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555章

如果这是宋史-第555章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敏之率部向南突围,蒙古军追击百余里,宋军死伤惨重,很多与其说是战死的,不如说是疲劳饥饿而死。主将徐敏之身中箭伤,由300余名残兵护拥下苦战7天,终于逃回南宋边郡光州。

消息很快传到开封,赵主将最初决定立即增援,可部下们劝他正视现实,别说开封城里的宋军到底有多少战力,光是洛阳城的条件,就会让它变成个添不满的坑。趁现在没饿到徐敏之的程度,马上后撤吧。马上的意思是,第二天一早立即启程。

消息很慢才传进临安。

南宋的皇帝陛下忙着把先前颁发的各种嘉奖令,甚至派去河南祭奠祖陵的指令都收回来。之前一直是进展、喜报,谁知道形势急转直下,宋军已经一溃千里。更加郁闷的是,后方的粮食此时终于已经运进了河南境内,于是再也运不出来了……

这件事发生在南宋端平元年,进军的终点站是洛阳,史书称之为“端平入洛”。行动持续了近两个月,以轻率出师始,以仓皇败退终,留下的是一片荒唐可笑的印象。临安城里刚刚开始亲政的皇帝啊,您还真是天真、纯洁、可爱。

事后盘点一下,端平入洛有三个直接后果。第一,物质伤害。南宋国防力量被疾剧削弱,军民死伤十余万人,近百万石粮草遗留在敌境,战械辎重损失无数;第二,心理伤害。南宋由刚刚的联蒙灭金提升的士气瞬间全没了,从此彻底丧失了与蒙古主动争胜的心气,变得被动消积起来;第三,给了蒙古南侵的合理借口,连起码的道义之争都彻底输掉。

端平入洛既然失败,亲政的皇帝自然要做出新的举措来证明自己,那就是“端平更化”。更化,就是振兴图治。端平更化,就是端平年间一直在振兴图治。

端平一共有三年。

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不准确,说赵昀的振兴要持续了很多年,从端平开始,历经嘉熙,直到淳祐年间才结束,一共有19年,所以应该是“端平——淳祐更化”。

不管怎么说吧,他在入洛行动失败之后立即选择了振兴,就像蒙古人在入洛行动之后立即选择了报复。公元1235年,蒙古军从漠北老家起兵,向整个世界四面八方同时发动进攻。

向西,浩大的长子西征开始了。以拔都为首的蒙古第三代战士从这一年起,至1241年,他们连续攻灭了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也烈赞等区域,进而破莫斯科、罗斯托克、阿速国、乞瓦、伽里赤,兵锋直入马札儿(现匈牙利)。

公元1241年春季开始,长子西征进入爆发期,第三代蒙古战士彻底熟悉了沙场,他们攻入西里西亚境内,与捏迷思(德国)军激战于里格尼茨,获压倒性大胜,在冬季,他们把战线推进到了维也纳多瑙河一带。这时漠北传来了必须撤军的命令。

长子西征结束,拔都率军北还,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营地立国,建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为国都,统有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斡国思的辽阔地域,史称其为钦察汗国。

向东,蒙古东征高丽,狂妄的棒子们这次惹了大麻烦,不仅被赶回老家,还被一连攻破大半个国土面积,最后只好把太子送了出来当人质,表示永久性真诚臣服。

向南,蒙古人非常重视南宋,派出了窝阔台合罕的二皇子阔端率西路军攻打四川,三皇子阔出率中路军南下荆襄,大将阿术鲁率东路军进攻两淮。

战斗在南宋的三个国防区域,四川、京湖、两淮同时打响。

先说四川战场。蒙古人是有备而来的,他们似乎认真了解过中原历史,知道欲取江南,必先取四川,之后顺流而下,无所阻挡。

窝阔台合罕的二皇子阔端负责这一战区。攻川必先取蜀口,两军都直奔要害,在蜀口、沔州一带展开激战,四川战区最高长官制置使赵彦呐被击败,兵困青野原。危急关头,宋军都统官曹友闻率部死战,冲破重围,终解青野原之围,把蒙古军挡在阳平关、鸡冠隘一线。

这只是开始。

第二年的秋季,阔端再次出击,他已经探明了四川的虚实,知道了决胜点在哪里——曹友闻。曹友闻全军覆没于大安军,赵彦呐本人带头逃跑,蜀口守军立即一哄而散。四川门户大开,蒙古军长驱直入。川北重镇剑州、利州、潼州、阆中、顺庆相继陷落。

十月,成都的受难日到了。

蒙古军化妆成宋军混进了成都,成都失陷。残忍的阔端下令血洗锦官城,城池被烧毁了,民众被屠杀,有记载一共死亡了140万人。

南宋的上游重镇尽失,国都安全顿时下降,可以说蒙古人掌握了灭亡南宋的钥匙。

中路京湖战区同样惨淡,蒙古军自河南南下,唐州、邓州、均州相继投降。枣阳、光化、德安先后被攻陷,这些州县除了道士、儒生等极少数人之外,全被屠杀。次年二月,蒙古兵临京湖区域最重要的据点襄阳,这里由宋军统帅赵范亲自坐镇。

大敌当前,赵氏兄弟的本质暴露。号称一时名将的双子兄弟连内部问题也处理不好。“北军”出事了。北军,是金国灭亡之后投降南宋的女真军队,他们与蒙古人有灭国之恨,会真心为南宋出力。可赵范居然在各种小问题上一错再错,搞得北军叛变。

襄阳丢了。

襄阳城非同小可,城里有着自岳飞开始就一直积攒的战械、粮草,这些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都毁在了这时。

南宋京湖防线崩溃,曲出率领的蒙古军直线突破,随州、荆门、郢州等城相继失陷,江陵(今湖北沙市)近在眉睫,最后一道防线长江已触手可及。

当此时,四川陷落,京湖崩溃,三大战区只有两淮一线由于长年备战,防御体系完善,能与蒙古军抗衡。国家形势之危急,是南宋开国以来之最险。宋廷上下真的慌了,他们找不出任何可以挽救危机的办法,最后只能选在理论上最靠谱的一个试试。

孟珙。

毕竟是联蒙灭金的现场实施者,他应该有些能力。可是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他是史嵩之的部下,一直被冷藏在战场之外。

事有轻重缓急,当务之最急迫,在于京湖。它离临安太近了,渡过长江,南宋将立即灭亡。孟珙以最快的速度赶了过去,到位之后心里一片冰凉。没有兵,没有船,而对面全是兵,全是船!战争说到底是力量的对抗,这种局面会让任何一名战将绝望。

只剩下一个办法了——事急用奇,兵危使诈。

孟珙下令封锁江面,用疑兵之计,列烛照江达数十里。煌煌烛火下,宋军军队来往频繁调度,旌旗服色各自不同,像是有巨大的兵力在疾速集结。对岸的蒙古军迷惑了,他们变得小心翼翼,放慢了进攻的速度。可孟珙却突然间不顾一切地提升了速度!

他派兵到对岸把蒙古军的战船一把火都烧了,彻底断绝了蒙古人渡江的可能。

京湖危机暂时解除,换作其它宋人,或许会得过且过,只要还活着就很享受。孟珙不然,他得到补充之后迅速渡江,夺回了襄阳等城镇。战略要地回来了,可里边的物资战械全部损毁,面对超级大烂摊子,孟珙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南宋朝廷变得理智,他们发现了孟珙的才能,那么很好,就尽量使用。京湖一带完全交给了他,总原则是,在这一块区域没有安定之前,孟珙不派他用。

京湖安危在三年之后,公元1238年左右彻底得到了解决。孟珙找到了一个人,他叫杜杲。杜杲,字子昕,邵武人。出身刑狱世家,走上战场,纯粹是一个偶然。

宋、蒙战争初期,杜杲所在的位置在两淮区域。

公元1236年,杜杲知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蒙古人在年底寒冬时围城,各种蒙古传统战术统统出笼,比围攻蔡州时更上一层楼。没人期盼杜杲能有惊艳表现,一介文官有什么用为。可整整三个月里,安丰军的城头战械毁了一批又一批,杜杲能保证城上的防御始终不懈;安丰军的城墙被摧破一块又一块,杜杲能让它们迅速修补,保证强度。

蒙古军蛮性发作,派出敢死队,头戴金属面具,身穿牛皮厚甲爬墙仰攻。杜杲命善射之人专以小箭射其目,使之无法得逞。

三个月之后,援军终于到了。这时连蒙古人都没有预料到,杜杲居然还能保持住出城野战的实力、士气,派人里外夹攻,大败来犯之敌。

蒙古军在安丰军城下损兵折将达17000余人。

到公元1238年,杜杲因战功升任淮西安抚使兼知庐州(今安徽合肥)。城大了,敌势更大。蒙古军在城外堆起了一座高于城墙的土坝,在上面安装火炮、投石机,日夜不停攻击城内。仗打到了这地步,传统的弓箭刀枪等人力能使用的武器已经失效了,难道杜杲能派人出城,一手拿刀,一手拿铁锹,把土坝拆了吗?

杜杲在城里同样筑起一座更高的土坝,在上面同样安装火炮、投石机,两军隔着城墙互相对射,南宋大胜,蒙古军的战械都被焚烧砸碎。

安丰军城外的一幕重现,杜杲乘蒙古军势竭,出城追杀数十里,毙敌26000余人。这是宋、蒙开战以来南宋军方取得的最大胜利,同时也开创了城市保卫战的成功先例。

他的战术,非常像南宋初年镇守蜀川的名将吴玠。

杜杲的及时涌现,让孟珙腾出了手脚,可以去重铸蜀川防线了。这时的蜀川已经支离破碎,曾经超级稳固的蜀口防线完全失效。

蜀口,在与金国对战时,指的是以秦岭弧圈上的大散关、黄牛堡、皂郊堡,这是第一道防线;其中大散关、黄牛堡控制着陈仓道,皂郊堡控制着仙人关。这一关二堡,就是史书中经常提到的“蜀口外三关”。

外三关以南的阶、成、西和、凤等州,以及天水军,是蜀口的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武休关、仙人关、七方关。其中武休关控扼陈仓道入以中的道路,仙人关控制着从仙人关入汉中的道路,七方关控制从阶州入汉中的道路。

这是史书中所说的“蜀口内三关”。

第二道防线中的四关一军是内三关的前沿阵地,称为关外五州。

蜀口外三关分布在秦岭的南北弧圈上,很难被敌军迂回。在历次战争中损伤较小;内三关的小道和斜径很多,很容易被敌军迂回偷袭,吴玠就吃过大亏。宋、金当年在这片区域内一共爆发过四次重大战役,导致内三关严重损毁,不可修复。

在吴玠时期,蜀口兵力在10万左右。到宋、蒙交战时,兵力最多时为七万上下,几乎全是步兵,战马只有几千匹。

如此兵力如此残关,当蒙古纵横天下百战之师,结局可想而知。至公元1139年前后,蜀口关隘全部被拔除,四川成为不设防之地,东、西两川任由蒙古军出入。而蒙古军在这一年的秋天,更是调集重兵,对外号称80万,攻重庆、破开州,抵万州,直达夔峡。

下一步很显然,是占据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破江南。

南宋彻底慌了,赵昀不再只调孟珙入川,而是命令孟珙以最快的速度,率领本部军马入川。哪怕让京湖一带空虚,也要先挡住蜀川敌军。

孟珙火速沿长江逆流而上,在归州、巴东一带与蒙古军交锋。他是那个时代最神奇的万金油,不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水面,是川中,还是平原,都百分之百地起效。

孟珙顶住了蒙古军!

他一路顶着号称80万的蒙古大军,使其一路沿原线返回,沿途连想停下来攻克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