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信念平安 >

第3章

信念平安-第3章

小说: 信念平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非常认同刘小枫的“感觉第一”,于是就这么做了。后来别人问我到底写了个什么时,我就说是一个纪实性的“个人叙事随笔”。——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用18年独特的个人经历,说明和我同步的这群人的特质,我们所共处的时代的特质、社会的特质,以及我们共同选择的平安的特质,这些特质传达出我们的职业生涯、生活梦想、思想变化和顽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我想,无论是###先生,还是至今仍留在平安的老平安人,还是不断加盟进来的新平安人,都知道平安在经历了18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后,成为今天世界金融史上一个璀璨的明星,更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辉煌的传奇。作为身在平安18年的我,跟随###先生传承平安文化,弘扬平安精神,一路走来都是朝圣者的心情——虔诚,憧憬,信赖。
  18年身在平安,坚信人不仅仅是为活着而活着,不仅仅是为生存而生存,不仅仅是为物质富有而讨诸多现实的利益,人还必定要被另一种比活着,比生存,比拥有财富更具价值,更具才情,更具理想化的东西所吸引,人需要这种东西活出个性和自我,活出梦想和心愿,活出精彩和价值——这东西,就是精神,就是信仰。
  为了这两样,“坚信”成为18年的主题,“信念”成为18年的意志。无论在平安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当人遭遇到挫折时,都要学会忍耐和坚强,一如一个歌者或舞者的姿态,学会去目空一切地陶醉、舒张,完成自我的升华,之后悄然等待那静默的爆发。相信吧,那爆发定能来自于观众,来自于良知,来自于天外无限的美妙和嘉赏。
  在这美妙的嘉赏中,高擎的是一种精神——唯有这精神,才能成为今生永远的话题。
  记忆珍贵,梦想逼真。一步一步掉下去,然后一步一步爬上来。纵然接近低谷,也要重新再来。生命不可虚妄,激情笃实。
  为了这本书,前后有许多人帮我想了足足40多个名字,但没有一个涉及信仰。在写作过程中,我有时会陷入一种悲哀,我发现我所崇尚,所依赖,所信奉的意志与坚持,已被生活束之高阁,人们不愿谈及它们,仿佛“意志”和“坚持”这一类的表现是“革命时期”的事情,如今用它们,太生硬,太古板,太沉重,甚至有些滑稽。现在的人们要轻松,要随意,要自由。
  可是身在平安18年,跟平安一同成长的每一种经历都在说明“意志”重要,“坚持”可贵。“信仰”在这样的“意志”和“坚持”中,一点点呈现出清晰的轮廓,让我看见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被时代的洪流猛推到这样的大门前的(从极端的闭塞走进开放,从极端的贫穷走向富有),突然遭遇物质之门的洞开,来不及思索就被巨流吸入,不能细思量而品琢,一切都还没有回过神儿来,欲望就轰然回归到根本。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信念平安 自序(3)
从这一刻起,许多人从幼年开始就建筑起来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行为观都初始化、原始化了,自由像只巨大的手臂凌乱地涂抹生活。一团糟的日子随处可见,迷失成了方向。思想混乱,行为苍白,欲望放纵,灵魂沉睡,情感走失,这些精神领域里的感受使生活旋转,人似掉进漩涡,在还辨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时空又快速转换了它的程序,令陷在物质欲念里的人痛苦不堪,欲罢不能。细想想,才知身陷物欲,丢失的是最宝贵的时间和思想。
  一夜之间,一切都还来不及细想,历史就从它的黑夜走到了天明。所有深刻的东西在天亮之前一如海面上浪花翻卷的泡沫,没有人注意它们,它们被黑夜无情地吞噬却依然闪现那激情的跳跃。尽管不断消失,却也不断踊跃,周而复始,更替往复,直到万丈霞光照耀它们,那欢呼才轰响世界的宁静。
  黎明和朝阳静静地聆听浪花跟泡沫的欢笑、絮语与道别。这美丽时刻带来的图画、想像和沉思,让人憧憬未来。转瞬即逝的生命景象片刻不停却又永恒闪现,来不及细想,更谈不上欣赏,生命便以强大的力量整体呈集成状汹涌澎湃。
  2006年4月于深圳
   。 想看书来

第1章先说赵、胡二人(1)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诗和音乐打动了,每一个人都跟胡景平深深拥抱。灯光温暖,烛火跳跃。这不是随便哪个企业就能拥有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3年来,胡景平的干净,带来了这一切。
  2005年6月,刚刚落成的深圳市市民中心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中国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要在这里举行第五届高峰会的颁奖典礼和首次CEO论坛。
  颁奖典礼一年一度,没什么悬念,但CEO论坛是第一次。人们在电视上看惯了各种各样的论坛(几个人或一小群体,谈几个业内的事情,无关痛痒,也无伤大局,至少没人给出什么难堪,要是有,电视台也不会直播)。但像这样一个大场面:企业的几个主要首脑跟成千的员工(准确地说还不是员工,而是保险代理人)在一个空旷处对话,绝无仅有。
  说绝无仅有,意思是说他们敢。这“他们”,指的是以总经理胡景平为首的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这“敢”,指的是胡景平将深圳地区在平安从事寿险代理的4 000多名保险代理人中的1 800名(深圳市民中心就这么多座位了)请进了会场,而且之前还广泛征集对话题目。胡景平领导的这班人希望在与平安集团绝对高层的“对话”中,为深圳业务一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满足一些实际需求——至少,他这么想过:要让“对话”鼓舞深圳这群做保险的人,让他们持续奋斗下去。
  “持续奋斗”需要激励,而年度“颁奖典礼”和“CEO论坛”就是一种最高的激励方式,不同的是这次激励来自高端,1 800人当场提问,难免让人捏着一把汗。
  参加论坛的三位人物,都是绝对的重量级。一位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还是平安保险的缔造者和创始人);另一位是梁家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安海外军团重要人物,在国际保险业有33年的从业资历);第三位是赵福俊,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南区事业部总经理。
  前两位暂且不说,说说赵福俊。
  看上去,赵福俊的“重量”显然不如前两位,一是他年轻,二是他进入保险界晚。原是政府公务员的赵福俊,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他这辈子不能只干个公务员了事,他似乎还应该干些别的,干什么呢?于是他就到平安保险公司来了。但平安当时只给了他一个证券部出纳员的位置。按说搞财政出身的,当出纳员有点委屈,但赵福俊就那么干下来了。后来又去干了一段时间的寿险营销,结果一直就干到了深圳。这么说吧,平安在深
  赵福俊
  如果我们想获得长久的快乐和幸福,就要学会承受暂时的压力和痛苦。(深圳·丁庆年)
  圳的这个机构,因为2000年赵福俊的到来,重放了光芒。当然,深圳几任总经理里,赵福俊和胡景平都算是有梦想的人。
  2000年7月赵福俊上任,干的是“止血”的活。当时深圳保险市场盲目乐观,严格按规矩办事的平安寿险业务一度下滑,内部管理出现疲软,内勤员工的工资几乎不能按100%来兑付,外勤挣不到钱,内勤拿不足钱,内外勤牢骚满腹,消极情绪随处可见。
  赵福俊来了,上任就说“有一口饭先给外勤吃!”——这个提法很悲壮,他说一个家庭当面临困难的时候,当然饭是要给出门干活的人吃。所有员工和干部都静静地听着,知道下一步大家就是勒紧裤腰带,全力以赴支援外勤了。在企业里面,这“一口饭”的意思就是“资源”,赵福俊的“有一口饭先给外勤吃”,无疑是将现有资源全部倾斜到业务一线。
  没有人反对。这个通俗的道理人人都懂。赵福俊想用简单的思路解决复杂的问题,却没有那么容易。公司内部一直积压下来的问题层出不穷:部门间、岗位间职责不清,工作推诿,差错率高,流程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服务没有品质,客户投诉多,业务员不满意。种种情况,对一个心存梦想的领导者来说是有些痛苦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章先说赵、胡二人(2)
但赵福俊有办法。他在公司晨会上给员工讲故事,讲国内外那些优秀企业的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终于有一天他问员工,能否和他一起“让深圳的每一个家庭拥有平安!”——这样的询问(或沟通)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这样的感情首先打动了全体“背水一战”的员工。而且,这种感情色彩具有理想主义倾向,赵福俊在引领员工奔向一个伟大的目标。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
  赵福俊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大家——这份感动,实际上还慢慢地演变成了潜移默化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除了叫感动,还叫信任。但最关键的,还是赵福俊让深圳的所有员工看到了光明——因为员工们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100%的辛苦报酬。
  价值靠什么来体现?自然是价格。这是政治经济学里的基本常识。保证了价格,反过来价值内涵才有可能去进一步丰富。自然,赵福俊后来按照他的思路,把一系列变革系数上马时,更没有人反对,一帆风顺。
  公道地说,今天的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成为平安系统内的标杆和典范,赵福俊功不可没。在任三年,他力推品质管理,将一个人气浮躁的人寿保险公司,整合淹没于ISO90012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当别人都大干快上的时候,赵福俊却稳稳地在做基础工作,这完全是责任与智慧的驱使),一切都重新建章建制,规范操作,运用“管道理论”,建了一条“红旗渠”——把企业里面该解决的问题,连根拿下。由此,这家中国内地卖出第一单的人寿保险公司,开始初露曙光——具备了与外资保险公司(比如说深圳友邦)竞争的实力。
  2002年底,胡景平从平安集团过来接任时,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已基本运转正常。跟赵福俊相同,胡景平也是那种稳健兼儒雅之人。上任后他没有立即开会,也不急于把干部们叫到一块“访贫问苦”,他只在晨会上,利用跟大家见面的机会,说了几句短话,他要大家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以前是怎么干的,现在还怎么干。
  这样的总经理招人喜欢,也招人怀疑。是不是他不懂啊?或者来混混?他以前可一直是在平安集团管理层做稽核工作,没下过机构。种种疑虑渐渐自行消灭——不久,员工们就听见了胡景平的口头语,“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你不正确,自然没有好果子吃)。还有一句,就是承诺般的四个字:做大做强。
  不善言辞的胡景平,梦想并不在赵福俊之下。接手深圳分公司,他是想在赵福俊之后,把这家公司做大做强。胡景平话语不多,性情沉稳。他上任既不去烧“三把火”,也不天天“讲故事”(已经有赵福俊“垫底”了,他不用再去理想教育)。
  天下要打,天下也要坐。胡景平的问题,是如何把公司壮大起来“在轨运行”。他这个时期不是“止血时期”,他要“大唐盛世”——胡景平的梦想是,他要这家企业在深圳成为行业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