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信念----蒋介石驸马传奇 >

第6章

信念----蒋介石驸马传奇-第6章

小说: 信念----蒋介石驸马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安全可靠的‘保险箱’?”陆久之陷入沉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一:日共书记
经过反复考虑,陆久之认为最可靠最安全的“保险箱”就是自己的家。他所居住的位于福煦路明德坊的住宅,是一幢布置得相当富丽豪华的公馆,它虽没有“侯门似海”的威严,却也有令人肃然起敬的气派。黄色工会的小特务轻易不敢来惹事生非。这阵子,陆久之故意作出的“纨绔子弟”的本相,使得小特务们的盯梢大为松懈,再加上陆久之的乐善好施、慷慨大方,他们也乐得对陆久之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对他们,陆久之虽不敢大意,但也不是太当回事,因为何新总是在暗中帮衬着他。

  陆久之向陈寿昌陈述了他的意见和计划,还补充道:“我父亲住的威海卫路近在咫尺,虽说孙传芳现在失势,但影响尚在,所以我父亲的社会地位依然显赫,而我家又处在租界重地,中国政府不能在此随意抓人,出于这两层原因,特务们抓人不能不有所顾忌。”

  陈寿昌很赞同陆久之的计划,于是第二天,陆久之就正式把佐野学总书记接到家中。

  陆久之亲热地挽着佐野学的手,走进家里。他向家里人这样介绍佐野学:

  “这是我在上海大学读书时期的一位教日语的老师,刚从外地旅行回来,因身体不好,在我家休养几天。”

  陆久之并不想把真相告诉家里人,他不愿意家人为此担惊受怕,增加他们的思想负担,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会说中文的佐野学有礼貌地向大家点点头,然后随陆久之上了楼上一间专门为他准备的房间。

  为了尽心尽力、不打折扣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不出一毫差错,陆久之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陪着佐野学。

  由于佐野学不懂中文,而陆久之的日语也极其有限,两人呆在一起,朝夕共处,语言交流相当困难。好在,日本文字是依据汉字而造的,有些文字读音虽不同,但写在纸上,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于是,他们便用笔来交流彼此的思想感受和其他。

  陆久之小时候读过不少戚继光抵抗倭寇等故事,总认为日本人是倭寇,喜欢侵略邻国。而在中国近代史上,那次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日本的成见。他本能地不喜欢日本和日本人。在接触了一些马列主义的著作后,陆久之虽然也懂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懂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应该有国际主义思想,有解放全人类的思想,但是,由于没有和受压迫的外国人打过交道,因此思想上还是有格格不入的想法。和佐野学的相交改变了他的成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二:思想负担
佐野学在陆久之家安全地住了一个月零五天。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纸和笔,陆久之对日本民族有了较深较多的了解,知道这个国家压迫和被压迫阶级的斗争是十分尖锐的,日本人民也和中国人民一样,受尽苦难,渴望推翻现在的不合理的制度,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

  “只要我们努力,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球实现!”佐野学豪情万丈地说道,他是个充满信心和乐观的共产党员,虽身处逆境,但脸上从来没有彷惶无依的神情。

  两人虽然交流不是很通畅,但思想上却没有距离,所以很快成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待到分手那一天,彼此都有些依依不舍。

  佐野学临走时,再三再四向陆久之表示,欢迎他以后去日本看他,他还把自己身上一条西装领带和一副金质的衬衫纽扣赠送给陆久之,作为永久的纪念品。

  顺利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保护佐野学的任务后,陆久之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事实证明,自己并没有辜负党的信任。

  但是没过几天,陆久之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听说佐野学在闸北区落入了国民党特务的陷阱,由日本政府引渡押回东京受审。

  当陆久之向陈寿昌证实了这个消息后,非常后悔,痛责自己不该轻易让佐野学离开。如果佐野学是在他家里被逮捕的,那自然是陆久之的责任,即使满身是嘴也是解释不清的,但事情并未发生在他家,照理陆久之是可以高枕无忧的,然而因为佐野学是离开他家不久即遭逮捕的,他依然脱不了嫌疑,为此他心里十分苦闷,思想包袱很重,担心组织上会因此对他产生怀疑。

  得知陆久之的思想负担后,陈寿昌郑重地向他说道:“事实毕竟是事实,不要去计较别人的怀疑,组织上是完全信任你的,你可千万不要自己背上思想包袱!”

  在陆久之心里,陈寿昌一直是代表组织来和他谈话并向他布置任务的,所以他对陈寿昌的话深信不疑,他只觉得一股暖流似涓涓细流一直流淌到心里。是啊,还有什么能比组织上的信任更为让人感动的呢?

  紧紧握住陈寿昌的手,陆久之激动得无法自语。

十三:特殊医院
没过几日,陈寿昌又向陆久之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决定在上海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需要临时租赁一幢安全可靠的房屋,作为各地来沪代表的居住场所。

  1929年的上海,是蒋介石统治下各种反动势力占明显上风的白色恐怖城市,蒋介石的爪牙遍布上海的各个角落,奉行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反动政策。许多无辜的群众都被牵连进去,更何况那些真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

  在上海召开全国性的党代表大会,等于是在蒋介石眼皮底下开会,这是一桩极需智慧、勇气的事情,这是在风高浪尖的上海和羽翼丰满的蒋介石较量,难度极高。万一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被敌人看出破绽来,就会“一网打尽”啊!

  陆久之没有退却,党组织把这个光荣任务交与他,说明党组织是高度信任他这个党外群众的!

  经过反复认真的考虑和研究,那幢位于赫德路(今常德路)的花园洋房,作为一所极端安全可靠的房屋被陆久之出面找人租下,然后,他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起,将这幢房子精心布置成一所新开办的医院。

  按照医院的规格,陆久之花钱买了一些医疗器械,又认真布置了病房和病床。那些来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穿上特制的病号服,装扮成“病员”。而一些担任招待员的地下党员,则穿着白大褂,神情庄重,俨然一副医务人员的样儿。

  陆久之自己,每天坐在门房里,充当“挂号员”。实际上,机警的他,是负责警卫工作,防止特务、暗探、陌生人撞入。这个工作是最累人的,必须时刻睁大眼睛,密切注视外面的动向,任何蛛丝马迹的可疑现象都不能错过,否则党会受到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啊!

  里面的“病员”们汇聚在“病房”里,坐在“病床”上,有条不紊地开着他们的重要会议。“医务人员”在走廊里深一脚浅一脚不时地走动着,他们瞧瞧“病房”,见“病员们”一切安好,望望“挂号室”,见“挂号员”打着“平安无事”的暗号。但即便如此,悬着的心还是丝毫不敢松懈。毕竟,对手的力量是不可小瞧的。“病员们”的安全关系到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医院”是不能出任何疏漏的,“病员们”也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所以,“医务人员”的神经一直是高度紧张的。

  充当“挂号员”的陆久之表面上镇定自若,但事实上,他的神经比任何人都绷得紧。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那么多代表的安危令他提心吊胆,手心里一直捏着把汗。

  谢天谢地,总算没有发生任何糟糕的事情。五天后,当党代表会顺利圆满结束后,陆久之和地下党的同志们长长地舒了口气。而这所“医院”也因完成了它神圣的历史使命而宣告撤销。

  由于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陆久之受到组织上的表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四:逃往广州
多日担惊受怕、疲倦不堪的陆久之,回家后兴奋不已。自己这个在党内备受歧视的“纨绔子弟”,还是能够为革命作一点贡献的。而且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党对他信任的程度,也明白了党对他这个“非党员”的期望。

  休息了两天,何新急冲冲跑来找他。乍一见他,陆久之很感意外:常玉清对他放松警戒多日,他和何新也是多日不曾谋面的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陆兄,大事不好!”何新气喘吁吁地说,“常玉清准备向你下毒手呢!你赶紧逃吧!”

  陆久之一听,心里“格登”了一下,常玉清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又阴毒狠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自己肯定有什么把柄落他手上了!

  “谢谢你,何新兄弟。”陆久之取出些钱打发走何新后,觉得事不宜迟,他立即向党组织汇报了这一情况。

  “三十六计走为上,你暂且先到外地去避避风头。”陈寿昌替他分析着形势,“逃到哪儿去呢?现在许多地方都处在蒋介石的屠刀之下,除了广州。久之,你就去广州吧!广州是革命策源地,*革命思想有一定基础,那儿应该是安全的。”

  “对,我就去广州,我到叶剑英家里去!”陆久之想起叶剑英,他曾是绍敦电机公司的常客,相熟自是不说了,更何况,自己和蔡叔厚还是他的红娘。现在,叶剑英在广州工作很有基础,是地方上的实力派,在他那儿避一下风头,无疑是最理想最安全的。

  陆久之当机立断,当夜就弃家而逃,乘上了驶往广州的轮船。

十五:避难叶家
立在甲板上,面对浩瀚无际的大海,陆久之想起刚出生的女儿蓓莉和妻子陈宗蕙,心里有些愧疚。作为一个革命者,他问心无愧!但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他留给妻子和女儿的时间则太少了!

  正当他默默沉思之时,陡然发现有一双明亮而熟悉的眼睛正注视着自己。陆久之一惊,抬起头来认真一瞧,不由得微笑了。

  原来此人名叫李国谌,在大革命时期,他曾是叶剑英手下的参谋,现在也是因为万不得已,准备去叶剑英家避难的。

  为怕引起旁人注意,两人没有多作交谈。在这种阴云密布的反动统治下,保持警惕是最最重要的。然而,船上的巧遇,在两个故旧心间都引起一阵惊喜。

  船到广州后,见后面没有“尾巴”,两人便结伴而行,同去叶剑英家。

  一到叶家,他们受到了叶剑英和曾宪植的热情招待。以红娘自居的陆久之发现,叶剑英家可真成了名符其实的避难所。当时,在他家避难的还有医务工作者柯麟(解放后柯麟曾任中山医院院长,卫生部顾问等职),他曾经也是绍敦公司的常客,所以彼此都是老朋友。

  “广州是个大保险箱,你们家则是大保险箱内的小保险箱啊!躲在你们家,就是万无一失了!”陆久之开玩笑地说道,他是个很会活跃气氛的人。

  “就是啊,否则我们也不会不约而同都往这个小保险箱里躲!”李国谌附和道。

  同是革命志士,在这个特殊环境下会合在一处,自然是非常愉快的,席间笑语不断。

  饭后,大家对各人的情况,一一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制订出各种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