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草地龙虎 >

第60章

草地龙虎-第60章

小说: 草地龙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烈的鼓掌声如响雷,一阵阵从龙虎山上滚滚而过。

鼓舞人心的讲话,令台下全体红军将领热泪纵横。此时此刻,他们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 了突破4道封锁线时的湘江恶战;追忆起激战娄山关时的军团参谋长邓萍;回想起强夺大渡 河泸定桥的无畏勇士;惦念起腊子口上那个献绝技攀登绝壁的“云贵川”……毛泽东也潸然 落下了热泪。

“长征”一词从这次会议后更加迅速流传开来,“长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30年代战 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

会议散了,毛泽东深情地目送红军将领退出会场,此刻他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到了这 些将领背后那些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是他们构成了红军这座大厦的基石。回到住处后,毛 泽东把周恩来喊了来,联名致电彭德怀等红军高级将领,指出:我们应立即广泛地吸收同意 党的纲领政策而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分子入党。

“尤其是陕甘支队及红25军经过长征斗争的指战员,应更广泛地吸收入党。”毛泽东 强调说。

“凡属经过长征的人,一律免除候补期。”毛泽东又补充强调。

各部队立即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吸收一大批优秀的红军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 织。

有人打电话请示周恩来:“在长征路上有政治问题的怎么办?”

“什么问题?”

“与张国焘的政治路线说不清楚。”

“张国焘哪来的什么政治路线?这些战士能够坚持走到陕北,这就是一个明证,这就说 明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们完全具备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对张国焘的问题,中央 已经确定在适当时机进行清算,但他的错误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不要扩大到部队,更不能影 响到战士。”

就在瓦窑堡会议确定清算张国焘的错误同时,南下的张国焘却仍在坚持错误,推行他的 所谓南下西进战略。他虽然唉叹百丈关之役是个不吉利的转折点,但并没有意识到南下的严 重错误。

南下的红军在百丈关战役失利后,渐入困境,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开始后撤,于12 月中旬到达宝兴,进入天全和芦山地区。由于国民党中央军和四川军阀的围追堵截,红军向 别处发展已不可能,只好以巩固天全、芦山、宝兴、丹巴地区为中心任务,在这一带与国民 党军重兵相对峙。

陕北瓦窑堡会议召开之际,即12月16日,张浩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身份发 电报给张国焘等人,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说共产国际对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行动给予高度 评价,并指明:“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红一、红四方面军问题。”几天后,中共中央又把瓦 窑堡会议“十二月决议”的内容电告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和红四方面军。

朱德和刘伯承等人在接到陕北的电报后,立即趁机从红四方面军内部开展思想发动工 作,呼吁赶快取消自立的“中央”,服从陕北中共中央的领导。

陕北的电报如阵阵春风,吹进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帐篷里,冬季的川康边营帐中一 片春意盎然;陕北的电报又如一阵狂飙,卷入张国焘的幕帐中,一阵飞沙走石后,纸片满天 飞,套红色的伪“中央”文件跌落,张国焘大惊失色。

共产国际的态度对张国焘无疑是当头一棒。张国焘往日高昂的头颅终于很不情愿地耷拉 下来。他对跟随自己的心腹说:“这一下我们可真的没有希望了!不管我们成立第几中央, 只要树的还是共产党的牌子,而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那么,共产国际的指 示对中共就有着绝对的约束力,我们不能不有所表示。当务之急是急谋党内统一。”

张国焘所做出的第一个表示是对朱德的态度有所缓和。红一、红四方面军分离后,红军 总部的通讯联络机构一直被张国焘严密控制着,朱德很难接触电报,更别说是电台。朱德与 陕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联系也就形如中断。直到这时,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指示传到川 康边,灰心丧气的张国焘对朱德的控制才稍微放松一些。

转眼间就是1935年的最后几天,新的一年到来了。在中国,元旦远没有春节过得热 闹,川康边大山中的元旦似乎根本看不出一点喜庆的影子。但在这年岁末的最后一天,朱德 的心情格外激动。晚8时,他致电毛泽东、彭德怀,提出:“我处与红1、红3军团应取密 切联系,实万分需要,尤其对敌与互通情报,即时建立”,并介绍了红四方面军掌握的敌人 调动情况,最后说:“你处敌情近况望告”。

这是朱德自两个方面军分离后,第一次以个人署名发给党中央的电报。

陕北,毛泽东接电后十分兴奋,立刻亲自起草一份长电。1936年的第一天,这封带 着陕北高原庆祝元旦鞭炮欢庆声的电报直接发到了朱德的手中。

毛泽东说:“本应互换情报,但对反党而接收敌人宣传之分子实不放心,今接来电,当 就所知随时电告。我处不但与北方局、上海局已发生关系,对共产国际也已发生关系,这是 大胜利。将红四方面军发展方针,随时报告中央得到批准。即对党内过去争论,以待共产国 际及党的七大解决,但组织上决不可逾越轨道,致自弃于党。政治局在共产国际指示之下, 有新策略决定,另电详告。”并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及所知道的国际国 内时局动向,向朱德作了尽可能详细的通报。

党内斗争形势发展到现在有了根本性的好转,毛泽东认为该是解决张国焘问题的时候 了。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 指出:张国焘最近在红四方面军中成立他自己的“党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革命 军事委员会”、“团的中央”,这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责令张国焘立刻取消 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反党的倾向。并决定在党内公布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 治局在俄界的决定,使全党了解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真相。

公布了这个决定后,对处理张国焘的问题十分慎重的毛泽东,仍担心部队会有什么不良 反应,他在1月底没有再进行别的行动,而是耐心地等待在瓦窑堡,倾心听取来自各个方面 对中央关于处理张国焘问题的意见。1周时间过去了,各部队反映上来的情况说明,中央对 张国焘的处理得到了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拥护。如此这样,毛泽东完全放下心来,他的神情顿 时大放光彩。

毛泽东于1月31日从瓦窑堡经延川到达延长县城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在延长主持召开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进一步讨论红军战略方针和东征战役问题。此时的毛泽东,他的 心情非常愉快,在处理党内斗争和对国民党军作战上,他最喜欢做和擅长的还是愿意驰骋于 真枪实战的沙场。因此,在对张国焘的问题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后,毛泽东如释重负,决定亲 率红军奔赴抗日前线。

2月2日(农历正月初十),北国万里雪飘。一支百余人的“商队”离开延长向黄河岸 边进发。“商队”中的“老板”,穿一件青布棉大衣,一双旧棉鞋,有马却不骑,拄根树棍 走在队伍前面。他不时抬头望着多姿的壮丽山河,赞赏着大自然的精美杰作。这“老板”不 是别人,正是指挥千军万马进行东征的毛泽东,此刻他正在率领“中路军”向前挺进。一幅 波澜壮阔的出师作战计划,在他胸中运筹形成;一阙千古绝唱的词章,同时也在他胸中酝酿 诞生,用那根树棍点点划划镌刻在千里冰封的大地上。

率红军东征的毛泽东于2月5日来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这里东距黄河仅有半 天路程就到了。在袁家沟,毛泽东亲自部署和审定渡河东征的作战计划。连日大雪,遍地银 花。7日,天空放晴,毛泽东身披大衣,踏着积雪,来到黄河岸边观察敌情。目睹雪中壮丽 江山,面对滋润哺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黄河,毛泽东不禁感慨万分,兴意盎然,连 日来的欣喜和兴奋一下子喷涌而出,化作诗情壮志。当夜,毛泽东在清涧县高家湾挥笔写下 了气壮山河的咏雪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随着这激荡人心的优美旋律,10天后,毛泽东庄严地发出震憾中外的“为实现抗日, 渡河东征”的战斗号令。红军挥师东指,胜利的歌声传遍大河上下,揭开了抗日救国新的一 页。

同是雪花飞舞中,川西大雪山下的张国焘在接到来自陕北的电报后却再也稳不住阵脚, 他急忙在红军总部驻地任家坝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的决议。徐向 前态度鲜明地支持中共中央的决议和朱德关于谋求党内统一,放弃川康根据地北上抗日的观 点。

陈昌浩的态度也有较明显的转变。一些原跟随张国焘跑的人也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

张国焘倾刻间成为“孤家寡人”。

1月24日,陕北的张闻天致电朱德,电称:“党内统一一致,才能挽救殖民地危险, 才有利于中国革命。接读来电至为欢迎,兄与国焘兄均为党内有数老同志,此间同志均敢尊 重态度。弟等所争持者为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之最高原则,好在国际联络已成,尽可从容解 决。既愿放弃第二党组织,则他事更好商量。”

张闻天在电报中还以温和的语气相商:“兄处组织仿东北局例,成立西南局直属国际代 表团。暂时与此发生横的关系。弟等可以同意。原有之西北局、北方局、上海局、南方局的 组织关系照旧,对内对外均无不妥。特复。”

同日,张浩再次致电张国焘:“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认为“中 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来电明确表示不承认张国焘自立的“中央”,而要他成立西 南局,指示:“对中央原则上的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

如寒风中之衰草的张国焘接电报后整整3日关门闭户,他是很不情愿地就此认输。

“他毛泽东和共产国际有什么特殊关系,这个湘潭的泥腿子大概连面包还不知道是方的 还是圆的,又有什么可以通天的本事?”张国焘虽是见大势已去,但仍欲作最后一搏,他把 床板拍得“嘭嘭”响:“我张国焘既然骑不到毛泽东的头上去,起码也要争个平起平坐。”

于是,1月27日,把脑袋都考虑得生痛的张国焘一个骨碌跳下床,致电陕北的张浩, 表示“一切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可考虑成立中共西南局。但有一个条件,要求陕北的党 中央“和此间同时改为西北局和西南局”,“原则同意”中央路线,作出了急谋党内统一的 姿态。

张闻天在看到张国焘的电报后,当即代表中共中央拟写复电,坚决拒绝张国焘的“平起 平坐”要求,指出这和“第二中央”仍没有什么两样,严厉批评张国焘仍采取对抗中央的顽 固态度。

电文传到毛泽东的手中。此时的毛泽东已没有张闻天那样激愤,他的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