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汽车超级读本-3 >

第239章

汽车超级读本-3-第239章

小说: 汽车超级读本-3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觉地便和汽车联系在一起。 
    1985年中国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汽车博览会;1993年在北京的汽车展览会上,“香车美女”的概念终于由西方引入中国,在中国便出现了“汽车模特”这一新名词,“汽车模特”从此为中国汽车博览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车展业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私换车标年检通不过 菱帅挂三菱车标两败俱伤  
    在汽车的世界里,车标承载着汽车制造者太多的智慧,它是汽车的灵魂,彰显着汽车的品质:德国的车标严谨,美国的车标气派,法国的车标浪漫,日本的车标精致……随意更换车标仅仅是个性追求吗? 
    现象:不少车标是“挂羊头卖狗肉” 
    近来,偶然看到马路上跑着的吉利、夏利,屁股后面却贴着丰田、宝马的标志,甚至有一辆吉利车,后面贴上了奥迪、丰田、宝马三个车标。从后面看,的确增添了些富贵气儿,不过对车有点知识的人,一瞥就能洞悉其原本面目。据说换车标如今是一种“时尚”。 
    车标商这个行当的出现可谓是顺应市场,有爱慕虚荣的车主,就有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一装饰市场的小老板告诉记者,换车标是这两年的事情,特别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多是一些开“小车”的年轻人。 
    记者在北京西四环一家汽车装饰市场里打听,确有几家卖车标的,不过都没有摆在明面上,不知道是否与近来媒体频繁曝光该事有关。一家老板表示目前只有三菱的车标,小的20元一个,大的50元一个,当看到记者失望的眼神,老板立即说其他的车标也能弄到,只要你想要。问到哪里进的货?他说反正你不用管肯定是有人做这个工作的,例如旧的奔驰车,车标就没用了,就可以“抠”下来,新的也有,宝马的一个要300元。不过他这里的车标价格不过几十元,和车载小饰物同价。 
    恰巧进来一位也来询问车标的男士,记者问他为什么改车标。他说,仅仅是好玩,先过把高档车的瘾,也可以激励自己早日实现更新换代啊。也有反对声音,一位正在修车的谢小姐则表示,那样做更没面子,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你买的什么车别人一目了然,装什么装。 
    厂商:我们没办法制止 
    哈飞换成三菱的标,夏利换上丰田的标,奥拓换成奔驰的标……这里面有个规律,都是国产品牌“亲近”洋品牌。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我们自己的品牌弱一些,才会让车主感觉稍微欠点面子,借来别人的标志虚荣一把。从国产汽车生产商的角度看,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这属于消费者的个人行为,是他的权利,我们也没有办法制止。”语气显得很无奈。 
    被“侵犯”的品牌更是满脸的不高兴。“我们是不愿意看到没有经过允许带上三菱标识的行为,因为一个品牌意味着要对这个品牌的产品负责。如果非三菱品牌的汽车贴有三菱的标,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让人误会,影响我们品牌的名誉”,北京事务所所长远腾裕仁对记者说:“三菱有明确的态度,三菱商标必须公司许可才可以使用。” 
    他也表示,一旦发现,公司会采取措施:三菱会向工商管理部门反映情况,也会向有关的公司提出书面的抗议,同时要求销售公司加强自身管理。 
    后果:私换车标年检通不过 
    不少换车标的车主认为,这不过是追求时尚的个体行为,碍着谁的事儿了?然而这种行为还对交通安全构成一定的隐患。 
    有相关人士就认为,要是这种车出了交通事故后,极易误导目击者识别车型,对这种刚开始出现的“假冒”现象,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加以管理并制止。 
    广州已出现了一个案例,由于车主把新买的国产“哈飞赛马”在汽车装饰店里变成了“三菱”,而无法通过年检。因为他已经违反《机动车管理办法》:交管车标必须要与该车的型号相符,不允许挪用,一旦被发现,将依据国家有关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车主而言,时尚事小,而通不过车检就事大了。 
    在采访中,记者也从车标的贩卖者口中得知,有些车标的确是“偷”来的。一方面,这种行为损害了原车标车主的利益,另一方面,盗窃车标已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社会治安也造成不良的影响,更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及时制止。 
    反思:谁来维护自主品牌的“面子” 
    换车标表明消费者对我国自主品牌还不信任,虽然是小小车标的更换,却伤害了国产品牌开发商的自尊心。正如中国汽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贾新光说的,没见过“奔驰”换“红旗”车标的。 
    贾表示,“贴牌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引进的车型使用国产的车标,例如菱帅、威姿,车都是人家的技术,还用自己的车标,对品牌有一种认可;另一种就是贴车标,例如吉利换上丰田,夏利贴上奔驰,有恶作剧的味道,消费者的行为有可指责的地方,但是谁在卖这个东西才是根本的问题。” 
    “另外,品牌不强也是原因。我国现在只重视汽车的产量,品牌上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的生产厂家在品牌工作上也做得不够,品牌开发中有误区,尤其是知名品牌不多,优秀的品牌就更加稀少。” 
    的确,品牌要让人觉得有价值,品牌含着价值才能称其为品牌。品牌包含技术、文化和服务等等环节,各环节消费者都认可了,品牌也就逐渐“风光”了。一个品牌不仅要有知名度,更要有美誉度。穿名牌就显示着个人地位,开名车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不能指责消费者,因为商标不能卖,也不能随意使用,商标管理部门应该控制厂家、销售商等等一些行为。”贾指出解决的办法。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讲,你用了别人的“铭牌“,满足了自己的面子,又不给钱,不是违法啊?车标是品牌的象征,应该受到尊重。  
    迷失方向的大众 
    很显然,大众不仅在全世界市场上正处于衰退状态,在中国,这个大众产金蛋的母鸡,已经迷失了方向! 
    我想也许大众的德国老总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最近投入中国市场的这几款这么好的车(中低端的高尔夫,三箱破锣,以及高尔)就是卖不动呢?而高尔夫的降价,几款该款车的上市,正好说明了大众的困惑,因为它们实际上是真的不明白,市场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如果仔细想想就很明白了,大众在中国的成功除了最初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他们的魄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车型的选择,大众很明智的选择了中级车,至少大小在中国的市场上是中级轿车,无论现在我们怎么骂桑塔纳,但是不可否认,当时这款车作为最普及的公务用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起了不少作用的,随后,又推出了小一点的捷达,市场的定位,和使用的人群都很清晰,实践证明,这两款车的选择是大众近几十年内最成功的市场决策,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生金蛋的鸡,如果还不明白的话可以看看同期的另几个合资项目就非常得明白了(广州标致,富康),大家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富康这么多年了总是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其实最初的市场定位就出现了重大失误,作为公务车它太小气了,而作为家用车她又太超前了,而同期和标志一样他们选错了合作的伙伴,法国人是世界上最骄傲的人,同时又自负偏狭,他们没有诚心想和中国人合作,说实话,就连挣一把就走的心似乎都是懒懒的!结果他们为自己的傲慢无知付出的代价就是看着德国人在哪里数钞票,才想起自己才是起了个大早却干了个晚集。 
    所以大众成功了,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商业成功的的典范具有不可复制性,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奥迪,桑2000,帕萨特,都延续着成功,似乎中国就是大众的了,一切都变得这么简单,已经老旧了的车型依然在大把大把的赚着超乎寻常的利润,但是,大众出现了失误,而且从此一错再错! 
    这就是破锣,其实最初大众明白,在此之前他们在中国的车型还没有一款是适合中国人家用的,而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时代已经到来,所以应该尽快推出家用车型,但是他们却选错了车型,最要命的是定错了价格,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破锣太小,太女人气(要知道中国家庭的第一辆车一定是男的开的,虽不绝对,但至少在80%以上,),也太娇气,吃不得粗粮,干不得重活,维修费用却贵的惊人,小毛病却不少,这一切都告诉消费者,想好了,这是小蜜,可不是什么糟糠之妻,破锣完全不是中国人需要的家庭第一辆车(这也就是为什么解答这样的老车,在不断的改头换面之后,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原因)! 
    最重大的失误是破落的价格,正是因为破落的价格才使大众在中国市场是出于了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他太贵了!比捷达普桑都贵,比宝来,桑2000仅仅便宜一点点,这就造成了大众的价格体系很难变动,失去了灵活性,没有了应变市场的价格弹性,因为如果有一款车买得不好要降价的话,其他的车型就势必也要动,比如:桑2000的竞争对手应该说是最多的,车型也比较老,如果他要降的话就会直接逼近破锣,这样人们就会想:怎么桑2000竟会和破锣一个档次?抱来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就造成了桑2000这几年不温不火甚至是有点暮气昭昭,但价格就是死扛着(当然原因还有很多),最后只能是造成整个大众的价格体系的僵化,而且,当高尔夫上市的时候就发现,很难给高尔夫一个合适的定位,注意高尔夫的广告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有告诉你高尔夫是什么样的人开的车,这和其他大众车定位鲜明的特点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破锣贵,高尔夫只能更贵! 
    大众不是没想过补救,于是高尔出现,但是这又是一个错误!他想让人明白这是一款廉价车(尽管之前还信誓旦旦说:大众不会生产10万以下的车,似乎大众不知什么时候成了穿燕尾服的贵族了),所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能省的不能省都省掉了,车门也只有两个,哈哈!可价格就是不便宜,哈哈哈!真是笑活,没办法,我们大家就是不卖,因为,并不是只有德国人聪明!! 
    经过了这几年的折腾,现在大众终于知道,新车在中国不好卖,好卖的的还是旧车的改款,所以就有了现在不停的改款,但是,这又是大众的错误,而且是大错特错,不错,现在的改款卖得不错,但是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无论捷达,还是桑2000,大众认为这样的老爷车能和最新锐的日本车,韩国车,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世界上最新的车型抗衡多久,现在单一车型还可以年销15万辆,可是能够持续几年呢?2年?3年?还是5年?那么这之后呢?大众在中国准备拿什么来和其他厂商拚呢?实际上现在的大众是在吃老本,一旦老本不多的时候,嘿嘿!! 
    大众真的迷失了方向!  
    丰田凭什么“封”媒体的嘴 
    转自:SOHU新闻 
    近日,丰田公司一定在为自己成功压制了中国媒体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