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梭银梭 >

第12章

金梭银梭-第12章

小说: 金梭银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云涛被他这种漫不经心地态度给气笑了,初次见面又不好发作,于是便用半开玩笑的语气揶揄道:“你刚刚还要我们做你们明天的新太阳,照这种质量水平,这种干法,我们这个新太阳恐怕很难升得起来喽,升起来也会再掉下去!”

  一句话,把蔡经理晶莹的小白脸说得红到了耳根。不过,他的心里并不服气,依然强辩道:“我们这是做麻袋,又不是在做工艺品!”

  “人家日本鬼子要的就是工艺品呀,我的蔡经理!”柳云涛依然笑着,但说话的语气中明显地加重了调侃的成分。

  蔡经理静默了。

  柳云涛长期从事出口产品的国际贸易,对那种虎头蛇尾、前紧后松、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不良行为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有好些制作出口产品的企业,在产品出口之初,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往往还是很严格的,一旦长期走货以后,就会逐渐放松警惕。这些还是好的,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总想在正常的生产利润之外再额外捞上一笔,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些人心存侥幸,自以为得计,总觉得可以蒙混过关,不撞南墙不回头,有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反过来还会指责是客户刁难。岂不知这样做适得其反,既伤害了客户,又伤害了自己,弄得给自己断了财路。

  老祖宗的儒家学说强调的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可偏偏有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知是老祖宗的哲学思想体系有毛病,还是有些人的脑袋里进了水!

  从柳云涛对交阳市麻纺厂的初步印象看,他开始估计工厂的管理水平不会太低下;但等看过了产品,又听了蔡经理不同凡响的见解,不由得开始有些担心起来:“来这样一个工厂加工订货,会不会让龙永泰成为另个渡边或渡边第二呢?”

  柳云涛又在解劝自己,麻袋是一种粗放加工的产品,制作常规性的传统麻袋,交阳市麻纺厂当不会存在质量问题;而制作这种工艺品级的防水麻袋,毕竟对生产工人来讲是一种升级换代的新产品,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当在所难免。若是按照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和工艺标准,教育职工切实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一切疑难问题当会迎刃而解。毕竟这是个规模宏大,历史久远的的企业呀!

  “看来,要想保证出口防水麻袋的产品质量,必须要聘用专业人士来参加现场管理。”柳云涛心里打着惊叹号,暗暗地告诫着自己。

  ——这就是柳云涛心中下出的最后结论。

  杜民生和柳云涛横挑鼻子竖挑眼地看了好半天,又用盒尺量好了防水麻袋的尺寸,觉得产品规格和加工工艺基本上符合日本客户的要求,只是麻布太过陈旧,色泽太差。另外就是衬里白布太过稀松,密度不够,就向蔡经理提出要求,要求改进。

  蔡经理毫不含糊地应道:“顾客就是上帝,你们说要怎么改,咱就怎么改,这些要求都好办。麻布用新织的就可以了,再说让用旧的我们也没有啊!白布要在市面上买,你们提出密度标准来,或拿样布来,我们照标准购买就可以了。麻布、白布都可按封样检查验收!”仿佛在这时他已不是刚才那个不负责任,讲泻蛋话的蔡经理,又换成了另外一个人。

  杜民生在麻包内又抽出几条外观平整,衬里完好的防水麻袋,向蔡经理说道:“我们拿着几条麻袋做个样品吧?”蔡经理笑了笑,应道:“你们看着拿吧,走的时侯签个出门证就可以了。”说着话,三个人从仓房里退了出来,等蔡经理把大门锁上,又一起回到了办公大楼的会客室。

  杜民生和柳云涛,蔡经理在会客室等了一会儿,不见王总回转,蔡经理便又去找王总联系了。杜民生抬手看了看腕上的手表,时针刚好走过十点,他用商量的口气和柳云涛说道:“我看我们哥俩就不要一起在这儿等了,不如您先拿着样品回公司,我一个人留下来和王总再谈谈,反正这件事一时半会儿也定不下来,不管怎么样,也得等龙会长看完样品再谈。我办完了今天的事还要顺路回老家看看,咱哥俩也走不到一块儿,你看怎么样?”

  杜民生的这个安排大出柳云涛的意料之外。他又想,杜民生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回过家,这次顺路回家探探亲也是正理,便道:“这样也好,我们两个人一块都出来了,公司里总还得有个主事的人盯着,既然这样,那我就先回公司去,你留在这儿再和王总谈谈,有事我们电话联系吧!”说着,就把从仓库拿来的样品收拾了起来。

  临动身时,柳云涛道:“产品我们都看过了,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麻布陈旧,二是白布稀松,三是白布不能有接头,见了王总后要强调把这件事好好讲一讲。价格暂时也不需要定,先有个意向价格就可以了,等龙会长来了咱们再详细地商量吧!”

  长途往返乘车是件非常辛苦的差事,连日的劳顿使柳云涛感到有些倦意;大巴车开出交阳不远,柳云涛就倚在车后座上睡着了。

  公共大巴在路上行行站站,不知不觉已到了过午时分。这时,大巴车停在了一个加油站附近的途中站头。开车的师傅大声嚷嚷着,请乘客到路边的厕所去方便方便。

  柳云涛在朦胧中睁开眼,刚要起身下车,看到座椅旁的密码箱和防水麻袋样品,怕被别人混拿了去,于是便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密码箱提在了手里,又用脚把防水麻袋的样品踢到了自己的座椅下面。临下车时,他见开车的师傅和自己微笑着点头,就特意讲着普通话叮嘱道:“我下车方便一下,很快就回来,请稍等一会儿!”说着话就下了车。

  由于路边的厕所太小,呼呼拉拉一下子从车上拥下来几十个人,一时间挨挤不下。柳云涛下车时比别人晚了一步,只好排在后面。他见一些一时挨挤不进的人由于等不急,也不管女厕所有人出出进进,站在当地卸下裤子就地乱撒,甚觉不雅,便一直在后边挨着等。等到他按部就班地撒完尿后匆匆忙忙提着秘密箱从厕所里跑出来向路边张望时,他所乘坐的大巴已经是踪迹全无,连个影儿也见不到了。

  “哎呀,不好,我的样品!”柳云涛慌忙中一着急,急得脑袋嗡地一声炸裂开来。

  他提着密码箱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到路边,再转头向前一看,大巴车的后背还扭扭摆摆地依稀可见;他扬手大声呼喊,可无济于事,大巴车象是没长耳朵似的,还是扭着屁股哼呀哼地向前乱窜,眼瞅着正在向上爬一道斜坡。

  这时,柳云涛急得两眼冒火,恨不得插上翅膀直飞过去,把开车的司机左右开弓抽上两个大嘴巴!

  有道是人慌无治,此时此刻柳云涛只觉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渐行渐远的大巴背影在自己的视线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待他的头脑恢复清醒的知觉,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搭辆顺路的出租车,前去追赶那辆已远离视野的大巴;可是在这旷野大道之上不比繁华市区,出租车哪儿能来得这样方便?他越是心急如焚,就越不能随心如愿!路上车行如穿梭,过了一辆又一辆,就是看不到出租车的踪影,等了好半天才等到一辆富康牌出租车。柳云涛急急忙忙跳上车,连车价也不问,挥手向前一指,叫道:“师傅,开快点,我要追前面去武汉的公共大巴!”

  坐在出租汽车上,柳云涛懊恼不已,赶紧拨通了杜民生的手机:“喂,杜总吗?你现在在哪儿呀?”他焦急地催问着。

  “我现在正在和王总、和蔡经理在一起吃饭!”电话对方的杜民生可能是酒正喝到兴头上,慢慢悠悠地回复着。

  听到杜民生尚未离开交阳,柳云涛心中一喜,马上道:“哎呀,谢天谢地,你还没有离开交阳,我告诉你呀,刚才我下车方便,在路上把乘坐的大巴给跟丢了。麻袋样品就在大巴车上,我现在刚打了一辆出租车去追,也不知追得上追不上?你和王总讲一下,再从工厂里拿两件样品吧!”

  “好,好!我和王总讲讲吧!”杜民生听着柳云涛慌慌促促地解释,搞了半天才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禁不住在电话里笑出声来。知道了事情尚可及时补救,柳云涛胸中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柳云涛刚刚挂上手机喘了口气,杜民生又把电话打了回来。他说道:“柳总啊,您若是能追的话,还是尽量争取把样品给追回来吧!我这次回家要多耽搁两天,如果龙会长来的急的话恐怕我一时半会赶不回去的!”

  这个电话打来不要紧,让柳云涛心中刚刚松下来的弦又紧紧地绷了起来。“样品,样品!如果龙永泰突然冒上来,那可怎么办呢?”柳云涛心下一急,又催着出租车司机赶快向前追。

  宽阔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就象赶集一样热闹。由于路上行车太多,赶车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没等把车速提上来要超,车前面就会时不时窜出一辆车来迎着。出租车师傅一路上打足精神紧追慢赶,一直追到长途客运终点站的附近也没有见到公共大巴的影子。

  偏偏这长途客运站的大门口开得也不是地方,门前就是一架高架桥。司机的路也不是很熟,出租车在车站前的高架桥上转了两个来回,也没找到直接开进车站大门口的下路口。到第三趟转到路边的时侯,柳云涛只好让出租车司机就在路边停下,赶快付了车费,拔起腿就向车站里冲去。

  柳云涛进了长途客运站后左转右转,找了好半天,终于在一大片客车丛中看到了大巴司机和乘务员正蹲在车旁端着饭盒吃饭。柳云涛走上前去大声喝道:“你们是怎么搞的,怎么我还没有上车,你们就把车开跑了?”司机和乘务员两人正吃着饭,突然听他这么一喝喊,不明所以地同时站了起来,茫然无措地看着柳云涛。

  柳云涛于气急败坏地喝问道:“我的麻袋样品还在车上吗?”大巴司机这时才恍然大悟,忙道:“刚才乘客下车时,我好象看见有客人手中提了一小捆麻袋,也没在意,因为客人带什么行李都是自己清点,您自己到车上再去看看吧!”

  柳云涛气哼哼地登上大巴一看,先前乘坐的座椅下面已经空空如也,那里还有麻袋样品的半点踪影,“真是出师不利!”柳云涛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长气。他知道再和大巴司机理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好自己悻悻地出了车站大门,打的回公司去了。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常建军虽然是出手较早,但苦于打听不到确切的信息,找了好几处麻纺厂都回说已停产多时,且近期无力恢复生产。故而被杜民生后发先至,捷足先登。

  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柳云涛自交阳返回武汉的第二天,常建军终于接获到捷报,他的好朋友吴忠信帮他在蒲城市找到了一家正在生产的麻纺制品生产厂家;而且这家麻纺厂和武汉相距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得到了这个准确消息,常建军就象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欣喜异常,他立即打电话给柳云涛,并转告说:蒲城市麻纺厂的总经理听说有出口日本的外贸加工订单,非常迫切地要求来武汉公司进行商务洽谈。

  得到蒲城市麻纺厂正在生产的消息,且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