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汽车超级读本-3 >

第302章

汽车超级读本-3-第302章

小说: 汽车超级读本-3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和高远。 
    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突破9000万吨,同比递增31%,进口原油占国内原油消费量的比重达到36%,而燃料油的进口比重高达53%。这些数字足以支持上面的表述,另外还有一个事实可资佐证:2004年1月,长期韬光养晦的中国政府,罕有的向中东地区派出特使斡旋。更进一步的引申是:全球化并不遥远,它首先莅临你的油箱,其中至少50%的汽油,来自挪威近海,沙特的腹地,或者尼日利亚金色的沙漠中。 
    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过去几年里的油价: 
    1:1998年到1999年,京都议定书签订,辅以全球性的滞胀压力,油价曾经达到惊人的8 。5美元。 
    2:1999年到2001年,美国经济复苏并退出京都议定书,俄罗斯成为OPEC观察员,以及对千年虫恐惧等因素,推动油价回到30美元的高位。 
    3:2001年,以色利温和政府执政诱发的中东和平预期,911事件作为一个重要拐点出现,出于对美国经济恶化的担忧,将油价送回15美元。 
    4:2002年到2003年,布什政府命令充实战略石油储备,委内瑞拉政局动荡,普京政府成功镇压石油巨头,然后是伊战,在萨达姆拒绝出走的那几天里,油价回到33。75美元高位。 
    5:2003下半年至今,伊战的势如破竹曾经使油价短暂回到25美元这个皆大欢喜的价位,而活捉萨达姆之后,并没有如既往的经验般转身下跌,所有的分析家不约而同的嗅到了新的需求在暗自涌出:中国正在过热的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提出的巨大需求,伴随伊拉克民间武装的小股反抗,一举将油价推到5日7日的40美元重要心理底线,而今夜,2004年6月23日,在OPEC宣布7月1日增产,巴西增产,尼日利亚增产,委内瑞拉增产,卡塔尔新增探明储量等利多消息纷至沓来,仍然维持在交投活跃的37。45美元! 
    在所有官方媒体鼓吹的国际舞台的中国影响力中,中国市场对国际油价的左右是比较实在的一个。2003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由中国贡献。而2003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新增的巨大需求在OPEC今年2月250万桶大幅限产的配合下,油价的上涨看来没有什么深奥的答案。我们耳熟能详这样的说法由于经济总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权重,美国经济打个喷嚏,全世界跟着感冒。现在,至少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国的喷嚏比任何时候都要响亮,足以令所有的市场参与者置身流感之中,虽然自身也许要付出肺炎的代价。 
    40美元在以往的油价曲线图上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点。历史上每次需求上涨的压力最终都能够通过扩大供给得到消解。全球的政治力量容忍了OPEC这样的价格同盟存在,但是决不容忍40美元以上的油价拖累各国的经济。而这一次的40美元平台存在了100天之久,并且出现了这样几个意味深长的事件和数据: 
    一:截止今年5月,在31到40美元的价格区间,美国的石油进口不降反升,并且,没有如以往一样,有内阁级的官员对OPEC提出警告。 
    二:OPEC事实上停止了2000年开始运行的自动调节油价机制,而仅仅在6月4日才宣布从7月1日起,增产200万桶,8月1日起,再增产50万桶。这个增产措施并没有给油价提供平顺的下降通道,20天之后,油价依然盘桓在38美元附近。原因是,这个产量只是恢复到今年2月13日的水平,而2月12日的油价,已经高达33美元。 
    三:路透社援引摩根斯坦利的分析预告称:第二季度,全球经济继续保持明显的增长迹象。请注意,这个增长是在34到40美元的油价中实现的。 
    四: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勃兴除了高增长,还具备低能耗的的特征。有数据证明,2003年美国的GDP每增长一美元所消耗的石油仅为1971年的50%。2003年石油进口占美国全部进口的3。77%,而1971年的数字是16%。 
    答案渐渐清晰了:世界的确在改变,全球经济对40美元的油价已经具备了初步免疫力!更具体的表述是:目前的高油价,并不是历史上经济下滑的先兆,而是良性增长提供的对限产,对复杂的中东局势,对中国喷嚏的承受能力。  
    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对国际油价上涨的调价效率远远高于对下跌的调价效率,因此,国际油价的起落将直接决定我们的汽车使用费用。那么,回到基本面上,试着分析一下下半年的国际油价。 
    首先,我们要确认40美元的油价是建立在基本面的基础上。是理性的。 
    其次,我们要澄清下半年潜在的供给增长,目前可知的大量供给包括: 
    一:如果移交政权顺利,全球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将重返国际市场,伊拉克已探明的储量为112亿桶,战前平均日产250万桶。 
    二:伊朗对外资开放16个油田,预计今年10月开始产出原油。 
    三:OPEC闲置产能数字惊人,其中沙特闲置日产100万桶,这意味着只要需要,沙特可以立即启动日产1000万桶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起到决定性的平抑油价的作用。 
    假如这三个因素全部奏效,那么40美元的油价是维持不住的。 
    但是悲观的声音往往更显深刻: 
    一:伊拉克新政府的执政能力被严重质疑。 
    目前,美军控制着伊拉克全部22个油区的1800个油井,而六月底美军撤出之后。旧政权的残余势力,少数民族武装,此起彼伏的遍地英雄和新政府的对抗无论如何不能过低估计,油井安全,输油管道的安全,等等,都对新政府的公信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严峻挑战,伊拉克能否重返国际市场还是一个不小的悬念。而复杂的中东局势也现实的威胁沙特石油设施的安全。 
    二:俄罗斯政府正在恢复对几大石油公司的控制,作为净出口国,普京政府对高油价的产生贡献卓越,它的石油战略就是控制供应渠道,分享高油价的甜美。 
    俄罗斯已探明储量高居全球总量的15% ,而OPEC的储量也不过34% ! 
    三:中国喷嚏仍然继续 
    虽然总理对经济软着陆保有信心,虽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正在奏效,但是,不能错误的估计这轮通胀和投资过热得到抑制会是即时的。经典公共经济学的模型和治理通胀的经验都表明,每次通胀的形成得到数据的证实,每次调控措施出台到真正的降温,都有9个月左右的滞后,这就是说,从今年4月算起,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明年一月以后,这轮通胀才会得到真正的疏解。 
    这意味着在此之前,中国需求依然存在于国际原油市场,进口数字不可能低于去年的9000万桶。而目前愈演愈烈的电力短缺,运力短缺,严管公路超载等,都将几何级数放大燃油短缺。路透社研发报告的预计数字是:2004全年,中国进口原油1亿4千万吨。 
    四:通胀压力美国也存在,而且和中国的基本同步。 
    上述的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将抵消尚难确定的增量对油价的影响,从而维持甚至加剧原油的上涨。这个预计也得到美林,高盛和国际能源机构的认可。只是它们的声誉比我的值钱,没我这么敢说。只是在研发报告中暗示,50美元甚至60美元的油价将直接威胁世界经济。  
    因此,预计下半年国际市场油价将继续上涨,而国内成品油市场将被波及,会出现今年的第三次大幅调价,建议储油票! 
    我希望我的预测会被证明是危言耸听,也不介意为这个预言大丢老脸。我们已经习惯于一个日益市场化的环境里享受物美价廉。但是,对石油这类不可再生资源,一般的价值规律是不能解释的。最近还有个关于燃油的研发报告转告给大家,这应该是个乐观的消息: 
    摩根斯坦利首席能源科学家 J 费奥彻 为路透财经供稿称:油价每上涨10美元,对燃油替代技术的投资就会增加一倍。在外部环境定量的前提下,即使存在环保代价,25美元的油价也是最经济的,会令所有的替代技术显得成本过高而难以研发和推广。而50美元的油价会加速推动投资进入替代技术产业。75美元的油价会使替代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而100美元的油价将在一年时间里绝迹汽油发动机! 
    上一个关于油价的帖子是可不可以不勇敢。写完之后,留意了一下燃油替代技术的报道:双B的氢燃料已经上路了,两田的混合动力也即将成型,还知道了比亚迪,知道了王传福,。1992年,教父级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就质疑东南亚的发展模式,脱离技术创新,建立在高负债和裙带资本主义基础上的高增长,会被地产富豪拖到全面的金融危机中。1997年,这个质疑被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证实了。 
    胡润版中国富豪榜中,70%是地产出身。地产富豪除了贡献裙带资本主义和天杀的房价之外,对跻身全球化的中国经济没有建设性的帮助。光荣与梦想属于王传福这类富于远见卓识和技术敏感的企业家,虽然在技术上,比亚迪的思路未必最优和成功,但是,他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的素材,这种精神促使他们远离与女明星的烛光晚餐,在行动中,为进步提供可能!     
    七成消费者认为税费过重 车市破冰尚待环境改善  
    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1/20,但同类汽车的价格却为发达国家的1。5倍,甚至2…3倍。消费者对这个消费倒置情况的反映体现在一项调查中,逾7成的消费者认为汽车消费税费太重,45。2%受访者认为车价太高。因此,不少消费者的结论是“目前购车还没到时候”。 
    今年6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转机的月份,他们期待着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和北京国际车展的举办能够扭转今年前5个月的车市低迷。然而,价格战还是火药味浓浓的,一次次地把汽车销售的严峻现实摆在厂商面前。这就不能不使人对近期车市的希望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消费着认为目前汽车消费环境总体上在改善,但是某些方面改善很小,或者说是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让很多消费者感到不满,故而认为目前购车时机还不成熟。 
    另外,最近上海市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对来自社会各方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汇总统计,对225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情况直接反映购车需求,收入高于15000元的家庭购买汽车的愿望占50%以上,月收入在3000…15000元的家庭3年内有购车愿望,这部分群体占25%,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也有5年内买车的打算。 
    从打算购车者的年龄段分析,一年内有购车想法者以25…35岁居多,3年内有购车愿望者在25…60岁各基本年龄段都超过30%(均占各年龄段之首),而5年内有购车打算的多为现今25岁以下的年轻人,反映出汽车消费的潜在形势。 
    在问及消费者不满意的方面上,71。8%的消费者选择的是税费过重,选择车价过高的只有45。2%,选择交易手续复杂和道路建设滞后的分别是34。2%和27。4%。可以说,税费是消费者眼中的重中之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税费下调比车价降低更为紧迫。 
    解读以上这一组并不枯燥的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