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

第419章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419章

小说: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仅仅是在胡猜的样子,这就让不太善尔虞我诈的他有些发晕了。

不过再怎么发晕,郑克臧的旨意还是要执行的:“这些天,贵我双方在掘河与北进之间孰是孰非的问题上反复纠缠,委实有些本末倒置了。”

在欧阳和的示意下,作为副使之一的总督衙门谈判委员谢期生不紧不慢的跟对方交流着:“现在我朝愿意着眼将来,对过去的一切事体既往不咎,不知道贵使以为如何啊。”

喇可玛的副手、汉军正红旗出身的张顺清跟喇可玛眼神交流了一阵之后,随即点头道:“理当如此,若是一味纠缠于过去,恐怕不利于两国长久的和平。”

“那么为了两国的和平,请大清先交出河中,以示诚意。”谢期生看着不动声sè的对方,淡淡的说道。“这不是老生常谈,贵国本有撤出河中之意,为何不顺水推舟以取信我朝呢。”

“谢大人,你又如何知道我大清有撤出河中之意。”张顺清摇头道。“大人这话,往小了说有欺人之意,往大了说,就是讹诈了,贵朝从战场得不到的东西,又如何能从谈判桌上取得,这不是嘲弄下官与喇大人吗?”

“本官断无嘲弄二位使节之意。”谢期生皮笑肉不笑的一呲牙。“两位大人大概还不知道吧,最近几rì郑州、禹州等地纷纷反正,举义的将官已经被贵朝廷的意图供述的一清二楚,若不是基于两国和好之意,我朝的兵马已经开向河南府了。”

张顺清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是不出兵,还是出不了兵?”

“就算天寒地冻出不了兵,贵朝以为来年chūn暖花开之后,我朝还不能出兵吗?”欧阳和的潜台词很qīngchu,就算在清廷掘河中受到一定的损失,但夏军总体无碍,第二年一定还会继续北伐的。“除非贵朝廷准备连洛阳一线的黄河都掘了。”

“怎么可能。”喇可玛急忙否定道。“掘河乃是地方官所为,如今大阿哥坐镇洛阳,想来断不会容许有这样泯灭天良的事情再发生的。”

“原来贵方也知道掘河是泯灭天良啊。”华夏朝的另一位谈判委员丁重冷笑一声。“恐怕贵朝廷的大皇子不是不想掘河,只是因为洛阳地势较高,又有北邙山阻挡,掘河之后危害也不会太大了,所以这才不得不罢手的吧。”

“田大人这是臆断。”清廷谈判副使赵杰否认道。“是无稽之谈。”

“不管是不是无稽之谈,下官就请教几位大人,贵方到底愿不愿意交了河南以示诚意。”

对于丁重的逼问,张顺清反诘道:“我方让出洛阳,贵朝廷可愿意达成和约了?”

“和约自然可以达成,但交出河中只是先决条件。”谢期生毫不犹豫的顶了上去。“我方是同意以黄河为界的,一切的选择都在贵方手中。”

赵杰嘲笑道:“也就是说除了河南,贵方还要关中,真是好大的胃口啊。”

“胃口大不大是我朝自己的事情,但给不给可在于贵方。”欧阳和冲着喇可玛点点头。“几年前我朝跟rì本签订和约,当时主持的大人曾跟rì方使者如是说道,贵使只有允与不允两条而已,如今驸马也如此奉劝,一切都在贵使的一念之间。”

喇可玛裂开嘴,无力的挣扎了一番,最终不顾几个副使反对的眼神,应承道:“河中可以交给你们,但是现在不行,这天寒地冻的,数万兵马怎么撤出,须等到chūn暖花开之后。”

“好算计,到时候不但贵方已经迁走了大半人口,更有一条黄河阻隔,无虞我朝随后追击。”欧阳和鼓掌道。“不过不管你方迁走多少人口,只要你们愿意交出河南就好。”欧阳和虚张声势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来年三月,我朝十万天兵西进洛阳,若是不想两国兵戎相见的,就请在之前让出河南府来。”

“这么急迫。”张顺清差一点叫了出来。“还得容我们快马给běijīng及洛阳去信。”

“这是自然的是。”欧阳和轻笑道。“想来贵朝康熙皇帝会做出最明智的决定的”

胤禔是整个北撤方略的幕后推手,自然是不会反对将河南府交出去的充当筹码,而且他已经偷偷摸摸的把万余部队及数万人口撤出了洛阳,若是坚持到第二年的三月,他至少可以完整的带走几十万人,因此对于华夏朝的要求是不会拒绝的。

只是华夏除了洛阳之外还要求关陇,虽然这并没超出清廷的底线,但却意外的出现了反对者。事实上,当汉中大屠杀的消息随着北撤的清军传到关中之后,主持关中事务的三阿哥胤祉与四阿哥胤禛之间便发生了juliè的冲突。

胤祉认为胤禛的所作所为让清廷丧失人心,关中已经彻底不可守了,应该立刻撤退。但在从汉中返回的胤禛的角度看来,夏军的反应迟钝,再加上子午谷、斜谷、陈仓道等秦岭要隘已经被他摧毁,以五万多关中清军未必守不西安等地,没有必要匆匆忙忙的交出陕西,平白无故的加重关外屯垦的负担。

两个都手握圣旨的阿哥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使得陕甘总督席哈纳、四川总督华显、陕西巡抚丹岱以下众人无所适从,不得已只能把矛盾上交给远在běijīng的康熙来决断。

可康熙的旨意还没有传到,胤禛就说服了同样不愿意离乡背井的西省绿营诸将。

康熙四十四年十一月九rì,胤禛挑选三千jīng骑,以已经身故的一等jīng奇尼哈番赵良栋的次子赵弘燮为将,顶风冒雪奔袭平凉,将形同自立的平凉总兵马秉忠击败,从而震慑了离心离德的甘肃藩镇并振奋了川、秦两部绿营的军心。

平凉大捷的消息传到西安,胤禛得意洋洋的向胤祉表态道:“两省绿营军心可用,只要稍加振作,便可为朝廷守住潼关和秦岭,如此既能用秦省财力养川秦二军,又能以一省牵制两路海逆,可谓大利,如此大利又岂可轻弃。”

胤祉见到胤禛还准备向康熙上书,于是急忙劝阻道:“朝廷调回川秦并非是守不住汉中、关中,而是为了集中力量应对海逆,如此本末倒置,皇阿玛处也不好交代。”

胤禛是认死理的人,他回应道:“分化海逆等于朝廷集中了力量,再说,如今黄河南泛,海逆断无从东路北进之可能,其必陷入关陇而驱山西,如此,在河中弃守已成定局之际,守住潼关便是为朝廷调兵争取了时间。”

看到胤祉还要说些什么,胤禛笑着言到:“三哥也是忒过谨慎了,须知道充实关东须得循序渐进,像老大、老八一样一下子塞过去几十万人,北面也是吃得下才是,否则就不是助力,而是祸端了,所以守住西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有利的。”

胤祉的心思果然被带偏了,他想了想:“老八也是能干,不但从山西搞了几十万实屯移民,还为皇阿玛献了几十万两银子,这一来一去就是二份功劳,你我是比不上的。”

“所以,我们更要守住陕西,否则回京看他们的嘴脸,我是受不了这个气的。”

胤祉犹豫了一下,忽然问到:“老四,你是不是也看上那张太子的龙椅了?”

“三哥,我是准备做孤臣的。”胤禛又怎么可能在胤祉面前承认自己的心思,因此貌似真诚的说道。“其实老大才是最合适的,只是皇阿玛不喜他,所以三哥你还是有机会的,至于我,到时候,只要能让我清扫神州妖氛,留一个万世贤王的名声就好了。”

“万世贤王?”胤祉哈哈大笑起来。“铁帽子王也没有这么长久的传承。”胤祉当然也不会被胤禛的表态迷惑了,只是他要争那张位子不能没有人帮衬,所以他考虑再三。“老四啊,你想守住陕西的想法我看还是有些道理的,皇阿玛那里我可以帮你分说,只是”

胤祉拖着长音看向胤禛,胤禛当然明白对方是要他表态,于是他头一低:“三哥请放心,我和老八他们向来尿不到一壶里去,今后自然是以三哥你马首是瞻的。”

“老四你什么时候学会说这些个粗话了,”话虽如此,胤祉的脸上却出现了满意的神sè。“好吧,这次我就跟着你堵上这一把了”

从胤祉的府邸里出来,胤禛绷紧的脸上便露出一丝冷笑来:“三哥,眼睛老是盯着那张位子是没有好下场的,二哥可就是咱们的前车之鉴呢,现在老大也想明白了,乱世之中只有抓住兵权才是真的,可惜啊,你还糊涂着,不过这样也好,否则哪轮得到我出头呢”

533。心术

“这两个逆子。”紫禁城乾清宫中,正在翻看六百里加急送来的胤祉、胤祉两人联名奏章的康熙恼怒的咒骂着,唬得一众太监宫女一个个垂头凝息大气都不敢喘一个,唯恐自己成了这位圣君出气的对象。“其心可诛!”

也别怪康熙这么愤怒,要知道,胤祉和胤禛两人参与了皇子问策的全过程,是知道康熙为什么要主动从关中、河中撤军的。然而,两人从北京城这个笼子里出去后,转眼间就变卦了,很难说,两个人在这件事是没有私心的。

当然,人既然不是看穿一切的仙,自是都会有私心的,但有私心不要紧,关键是不能因私废公,将个人的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否则,上到国家,下到小团体都是不能维持的。

康熙相信,由道学家交出来的两个儿子不是不知道该取舍的。那么,既然知道取舍,胤祉和胤禛还敢上书提出这样荒谬的要求,那就不仅仅是试探自己心意那么简单的了,所以自己应该毫不犹豫的给予严厉警告。

因此康熙提笔在诏书上写道:“国家政策岂能朝令夕改,尔等此举可谓荒谬”

可是写到这里,康熙突然停下笔深思了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两子上这样大逆不道的奏章呢?康熙的目光随即落在悬挂殿中的天下舆图上。

这张舆图上相当大的面积已经被涂上了红色,这是象征着继承前明火德的华夏。

不过此刻的康熙并没有睱余去暗叹大好江山的沦陷,他的目光死死的盯在陕西边上那个对清廷而言异常重要的省份。没错,肯定是这么回事!胤祉、胤禛虽然窥视太子大位,可剑指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通过迁民实边拉拢了山西一省的胤禩。

想通了这一点,康熙一阵轻松,既然是皇子间的争斗,自己只管隔岸观火就是了。

不,不,不!康熙心思急转,他觉得单单隔岸观火还不够,必须再加上一把柴,如此才能火中炼金,从而挑出合适的继承人来,延续大清王朝在中华的统治。

于是康熙撕掉了刚刚书写的东西,然后慢吞吞的在纸上写了两道意思完全相反的诏书。

这两道诏书都是给胤禩的,其中一道写道:“贝子胤禩,纵容西省官员行残民苛政,着即由御前侍卫抓拿回京,交内务府圈禁。”

另外一道写道:“贝子胤禩,办差得力,着即晋为多罗贝勒,留山西协助善后。”

写完之后,康熙拿起后一道诏书交给内侍总管李德全:“这一道诏书交内阁明发天下。”

李德全领命而去,康熙随即冲着门外喝道:“传卜尔楞。”

一等御前侍卫很快走了进来参见,康熙命令道:“你带这份诏书偷偷去见老八,记得了,走得慢一点,最好等朝廷诏书明发天下之后再去见老八。”

卜尔楞应了一声,随后有些迷惑问道:“奴才除了传旨之外,还要做些什么?”

康熙没有立刻回答,压抑的沉默让卜尔楞还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

卜尔楞正在惊恐之中,就听康熙幽幽的吩咐道:“你什么都不必做,只要记得将诏书原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