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63章

燃烧的海洋-第26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想,如果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控制了台湾周边的国际航道,即便是规模有限的战略封锁都能搞垮日本。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日本就跟随美国,多次重申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利益。

随着美国逐步退出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防线,日本出于基本安全考虑,必然会积极填补美国留下的势力真空。

事实上,日本就是这么做的。

在西表岛建航空站、在与那国岛建海军码头,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台海,增强在西南战略航线上的军事存在。

相对而言,中日在钓鱼岛上的主权争端根本算不了什么。

日本对基本战略安全保障的要求无可厚非,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追求也很正常,因此双方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个矛盾,足以让双方兵戎相见。

美国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点燃导火索,让这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为了不可放弃的利益干上一架。

现在,这个时机成熟了。

年初的时候,钱德勒就嗅到了中日间的火药味,特别是在日本宣布增强冲绳群岛的军事部署之后。

侍机制造矛盾,把中日推上战场,不是钱德勒的决定。

这么重大的事情,国防部长也无权做出决定。

只是,钱德勒非常清楚麦克米伦的想法。

宣誓就职之后,麦克米伦做了很多事,但是美国的全球战略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选民已经对他感到失望。明年,新的大选将再次开始。在此之前,麦克米伦必须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才能获得选民的支持。

他要做的,就是引爆一场没有美国参与、却能给美国带来巨大利益的战争。

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这场战争,让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中国已经对美国的全球利益构成了切实威胁,从而用民众的意志来主导未来的美国政策,帮助他通过多项有助于增强美国战略实力的重大法案。

对麦克米伦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引爆中日矛盾。

只是,这件事绝对不能与美国扯上关系,不然美国就有可能卷入中日军事冲突。

麦克米伦把这件事情交给了钱德勒,因为出任国防部长之前,钱德勒是CIA局长,还是退役的四星上将。

按照麦克米伦的指示,钱德勒做了精心部署。

三月份,中国的情报船在钓鱼岛附近被日本海上警备厅的巡逻舰撞沉后,钱德勒向西太平洋派遣了一艘攻击核潜艇。为了掩人耳目,或者说避免扯上关系,这艘潜艇部署在夏威夷的珍珠港,而不是关岛的阿普拉港。

这艘潜艇只有一个任务:侍机在中日之间制造事端。

经过两个月的耐心等待,机会终于到来了。

“情报船事件”之后,虽然中国非常克制,没把集结的舰队派过去,只是在舟山群岛海域搞了一场特别有针对性的联合登陆演习,搞得台海局势一度火药味十足,但是中国海军没有退缩,而是把行踪更加隐秘的潜艇派往东海东部海域,监视附近的日本舰船,以及勘测海底地形。

日本也没有退缩,针锋相对的派去了潜艇与反潜巡逻机。

只是,这些对抗全在台面下进行,双方都没有大肆声张。

为什么要这么做?钱德勒非常清楚。

在局势恶化到必须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之前,中日都缺乏必胜的信心,或者都认为能够通过非战争的方式获得更多利益。更重要的是,军事层面上的秘密对抗,并没有涉及到双方的核心利益。

中国大搞军事现代化,已经使台海局势恶化。

早在二零一六年,刚当选的台湾“总统”李明奎就不顾退居二线的刘俊实反对,提出新的军火采购案,包括拿二百四十亿美元从美国采购一百六十架F…35A战斗机,并且重新提出采购常规潜艇。

中国军队在舟山群岛搞联合登陆演习,让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在针对台海。

结果是,四月份的时候,台湾“副总统”罗秉宽以校友身份回到耶鲁大学,趁此机会与包括钱德勒在内的美国高官会晤,正式提出新的军备采购计划,除了F…35A战斗机与常规潜艇,还提出购买美军退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并且花巨资为这些巡洋舰配备海基反导系统。

因为美国没有拒绝罗秉宽入境,所以中国还临时撤走了驻美大使。

台湾如此积极,自然不需要日本大动干戈了。

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只要台海问题激化,中国就不能盯住东海,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台海问题。

事实上,中国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在“情报船事件”后,中国的克制态度,就被认为是中国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台海危机的直接表现。

问题是,中国会在东海问题上退让吗?

说得更直接一点,台海危机能与东海争端分开吗?

有点远见的政治家都应该知道,台海与东海是分不开的,两件事具有内在关联,中国不可能单独解决任何一个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很有远见。

只要中国下定决心,而且具备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就会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决心上不成问题,中国绝对不会允许国家分裂。

至于军事力量,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中国空军与海军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陆军更加不用多说。

对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理由。

虽然从根本上讲,这个理由主要在台湾,而不是在钓鱼岛。只要中国坚持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不管日本占领了多久,中国都有理由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采取行动,把钓鱼岛夺回来。但是只要钓鱼岛问题恶化,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中国当局就会考虑同时着手解决台海问题。

退一万步,即便中国不在台海出手,日本也会让中国出手。

认清这一点后,钱德勒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

比如,在双方有争议的海域,干掉一艘中国潜艇、或者干掉一艘日本潜艇,或者同时干掉双方的潜艇。

反正,只要让双方认为是对方干的,就算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八日,这个机会到来了。

因为执行任务的秘密潜艇发回来的消息非常简短,所以钱德勒不大清楚实际情况,只能肯定,事发地点有一艘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还有一艘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而那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分别向这两艘潜艇各发射了一条特别制造的鱼雷,并且先后听到了两次较为明显的爆炸声。

也就是说,这两艘潜艇很有可能都被鱼雷击沉了。

更重要的是,这两艘潜艇在沉没前都没来得及浮上海面,也就没有可能发出消息。即便使用了通信浮标,发出的信号也受到了那架EC…135的干扰。短期内,中日双方都不可能搞清楚事件的真相。

要不了多久,双方就会剑拔弩张,在东海干上一架。

钱德勒没有耽搁时间,他得立即向麦克米伦汇报情况,然后让总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行动,使局势恶化。

在钱德勒看来,中日离爆发战争只差一步。

只要任何一方向前迈出一步,而不是双方都以克制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情,战争就会在真相浮上水面之前爆发。

战争爆发后,真相就不重要了。

第二十二章 谁输谁赢

钱德勒赶到时,麦克米伦刚刚吃完晚饭,正在翻看《华盛顿邮报》。

这个时候,是总统一天中难得的清闲时光。等他看完报纸,就得忙着睡觉。因为第一夫人去芝加哥参加公益活动,所以总统的晚餐很简单。如果家人在华盛顿,总统还会在晚饭后花点时间处理些家庭事务。

钱德勒很知趣,在外面等到总统看完报纸,才进了餐厅。

“将军,这么早就有事了?”

钱德勒点了点头,朝站在门口的特勤人员看了一眼。

“杰克,让我跟将军单独谈谈。”

特勤人员点了点头,转身离开餐厅,还顺手拉上了房门。

“发生什么事了?”

“刚刚收到的消息,中日恐怕要开战了。”

“是吗?”麦克米伦没有感到惊讶,似乎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大约五个小时前,一艘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在钓鱼岛以东数十公里处遭到袭击,在附近活动的一艘日本潜艇也遭到袭击。我们刚刚收到日本防卫省发来的消息,那艘遇袭的日本潜艇已经沉没。”

“沉没!?”麦克米伦的眉头跳了几下。

“应该是被鱼雷击沉的。”

麦克米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与我们有关吗?”

“没有,至少日本当局不这么认为。”

“将军,你这句话的意思是,中日双方会认为是对方击沉了他们的潜艇?”

钱德勒笑了笑,说道:“潜艇沉没海域的水深不到一千米,处于可打捞范围,只是短期内双方都不可能打捞沉没潜艇。”

“如果事件平息了下来呢?”

“这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就算打捞起沉没潜艇,也找不到与我们相关的证据,反而会加深双方的猜疑。只是……”钱德勒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像两个月前那样,双方都采取较为克制的态度,那么事态很有可能平息下去,最多只是加深双方的矛盾,而我们不能保证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我们得有所作为?”

钱德勒点了点头,说道:“关键得看,我们希望谁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下,麦克米伦沉默了。

钱德勒没有继续阐明观点,因为他已经说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美国当局肯定希望日本取胜。只是,深入问题的核心,这个观点就站不住脚了。

首先说日本。短期内,美国得继续推行防御战略,即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的,而不是与中国展开正面对抗。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日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作为传统盟国的英国。

这种局面,让美国的对日态度非常矛盾。

为了遏制中国,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至少具备独立战略防御能力的日本,却又不希望日本具有独立的战略进攻能力,从而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新挑战,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构成威胁。

这种矛盾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对日政策。

比如,在宣布从日本本土撤军之后,美国并没承诺在什么时候全部撤军,而是把撤出来的部分军事力量转移到了冲绳群岛。

如果日本在这场冲突中取胜,必然加快军事独立的步伐。

要想控制住有信心单独捍卫国家安全,不再需要外来援助的日本,显然要比控制仍然需要美国保护的日本困难得多。

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打输了的后果也很难预料。

别的不说,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已经具备了成为军事大国的基础,而且通过第二次朝鲜战争获得了成为军事大国的信心。输掉东海冲突,只会让中国尝到苦头,认识到在迈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会遇到更多的阻挠与挑战,从而卧薪尝胆,更加注重军事现代化,为下一次超越做准备。

那么,这场冲突能让中国丧失成为军事大国的基础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继续增强。

只要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充满活力的国家,谁也不能阻止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大胆尝试。

那么,下一场战争中,中国不但不会输,反而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对美国来说,需要考虑的正是这个问题。即在下一场战争中,与中国正面对抗的到底是不是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