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49章

如果这是宋史-第49章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受降的蜀兵有多少,史书中不见统计,但是在稍后的一个报表中却可以清晰地看到,至少10万。那得多少钱啊……王全斌心痛了,因为那可全都是他的钱啊!

于是王全斌下令一切从简,赶一群猪羊上路用得着那奢侈浪费吗?在他和当时的宋军眼里,这些蜀兵无非就是一群劳工,有口吃的有口气就足够了。而且这都不算,史书上还有一行字,来简述宋军当时的行径——“王全斌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仅仅是“侵挠”吗?

其后果是已经放下了武器,决心投降,且甘愿被迁离故土,去北方当劳力的后蜀军人全部暴动哗变了!你完全可以想像发了什么事,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他们推举原后蜀大将全师雄为首领,决心向宋朝占领军讨回做人的起码尊严!

王全斌大出意外,他搞不懂猪也会愤怒吗?羊是需要尊严的吗?但他作为全军主帅,还是记起了自己的皇帝是什么人,对他有过怎样的警告。于是他派出了部将朱光绪带了700个骑兵去全师雄的老家招抚一下,毕竟有些仗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虽然他一点都不怕!

强将手下无弱兵,朱光绪也一点都没怕。蜀兵算是什么?还敢哗变造反?!还要他去“招抚”……见了鬼了,他带着700个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杀到了全师雄的老家,二话没说,把全氏全族一个不留全都杀掉,再把姓全的举族财物全部充公,之后唯一幸免的是全师雄的女儿。

全师雄,你的女儿还是蛮漂亮的嘛……呵呵,我要了。

悲愤到极点的全师雄痛不欲生,他和所有的蜀兵都看到了,宋朝人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人来对待……后悔,痛悔交集,为什么当初会那么轻易地让宋朝人杀进来!

造反!全师雄率领蜀军以空前的决心和战斗力马上就攻陷了彭州(今四川彭县),杀了都监,更杀光了守城的宋军。然后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号召全蜀一起反抗宋军,把宋朝人赶出去!

史称全师雄置僚属、署节帅,分兵战领灌口、新繁、青城等战略要地,屦战屡胜,很快就兵临成都城下。这时候宋朝人怕了,王全斌怕了,整个军队连同开封城里的赵匡胤都惊慌了。他们这时才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还是客军,身在异地,而且无险可守。

怎么办?形势继续恶化,就连宋军兵力最集中的成都附近,各州县都纷纷起兵响应全师雄,已经达到了17个州,而蜀军更是迅速发展到了10多万人。

羊……变成狼了。五代十一国里长大的职业军人王全斌彻底冷静了下来,经过慎密思考,他做出了一个当时被全体宋军所拥护的“英明”决定。当时成都城内还有后蜀降卒27000余人,把他们马上骗到内外城之间的夹城之中,全都杀了……以免蜀兵里应外合。

之后蜀人就都疯了,这就是所谓“仁慈”的宋朝人……这还是人吗?!从此之后,宋人的安抚、利诱、许诺等等等等完全失去了功效,只剩下更加赤祼祼的刀枪厮杀你死我活。整整两年的时间,蜀中之乱才彻底地平息下去。其间真正居功至伟的,再不是以66天超神速破蜀的王全斌,而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刘光义,以及曹彬。

66天平蜀吗?不,是整整两年!

而且由于全师雄等人绝不投降,拒绝招抚,平乱之战完全是彻底剿杀。从此以后,蜀人与宋人结下不解之仇,天府之国再不是中原皇室在危难时天然的避风港了,就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后,这里再一次暴发了规模更大,让整个宋朝震惊恐惧的民众暴动。让四川真正成了宋朝人的噩梦。

当两年之后,王全斌再次回到赵匡胤的面前时,相信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钟会、邓艾,还有40年前的郭崇韬,都是他的榜样,甚至他们的活儿干得比他利索多了,也没逃过一死。那么他呢?

赵匡胤的脸色一定是铁青的,他面前的这个混蛋只是为了些贪婪和兽性的快感,就整整耽误了他两年的宝贵时光。其间不光是钱财和军力的浪费,而且有多少机会他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面前溜走……西蜀不靖,他不敢别处发力!

那么杀了他吗?朝廷公议平蜀将帅的功过,王全斌按罪当斩。但赵匡胤的决定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令王全斌退还脏物,贬其官为崇义军节度使观察留后,随州安置。其下其他有罪将官依此例降级处罚。

竟然只是相当于严重警告,留用查看。

这时有人会想,这是赵匡胤还在用人,想让王全斌再次出力吧。可是从此王全斌却在历史舞台上彻底谢幕了,杀之无助挽回什么,只能留下和李存勗等人相似的名声。这是赵匡胤从来不愿去做的。

这更是赵匡胤在两年的蜀乱期间,没有派人入蜀替换王全斌的原因。只要把事情办妥了就好,激起更大的乱子,甚至逼迫王全斌在蜀中自立为王才犯不着。

好了,现在相信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胸襟宽广的赵家天子决不会为一时之怒而杀人,更不会因为长久的怨恨失去理智。他是个善良的完人,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在他的爱护下生存。至于曾经“遗憾”过的后蜀……人生就是由遗憾组成的。

第十七章爱我的间谍

事实上,在这两年当中,赵匡胤时刻都坐在火山口上,稍有不慎,就会灰飞烟灭。危言耸听吗?那么请回忆南唐是怎样由盛而衰的。

是李璟贪多务得,攻占闽、楚,耗费国力,更分散了兵力,最后遇到了柴荣,结果就不可收拾。而赵匡胤正是走上了这条老路。

好大的后蜀,46州240县53万余户,那是多少个“闽”和“楚”?而加上他之前还吞并了“荆”和“湖”……新兴不到10年的宋朝有那么大的消化力吗?

但不管怎样如履薄冰,赵匡胤还是挺过来了。而他用的办法,却不是小心谨慎,紧守国门。而是主动出击,让四下里所有的邻居都胆战心惊,时刻处在他的威吓之下。这有点像是活腻了找死,不过兵法有云——事急用奇,兵危使诈。有些时刻就必须得打肿了脸充胖子,倒驴不倒架。

不然,你总不能要赵匡胤带着烟酒糖茶,去找人送礼聊天套近乎吧?

对付南唐,赵匡胤是给了个甜枣之后紧接着又抽了李煜一记响亮的耳光。甜枣是满足李煜吃斋念佛的特殊愿望,给他送去了年青貌美的小和尚;那记耳光就是马上在长江边上不断地训练水军,摆出时刻杀过江去的姿态,吓得李煜每天再给佛祖加磕了不少的头。以至于他的大将林仁肇等人看破了赵匡胤的虚实,鼓动他主动出击,他都没那个胆子;

对更远一些的南汉,赵匡胤的办法更加直接,他早在王全斌入蜀之前,就派出了潘美攻克了南汉的郴州,以彻底的暴力让远在广州的暴戾青年刘鋹自愧不如,不敢妄动;

而相对于南唐的近邻吴越国,却不必担心,它的国君钱俶是个妙人,而且早就是赵匡胤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了。历史证明,他们始终都亲如一家;

最大的问题仍然还是在北方,北汉和契丹。北汉,这个不起眼的小国是一颗崩牙的铁蚕豆。当年的李筠看走眼了,这块没肉的骨头硬得可怕,终赵匡胤一生都没能啃动。而轮到了赵光义的时候,北汉终于陷落了,可是也因此耗尽了当时宋军所有的士气和精力,紧接着就是空前的崩溃式灾难。

那么该怎么对付它呢?打?想都别想,证明了多少次了,刘钧立即就会回击;和?小心刘钧看出了破绽,马上联络契丹入侵……契丹,那可不是好玩的。该怎么办呢?必须临之以威,却要精确把握尺度!

思前想后,赵匡胤给北汉的刘钧带去了一句话——“君家与周氏世仇,宜其不屈。今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人也?若有志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

不单纯地示好,更不虚言恐吓,很理解你一直打仗的原因,并且再次邀请你出兵决战!只要你——有志于中国。

然后赵匡胤就开始了等待。他相信,与其歼灭北汉多少士兵,攻占它多少城池,都不如直接打击刘钧的精神信心,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钧的回话很快就来了,出人意料,北汉国王的意兴很是萧索苍凉——“河东土地甲兵,不足当中国之十一,区区守此,盖惧汉室之不血食也。”

我只是想在北方这么一块小地方上祭祀祖先而已。

赵匡胤笑了,原来如此,下面的就容易了,顺水推舟人人会。他笑着对刘钧的使者说——“为我语刘钧,开尔一路以为生。”

既然你说得这么可怜,那好吧,我给你一条生路。并且宋史记载,就因为这次问答,赵匡胤“故终其世,不以大军北伐。”但是请注意,我绝对怀疑这句话的真假。理由同下。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赵匡胤在王全斌“平蜀”的这两年里过的是什么日子,那么历史上一个极著名的典故的真假就可以不辨自明了。

即所谓的——“宋挥玉斧”。

史书上记载,王全斌进驻成都,俘虏孟昶之后,曾经把南疆地图快马加鞭送进开封,向赵匡胤请示是否还要继续向南进兵。而赵匡胤用手中片刻不离的玉斧在地图上大渡河一带挥舞了一下,说——“此外非吾有也。”就此把大渡河以南的大片中华故土扔出版图。

于是大理国就此合法。

此后宋人还对此大为赞赏。因为——“……艺祖画大渡河为界,故历150余年无西南之边患,今如若在此以南建城立邑,如蕃夷一旦有贰心,边隙即开,非中国之福也。”这是当宋徽宗时,有人想在南疆筑城,以便与大理国“互市”贸易时,一位大臣的廷议奏章。

而更经典以及官方的说法,却是赵匡胤博览史书,知道唐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出兵征讨南诏,所以,为了不灭亡,宋朝应该根本就不要南诏。

多么高深的理论啊,多么明智的选择。可如果这么说,有鉴于后晋是因为与契丹相争才导致的灭亡,那么宋朝为什么不马上接受教训,向契丹称臣纳贡伏低作小,或者干脆也当干儿子来保个长久平安呢?

不多说了,宋史就是这么的奇妙,而更奇妙的还在后面。当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或者还有另的什么家吧)的光芒耀眼的司马光先生出现后,宋史就更让人啼笑皆非。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与事情发生的年代越远,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节就记录得越细致逼真。

这与我看过的一部《历代高僧传》上的记载正好相反,那些神奇的圣僧们的事迹就比较符合事情的发展规律——越是年代久远的,就越是神秘莫测,而越到了近代,叫得出真名的,人们还有记忆的,就越趋向于平凡的人类。

闲话说得太多了,回到“宋挥玉斧”。其实多简单,孟昶被俘,几乎马上就押送京师,紧跟着就是蜀兵造反,王全斌和赵匡胤都时刻在刀刃上站着,还敢想着再去打大理?真是疯了吗?何况当时中原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征服,江淅、两广,甚至太原,哪一个不比南诏小国大理重要?

可宋人就是要说谎,你有什么办法?

但这都与赵匡胤无关,他在全心全意地注意着国境周边的动静,“先南后北”,这是柴荣和他都公认的基本国策。但是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当机会来临时,你能任由它随便溜走吗?

一连串的死亡突然来临,首先是北汉的皇帝刘钧突然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