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马云十年 >

第7章

马云十年-第7章

小说: 马云十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以后,这个问题曾被抛给过彭蕾,她回答说:“我觉得马云如果不在阿里巴巴了,我很难说马上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阿里巴巴之所以是阿里巴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云。所以反过来,我觉得很难想象出来,马云不在阿里巴巴会怎样。”
  顾不上同情王志东的马云,确实有太多的事要做。
  首先,马云加强了阿里巴巴的团队整顿,尽管之后所有网站都在裁员,但阿里巴巴后来却开始逐渐在国内扩容,并由年初的180人变为年底的360人。其次,阿里巴巴加强了对管理层的培训,“为今后我们打运动战、反击战作好准备。”
  当2001年这一页艰难地翻过时,马云已经开始筹备一项新业务了。
  在2001年下半年,老榕“挂靴”之后,名噪一时的电子商务网站——北京时代珠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y8848网),也跌入了低谷,拖欠货款600多万元,最终,这家网站居然“人去网空”。这诱发了一场信任危机——本来就对互联网心存疑虑的国人,此时更对电子商务谈虎色变。
  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谁?当然可能是阿里巴巴。
  为此,2002年3月,阿里巴巴与信用管理公司合作,迅速启动了“诚信通”,即,通过第三方认证、证书及荣誉、阿里巴巴活动记录、资信参考人、会员评价五个方面,来审核申请“诚信通”服务的商家的诚信度。这一举措,可谓适其时也!
  在阿里巴巴内部,马云也提出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容易实现的目标,“今年要赚一块钱”。“一块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目标,但是它能让你感觉到,你执行就有可能发生,比如你节约用电,这一块钱就在;多拜访一个客户,多打一通电话,一块钱也在。”彭蕾回顾说。
  这堪称马云设定的极具艺术性的目标之一。试想,如果马云提出的目标是“年底盈亏平衡”呢?大家反而没有了这种“斤斤计较”的动力。正如彭蕾所形容的,一块钱非常具体,会让大家的目标感异常清晰。这是马云从海尔“学来的”。实际上,当时马云最先想到的目标是“一块布,一块钱”。给马云启发的,是他的母亲。老人家很少买电器,但她说要买就买海尔的电器。“海尔要比别人贵,也不见得这个质量(好到哪里去),现在彩电、空调、冰箱都差不多,为什么你要买海尔?”马云很奇怪。“他们来家里装空调,会带一块布把地擦干净的。”老太太说。
  马云顿悟。“这块布要贵10%,这块布擦的不是地板,擦的不是机器,擦的是客户的心。”他后来对员工说,在2002年,“我们那时候要用一块布赢一块钱。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挖空心思赚客户钱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反正我们挖空心思也赚不到钱,所以不如挖空心思帮助客户成功,这是我们当时的出发点。”
  在阿里巴巴苦练内功之际,经济大环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世界经济依然低迷,但受益于“WTO效应”等因素,中国已在国际贸易方面异军突起,200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度突破6 000亿美元大关——达到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不难理解,西方主要经济体遭遇重创,股市重挫、消费需求减弱,导致了西方人家庭资产的大幅缩水。此时,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开始受到追捧。
  至此,一个名词开始让全球震撼——“中国制造”。中国一家经济研究机构2002年10月公布的一项调查也验证了这一趋势:中国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的80种产品,产量已雄居全球第一。
  此时,中国网民数量也开始呈爆炸式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 910万,比半年前增长了1 330万,而且,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增加到了小时。
  所有这些,无疑给了马云和阿里巴巴呈现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在继2001年12月阿里巴巴注册商人会员突破100万家之后,2002年年底,阿里巴巴现金盈利冲破600万元。
  在苦苦折腾了近4年之后,马云终于守得云开,见到了一丝曙光。不过,他可没那么容易就满足,他的野心大着呢。
   。。

“好人”宫玉国
他是“网络界的不倒翁”。
  他还是“中国互联网见证人”。
  他叫宫玉国,一个亲和力十足的山东大汉。如果10年前你听到这个名字,该是如雷贯耳。
  1995年,媒体人宫玉国弃笔“下海”,加盟笔电新人公司,搞起了互联网生意。1997年开通Chinabyte网站,他是这家网站的“救火队长”,哪里弱就往哪里奔,从网站页面,到内容编辑(他甚至还亲自制定稿酬体系并签下300名作者),再到市场和销售。
  1998年年底,Chinabyte收入了27万美元。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有点微不足道,但在当时,这却占据了中国互联网广告份额的一半以上。
  6年中,Chinabyte总共只花掉了1 000万美元——这简直创造了中国早期互联网的奇迹,大家都习惯于“烧钱”,谁会这么俭省呢?
  尤其可贵的是,在“拷贝”盛行、浮躁异常的互联网启蒙时期,宫玉国就一直坚持“原创”,并由此声名赫赫。而且,这最终也铸就了Chinabyte的品牌。
  世事难料。2001年年初,在默多克和IDG的撮合下,Chinabyte最终嫁给了“天极网”。5月17日晚,Chinabyte与天极网召开发布会,宣布两家网站已正式合并。此刻,Chinabyte的全体员工(56人)并不在场,在距离发布会不远的一家餐厅里,他们正自发地为宫玉国送行。
  有人将他与王志东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被资本清洗的人”,而他却说自己是“沉船中最后离开的船长”,大家于是又称他“悲剧英雄”。一片叹息。
  2002年4月,宫玉国“空降”到IT168任CEO。经过近一年的沉寂,他再度把希望寄托在“商务型网站”上,并坚信这会超越以新闻内容服务为核心的传统门户。
  IT168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盈利网站。其定位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体现IT市场的产品格局、产品的价格走势、业内动态可能对消费环节产生的影响,及产品应用的指导,以促成厂商、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资讯互动。
  就在那年下半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已经穿过漫长而黑暗的隧道,借助*的短信业务,迎来了盈利的曙光,它们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也开始复苏,并一飞冲天,全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国的互联网产业。
  但坚信“第三次互联网热潮”来临的宫玉国,最终没能尝到更多喜悦。3年后,他再度离开IT168,“闭关”三年,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有人在盘点中国互联网界的“*级”人物时,对他的评价是:一个“沉稳、冷静、亲切、可信”的好人,但却不是商人。
  “这个评价准确吗?”我问宫玉国。
  他说:“我其实是‘求名不求利’的人。名,当然不是虚名,我真实的希望是能做点事。做事,首先要明确的是‘做什么样的事’。我骨子里认为,‘互联网永远都是春天,又永远都是冬天’,所以,做互联网的过程也充满了困惑与曲折。”
   。。

做不好士兵的人永远当不了将军
2002年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举办的“2002年中国企业高峰会”在北京召开。以下是马云在是次高峰会上的演讲:
  我是老师出身,7年半以前为了证明自己所教的一切是有用的,我决定出来花10年的时间建一家我感到骄傲的企业。现在已经过了7年半的时间,再过两年半我要回到学校去教书了。
  这7年半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企业方面,从高层方面,对MBA、对教学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今天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发现MBA从教育体系上来讲将进行大量的改革。我讲一下,我们用的MBA和普通大学里毕业的人有什么不同。
  3年以来,我们用了很多的MBA,包括从哈佛、斯坦福等学校以及国内的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 95%都不是很好,也许是我们的原因。站在一个客观的、老师的角度上,我觉得MBA有很多的问题。3年前,我在哈佛商学院、在麻省理工学院讲了MBA的发展和我自己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些问题,无论他们听不听,我一定要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必须了解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MBA入门学什么?我觉得很多开设MBA教育的学校,不光是中国,全世界各地的MBA学校,只是教了很多技能性的东西。然而,要做事先做人,先学做人的道理。这些MBA进来企业的时候,基础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一来好像就是“我来管你们了,我要当经理人”,好像把以前的企业家推翻了。这是一个大问题,MBA应该先学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有些人说(企业)做大了自然会做人了,错了!要从一进门就学会做人,从小时就学会做人。
  MBA毕业以前做什么?是调整期望值,这些人毕业出来以后,眼光都很高,我相信我们大家都经过这样的阶段,大学毕业后觉得终于熬过了四年,念了MBA,念了PHD(博士学位),该让我管管人了。我到哈佛讲,我去年把四个同事送去读MBA,一个去了哈佛,三个去了沃顿商学院。我去看他们时说:“你回来时告诉我忘了MBA教的一切,你毕业了,如果(头脑里)还是条条框框,说明你没有毕业,继续回去学。MBA学了两年以后,还要起码花半年时间去忘掉读MBA期间学习的东西,那才真正成功了。”
  我认为公司里最大的财富是老员工。我的COO,25年前从伦敦商学院毕业,在GE工作了16年,在BTR(德国贝特尔公司)工作了6年,他带来的经验告诉我们,MBA必须和现实结合,必须是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这些MBA有正直感、职业精神、道德精神。MBA不是职业经理人,我本人对职业经理人这个提法有很多很多的看法,包括我现在请来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也认为我们不需要经理人。千兵易得,一将难求,MBA要培养的是一个领导者,(这是)中国(需要)的MBA。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我们一直以人为本,如果把人抛弃了肯定不行。大家可以想想,今天全世界这么多“。”里,由纯MBA建立起来的公司并不多。
  有句话是“屁股决定脑袋”。所有的人,教授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商学院的客户是谁?是我们这些企业、这些用人单位,他们(这些客户)的声音要听。刚才提到,一个企业一个样,客户有各种各样的抱怨,我讲一万个理由,客户不高兴,什么都不行。不等于MBA不改革,我刚才说到期望值,有企业的期望值——企业有没有这样的平台,需要不需要。如果你招了一个人,对你没有用,可能是拖拉机里装了波音747的引擎,把拖拉机拆了还跑不起来。对自己的期望值——我希望MBA们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考进去的人自认为是精英,精英在一起干不了什么事情。我跟MBA坐在一起,他们讨论谁当CEO,能用一年的时间,而不是谁去做事。这是我的期望值。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