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百日筑基之说 >

第2章

百日筑基之说-第2章

小说: 百日筑基之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察觉,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
    
    
    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为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炼功必须堵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阴手的虎口里面,这样两手拇指交叉,这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炁,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炁接通之效。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中华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最好。
    
    
    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列死地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是为了精神集中,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时,用前面所讲〃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须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之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静功止念法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止念之法,可以分为平时和练功两种情况讲述:
    
    
    平时如何止念 
    
    
    1。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
    
    
    2。事来则应,事过则忘。
    
    
    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静功如何止念
    
    
    1。有念即止
    
    
    2。收回忘掉
    
    
    3。顺其自然
    
    
    静功之层次
    
    
    静功筑基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
    
    
    起初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采取坐式、站式还是卧式,总要周身放松,不使身体存在局部的紧张,亦不让其有丝毫的拘束,腰带可以松一松,鞋带也不要系得太紧,不宜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之后,自己感觉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坐立不安、难以忍受的情况,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这种境界,谓之〃身不动〃,即身静。此为静功之初层。
    
    
    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
    
    
    做到身安静之后,思想上的束缚尚未解除。这时,要用〃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炁,心炁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休息状态,这样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谓之〃心不动〃,即心静。此为静功之中层。
    
    
    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心中无念之后,功夫尚未彻底。此时还有一个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干净。更进一步,由心炁合一,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凡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金钱、名誉、地位、利益、争斗、烦恼等等,见景生情,心旌摇曳,醒时也许有把握,梦中全都无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说了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静功,一直应当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忘记自我,谓之〃意不动〃即意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达到中层。气功家讲静功,能够做到身体不动即可,并不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弃,不过到达中层。中华道家修炼学之筑基静功,认为心静并不彻底,由心静进入意静,方为静功之高层。于此可见中华道家修炼学之高妙,筑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层次,更非一般气功学说所能望其项背。除静功之划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之外,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范畴。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炼筑基法之静功为三大层次。
    
    
    虽然初层身静、中层心静、高层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内中所含奥妙,直指修炼玄机。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包揽无遗,成为一部性命双修之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精炁神三宝于是补满无亏,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而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听息之作用,在于听,而听在耳,耳属于肾,肾主炁;观光之作用,在于观,而观在目,目属于心,心主神。故此静功之道,所炼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虽为修〃性〃,其实不只炼性,乃为性命双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进入化境。
    
    
    静功之行持 以上所谈,基本上囊括了中华道家修炼静功筑基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恐有修习者对于具体的实行,还有不明之处,因此再作说明如下:
    
    
    主要一个问题,就是具体用功的时间安排。这一点已在〃静功与生活〃第10条谈到,就是每天保持半个小时以上,坚持下去。一般来说,持之以恒,修炼一百天,就是〃百日筑基〃之功。可以完成两大法门中所谈到的初步境界。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晚上、中午、半夜之时,即子、午、卯、酉四正时。早上三点至五点钟,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因为经过睡眠,大脑较为纯净,如果能够起身静坐,会有较好的效果。
    
    
    我们谈到的静功两大法门,即听息和观光;三大层次,即身静、心静、意静三层。如果一定要说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这一点由于每个人秉赋的不同,一定会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