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梭银梭 >

第123章

金梭银梭-第123章

小说: 金梭银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开始,建材贸易公司主要经营建筑装修用的各种石材,过了两年,看看发展势头较好,又投资在当地兴建了一家专门生产红木家具的木器工厂。几年下来,他已成为了身价千万的大富翁。到了这时,他已完成了自己人生事业发展的“软着陆”,便公然脱袍让位,堂而皇之地下海经商当起了民营企业的大老板。等到国家推行企业转制政策,深化外贸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工龄大买断的时候,他早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这和柳云涛的被动下岗相比,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的!

  黄天祥在大学里学的是工民建专业,对经营建材装修产品本来就可算得上是行家里手。他又在国营外贸公司干了十多年,由基层的业务员干到业务科长,又干到总经理的位置,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有各个层面的管理经验,对当今生意场上的游戏规则更是了如指掌。他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根底,又勤于学习,善于研究和接受新思潮新事物,思想特别开阔;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他又萌动了要在建材行业称王称霸的念头,他信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信条,立志要做中国建材行业的龙头老大!

  人生事业的发展大抵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即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会成功!当然,并非敢想敢干敢做的人都一定会获得期望的成功;但是,不敢想,不敢做,成天把自己束缚于梦想之中,是永远不会在人生事业上获得任何成功的!这是为人类社会实践所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这种欲念的冲动下,黄天祥踏上他人生创业的理想大道。

  他的知识、阅历和经验告诉他,要实现这样宏大的创业目标,以他个人或家族的经济实力,在没有强大外援做后盾的情况下,是很难一蹴而就,跃上中国建材市场龙头老大这把金交椅的。而要求得强大外援的支持和合作,图谋实现自己商业王国的霸业,必须要有一个鼓舞人心的可行性计划。于是他所决定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查。他要象当年未出茅庐之时的诸葛亮一样,先自搞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隆中对”!

  对于一项雄霸天下的事业来讲,搜集商业信息,整合信息资源,分析市场形势,编制可行性计划,这决不是在企业经营第一线的实干家们所可胜任的;也不是靠一个或几个精明人就可包打天下的!因此,他把自己的目光重新投放到了自己的母校,他的受业恩师为他的创业计划所鼓舞,对他的实际调查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应届毕业研究生中给他集中了各学科中的十多个人帮助他进行市场调查。经过整整一年的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使他得知:自1993年至2000年,中国大陆建筑业的年建筑业总产值由起初的3254亿元一路飚升到了12682亿元。七年间翻了四倍;自1990年至2000年,中国大陆年房地产投资额由起初的253亿元,一路飚升到了4902亿元,十多年翻了近二十倍;到2000年,中国大陆进口建材产品的总额已超过了六十亿美金。调查分析预测在今后的五年里,中国的年建材进口量将会达到600亿人民币。按编制完成的可行性计划测算,如果能在两年内把计划项目做成,每年可获得100亿人民币的商机;综合分析告诉他:如果能实现这一空前宏大的创业目标,坐上中国建材市场龙头老大的这把金交椅,那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第二十五回(2)审时度势打破盘中迷 未雨绸缪高竖登云梯
第二十五回(2)星星之火

  通过调查分析,黄天祥深刻地洞察到:在国外,众多国家的建材供应商普遍存在着高成本,信息闭塞,客户资源匮乏以及低销售量的问题。在国内,由于国家外贸管理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型期,对外信息交流尚未能同国际接轨,国际贸易交往中存在着很多人为的梗塞。要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把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开通中外客商直接交流的通道,使买卖双方实现“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地交易,使买卖双方各得其所,均能从中获利,岂不是把设计项目尽快做大做强的最强力的措施!因而,黄天祥对实现自己在建材业称王称霸的宏伟目标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他相信只要策划组织得当,自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会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之上形成燎原之势!

  目标计划确定之后,他开始了积极主动的招商工作。这一次,他把目光投放到了自己的老家闽南和闽南籍的海外侨胞。和海外关系稀少的北方不同,在福建侨乡,海外关系可谓是遍地都是,假如隔一个门口数一个门口的话,就有可能把有的人给数漏了;而在海外的富商巨贾更是多如过江之鲫,难以胜数。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要从中挑选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不会成为什么难事!巨大的中国建材市场对任何海外的建材厂商都会具有挡不住的巨大的诱惑力;而中国大陆建材市场所蕴含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会孕育出巨大的商机,这是任何稍具市场眼光的人都会领悟的到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他迎来了期望已久的收获季节:一位旅居比利时的福建籍老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这次的合作成功又验证了他的先见之明!

  世界上的事情向来都是水到渠成,有了比利时老乡的大力合作和支持,又吸收了青岛房地产开发公司加盟,合资项目便顺理成章地搞了起来。

  黄天祥和比利时老乡之所以把国际建材合资项目落户在青岛,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看到,地处中国北方最具发展潜力和辐射能力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青岛,既有“二十一世纪希望之港”美誉的前湾港;又拥有四通八达的主体交通网;还拥有可以直接辐射中国西部,沿黄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区位优势、港口优势、保税区优势三大优势共存,得天独厚;所以就把发展的触角伸展到了青岛!他们计划待青岛港保税区的国际建材自由贸易城落成运营后,再南下攻拔上海港和黄埔港,把中国沿海三大港口纳入麾下,为中国建材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一份突出的贡献!

  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黄天祥又把他睿智的目光瞄向了清华园,瞄向了能够推波助澜的各大媒体。清华大学国际一流专家的介入,无疑在他构想的设计宏图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而各大媒体的报道则把这一划时代意义的惊人壮举宣传到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天祥国际建材自由贸易城向全世界的同行们坦露出她博大的胸怀!

  自他发愿在国际建材业称雄称霸,由于他立意高远,志向远大,雄心勃勃,计划周详,雷厉风行,严谨自持,广博众长,举措得体,使他谋划的宏图大业一环扣一环,一路所向披靡,终于跨入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王国的领地。他已看到自己心中设计的建材行业的“三峡大坝”正在进行最后的合拢!

  但是,世上的事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对他这样目标远大的创业者来讲,更是如此!建设资金的后继无力迫使他不得不踏上了去深圳的招商引资之路!

  天祥国际建材自由贸易城设计投资总额为一亿一千万,而黄天祥却想用一千万的自有资金把它做成。在他看来,当代企业的运作,主要是要搞好资本的运作,而高智商高水平的商人应该是具有点石成金撒豆成兵的本领的。这犹如同军事战场上的指挥员一样,要具有以少胜多的高超的指挥艺术。而在商业战场上,完全靠集中自己的财力打歼灭战的方法去创造新的事业,那是最愚蠢不过的事情。他宁肯一分钱砍成八瓣花,给自己增加无穷无尽的压力,也不愿在接踵而至的巨大困难面前后退半步!

  他知道,在香港许多搞房地产的老乡,就是从来不靠自己掏腰包来盖房子的,有首期开发资金把地皮给搞下来就足够了。在此之后,有了地皮就可以抵押贷款,用贷款所得就可以做前期工程,然后又可以拿着图纸去卖房子,预售所得又可转来用于中后期工程的建设,即使遭受一些销售的风险,也可用预期的利润打打补丁。对这种耍空手道的经商套路他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他没有任何理由让计划建设中的事业去过多地占有他有限的自有资金!

  他也确实是位个中高手,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空手套白狼,他只用了不足八百万元人民币就把贸易城的主体工程给做完了;用的大部分工程款都是中外加盟商预付的加盟费,普天之下又有哪个聪明的商人是靠自己掏腰包做生意赚钱呢?

  时下,黄天祥已从中外加盟商手中获取到六千万元人民币的加盟费收入,加上自筹的一千万元人民币,刚刚凑足七千万元。而要建设完成贸易城的全部工程尚有四千万元人民币的缺口。

  当然,等全部加盟招商工作完成,他会获得两亿多元人民币的加盟费收入;除去贸易城的建设费用,他可净获利一个多亿。但是,时间不等人,他必须赶在加盟费尚未收足之前把这些缺口资金搞到手,至少也得搞个三两千万打个时间差。否则,在建的基建工程将会被迫停顿下来;而其后的加盟招商和开城运营工作也将遭受致命性的重创。这使得他不得不为之惕然心惊,焦灼万分!

  眼瞅着账面上仅有的几百万建设资金正在日益减少,而且呈后继无力之势,他使出了自己最后一招杀手锏向境内外的投资基金招商引资!

  深圳的招商引资之行是他招商之途中的第三站,在此之前,他偕同关云龙去过北京、上海,结果都是无功而返。他期望着这次第三站的深圳之行能够给他的这次招商引资之行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天底下的投资公司都是乐意锦上添花而决不施行雪中送炭的。做为投资的一方,他们的投资热情往往会比招商引资者降上一百度。他们听得不是招商引资者单方面的宣传,而是由灵动俊秀的*数字填制而成的各种报表;他们注重地是企业经营的现状,而绝对不会为虚无缥缈的美丽前景而动心。对赢利有可靠的企业项目,他们慷慨得象天使;而对那些前景虽然看好,欠缺赢利把握的企业项目,他们则吝啬得如同魔鬼。他们的投资意志意念就象是狮头人像的斯芬克斯之谜一样,让人无法参透。北京和上海的无功而返,让关云龙、黄天祥这对难兄难弟伤透了脑筋。尽管他们求助的都是朋友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人情朋友关系在投资基金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上帝是不同情眼泪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两次的无功而返使黄天相和关云龙等人长了见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了自己金融投资知识的匮乏,感悟到‘不读那家书不识那家字’的道理。针对前两家投资公司所提出的非常尖锐的实际问题,他们又组织各方面的人才对招商计划书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修改,增加了好多附件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可信。编制成了厚厚的一大本手册。在其内,项目的可行性计划设计方案,项目建设进度实施计划,加盟招商实施计划,开城运营计划,工程进度现状,综合经济分析等内容都赫然在列。另外,他们又将与中外加盟商签订合作合同的原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