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赢商 >

第8章

赢商-第8章

小说: 赢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之类似,被称为“日本国酒”的日本清酒是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方法。1 000多年来,它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品,无论是在大型宴会上,还是在结婚庆典上,抑或是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你都可以看到清酒。日本人常说,清酒是上帝的恩赐。然而,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没有清酒的。为了使“浊酒”变清,人们想了各种办法,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途径。
  当时,在大孤有一个名叫鸿池善右卫门的小商人,以制作和经营米酒为生。一天,他与仆人发生了口角。仆人怀恨在心,晚上把炉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内,想让这批米酒变成废品。
  但是,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早晨,鸿池善右卫门到酒厂查看,发现原来浑浊的米酒变得清亮了。再仔细观察发现,桶底有一层炉灰。他敏锐地意识到炉灰有过滤浊酒的作用,于是立即进行试验、研究,经过数次的改进后,终于找到了使浊酒变清酒的办法,制成了后来畅销日本的清酒。
  

2。 成功就在一念间(2)
看起来,鸿池善右卫门是在灵感乍现的“一念间”酿成了清酒。然而,这种灵感却离不开他的长期思索。因为他一直对米酒的浑浊引以为憾,总在想办法能让米酒变清亮,所以当他发现浊酒变清时,第一感觉就是酒里的脏东西会对酒有沉淀功能,而根本没想去追究是谁在酒里放了脏东西。
  成功似乎并不是非常偏爱那些运气好的人,在它背后是思想累积的过程,而并非只是神灵的恩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 悟性:赢家的通行证
灵商把人类所有的智力整合为一体。在智商、情商等方面,人类都远远高于其他物种,但是最能充分证明人类智力错综复杂性的是灵商。
  其实,动物也有一定的智商、情商,它们能够感知所在环境的情境,并且能够作出适当的反应;甚至电脑也具有智商,能够遵循规则。然而,它们并不像人类一样具有灵商。灵商最杰出的品质,在于它的思维转换能力。这种转换能力集中体现在悟性上,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在世界田径场上,刘翔无疑是一个神话。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他以12秒91的成绩追平了世界纪录;2006年7月,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上,他又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的世界纪录,从而创造了历史。
  中国体育的强项,历来集中在乒乓、游泳、跳水等项目上,但是在有“体育之母”美誉的田径场上,我们的力量却是薄弱的。在刘翔之前,奥运跑道上还从来没有一个中国男人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因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人们都对刘翔的成功之路好奇不已,很多人猜测他肯定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刘翔的答案有点出乎意料,他提出了了三个要素:好教练、好悟性、好对手。
  “比如说跨栏,我靠的是教练的方法,还有就是天赋。”刘翔这样说。
  对于运动员而言,天赋有两种,一是身体条件,另一个是悟性。作出成绩,不仅要靠身体优势。先天的身体优势并不等于成功,有些项目单靠蛮劲不行。体育运动其实也是讲究动脑子的,身体和大脑完美的协调才会取得好成绩。
  刘翔的悟性很高,教练教的动作他总能最快学会。他是一个天才的运动员,但并不是靠拼命训练才成功的人,甚至在训练过程中还经常偷懒,这与其他冠军大不相同。别人常常用“古灵精怪”来形容他,玩性十足的刘翔,在训练时常常表现得漫不经心。教练让他跑五圈,他不会多跑一圈,甚至还会少跑一圈。即使在备战时期,他的训练量也从原来的每天四五个小时缩短到两三个小时,而且跑两圈就休息会儿,找人聊聊天,四处转转。这种“偷懒”的训练方法,让刘翔一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竞技状态,连续在奥运会、国际田联大奖赛上连创奇迹。
  从思维方式上讲,悟性是一种跳跃性思维,一种发散性思维,一种逆向性思维。任何事物从来都不是孤立的,那些各个领域的赢家们通常都是融合各种有利因素,吸纳各种类似成功案例的精髓,整合而成,为己所用。比如,在读报刊时、在看电视时、在与人闲聊时、在休息时、在旅游中,甚至在洗澡时,我们都可以将许多眼见、耳听、心想的东西联想到自己的计划、行动中——这其实是“触类旁通”,也是“悟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林先生是一个武侠小说迷,同时也是一个红酒经销商。一天,他读云中岳的一部小说,发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胜利永远属于勇于攻击的人,能守的人必定能攻。”看到这里,他忽然有茅塞顿开之感。近几年,在普通百姓眼中曾经属于舶来品、高档消费品的红酒,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当时,林先生正面临市场上众多竞争者的合力打压,他小心设防,步步为营,但是市场份额却日益减小。在读完那段话后,他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市场之所以日渐萎缩,经营陷入窘境,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太过于保守了。很快,他下决心改变以前的经营策略,采取“以攻为守,步步紧逼”的营销策略。这一举措迅速有了明显的效果,林先生不但夺回原有的市场,也由此奠定在当地市场的权威地位。
  不仅是营销,在任何一个领域中,N多的技巧、诀窍和真理都是从其他的行业、领域中得来的。所以说,触类旁通的悟性才是赢家立于不败的法宝。
   。 想看书来

4。 灵商的四项修炼(1)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写道:“任何人的心灵都是一部精巧灵敏的电台,随时可以接收上天所发射给我们充满智慧和无限价值的信息,这就是被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它往往灵光一现,不太引人注意。但是,依然会有人死死的拽住她的衣裙不让她离去,直到她把人生的智慧和无限的价值赋予拽住她的人。任何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必须有灵感的火花将其点燃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使自身巨大的潜能变成人生的价值。”
  可见,灵性可以助你看到事物后面无形的精神因素。灵商的先天性很重要,但先天并不能决定全部,后天的修炼也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的四项后天修炼,对你而言,也许是至关重要的:
  (1)学会换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使你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常规思维不一样的行为决策。变则通,通则灵。常规思维会限制我们的视野,尤其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常规思维使我们无法摆脱困扰,除了造成心理上的困扰,还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因此,我们要从生活自身的逻辑出发,学会变通进取,换一种立场和角度看问题,从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革。
  (2)获得有益的知识
  有效的学习能力,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我们通过学习开发大脑潜力,吸纳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和资讯。实践证明,企业或个人凡是通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等提高学习的修炼,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重焕活力,再铸辉煌。提高学习力,读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能人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
  此外,必须跟成功者在一起,模仿成功者的精神,拷贝成功者的心序。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如果看见别人做出令你心羡的成就,那么,你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代价,也能做出相同的结果来。有效的学习,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他人的成功里汲取经验。
  (3)提高领悟力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你不仅要会学,还要勤思考、会领悟。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与理论统统变成自己的东西,通过不断领悟,让自己的经验与理论日臻完善与成熟,由外而内从根本上升华自己。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悟性和韧性。”灵商高的人能够在工作中明白很多事理,感悟到书上掌握不到的东西,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思考的过程,促成你一次次灵感的飞跃。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思考、分析、储存知识、发展智慧、将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然而,迄今为止开发的智力活动只占人脑能量的很小一部分。科学家指出,一个人的脑细胞总量超过150亿,而人穷其一生只会用到其中的百分之几,像爱因斯坦、苏格拉底和爱迪生之类的天才,他们也只用了不到10%的脑力。人类的智慧仍然存在着无限可待开发的潜力。因此,你的悟性、你的灵商以及其他能力,都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训练获得提高。
  (4)保持危机意识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告诉我们“人要有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灭亡;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将遭到不可预知的灾难。
  未雨绸缪是一种好的思维习惯。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都会交上好运。因此,我们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有所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了危机意识,也许不能把问题完全消灭,却可以把出差错的概率降低。高灵商的人,永远知道在顺境中为自己找一条退路,在逆境中为自己找一条出路,谨慎行事,时时如履薄兵。在这样的危机意识下,更能激发灵感的顿悟,创意的诞生。
  

4。 灵商的四项修炼(2)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只野猪正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状就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也没有见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的时候,再磨牙就来不及了!”缺乏危机意识是最大的危机。在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你都要有以下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我要如何去面对、承受困难,如何去解决困难、渡过难关?我的健康有了问题,该怎样去面对病魔?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伙伴和爱人)背叛了我,我如何去应对发生的一切,如何去调整心理?世上没有“永久”的工作,一旦不幸失业了,我该怎么办?
  其实,“意外”并非只有上述几种,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有危机意识。尤其在一帆风顺时,更应随时把“万一”摆在心里。人最怕的就是过安逸的日子,在安逸中你会失去了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章首语  明星“过劳死”引发全民健康反思
从前,沙漠上有一支古老的游牧部落,长期迁徙,居无定所。但无论呆在何方,他们都有一个固定的习惯:每次行走了两天,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天!曾有外人不解地询问部落首领:“为什么你们要坚持走两天歇一天呢?”
  年迈的部落首领耐心地解释说:“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而我们的灵魂走得太慢,走两天歇一天,就是为了等我们的灵魂赶上来!”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赶路、奔波。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而上帝给我们的时间又太少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惦记着心目中的峰顶,走得太过匆忙、执著、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