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

第68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第68章

小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解放军在半个多世纪的军事斗争中,认真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一系列军事斗争方针政策,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现代条件下作战能力,常备不懈做好战备工作,注重研究军事斗争新情况、新特点,在历次军事斗争和边境、海上、空中的反侵略作战行动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第十,必须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在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规律,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结  束  语(6)
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中,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之敌,就军事上说,这是与毛泽东等领导人创造总结的一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分不开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坚持了敢于斗争,后发制人,争取战略主动权,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方针;在作战上采取打小歼灭战;发挥运动战和近战夜战特长,限制敌人现代化技术装备效能的发挥;组织对空防御,开展群众性对空斗争等等。在建国后的反侵略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在保卫边疆、领海、领空的历次战斗中,战略战术思想又有了许多新的创造。如积极防御,不打第一枪,不打无准备之仗;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先礼后兵,后发制人;有理、有利、有节;诸军兵种密切协同作战;政治、外交和军事紧密配合等战略指导方针和原则。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随着新兴的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对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及其战略战术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邓小平提出:要依据现代战争的不同情况,努力探索现代战争的规律,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创造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90年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指导方针,领导全军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这就促使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思想,进一步发生新的变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纪里,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和态度对待上个世纪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与时俱进,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一方面必须认识到,新的军事科学技术和作战手段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人民战争的性质和基本规律,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理论原则仍然是适用的;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一成不变的战争指导原则、战术是没有的。随着现代高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与已往所进行的战争相比,在战略指导、战争动员、作战形式、作战对象、规模、力量、空间、时间、形式、力度、强度、进程以至具体打法和战术等,将有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也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要加强现代条件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要敢于抛弃已经过时的战略战术,坚持和发展仍然适用的战略战术,改进和补充不完全适用的战略战术。根据新战争、新特点,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对策和新的战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民军队独具特色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战略战术,创造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战胜任何凶恶的侵略者,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  记
本书是在研究生讲课提纲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目的是全面反映新中国50多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发展的简要历程与主要成就,为广大读者了解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等有所帮助。
  书中利用了已有的有关研究成果。
  承蒙军事科学院原政治委员王诚汉上将给予很大支持,为本书作序,在此深表感谢。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的领导林登泉部长、曾庆洋、支绍曾副部长的关心和指导,还得到了王福成部长、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姚有志部长、齐德学副部长的支持与鼓励;齐德学副部长在百忙中审阅了部分书稿,原军史部第4室主任谢国钧研究员两次审稿,最后又经杨贵华和鲍明荣研究员等再次审稿,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还得到了军事历史研究所所长赵一平和专家刘锡林、曲爱国、王成志、丁伟、宣传部严皑部长、包国俊干事、军事科学出版社社长###青、总编麻光武等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本书部分图片选自公开的书报,在此谨向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无法与作者联系,敬请作者见到本书后与主编联系。
  由于作者水平和掌握资料均很有限,书中肯定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恳请军队的首长和同志们及有关专家不吝赐教,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写者
  2004年12月于北京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