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梭银梭 >

第29章

金梭银梭-第29章

小说: 金梭银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鹤楼依山而起,面对浩浩长江,风光无比壮丽,有“天下绝景”之美誉。原楼始建于三国鼎立时吴国的黄武二年,即公元二二三年,唐代诗人崔颢曾在此留下了名传千古的七律《黄鹤楼》,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在艺术上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诗篇,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推崇为题咏黄鹤楼的绝唱,以至于后来诗仙李白登临黄鹤楼时也钦佩地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自建成后,屡毁屡建,仅清代就七建七毁。各代的黄鹤楼风格各异: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秀,清楼奇特。现在人们游览观赏的黄鹤楼,是于一九八四年重建的,高约五十米,宽三十米,共五层;红柱黄瓦、翘角攒顶、重檐展翼,四望如一。其雄浑飘逸的绝代风姿,远胜于昔。游人登临其上,可将武汉三镇的风光直收眼底。

  走近黄鹤楼,她向世人展现的绝不仅仅是自己的绝代风姿和壮丽无比的景色,她向世人坦露的更多的是她历经沧桑的人文情怀。

  吟颂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崔颢;倾述着“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李白;感叹着“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的岳飞;留连着“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的陆游;都是她倾心的崇拜者,都曾在这里阐发过他们的思古之幽情和发奋图强的壮烈情怀。

  唐宋之间的各大名士如宋之问、王维、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等人,也是她当年的“粉丝”,都曾在这里浅吟低唱。

  当代的伟大诗人毛泽东,则在这里发出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宏图伟愿!

  黄鹤楼的壮美也因他们而增色!

  为了避开午前午后的灼热阳光,登临黄鹤楼的观光游览活动选在了早上。

  清晨起来,太阳还没有露面,杜民生便自为向导,引领着龙永泰、龙小峰、柳云涛三人出发了。自东海大厦到黄鹤楼,南北两地相距并不甚远,没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蛇山脚下。

  下车以后,抬头观望,只见路北边的石壁之上篆刻有一行朱红的秀体大字:“天下江山第一楼”!看来特别醒目。四个人便围在刻字的石壁之下停留了一会儿,认真地欣赏着。

  龙永泰是个书法爱好者,虽然称不上是什么书法大家,但对书法还是蛮有研究的。他站在石壁下端详了好一会儿,感叹地品评道:“夫书者,玄妙之技也!这几个字写的体态秀美,劲力充沛,真真是妙极了,实属书中上品!只是这口气未免太自信了点。不知岳阳楼和滕王阁会做何感想?”

  柳云涛笑道:“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是世人的通例,未必从心里就想一定要压倒别的地方,壮壮声威罢了。这又不是搞阶级斗争,一定要打倒对方,再踏上一只脚,让人家永世不得翻身。我先曾到山上楼上登临过多次了,实是风光无限,依我看来,这倒不是过于自信的溢美之词。

  杜民生听着两个人各抒己见的讲论,笑呵呵地插言道:“我是湖北当地人,也可以说是黄鹤楼的主人,说句谦虚点的话,我们的黄鹤楼和岳阳楼、滕王阁相比,最低水平也是风华绝代,各俱千秋吧!”

  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品评道:“从兴建的历史看,江南三大名楼,我们的黄鹤楼兴建的最早,在三国鼎立孙权孙仲谋当权时就兴建了。而江西的滕王阁是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位时兴建的,比我们的黄鹤楼晚建了四百多年。岳阳楼修的更晚,是在*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尚未下野时兴建的,比滕王阁又晚了近百年。从兴建的历史悠久这点看,当是我们的黄鹤楼优胜了,是可称得上天下第一的,决无二议!

  从三大名楼所居的位置看,我们的黄鹤楼建在长江岸边,蛇山之颠,滕王阁在赣江的岸边,岳阳楼建在洞庭湖畔。我们的黄鹤楼面临的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而赣江仅是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相比之下,决非是同一个重量级别,小小的赣江只能在浩荡无际的长江面前俯首称臣;至于洞庭湖嘛,虽然浩淼无垠,位列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誉,范仲淹先生曾夸耀其胜状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就其气势而言,又怎能与激浪排空,排山倒海的长江相提并论。所以,从三大名楼所居位置的恢弘气势而言,又当是让我们的黄鹤楼优胜了。在这三大名楼之中,人前显圣,鳌里夺尊,就只能首推我们的黄鹤楼了。

  从人文景观来看,我们黄鹤楼古有崔颢的千古绝唱“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滕王阁古有王勃万代不朽的诗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岳阳楼则有范仲淹震烁古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者相比之间,难分轩轾。

  可论到现代,伟大诗人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图伟愿,则是滕王阁和岳阳楼所难望其项背的。所以从人文景观方面看,让滕王阁和岳阳楼在我们的黄鹤楼面前屈居下僚,她们当不会在肚子里有什么不同意见,所以把黄鹤楼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当是称得的,称得的!”

  听杜民生滔滔不绝地讲完他的宏篇大论,龙永泰、龙小峰和柳云涛三人都笑了。

  龙永泰钦佩地赞道:“杜总真是有学问,讲得好,讲得有道理。黄鹤楼这‘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确实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要不人们常说观景不如听景呢!” 。 想看书来

第 六 回(2) 黄鹤楼头兄弟欣聚首 东湖水上联袂荡轻舟
第六回(2)蛇山名楼

  杜民生、龙永泰、柳云涛、龙小峰四人说着话,沿着路北边石壁下的边道缓缓向西走去,不大一会儿便来到了上山的路口。

  蛇山名虽为山,其实并不高峻,若和三山五岳等名山相比,只能算是个小弟弟。杜民生前面引路,龙永泰、龙小峰、柳云涛三人相继跟随;四个人拾级而上,没费多大劲儿就登上了蛇山山顶,举头一望,雄奇壮丽的黄鹤楼蓦然显现在眼前。

  “真漂亮”!龙小峰赞叹地叫道。

  杜民生展颜一笑,自豪地夸耀道:“怎么会不漂亮!这是仿照清代的黄鹤楼图样,请咱们当代最顶级的建筑设计专家设计的,既保留有古楼建筑的风格,又揉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不漂亮才怪呢!”

  又道:“听说当初重修黄鹤楼时,进行了海选招标,能上得黄鹤楼设计师招标排行榜的人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更不用说勇拔头等的设计大师了。奇思妙想,鬼斧神工,自然不同凡响,名家出仙品嘛!不然的话,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何以冠绝天下!”

  四个人在黄鹤楼下的小广场之上来来回回地徘徊着,围着她雄奇挺拔的身姿,仰头观望,上上下下地细细地审视着,欣赏着她那重檐展翼,飘飘欲仙的绝代风姿,越看越美。

  杜民生见龙永泰、龙小峰叔侄和柳云涛看得入神,便笑呵呵地招呼道:“龙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咱们还是登上顶楼去看看吧!”

  龙永泰闻言一怔,随即笑道:“好,咱们一起上楼去看看,‘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嘛!今天咱们也饱饱眼福!”便领头向楼门口走去,杜民生、龙小峰、柳云涛也随即相拥着跟了上来。

  此时尚在清晨,游人织少,已经上楼的游人多在观景,很少有人下来;正在登楼的游人稀疏可数,并不拥挤;尽管楼道并不宽阔,楼梯的梯阶又陡,四个人拾级而上,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便一鼓作气登上了顶楼。由于登楼心切,步履较快,个个赶得气喘吁吁,鼻尖和背脊都渗出了热汗;江城的初秋,不比四季分明的燕赵之邦,炎热的天气是这里万古不变的特产!

  “怎么这里大清早起来就这么热?”龙小峰欢欢喜喜地叨叨着。

  “我为什么要大清早带你们到这儿来,还不是怕你们出汗出的‘大丰收’!等会儿太阳升起来,还会更热的。小伙子,抗着点吧!”杜民生一边调侃着,一边嘻嘻笑着,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四个人站在顶楼,凭高极目向四周展望。只见脚下的长江浩浩荡荡,汹涌澎湃,一望无际;长江大桥上火车奔行的身影隐约可见。在大江对面的龟山之上,俏丽尖挺的电视塔上接云霄,似银剑刺天,其剑锋若隐若现地溶于淡淡的青霭之中,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莫测之感,令人如置仙境。四周的绿树杂花接地连天铺满了山坡,赏心悦目,清新自然。远远四望,又见大江两岸的片片绿水碧树与高楼大厦相依相伴,广如烟海,似晴云堆山,蔚为壮观。再注目向东远望,一轮鲜红的太阳已脱离地平线的束缚飘然跃上层楼的楼顶,喷涌四射的金光,把泱泱大武汉搅得人声鼎沸起来。山河万里织锦绣,游人都入画图中,真是美极了,棒极了!

  面对这壮丽无比的景色,龙永泰对站在身边的杜民生和柳云涛感慨地叹道:“真美呀!我活了这四十多岁,这还是第一次享受到大武汉的盛景,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哇,更不用说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龙先生也忒谦虚了,象您这样,不仅一路杀到了日本本土上去,又在那儿安营扎寨,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您若称不上英雄,那咱们当今社会上的朋友中,就没有几个人称得起英雄了!”杜民生即席发挥,看似恭维实在赞叹,语气中饱含有真诚的钦佩之情。在他眼里,能冲出国门闯出去的人,个个都是精英;而在国外有所建树的人并不为多,似龙永泰这样事业大有成就的人是足可有资格称得英雄的,决不可以名居凡夫俗子之列。

  龙永泰的脸上隐现出一丝苦笑,叹道:“人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我本来是立志做一名职业军人的,但却未能如愿;我一去日本打拼了近二十年,现在手底下是有点闲钱,回国来发展朋友们都恭维我,把我看做外商,可事非本愿,这样的商人又有什么干头?我去日本之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团职干部之一,当时在我的战友中,大多是连排长,最高的不过是营职,可现在,在我过去的战友当中,有人都已经当上将军了,我现在怎么能跟他们比哟!”

  柳云涛听他语气中有点伤感,有些不解的问道:“你当时在军区司令部给司令员做警卫干事,若想留在部队当兵,还不是司令员一句话。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难念的‘经’?”

  龙永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叹道:“实在是世事难料,也怪我当时年轻,脾气不好,一根肠子跑到底,不然,现在在部队上能干上将军的,恐怕先轮不到别人,论军事素质,我的机会比他们多的多!”

  “哪你当时为什么要离开部队呢?”柳云涛欲知究竟,便进一步追问道:“我记得当初你要转业回老家时还找过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竟一个猛子隔海扎到日本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