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26章

燃烧的海洋-第226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林德伯格还没有正式任命他为联军总司令,但是作为代总司令,杜立德必须为联军的作战行动承担责任,也就得对几万美军负责。

作为司令官,他还能怎么负责?

把皮特找来前,杜立德直接做了安排。

“我已经下令,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可以在突围无望后向志愿军投降,只是在此之前,他们还得坚持两天。”

“两天?”皮特强打起精神。

部队还在战斗,因此还不能说已经输掉了这场战役。

“我看过你的战报,以及战前的评估报告。”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虽然我不大了解地面战争,但是我肯定比你清楚战争的必要因素。在你提交的报告中提到,志愿军的后勤问题非常严重。”

“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认为志愿军的进攻最多维持七天。”

“也许是十天。”

杜立德笑了笑,说道:“不管是七天、还是十天,志愿军已经猛攻了五天,如果我们的运气比较好,两天之后,志愿军就不得不停止进攻,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法发动第三次战役。”

皮特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也许我们的运气不大好,志愿军还有足够多的物资,能够坚持五天。”杜立德长出口气,说道,“果真如此的话,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将首先用光物资,不得不向志愿军投降。”

“将军……”

“投降不是耻辱,他们已经尽了全力,而我们也应该更加客观一点。”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但是不管是两天、还是五天,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在打光最后一枚炮弹之前不会投降。”

皮特皱起了眉头,等着杜立德说下去。

“很明显,这场战役不是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战。”杜立德拿起放在桌上的文件,丢到皮特面前。“这是国防部发来的,总统已经签署了派遣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的命令,两个师将在月底之前到达。”

皮特猛的瞪大了眼睛,似乎看到了救命稻草。

“随同到来的,还有总统正式任命的联军总司令。”

“这……”

“你应该认识他。”

“谁?”

杜立德笑了笑,说道:“中央战区司令官博茨曼上将,我没记错的话,在他担任第二装甲师师长的时候,你就在这支部队,而且是在升任上尉之后才调到第八集团军,担任阿伦上将的参谋。”

皮特勉强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博茨曼确实是他的老上司,只是皮特与这个老上司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当初申请调到第八集团军,就与此有关。不是说博茨曼不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很多人眼里,他绝对是非常优秀的军人,甚至被人认为是“巴顿第二”。皮特与他的矛盾,不在军事上,而是在私人问题上。

当然,皮特也非常了解博茨曼。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博茨曼只花了七年就成为少校,晋升速度比美军军官的平均速度快了一倍。三十七岁的时候,博茨曼就成为准将,而且为第二装甲师的代师长,两年后成为师长。虽然在服役期间,博茨曼没有参加多少战斗,甚至没有机会去伊拉克与阿富汗,但是他提出的军事理论却非常有名,因为他是美军将领中,最反对前任国防部长推行的军事改革中的一个,为此还多次向总统“上书”,要求尽可能的保留美军的正规作战能力,以应付未来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可以说,博茨曼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早在十多年前,他就预测,美国注定要跟一个重量级的对手交战,而且会在战场上付出惨重代价。

只是,他预料的对手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

当时,他还委托一名专职作者出了一本书,详细阐述了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失败后导致内乱,从而爆发内战,为了防止数以千计的核弹头落入恐怖组织手里,美国不得不出兵平定俄罗斯内乱,在东欧战场上与俄军作战。

正是这本书,让他被很多人认为是战争狂人。

因为不受待见,所以博茨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落魄。但正是在此期间,他完善了自己的战争思想,并且以更加高调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国不可能通过反恐战争这样的小打小闹维持世界霸权。金融危机爆发后,博茨曼甚至预言,只有一场世界大战,才能把美国从泥潭里拖出来。

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的思想,让博茨曼在美军中受到排挤,特别是在拉姆斯菲尔德与盖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仅由准将晋升为少将,而且一直留在第二装甲师。直到三年前,盖茨卷铺盖离开国防部,他才被调往中央战区,然后在三年内两次获得晋升,并且成为中央战区司令官。

博茨曼得到重用,正好反映出了美国的战略变化。

事实上,在他被调往中央战区,而且出任战区司令官之后,很多人多认为,美国将拿核问题做文章,对伊朗开战。

“上校……”

皮特回过神来,朝杜立德看了过去。

“两天后,博茨曼上将就回到来,你得准备一下。”

“我知道,只是……”

“不管你与他有什么个人恩怨,你得知道,在离开这里之前,你仍然是联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

皮特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杜立德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没有输掉这场战争。如果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耗光志愿军的弹药物资,我们就能阻止志愿军迅速发动第三次战役,从而获得调整防线的机会。”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所以,在这几天里,你得抓住一切机会。虽然打成这个样子,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但是我不想在离开的时候,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别人,更不希望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战败了的将军。”

皮特长出口气,说道:“我会尽力而为。”

杜立德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显然,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不会立即投降,在弹尽粮绝之前,绝对不会投降。

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杜立德与皮特想象的那么严重。

在他俩商讨的时候,黄峙博也在处理同一个问题,即志愿军的后勤保障。

在攻打平壤的战斗中,志愿军消耗了大量弹药,远远超过补给速度,结果就是,在与第四步兵师决战的时候,几支部队都出现了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个问题,还影响到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当时,后勤保障没有出问题的,大概只有已经在正面进攻中损失了半数兵力的第二十四集团军。

问题是,第二十四集团军无法突破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也就无法参与围歼第四步兵师的战斗。

在作战部队严重缺乏弹药的情况下,黄峙博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吃掉两个美军师,而是如何让部队减少伤亡,或者说如何迫使美军投降,而不是在美军的阵地上,与美军拼得鱼死网破。

结果就是,在二十日白天的战斗中,志愿军非常缺乏突击能力,不得不以防御为主。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杜立德绕过皮特下达的命令,帮了黄峙博大忙。

当时,第四步兵师仍然有一些突击能力,而且弹药还算充足,至少两天内用不光,也就有能力冲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甚至有机会攻入平壤,然后从平壤南下。结果杜立德的命令让第四步兵师放弃了单独突围,而是留下来等待第三步兵师从战线上撤下来,然后一起向平壤突围。

这个局面,让志愿军获得了最后一点优势。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补给不成问题,自然没有理由放过第三步兵师,因此第三步兵师要想从战线上撤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二十日晚上,第三步兵师开始撤退的时候,第二十四集团军立即咬了上去。

黄峙博不是笨蛋,立即意识到,美军即将发动最后的突围行动,只要挡住美军的突围步伐,就能迫使美军在平壤北面投降。

他要做的,就是把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派过去。

第二百一十七章 乘胜追击

二十三日上午,疲惫不堪且损失惨重的第三步兵师率先在阵地上向志愿军投降。

四个小时后,大概下午两点左右,第四步兵师也放下了武器。

虽然按照美军的标准,第二次战役就此结束,但是在黄峙博眼里,第二次战役还没到结束的时候。

当时,第2步兵旅还在坚守,直到二十五日傍晚才向第三十九集团军投降。

此外,还有十多万韩军在向海州集结,正准备乘船离开朝鲜。

虽然已经达到了战役目的,歼灭了美军第三步兵师、第四步兵师,几乎全歼了第七步兵师,还打残了第二步兵师,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志愿军的最大收获是夺回了平壤,把战线向南推进到开城附近。

吃午饭的时候,陆风烈就打来电话,亲自嘉奖了黄峙博等一众志愿军高级军官。

第二天,傅秀波还派金诚焕大使陪同朝鲜当局的几位领导人来到志愿军司令部,向黄峙博等人授予“朝鲜人民英雄”等荣誉称号,并且正式授予黄峙博“朝鲜人民军荣誉次帅”的军衔。

显然,这荣誉可不是一点点。

在朝鲜人民军中,最高统帅是大元帅,其次是元帅,然后是次帅。

因为大元帅只是荣誉军衔,仅有一个人、即朝鲜的开国者获得,所以在人民军中最高军衔就是元帅,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有资格获得。在金氏家族覆灭之后,人民军中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元帅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次帅就是人民军的最高统帅。

虽然只是荣誉军衔,但是朝鲜当局用此举表明,黄峙博不但是志愿军的总司令,还是人民军的荣誉总司令。

事实上,在志愿军参战后,都是由志愿军指挥人民军作战。

授予黄峙博次帅军衔,也仅仅是走正式程序而已。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黄峙博都是人民军次帅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官兵、特别是在作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参谋都得了好处。

作为中校,牧浩洋获得了人民军荣誉少将军衔,而且享受少将待遇。

这可不止是一个荣誉称号,得到的也不是在人民军官兵面前趾高气扬的好处,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按照人民军的标准,以战前的币值衡量的话,少将的年薪有十五万人民币,而牧浩洋在战前的年薪也就几万块而已。只是,黄峙博的高姿态,让这些非常现实的好处大幅度缩水。当时,黄峙博没有要求人民军立即兑现荣誉军衔的待遇,而是出于“深厚的中朝传统友谊”,决定在朝鲜完成战后重建之后,再找朝鲜当局支付津贴。这样一来,等到牧浩洋在十多年后拿到人民军少将的津贴时,不但数额大幅度缩水,而且他也不再需要这些钱来买房子了。

走过政治秀后,黄峙博把精力放到了战场上。

当时,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虽然联军战败了,但是在撤退的时候,联军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首先,逃到南埔的韩军尽可能的把囤积的物资运往海州,主要就是燃油、粮食、以及可以让志愿军直接使用的大口径炮弹,而来不及运走的,全部被韩军付之一炬;等志愿军在二十四日下午到达南埔的时候,大火已经烧了一整天,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了。其次,撤到海州的数万韩军成功登上了运输船,并且在二十五日回到仁川,此后这些韩军陆续被派往三八线,成为韩军在三八线上的主力部队。最后,韩军在离开之前,摧毁了海州港里的所有基础设施,还在港口里外布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