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信息帝国 >

第98章

重生之信息帝国-第98章

小说: 重生之信息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地方不错啊,价格也相当便宜,云子哥,你怎么这神色的?”李想问道

    云子夹了一口菜,一边吃一边说道:“地方是不错,三相电什么的也都有,可是最主要的东西没有啊!我发愁的是这个啊!”

    “最主要的东西?”姜波插口问道。

    云子苦笑着说道:“咱们搞的是桶装水,这最主要的东西可不就是山泉水嘛?可现在玉泉山哪儿还有山泉水啊?没有水,咱们搞个毛啊!”

    云子的话让李想的眉头蹙了起来。这确实是自个儿粗心大意了,竟然忘了这时候玉泉山的山泉水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当初让云子选择在玉泉山搞这桶装水,目的就是为了借助这玉泉山中的玉泉山水的大名。

    要说起这玉泉山的泉群,那可是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和裂隙中的地下水以上升泉的形式涌出地表形成的。泉群主要出露在玉泉山东麓,由北向南依次有宝珠泉、五孔闸泉组、试墨泉组、裂帛泉组、天下第一泉组,西南山麓有一迸珠泉组。

    以上泉组共有十四个泉眼,总出水量在夏季每秒钟可达四吨。各泉涌出地表后形成五湖,并互相沟通,汇成一“u”形的水面,环抱在玉泉山的东、西、南三面。它是漕运的主要水源,也是用泉水浇灌的京西御稻的主要水源。

    只可惜后来因全球气候变化,在清朝乾隆爷那会儿,这泉群的泉水就不再喷涌了,以致乾隆爷不得不造了被称为《河墙烟柳》的输水工程,从香山把樱桃沟水源头的泉水用石渠给引过来。

    李想很清楚,在92年这会儿,樱桃沟水源头的水到是还能向外流,可过不了几年,就连水源头的泉水也干涸了,以至于到了后世,这里的水就全变成循环水了。那水质也由湛清湛清的清水,变成了墨绿色的了。

    这可真是个麻烦事儿!

    李想蹙着眉头想了想,问道:“云子哥,你和青龙桥的人认识吗?”李想口中的这个青龙桥,可不是东。城区龙潭公园里面的那个青龙桥,更不是延庆境内那个立着詹天佑雕像的青龙桥火车站,这个青龙桥,指的是淀海区的青龙桥镇。四槐居村就归这个镇子管辖。

    云子点了点头,说道:“以前不认识,后来这不是想在这里租房子吗,于是通过我一个哥儿们,找到了青龙桥镇的镇长,喝了两次酒,这关系基本上就算搭上了,现在连村子里的支书和村主任,我都和他们搞得关系特好。”

    “那就成了!云子哥,我给你说,你回头找那个镇长说说,争取能让镇里点头,让咱们能在那个地方打口深井,只要镇里点头了,回头再找村支书和村主任!他姐姐妹妹的,咱不怕送礼,不过这事儿一定得让他们答应,而且必须要把地下水开采的手续办利索喽。嘿嘿,这山里没水了,咱们可以从地下找嘛!”

    云子迟疑的问道:“这事儿成吗?”

    “成!就是不成,也得让他成!”李想很坚决的说道。现在这会儿,燕京的地下水限采还不是那么严格,要是换成99年之后,你要想申请个地下水开采许可,那是连门儿都没有的事。不趁着现在把手续搞定,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再说了,玉泉山的泉群不冒水了,并不代表玉泉山这附近的地下水不丰富。这里离着西山这么近,山上的水全都集中在玉泉山这边了,因此玉泉山附近的地下水还是异常丰富的,而且也不用担心开采地下水会引起什么地质下陷之类的情况。
第一一六章 西四小吃胡同
    要联系吴大伟那家伙可不是哥容易事儿,现在是1992年,华夏的很多地方甚至连程控电话都还没有安装上。燕京虽然已经完成了程控电话的升级换代工作,可要是向港岛那边打电话,那可是属于国际长途。

    别的电话李想不知道能不能打,但李想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寝室里的这个ic卡电话是绝对没有开通国际长途的。至于他的大哥大,那就更别提了。因此,要想联系到吴大伟,还得跑到校门口的长途电话局营业部去打这种国际长途。

    整整一下午,李想什么事儿也没有干成,就光联系吴大伟了。光是排队就排了一个多小时,天知道燕京人怎么有这么多打国际长途电话的啊,难不成燕京人都有国外关系吗?

    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之后,终于是轮到了李想,不过还真不错,上次吴大伟来燕京的时候留下的那个联系电话,到是让李想给打通了,不过很不幸的是,没有找到吴大伟本人。无奈之下,李想只好把自个儿的手机号和寝室内的电话号码留给了对方,并叮嘱对方,一定要让吴大伟尽快打电话联系。

    这年头的通信就是这德行的,你还一点儿辙都没有,而且电话费还死贵死贵的,李想打了这个国际长途不过才三分钟的空儿,结果长途电话局愣是收了十二块钱的通话费!

    从长途电话局出来,都快五点了。深秋的燕京,天黑的早,尽管才五点左右,可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

    左右想了想似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李想掏出大哥大给姜波打了个传呼。现在燕京这地儿,别的地方这大哥大的信号不好,可北邮这块儿,那信号是杠杠的。

    李想很装~逼的站在长途电话局的门口,手里提着那个黑色的摩托罗拉9800,等着姜波回电话,来来往往的人,几乎都会瞅一眼李想手里的那部大哥大。

    看着来来往往的那些人眼中羡慕的眼神,李想顿时觉得自个儿真的是高大上了,这种受人瞩目的感觉真的是不错啊,哇哈哈。。。。。。

    “叮铃铃。。。。。。叮铃铃。。。。。。”李想手里的大哥大响起了清脆的铃声,那些整好经过李想身边的人,脸上羡慕的神色更盛了。在这种寻呼机还属于高大上档次的稀罕玩意儿的时代,一款能够随时随地接打电话的大哥大,那简直就是神器!

    李想很矜持的举起电话,装着看显示屏上的来点显示,故意让那个清脆的铃声多响了几声,看向李想的人更多了。

    李想心中那个美啊,这种装~逼的感觉果然很不错嘛。

    轻轻咳嗽了一声,李想翻下了9800的下翻盖,按下了接通键,第一句话就是从二哥马军哪里学来的粤语:“喂,雷嚎啊。。。。。。”

    李想这个装~逼的话,把电话对面的姜波吓了一跳,心想:“我~操,怎么有个港澳台的同胞给咱打传呼啊?这是什么节奏?”

    吓了一跳的姜波捏着嗓子说道:“雷嚎,雷嚎!请问雷黑哪位?(你好,你好,请问你是哪位?)”姜波这货说的粤语,还是跟着磁带上的粤语歌学的呢,单迸的字儿还像那么回事儿,可要是连起来说的话,那就真成了港澳台同胞听不懂,华夏人民不明白的语种了。

    果然,姜波的这句话把李想也给雷的不轻,心想:“我~操,两天不见,姜波咋就变成港澳台同胞了呢?”

    李想还想装下去,可奈何这货就会说这么一句问候语,其他的粤语他根本就不会说啊!哦,对了,还会说一句——我丢你个嘿啊!可这话不能说啊,这是骂人的话啊!

    旁边看着李想接电话的人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恍然大悟的神色,哦,原来这货是港澳台的同胞啊,怪不得能拿这么气派的大哥大呢!人家港澳台同胞就是有钱啊!

    结果,这种想法还没想完呢,就听到那个小伙子用一口极为地道的京片子开始说起话来:“丫挺的什么时候学会粤语了?这程子不见,涨本事了啊?我说啊,你现在在哪儿猫儿着呢?报个地名儿上来,一会儿我去找你!”

    周围的一群人,同时都叹了一口气,再看李想的眼神儿,分明就变成了“丫挺的装~逼吧,一会儿一准儿让雷给劈喽!”然后,再狠狠地剜了李想两眼之后,一股脑儿的都散了。

    “我靠,是小想啊!刚才吓哥哥一跳,我还咂摸着呢,我最近没有遇到过港澳台的同胞啊,再说了,就是遇到了,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我的传呼号儿啊?原来是你丫的啊?我现在在所里呢,刚出警回来,一会儿就下班了。说吧,有什么事儿?”

    “三哥,其实也没什么事儿,我就是想问问那桶装水的事儿搞的怎么样了?”

    “哎呦喂,这事儿你问我就问错了,这事儿你得问我师傅去!得嘞,今儿个晚上我请客,一会儿我给云子哥打传呼,让云子哥定地儿,你等我电话!”

    “那成!这都半个多月没见面儿了,我也怪想云子哥的!快点儿啊,我在外面呢,这小北风儿刮得,和刀子似得,受不了啊!”

    挂了电话之后,李想等了大概有五分钟,电话再次响起,接起电话来,就听见姜波说道:“今儿个晚上咱们去新开张的西四小吃胡同,那里我吃过一次,很不错,今儿个晚上我请你们吃爆肚冯去!”

    姜波说的这西四小吃胡同,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胡同,而是一座临街的二层小楼。

    这西四小吃胡同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号称燕京小吃‘四大名店’之一的西四小吃店。

    要说起这西四小吃店来,那历史可就长喽。1956年那会儿,国家开始实行公私合营,西四牌楼附近几十家私营饭馆和小吃店瞬间就消失了。后来,国家实行计划经济遭到困难时期以后,1963年国家逐步开始放开农贸市场搞活城乡经济交流,开始出现高价点心高价糖,还有高价自行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西。城区在1964年把原来经营过个体餐饮的人员集中起来,在西四南大街西侧,开办了西四小吃店。

    当年的西四小吃店分为三个相连的门市部,分别经营小吃、西餐、面食。这三个门市部,规模最大的是小吃部,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西四小吃店是燕京城里最大的一家小吃店。西餐部经营俄式大菜,面食部有馄饨、锅贴、包子、肉面等。小吃店每天早五点半到夜十点半连续供应,每月接待顾客一两万人次,深受市民欢迎。上世纪60年代,西四小吃店的京城“四大名店”之一。

    然后就在上个月,也就是10月28日,燕京第一家由24位个体摊主承租的国有企业——西四小吃胡同开业了,小吃胡同的前身是西四小吃店。所谓的“西四小吃胡同”,并不是胡同小巷,是西。城区政。府和燕京市工。商局个体协会联手投资建设的一栋二层楼房,属于国营房屋产权,个体摊位承租经营。爆肚冯、李记白水羊头、豆脑白等著名小吃都荟萃于此。

    当时的创意者也是雄心勃勃,想利用这条“胡同”为概念,振兴北京小吃。可李想很清楚,这个西四小吃胡同没有坚持的了五年,到97年就因为租金太高而坚持不下去了,最终倒闭。

    而这座二层小楼,也被急于扩张的国家地质博物馆给买了过去,现在的西四小吃胡同所在的地儿,就是后世的国家地质博物馆大楼和博物馆广场,当然,还有西四地铁站。
第一一五章 代理人的问题
    原本周大宏是想调整一下李想的寝室的,把李想安排到博士生宿舍楼去。北邮的博士生宿舍楼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