡月团圆”横批“有凤来仪”系出于黄明山的手笔,堂上四十余桌筵席全满,门前还有络绎不绝的贺客,个个春风拂面,喜上眉梢。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气氛。

到了傍晚,天着人意,渐渐雪止风小,还居然从云隙里透出斜阳,把朱家场院洒上一片金色光斑,由于大雪初霁,品尝过茶点风味的宾客们纷纷离座,随主人朱信源先生来到仪门外空旷的场基古坊候轿。这方五亩大的场基刚好处在正南向,居高临下,对远近的村景一览无余。可前边缘是落差百丈的陡壁,有株古梅就生长在险岸的前沿,盘根错节,疤瘢斑驳,如龙腾虎跃,横刺苍穹,据主人介绍是曾祖大比之年得中进士时从京城移栽,历经几百年沧桑,几度枯荣,近三年没有结过果。众人们以仰慕眼光细细打量,有人突然发现那满是冰凌宛如铁骨桠枝上竟已花蕾都都,有一枝花苞怒放,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在场的无不拍手称奇,道:“红梅绽雪,好兆头!这也是朱家崇尚行善的报应,必有后福!”

“说哪里的话来,我信源无德无能,家业败落如此,还愧对列祖列宗哩?”“古风犹存,祖德永驻”大家这才注意到说话的是七十高龄的朱鹤先生,因说话时呛了口水,憋得脸色通红,祠堂头首朱鼎臣便给他拍拍背才慢慢缓过气来:“你……你们瞧瞧,这座古坊的石梁上‘仁济苍生’四个字么?那是顺治年间刻的,由于连年大旱,水贵如油,升粮斗金,曾祖每年把千担生谷借给周边饥民,原借原还,不收利息,穷人上门借粮时,豆腐饭吃饱,还粮时酒肉饭款待,坚持了数十年,受惠的百姓为他家树起了这座义门,以瘅善痒恶,流芳百世。不久他家果然出了个贡生,这不是善果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