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打飞机 >

第133章

打飞机-第133章

小说: 打飞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战役后换上新军衔,这个承诺可不能不算数啊。”蒙特转身向佩斯特中校说到“给巴顿将军发一个通讯,特混舰队将向墨西拿海峡秘密前进,希望我们能在墨西拿市再见面,特混舰队将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

在蒙特的命令下,登陆编队和掩护编队合在一起,再次组成了环形防御队形,调头北去远离西西里岛海岸,消失在海天交接处。由于西西里岛在接近墨西拿市那一端的海岸对开海面有几个小型海岛,小海岛上都设有了望侦察的驻军哨站。庞大的特混舰队如果继续沿海岸东进,就容易被敌人发现,从而遭到部署在意大利南部的岸基飞机的袭击。(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南部的地面雷达都已经被盟军的战略轰炸机所摧毁,在海岛上设立配有光学远程望远镜的哨所成为雷达的替代品。)

‘围城’计划的第一步便是远离西西里岛海岸,先向北进入第勒尼安海,再向东绕过敌人的海岛了望塔,然后才折返向南,进逼墨西拿海峡,这将需要几天的秘密航行。然后对德军的运输船只进行有限打击,阻拦敌人撤退到意大利南部。有可能的话还将从海上封锁海峡及港口,但这要看情况而定。

当德国凯塞林元帅得知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被美军从北部海岸突破后,便知道西西里岛战役回天乏术,立即命令德军加快撤退的步伐,在意大利南部征集了大量的船只,准备开往墨西拿港口,搭载撤退的德军和意大利军。

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西里战役(十五)

几天时间的长途奔袭,秘密航行,对于整个特混舰队来说,这种航行的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与考验。无线电静默,***管制,一切命令都通告旗语和灯信来传达。当舰队绕过几个小海岛后,折返南下时还需要时刻警惕,不要被意大利南部敌人的海岸侦察机所发现。对于特混舰队上的每一个军官和士兵来说,时刻处在紧张戒备中比起惨烈的战斗来得还要难受。本来从战术来说,封锁墨西拿海峡的任务由在西西里岛东海岸的英国舰队来实施会比较容易些,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英国由4艘航空母舰和6艘战列舰为主力组成的舰队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为了不让德军轻松撤离西西里岛,为日后埋下祸患,蒙特理所当然地把这个封锁海峡的任务挑到了自己的肩上。

“报告将军,最新情报。意大利人已经宣布不进行抵抗了,新组建的意大利政府内阁已经同意同盟军代表进行谈判。意大利人想体面地投降,不愿意无条件投降。”特混舰队虽然在海上秘密航行了一个星期,一直处于无线电静默,但无线电通讯及情报分析室在佩斯特中校的主持下不断接受和分析来自各方的无线电台通讯及电报通讯。

“这个消息对我特混舰队来说可是好坏参半啊。”蒙特接过情报细看了一下,面上的神色也是阴晴不定。

“世事难料,将军请不要多虑,继续按计划进行便是了。”作为作战参谋官,弗朗西斯上校当然明白蒙特话里的意思。要是意大利人提前几天宣布不抵抗,那么特混舰队就无需在海上花几天时间来绕个大***,可在海上从直线距离上进攻墨西拿海峡。虽然现在也可以肆无忌惮地快速前进,而不再需要时行时停地隐蔽前行,但德军的地面部队估计也会加快撤退的步伐。在海上拐了个大湾后再到达墨西拿海峡,能不能取得预想的作战效果就难说了。

“计划不如变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只能看上天的安排了。”蒙特点了点头,眼珠转了几转思索了一下后马上作出了决定:“既然情况有变,那么作战计划也应随新情况修改一下。传我命令,解除无线电静默,特混舰队一分为二。第一航空母舰编队、重巡洋舰编队机第三驱逐舰编队组成掩护编队。第二第三航空母舰编队、轻巡洋舰编队及第一第二驱逐舰编队组成快速编队。掩护编队时速20节,快速编队时速30节,向墨西拿海峡前进。”

蒙特下达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各艘战舰上,特混舰队的队形在有序的调度下,所有战舰在海上一分为二,重新组成了两个新的独立队形。快速编队全部是由航速较快的轻型航空母舰、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掩护编队则由航速较慢的两艘大型航空母舰和两艘重巡洋舰和部分驱逐舰组成。很明显,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这两个编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担负不同的任务。

一直以低航速前进的特混舰队在重新编队后,立即提升了速度,快速编队在前,掩护编队在后,向南面的墨西拿海峡扑了过去。两个编队由于速度上的不同,逐渐拉开了距离。

8月11日早上,特混舰队的快速编队到达了预定的作战海域,而掩护编队则在快速编队南面约90海里的海域。正如预料的那样,德军在得知意大利军放弃抵抗后,凯塞林元帅立即加快了德军的撤退步伐,在8月10日时,德军的三个主要参战师:戈林装甲师、第15装甲师和第29师的大部分兵力都撤推至墨西拿市,只留下部分兵力扼守在工事坚固的防线上。并采取残酷的焦土政策,一边撤退一边炸毁桥梁和公路,沿途少不了布下大量的地雷,为了拖住盟军的地面部队,德军可谓使出了一切办法。而另一方面,德军又在意大利南部强行征集一切能够找到的大小船只,集结到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地区的几个城镇港口中。这些船只日夜不停地在墨西拿海峡穿梭,如蚂蚁搬家一样,把德军的人员和装备从墨西拿市运往卡拉布里亚地区。

不能不称赞凯塞林的指挥能力,他所做的这一切几乎无可挑剔,不过他却忽略了来自海上的威胁。

“报告将军,快速编队已经到达预定战斗海域,墨西拿港口已经处于其舰载机作战半径二分之一处。”这几天来特混舰队最忙碌的人应该算是佩斯特中校。

“好,立即命令快速编队的各艘航空母舰轮流起飞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对敌人在墨西拿海峡的运输船实施中队规模的间歇性轰炸。让领队的中队长注意,对敌人的船只不能赶尽杀绝,每个敌人船队只炸掉三分一至二分一的船便可以了。”蒙特右手五指并拢,在空中做了个一刀切的手势,又说到“同时发电报给威尼斯盟军总部,请求陆基空军加大对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地区的轰炸,配合我特混舰队的行动。”

所谓中队规模的间歇性轰炸,是指由多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快速编队,每次由一艘航空母舰起飞一个中队十多架轰炸机,对作战区域内的目标实施轰炸,每次起飞的间歇时间多为一个小时,属于低强度的轰炸方式,(对现时的快速编队来说,平均每个飞行员4小时才出击一次。)又有点类似于陆基空军的疲劳轰炸。这种作战模式特别适合超长时间的作战,只有在己方占据制空权和指挥权时,需要特混舰队长时间连续轰炸目标时才会使用。(平时特混舰队大多都是打了就转移,集群式轰炸,很少采用这种打发。)

这次轻型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担任了进攻的主力,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的作战机会。当特混舰队从“独立”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十二架鱼雷机在墨西拿海峡出现时,由于飞机的数量不多,并没有引起德军的足够重视,毕竟每天都有盟军的飞机对墨西拿市进行轰炸。与盟军陆基飞机不同的是,幽灵般出现的美舰载机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在墨西拿海峡来往穿梭的德军运输船上。德军一支由近三十艘大型驳船组成运输船队,成为了第一批美舰载机猎杀的对象。十二架鱼雷机在中队长的指挥下,每四架为一组,从三个方向上向运输驳船实施了近距离鱼雷攻击。德军的这些驳船都是从民间临时强行征集来的,根本没有任何防空武器,面对美舰载机的鱼雷攻击,也缺乏如战舰那样的迅速应对,驳船的驾驶者毫无规避鱼雷攻击的经验。一片混乱中先后有6艘运输驳船被鱼雷命中,没装甲保护的驳船被鱼雷炸成了一朵一朵海上盛放的红花。搭乘在这些驳船上的德军士兵,反应快的就跳海逃生,反应慢的也只有伴着装备同驳船一起沉入墨西拿海峡的海底。

对于几百上千艘运输船来说,沉了几艘,根本无伤大雅,负着指挥海上运输的德国军官甚至没有向上头报告,德军的撤退行动依然按计划进行。令德军指挥官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损失只是个开始,在数小时内连续上演了好几次,小数怕长计,德军指挥官不得不开始正视美机轰炸的问题了,急急地向上汇报。

“报告将军,白天的轰炸战果,初步统计出来了。大型的运输船击沉6艘,中小型的运输船击沉15艘。”黄昏时分,航速较慢的掩护编队在几个小时后也抵达作战海域,佩斯特中校也把侦察机在战场空中发回的数据作了个统计后报告给蒙特。

“将军,是否需要加大轰炸的力度?”既然大型航空母舰也到达作战海域,特混舰队就有更多的飞机可以投入到轰炸行动中,威廉中校也就向蒙特提出了请示。

“暂时还没这个必要,把‘约克城’号和‘埃塞克斯’号上的轰炸机也编入到出战轰炸的序列中。”此时此刻,蒙特对于一切都胸有成竹,“对于德军运输船只的轰炸,必须把握一个度,既要让德军看到撤退的希望,又不能让德军完完整整地撤退。我希望威廉你能掌握好这个尺度,目的只有一个,让西西里岛上的德军成为一支残军回去。”狗急了尚且跳墙,更何况是还拥有精良装备和充足给养的德军,蒙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完全断掉德军的后路。

“我明白了,将军。”威廉中校得到蒙特的指示后,便去安排舰载机的出击。

德军不分白天还是黑夜,都组织运输船撤退在墨西拿市的部队。而美特混舰队也不分昼夜地对来往于墨西拿海峡的船只进行轰炸,由于有侦察机的空监视,德军的船只数量少,出动的飞机就少,相反敌人的船只多就适量增加轰炸机的数量。德军每次参与撤退行动的船只都会损失三分一左右,这样的损失对于德军来说已经是个上限了。对于美舰载机的轰炸,纵是诡计多端的凯塞林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明知道美舰队就在海峡附近,尝试组织了两批陆基飞前去轰炸,但都被早有防范的美警戒战斗机拦截了,徒然挨了机枪子弹,白白增加了损失。要德国海军协助对付吧,那也只是一句空话,活跃在地中海的德军潜艇为了避免损失早就撤出了地中海,意大利的舰艇不倒戈相向已经是万幸了。

德军想停止撤退嘛,那也不切实际。自从巴顿的第7集团军把德军的防线撕开个缺口后,又利用留在巴勒莫市的船只相继进行了三次‘蛙跳’式的两栖登陆,虽然效果并不如第一次时的那样好,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快了美军推进的速度。蒙哥莫利也在总结了前一段时间的失败教训后,集中兵力重点突破,也撕开了德军的防御线。8月10日时美军已经进攻到了墨西拿附近的三角形滩头地带,同英军一起把德军及意大利军队压缩在墨西拿海角的狭窄地段,摆在凯塞林面前的唯一选择只有冒着美舰载机的轰炸,承受损失撤退。

德军的海上撤退行动持续了六天七夜,而蒙特也指挥特混舰队的舰载机如影随形地对德军的船只轰炸了六天六夜。在墨西拿集结的7万意大利军和4万德军,1万台车辆及1。7万吨补给品和装备,到最后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