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

第4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第4章

小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是根据战略方针、作战任务、军队的现代化程度等因素设置的。中央军委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曾经多次对解放军总部领导机关的组织编制进行了调整,50年代中期由3个总部逐渐增加到8个总部: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1957~1958年又由8个总部合并为成为3个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8年4月,增建了总装备部,这样为4个总部。它们在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既是中央军委的参谋和战略意图执行机构,又是掌管全军军事、政治、后勤和装备等工作的领导机关。其基本任务是:保障中央军委关于作战和建军的战略决策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实现。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后,为了加强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领导,为总部领导体制的建设和改革,为建立健全总部机关的机制,多次调整总部的机关和领导成员,理顺其内部和外部的领导指挥关系,使解放军总部领导机关体制日益完善、合理,军事指挥效能进一步提高,军队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和武器装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军队特点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
    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的最高军事统率机关。它始建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即设立了参谋团,刘伯承任参谋长。尔后,随着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战争的需要,机构不断调整,逐步健全和完善,至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过总参谋长职务的有:朱云卿(代)、叶剑英、刘伯承、周子昆(代)、萧劲光、滕代远、王若飞、彭德怀、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后,总参谋部的正规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其基本任务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作战的方针、原则,平时组织武装力量建设,领导全国战备工作;战时负责作战组织指挥的实施。毛泽东等中央军委首长高度重视总参谋部的正规化机制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指示:为了组织复杂的高度机械化的近代的战役和战斗,必须挑选优秀的富于组织和指挥才能的指挥员,组成健全的、具有头脑作用的富于科学的组织和分工的司令机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总参谋长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兼任。10月19日,改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徐向前任总参谋长,聂荣臻任副总参谋长。徐向前因病,由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建国初期,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作战指挥的需要,总参谋部抓紧编制体制的改革调整,建立健全了相应机构,其下设作战部、军训部、情报部、技术部、通信部、联络部、军校部、人民武装部、军务部、装备计划部、直属政治部、测绘局、民用航空局、气象局、军事运输司令部、军事出版局等部门。1952年4月,粟裕任第二副总参谋长。1952年10月,黄克诚任第三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任第四副总参谋长。1953年1月,李克农任第五副总参谋长。1954年10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粟裕任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为黄克诚、张宗逊、李克农、陈赓、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
  此后,根据进行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军委总部的体制陆续作了调整:1955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以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军事学校管理部、军事出版局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195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1956年,总参谋部通信部改称通信兵部,直属中央军委领导;1957年1月,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大量裁减军队的决定,嗣后,撤销了总军械部,将军械工作划归总参谋部管理。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关于改变组织体制的决议(草案)》,《决议》认为,人民解放军的组织体制仍然存在着机关庞大、部门过多、组织重叠、分工机械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军队的组织体制进行某些改革。《决议》规定,总参谋部是军委统率全军的军事工作机关,在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计划军队的编制、装备、训练、兵役动员、战场准备、工程建筑、作战指挥、行政管理、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并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协同,调节和解决军事工作中共同有关的各项问题。直接领导陆军各兵种,对空军、海军负有指导和组织协同的责任。会后不久,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划归总参谋部建制。1959年又撤并了军校部、出版局,增加了管理局、外事局。通信兵部、防化兵部划归总参谋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总部机关(2)
1958年10月,黄克诚任总参谋长,免去粟裕总参谋长职务。1959年9月,罗瑞卿任总参谋长,免去黄克诚总参谋长职务。1959年10月,杨勇任副总参谋长,免去王震、邓华、许世友副总参谋长职务。1961年3月,副总参谋长陈赓病故。1962年3月,副总参谋长李克农病故。1962年9月和1963年9月,李天佑、王新亭先后任副总参谋长。1965年6月,杨成武任第一副总参谋长。12月,罗瑞卿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由杨成武代总参谋长。60年代初,总参谋部机关进行了调整充实,到1965年总参谋部下设部门有:办公厅(军委办公厅兼)、作战部、情报部、第三部、通信兵部、军训部、军务部、装备计划部、动员部、军事交通部、防化学兵部、政治部、机要局、测绘局、气象局、管理局等机构。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黄永胜等人把总参谋部搞得相当乱。1967年11月,温玉成任副总参谋长。12月,吴法宪任副总参谋长。1968年3月,林彪、江青一伙诬陷杨成武“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撤销了杨成武代总长职务,任命黄永胜为总参谋长。9月,李作鹏、邱会作任副总参谋长。1969年5月,阎仲川任副总参谋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和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以加强战备、精简机关为名,于1969年6月撤并了总参谋部装备部、动员部,从而使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一些综合性工作和专业工作受到削弱。同时,又把中央调查部和国家体委、邮电部、四机部、国家测绘总局、中央气象局划归总参谋部建制,列入军队序列,与军事部门合并。这样的组织体制,既不便于为国家机关和经济建设服务,又使军队的领导、指挥机构庞大臃肿,给军队及地方的工作和建设都造成了损失。1970年6月,温玉成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7月,陈继德任副总参谋长。9月,李天佑副总参谋长病故。1971年4月,张才千任副总参谋长。9月,总参谋长黄永胜、副总参谋长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因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被隔离审查。10月,免去阎仲川副总参谋长职务。
  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后,对总参谋部的机构进行了调整。1972年以后,又逐步恢复了总参谋部原编制体制,原属中央和国务院的一些部、委、局又重新划归党和政府建制系统。1972年4月、10月,向仲华、李达先后任副总参谋长。同年10月、12月,先后免去王新亭、陈继德副总参谋长职务。1973年6月,免去张宗逊副总参谋长职务。1974年11月,王尚荣、何正文、胡炜任副总参谋长。1975年1月,邓小平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4月,伍修权任副总参谋长。1975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的决定,继1969年防化学兵部缩编之后,通信兵部又改为总参业务部。同时组建了四部,恢复了动员部、装备部。至此,总参谋部的编制体制和工作关系初步理顺。
  1976年4月,邓小平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同月,王诤任副总参谋长。1977年7月,恢复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职务。9月,迟浩田任副总参谋长,免去胡炜、向仲华副总参谋长职务。1978年4月,副参谋长彭绍辉病故。8月,副总参谋长王诤病故。1980年1月,张震、刘华清任副总参谋长,免去杨成武、李达、张才千副总参谋长职务。3月,杨得志任总参谋长,免去邓小平总参谋长职务。1982年8月,免去刘华清副总参谋长职务。9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兵种领导机关缩编为总参谋部的业务部。11月,免去伍修权副总参谋长职务。1985年3月,徐惠滋、徐信、何其宗任副总参谋长,免去张震、王尚荣、何正文副总参谋长职务。5月,韩怀智任副总参谋长。1987年11月,迟浩田任总参谋长,免去杨得志总参谋长职务。1992年10月,张万年任总参谋长,免去迟浩田总参谋长职务。1993年,李景任副总参谋长。1995年9月,傅全有任总参谋长,免去张万年总参谋长职务。1995年7月,隗福临、吴铨叙、钱树根任副总参谋长。1996年1月,熊光楷任副总参谋长,免去徐惠滋副总参谋长职务。1999年9月,郭伯雄任副总参谋长。2000年6月,张黎任副总参谋长。2002年11月,梁光烈任总参谋长,免去傅全有总参谋长职务;葛振峰任副总参谋长,免去郭伯雄副总参谋长的职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和军队工作重点的转移,军队的编制体制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从1982年起,总参谋部同时隶属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同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由兵种领导机关缩编为总参谋部的业务部,划归总参谋部建制领导。经过精简调整后,总参谋部下设办公厅、作战部、情报部、第三部、通信部、军训部、军务部、装备部、动员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防化部、电子对抗雷达部、政治部、机要局、测绘局、外事局、陆航局、管理局等部门。
  总参谋部自建立以来,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政治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它始建于土地革命战争,1931年2月17日,即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其后,为适应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战争形势的需要,在各个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机构名称。至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过总政治部主任的有:毛泽东、周以栗、王稼祥、博古(秦邦宪)、任弼时、刘少奇(兼)。
  

四、总部机关(3)
新中国成立后,总政治部的正规化机制才逐步地完善。毛泽东在建国之初指示: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总政治部基本任务是: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议和指示,确定全军政治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指导全军各级政治机关、党团组织和政治工作人员实施党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