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汽车超级读本-3 >

第204章

汽车超级读本-3-第204章

小说: 汽车超级读本-3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P把王工的话一一复述出来:10点和4点。听完王工的电话,H还在强词。见到这般情形,我开始给H上课:10点和4点,换个说法是10点20分,这种握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司机的身体、两只手与方向盘构成一个三角形,而你现在的握法组成一个四边形,谁都知道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你从开始就一直在水蛇过江,扭动再大点就是画龙了。 
    H一边在哼哈找词,一边依旧是大脚油门踩的PP嗷熬地叫,但总体速度并不快。晚上的高速公路,大车比白天要多许多,PP总是在加速减速再加速再减速中时左时右穿行在大车之间。在老P交方向盘时,行车电脑显示剩余油量可续航580KM,此时H才开出去30多KM,显示续航只剩390KM。 
    进入河南地界,又是一片雷雨区,而且比河北境内的雨更大风更逛。路况也越来越差,许多路段拦着长长的隔离带,只留一条车道,有些甚至要转到逆行车道行驶。就这样,大车压着小车,小车咬着大车,时速在20~30KM之间,高速公路发挥着连普通公路都不如的效能,但路费依然一分不少,想来着实让人气闷。 
    然而,车过鹤壁,高速公路接二连三的出现的怪象不只是让人气闷了。 
    第一件,黑灯瞎火的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家伙,它占去了一个半车道,待PP靠上去才发觉是拖拉机拉着严重超宽超高的麦秸竿,黄黄的,一个堆着的巨大的草垛,第一次见到的高速公路一大怪!再往前开,接二连三有好几十“垛”。 
    它们是怎么进来的? 
    要搞清楚它是怎么进来的,不妨做成智力测验题: 
    1、 入口处的管理员睡着了 
    2、 买通入口处的管理员了 
    3、 把入口处的管理员灌醉了 
    4、 飞进来的; 
    5、 市长特批的(不对呀,他没这个权) 
    第二件,新乡附近,几次看见中心隔离带有人走动,在月黑风高之夜,这种情景给驾车者带来的惊心可想而知,这可以算高速公路第二怪; 
    第三件,车过新乡,进入郑州界,高速公路突现平面交错路口,京珠高速在河南省会郑州出现断裂,原来这里仍是国道。记得宣布京珠高速全程通车至少是5年前的事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高速公路第三怪? 
    在时针指向2:30时,PP进入郑州市区,小C也从机场赶到了约定地点,我们几乎都精确地比预期推迟了3个小时。 
    准备在附近找宾馆住下,第二天上午再赴洛阳。 
    宾馆的接待说只剩一间三人房,只能住三人,我们说可以挤,但接待说,四个人绝对不行,后半夜了来租房,谁知道你们四人会做什么,一会儿警察还要夜查。听到这里,我们又好气又好笑,原来把我们当赌徒了。“走!”我大声说,“现在就去洛阳。” 
    其实大家都已困倦,H自告奋勇说不算很困,他来开车。他一开车,我话就多,未开出200米,H连做两个‘严重错误的动作,一是停车时用左脚去踩离合起(出发前试车时,特别强调,任何时候不能出左脚),结果踩到刹车踏板上,凭空来一个紧急刹车,给我们来了个惊心动魄;二是停车不靠路边,停在了行车道上。虽说这是后半夜,但我们的车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来往车辆不算少。急得我禁不住说了几句。 
    我的意见H向来是要唱反调的,否则就不热闹。小C听着觉得过瘾,乘机要给大家讲故事,他说记不清故事的题目了:有一个年轻人,到一个地方觉得那里的人走路姿势优美,于是就学了起来,学了一阵非但没有学会,还忘了以前自己是怎么走的了。我们三个都禁不住哈哈大笑。小C 以为我们听他的故事讲的有趣,而我们三人笑的是:2个小时前,我问过H,邯郸学步与邯郸的关系,H没有回答的内容,小C在2个小时后以“记不清故事的题目”这样的方式巧合出来,我们为这种巧合而笑,发自内心的笑。 
    古代的寓言,言简意赅留给后人一个四字成语,而我们在这样一个既是工作又是消遣的夜里重新作了演绎,不自觉地成了寓言的主角,古人的智慧让我们彻底折服,奔波的疲惫和辛劳在笑声里烟消云散… 
    H已经“不会走路”,200M后由我继续,老P在给郑州的弟弟打电话问路,小C在看地图,两人都在找去洛阳的高速公路入口。 
    时已凌晨3点,去洛阳的路标清清楚楚。出了市区,正在得意之际,突然发现前方修路,停着不少车,司机们都在问路,我们问清楚后就开始绕圈,10分钟后,PP回到了刚才问路的地方,再问,再绕圈,比头一圈绕得大一些,又是10分钟,PP第二次回到问路的地方,看看时间,将近4点,糟糕,正是鬼打墙的时候了。我们四人立即感到问题严重,传说的事今天遇上了,一时不知如何破法。关键时候还是H有招:打开车窗,合唱《东方红》,宣告天已大亮,看它撤不撤墙?此法果然奏效,我们开始第三次绕圈,15分钟后PP已经上了开洛高速公路向着洛阳飞速前进。 
    开洛高速路况相对不错,不过也有一些路段在修。四个人,三个在打呼噜。这磕睡有一个特点,就是近距离传染性特强,有点类似“非典”。在三个不同音韵但节奏很强的呼噜声伴奏下,我也哈欠不断,还不时出现意识中断。仅剩的一点理智告诉我,大脑已彻底疲劳,需要及时休息,否则…这东西不能假设! 
    天色微明,洛阳出口已在眼前,为安全起见,我把PP开进了离洛阳最近的服务区。刚一停下,三人不约而同都醒了,这恐怕也是磕睡的特点之一:你开着的时候,他们睡的很香,一旦停下,不叫自醒。 
    XDJM还记得自己躺过的摇篮吗? 
    四、遇险 
    三人睡眼惺忪,以为已进洛阳。我说,这里是服务区,洛阳近在咫尺,大家继续睡,睡2小时再进城找宾馆。大家一致同意。刚合上眼,H来劲头了,他说由他开车,马上进城。我不同意,可他硬坚持。我说,你一动车,我就睡不着,我得看着路。不待说完,他已强行启动,车子驶离了服务区。 
    “我因为常见一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高中课文鲁迅小说《祝福》里有这么一句话,那时对这句话一点不解。几年以后遇到了一件事,而在发生那件事之前的某个时候自己隐隐有所“料”,但这种所料又被所谓理智的愿望否定掉,待到事情真的发生了,才猛然想起,鲁迅的话原来要表达的是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 
    H的这个举动,我再一次重现了类似的心理活动过程。不到20公里路程,出现2次大的惊险。要告诉大家的是,2次都到了十分危险的边缘。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安全到达洛阳,否则我就不能坐在电脑前给大家写东西了。 
    事情已经过去,描述发生的过程于事无补,我也不再关心当时H现场处理应急的对与错,但我却对事先再次隐隐所料的事情不能释怀。古人创造“冥冥”一词来表达这类事,今人用“时间隧道”含糊其词,几大宗教的起源与传播是否与此类现象相关?老子用“道可道,非常道”想把他已经知道的玄妙表述清楚,释迦牟尼用27年苦行而深得天机,孔子在问道于老子后也明白了未来世界的样子,鲁迅用他非凡的语言天才以多重复合句精准地描述这一过程,而爱因斯坦在他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里用科学方法第一次向人类宣告,时空关系与我们的常识相去甚远。 
    但哲学家却把这简单地划分为物质和意识现象,我对此持保留意见(以后有机会专论)。 
    五、洛阳 
    我对洛阳的了解只限于历史教科书上提到过的“九朝古都”,至于哪九个朝代向来没有搞清过。此次来到洛阳也只是走马观花(其实开着PP,比“走马”还快),在连睡带醒加在一起不到28小时里,洛阳留给我很好的印象,想要知道这印象的究竟,请跟我来— 
    1、 问路。因为是第一次,手头又没有洛阳地图,要去“小浪底宾馆”投宿,我们连续问了好几个路人,每个人都热情(象对待熟识的朋友)指路。 
    2、 行路。洛阳的街道与北京相比不算宽阔,但有两点好于北京,一是路标指示清楚,二是机动车行人都比较规矩,没有见到抢道、闯灯等现象。还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洛阳市区禁鸣喇叭,在我开车所经之处,唯一听到的一次鸣号,是由自己的习惯驱使下造成的。 
    3、 洗车。这次长途驱车洛阳,算上头一天去天津的时间,从17日早晨6点到18日早晨6点,总用时24小时,总里程1144公里,一路上PP在雨里水里穿行,加之晚上众多的飞蛾昆虫纷纷撞车自杀,海豚色的PP已目不忍睹,洗车成为当务之急。我找到的一家洗车场是手工洗车。我在北京去洗车场洗车已超过10年,总的来说,对大部分洗车场的服务是比较满意的。但这次洛阳洗车,我的感觉是不仅车被洗得干干净净,心里也被洗得舒舒服服。洛阳的这家洗车场和北京最好的洗车场(只就我去过的)相比,要让我打分,我会打出100:59。 
    六、发现 
    如我在题记里所说,在不到28小时里,有了惊天发现,我所谓的惊天其实缘于我先前对洛阳的无知。诸位如对我的无知有兴趣不妨再花点时间往下看看。 
    1、 洛阳是儒、释、道三教的源头 
    道教:《史记》说老子做过周室首藏史。西周自成王始,在洛阳营建都城,延至东周,洛阳一直为周朝都城。就是说老子是在洛阳做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据考证,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那时写成的。 
    儒教:孔子是鲁国人,他原先在鲁国只做过帐房、畜牧场长及吹鼓手。真正成就孔子的学说的是孔子去了一躺洛阳。《史记》云,孔子曾“适周问礼”。问的自然是周礼。孔子顺便问道于老子,虽然老子言语不多,爱答不理,但同为圣人,孔子仅从老子的片言只语就已深受启发。 
    佛教:说佛教的源头在洛阳显然不合事实,释迦牟尼是泥泊尔人,那时没有这么个国家,属于古代印度(其实也不定属于谁的,要是西玛拉雅低那么二三千米,这佛教起源,嘿嘿,不好说啰)。佛教真正发扬广大是在中国,自西汉未年传至中国,几度曾为国教。而洛阳是佛教落脚生根之地,这有洛阳的白马寺和龙门石窟两处古迹为证。 
    白马寺建于公元68年。公元前2年,第一批佛经是有一匹白马千辛万苦驮着回来的,因而立寺。唐僧(不是TOM论坛里发老骚骂街的和尚)西天取经是500多年以后的事了,他是洛阳郊区人,他取得的佛经最多,不过他的徒弟悟孔,八戒和沙和尚功不可没。他回到东土后就把佛经藏到白马寺里专门翻译(那个难译呵,就别提了,反正翻译过来的经文现在读着也是蛮难搞懂的)。 
    没有时间去白马寺是这次洛阳之行的一大遗憾。不过抽出半小时与小C一起去龙门石窟一游也算与佛有缘了(老P和H都说去过多次,就在车里睡觉)。 
    龙门石窟,里面除了佛像还是佛像,大大小小,多得数不过来。石窟凿在龙门山上,山脚下伊河水静静流淌,河的对岸也有一座山,两山夹侍,古人把这叫“伊阙”,是隋炀帝念着觉得不上口,把它改成“龙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