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

第4章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的战争狂热因素自行消退,以便避开冲突;这也将为蒋介石赢得加强中央军实力的时间,使之坚不可摧。胡适认为,现在退一步可保中国50年太平。蒋介石就此警告说:“我对这般学者说,革命的战争注定侵略者会失败。日本人只看到物质与军队,精神上他们都没有看到。”

    在整个战争期间,蒋介石都将抗日战争看成是一种精神上的、神圣的信念,是以孙中山为象征的1911年辛亥革命精神的延续。这一信念激励着他,所以他一再宣称战争可以造就一个新中国。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战争最黑暗的日子里,面对不断的诱惑,他始终拒绝向日本屈服。

    蒋介石随后将难以回避的挑战交给了与会人员:“各位同志;大家今天要有一个决定,如果看到我们国家不打仗要灭亡的,当然就非打仗不可。是不是不打仗失地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恢复?”蒋介石的目光或许落到了下一个发言者汪精卫身上,但后者没有表明他的主和倾向。尽管亲日的名声在外,但汪精卫自始至终都倡导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独立的中国。

    此时,无论是出于压力,还是出于个人判断,他都支持战争。汪精卫赞同说:“目前中国的形势已到最后关头,只有开战以求存,绝无苟安的可能。”汪精卫随后提出要加速军事生产,以回应蒋介石对中日实力悬殊的担心。他说:“物质的损坏不足惜,只有精神的贯彻才能永久存在。”汪精卫之后是张溥泉发表讲话,他的意见是战争表面是破坏,接着的必是新的局面。

    蒋介石获得了他想要的支持,但还不够。此时,他进一步告诉与会人员他们面临的任务有多么艰巨,以及他们的劣势有多么严重:我们现在对于国防上作战的准备与外人比,不但十分之一没有,就是百分之一也没有。一般的国民本也难怪着慌……各个高级将领、地方长官都要特别重视职责,对得起职责才是。

    蒋介石给出了具体的例子。官方报告称南京的防空工事已接近完成,但在飞机上往下一看,事实是十个里有九个还暴露在外,极易遭到空袭。他批评道:“就防空一端可以推知其他的事情了。”另外一个例子是公务人员在护送眷属撤离时没有注意维持社会秩序,车站人满为患,挤得水泄不通,一片混乱。他认为,这些领导人应该多向他们的敌人取取经,看看日本人的纪律性在其备战过程中提供了何种帮助。另外就是执行的问题。动员百姓去搬运防御沙袋、建设防御墙是件好事,但是否有足够的财力供应这些防御材料呢?为此,蒋介石使用了一个以后与中共两位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语——实事求是。他的意思很清楚:只有将注意力放在务实的事情上,而不是发布无意义的命令或者埋首于案头文书工作,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战争。然后,蒋介石说了一句“完了”,就此结束了他的评论。

    在会议临近结束时,主战人士被请求起立,以表示立场。这些人中包括了四川省的军政长官刘湘,几个月之后,他的管辖区域将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刘湘从他的老家四川省派出军队,宣称将会在2年时间内征兵500万;另一个站起来的是阎锡山,他是蒋介石的另一位死对头,但现在他也接受了“非战不可”的观点;随后还有汪精卫,这个曾经长期致力于避免中国跟日本发生冲突的人,也投下了主战票。事实上,受到强烈的主战气氛影响,与会的每一个人都站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军事准备变得异常忙乱,蒋介石最终放弃了任何将冲突控制在华北并恢复和平的希望。他的精锐军队驻扎在中国的中部地区,由南京政府掌控。是时候向日本开战了,地点将由蒋介石亲自选定——伟大的港口城市上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