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秦武卒 >

第64章

秦武卒-第64章

小说: 秦武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彩儿道:好呀,好呀,我什么都不要了,带陛下回我的老家翟阳。在城外的湖边盖一间屋子,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到湖里采莲蓬吃。这样,快快活活过到老。
  嬴政拉起英彩儿道:你的这张小嘴,一万个人里面都挑不出一个来。知道你说的不是真话,可朕还是愿意听。
  英彩儿说:英彩儿这回说的可是真心话呢!宫中的规矩太多了,整天生怕出了什么错,一件事办得不得体,就会生出无数是是非非来。哪像在老家,和父母、哥哥们在一起,如果我偷偷跑出去玩,他们只会着急地来寻我,而不会骂我、责备我呢。
  嬴政叹了口气,道:有时候,朕都很奇怪,自己怎么就当了皇帝了呢?当年,自己不过是远在赵国当人质的王孙,那时,朕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秦国,只要不过那种受人欺侮的日子就行了。谁想竟糊里糊涂地继承了王位,那年朕才十四岁。现在想想,是当个小百姓好,还是当这个倒霉的皇帝好呢?竟然有一点可笑。
  嬴政又道:多年来,我想着如何才能放下利剑,天下一家。可是这一天何时能来?我何时才能放下屠刀,不做这屠户呢?这当屠户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
  英彩儿道:就算天下人都不要陛下了,英彩儿也会要陛下的。我会把您藏在我的老家,世上再没有人找得到。
  嬴政笑着摇了摇头,爱怜地说:我总感觉快见不到你了,如果哪一天真的见不到你,朕不知会多难过。再过一段时间,我要离开咸阳东巡,你就与朕一块儿去吧。
  

第十六章 刀尖上的帝国(1)
咸阳深宫里,一只鸟在月下的百年古树林中鸣叫了一声。嬴政听见了这声鸣叫,顿时睡意全无。他起身,来到殿外的月光下,默默地走了几步,觉得有些孤单,于是命人将赵高召进宫来。
  赵高悄悄来到嬴政身边,见他正在入神地看着月亮,就静静站在一边,等待嬴政回过神来。
  嬴政把目光从天空移到近处,说道:想当年,朕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十分贪睡,每天总要睡到太阳老高了才起来。到了二十多岁,尽管宫中动荡不安,血雨腥风,但朕晚上依然睡得很香甜。现在,秦国统一天下,平定了南方的百越,也赶走了北方的匈奴人,面对着这个偌大的秦国,朕反倒是睡不着了,不知是不是年龄大了的缘故?
  赵高道:也许两个原因都有吧,人到了陛下这个年岁,便不像年少时那样贪睡了。
  嬴政点了点头,道,我们还是到山上转一转,感受感受自然的灵气。赵高答应着,随嬴政登上车,向骊山顶上的朝曦宫而去。
  嬴政站在峰顶上的一片空地中,周围是参天的大树。如果在日出时分,从这里可以看到山下的平原。但此时,人站在这片空地上,却如同悬在苍茫的宇宙中,头顶近处是密密麻麻明亮的星星,山下的平原一片漆黑,月光隐隐照亮着远远近近的山脉、河流,仿佛无数庞然大物在黑暗中隐隐地爬动着。
  嬴政对赵高说:静静听听这天籁的声音,你能听到其中的意味吗?赵高道:臣愚钝,竟没听出一星半点。
  嬴政道:站在这茫茫夜空之中,听着轰轰隆隆的天籁之声,朕可以清楚体会到大化流动的力量。这大化的流动寂静吗?它好似润物细无声,却着实是这自然之中最强有力者。朕站在这里,常常会被莫名的恐惧带到不知何处去。
  嬴政把赵高带到一丛花朵前面,指着一朵小花,说道:你看,这朵小花开得多么自由自在,它静静地在这里,无人打扰,也不打扰别人。可是朕会害怕这朵花,你相信吗?
  赵高做出不解的样子。嬴政说道:朕可以用武力打败六国,打败百越,打败匈奴人,但朕能用武力左右这朵小小的花吗?朕不能命令这朵小花在冬天开花,朕做不到。是的,朕打不败这夜空下的,在寂静之中的最强有力者呀。你看看周围,在这无边的土地上生活了多少树木、野兽。他们都生活得自由自在,按着各自的方式生老病死。这土地从来不命令生活在它之上的生命必须该怎样的生活,却以博大的胸怀养育了如此之多的众生,细细想来,真是个奇迹呀。你明白朕要说什么吗?
  赵高道:臣下猜测,陛下也许是认为,大秦国应该是那宽广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六国之人可以按照他们的愿望生活下去。如此看来,陛下之胸怀真可藏纳百川了。
  嬴政看了一眼赵高,冷冷道:赵高好像不如从前那样聪明了。
  赵高心中一惊,知道皇帝心中一定还有别的答案,只好闭住嘴,听他说些什么。
  嬴政道:你可曾想到过,这看似安宁厚重的大地也有发怒的时候,想想那天崩地裂,狂风海啸,哪里还是你所说的什么藏纳百川的样子?难道朕不想让秦国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土地,让所有人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再没有血腥杀戮,再没有仇恨恩怨。可是上天给了朕一个这样的秦国了吗?
  嬴政有些激动,继续说:这个润物细无声的主宰者真的就如眼前这样面目良善吗?不是。朕预感到有一天,它会毁掉这个来之不易的统一秦国。朕每每在寂静的夜中审视着这个庞然大物,体会着它的一举一动,虽然无限恐惧,心里却说,你来吧,朕一定会驯服你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章 刀尖上的帝国(2)
赵高在嬴政身边生活了二十多年,赞扬的话听过不少,训斥的话也同样多,早已经宠辱不惊。他知道,有时候皇帝心中的确没有什么答案,需要有人给他出谋划策,有时却只是向他倾诉些心中的情绪。毕竟,皇帝能够信任的人太少了。
  说到此时,天已经渐亮,东方的天际出现了鱼肚白。嬴政笑着问赵高:想在此看看日出吗?赵高微笑道:听陛下的安排。嬴政道:红日初升给人无限的希望,但看得久了便也就觉得虚假了。在黑夜中,往往可以体会到暗中涌动着的无穷力量,而光芒一出,反倒视而不见了。我们回去吧。
  半年前,公子扶苏被嬴政派到楚地筹备建造几个十万石以上的粮仓。如今,这项工作大致已经做完,扶苏回到咸阳,休息了几日。一天下午,他路过博士馆,顺便看看他所敬重的敦礼老先生。
  敦礼还是老样子,白发苍苍,埋头抄刻着在他看来无比宝贵的文简。见公子扶苏来到,开玩笑道:看来今天要完不成任务了,不过,我这把老骨头也要休息休息,否则,过犹不及,头昏眼花,怕也做不好这事情。
  扶苏命随从拿出一包茶,送给敦礼,告诉他,这是楚地的春茶,生长在万仞以上的高山上,那里气候寒冷,终日积雪,茶叶的品质也十分清逸。敦礼谢过,隔着布袋闻了闻,道,果真是清新好茶,大概摘下不过一个月。
  还未说几句话,廷尉府一名官吏带着几名秦军士卒来到敦礼的屋子,问过姓名,便将敦礼抓了起来。
  扶苏大吃一惊,问道:为何要抓敦礼先生?
  那名文官认识公子扶苏,恭敬地答道:皇帝御示要严惩与卢生、侯生一案相关人等。现在,已经在咸阳缉拿了两三百名方士、术士、儒生。有人检举博士官敦礼亦有诽谤皇帝及秦国的言论,因此要将其捉拿归案。
  扶苏道:我与敦礼先生交往甚久,并未听到诽谤父皇及秦国的言论,你们不能抓他。
  那名文官恭敬地说道:此案是皇帝御旨严查的要案,必须先到廷尉府核实一番,才能定夺。扶苏公子之言,恕我实难从命。
  扶苏道:抓人要有真凭实据,你可有证据吗?
  文官转过身,问敦礼道:先生可曾说过,万事万物有生必有灭,秦国与皇帝概莫能外?
  扶苏听过,心中凉了,因为敦礼的确说过这样的话,而且还亲口对自己说过。想不到他如此耿直,竟也对别人说过。不过,那只是他讲解《周易》时所说的一个例子。
  敦礼道:我说过这样的话。
  廷尉府的文官向扶苏施过一礼,道:如此,扶苏公子便不用再怀疑了。下官将把他带回尉廷府去。
  敦礼望了扶苏一眼,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原来以为,秦国统一天下,正是天命显露之时,哪怕皇帝只行先师孔子一半的治国之理,天下也可从此安宁和平。现在看来,如此的天命还未到来。
  敦礼说着,一边认真地收拾着桌子上的竹简、刻刀,一件一件有条不紊地摆放好,似乎很快就能回来继续抄刻。
  半个月后的上午,嬴政坐在大殿上,有些漫不经心地听着大臣们商讨事情。他不时开个玩笑,讽刺一下某个臣属,不似从前那样整日黑着脸,使得周围的气氛都很紧张。北击匈奴一役胜利之后,嬴政终于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个危机度过之后,秦国恐怕不会再有大的战乱,应集中精力对待国内的事务。
  今天,大臣们也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况且,在嬴政眼睛里,现在也没什么事情可算得上重要的事情了。 。 想看书来

第十六章 刀尖上的帝国(3)
嬴政不耐烦地又听了几件事情,打断了奏报,突然向御史大夫问起了卢生、侯生的事情。
  皇帝突然问到这个案子,倒是引起了文武百官们的兴趣。大约三年前,皇帝命卢生与侯生为他炼长生不老药。这两个人炼了很久也炼不出来。而恰在此时,为皇帝寻仙人的徐福带走了几千童男童女和大量金银财宝,出东海一去不返,惹得皇帝大怒。两个人见形势不妙,便偷偷逃走了。最要紧的是,两人在逃走之前还骂了皇帝,说他过于贪权,秦国在他的统治之下,一定没什么好下场。这下,皇帝的震怒可想而知,命令御史府抓住两人,并严惩与此案有关的人。这个案子如果只关系卢生与侯生倒也没什么,它偏偏牵涉了一百多个对皇帝有些微词的儒生,要知道,他们在齐地是很有影响的。
  御史大夫答道:卢生、侯生一案涉及方士、术士、儒生四百多人,他们有的协同卢、侯二生欺骗陛下,有的出言不逊,诽谤秦国与陛下,按秦律,均是死罪,理应凌迟处死。只是卢生、侯生还未捉到。
  皇帝听后道:不要等他们两个了,此事必须向天下人有个交代,否则,借妖道诽谤朕与秦国者必将愈加肆无忌惮。另外,此四百人说到底都是书生,大庭广众之下,血淋淋地处死他们,让人看了,还以为秦国朝廷只会屠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呢。改为坑杀吧,事后诏告天下。
  扶苏听后心中不免着急,便站出来,道:此案中还牵涉近百名儒生,他们与卢生、侯生不同,并无欺骗陛下之心。中原一带的儒生都奉孔子为先师,陛下此举一出,必将失去他们的拥护。
  嬴政听后,半晌不语。心中暗想:扶苏虽然有些仁慈,却还有政治头脑。自己与众多敌人争锋了一辈子,各种险恶血腥看得太多,到了晚年有些累了。心中会闪过一种念头,扶苏治理秦国也未必就像自己担忧的那样,会乱成一团。嬴政有时会奇怪,儿子扶苏怎么一点都不像我呢?他看着扶苏,不禁心生爱怜。不过,嬴政又摇了摇头,心想:与其把世道看得过于太平,不如险恶一些看事情。扶苏这样心慈手软的性子是绝对不行的,否则,连赵高之流他都驾驭不了。
  大殿里十分寂静,大家有点紧张地等待着皇帝发表看法,说到底,扶苏公子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