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伐清 >

第394章

伐清-第394章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文督师也没有见过几个宗室,难免产生误会。



……



汉水明军在返回根据地的路上,沿途的清军并没有对他们进行骚扰,张长庚很清楚邓名绝不会容忍这种行为。既然他不愿也不敢挑起和邓名的战争,那就只能客气地对待过境的郝摇旗、贺珍联军。呆在明军中的朱盛蒗,也享受到了特殊供应,每日都有新鲜瓜果,还有随营的戏班子。



十几年来朱盛蒗东躲**,很少有一天好日子,而这次进入湖广总督的地盘后,各种待遇都是按照郡王的身份来安排的,这让朱盛蒗感到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好时光,不,甚至比那时还要好。因为朱盛蒗的地位并不高,在大明统治下不过是个不起眼的旁系宗亲罢了。大明崩溃以后,皇室宗亲被闯营、西营和清军来回来去地抓捕、屠杀,物以稀为贵,朱盛蒗的地位逐渐显得尊贵起来,若非如此他说不定连郡王之位都拿不到。



以前虽然受到郝摇旗的保护,但在艰苦的明军中朱盛蒗自然也享受不到郡王应有的待遇,而且他也很清楚,对方保护自己的唯一原因就是想找个护身符。朱盛蒗的价值和大明的国运息息相关,若是大明国势兴隆,那他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而如果大明不复存在,这个东安郡王也就一文不值。南明三王内讧后,明军在战场上一泻千里,眼看大明又发生了一场全面崩溃,朱盛蒗当时有一种朝不保夕之感,唯恐郝摇旗会把自己交出去,向满清投降保平安——做不成护身符,那就只剩下给别人当投名状的作用了。



虽然郝摇旗反复保证一定会和大明全始全终,保护朱盛蒗到底,但朱盛蒗却依然提心吊胆,他也能感到郝摇旗的部下有时发生动摇,他们对自己的那种表面上的尊敬都快不复存在了。



“都是祖宗保佑啊。”品尝完今天地方府县送来的河鲜后,朱盛蒗心满意足地回营睡觉。



邓名扫荡汉水流域、胡全才兵败身亡后,郝摇旗的地盘扩大了不少,朱盛蒗的待遇远胜往昔,他知道这不光是因为地盘扩大了,同样有邓名的原因;高邮湖大捷后,朱盛蒗出入敌境的时候都能享受郡王的待遇了,这当然也不是因为张长庚那个贼子天良发现,而是朱盛蒗有个张长庚惹不起的同族。



对于邓名的矢口否认,朱盛蒗早就有心理准备。在几次会面上,朱盛蒗曾经旁敲侧击几十次,第一次也是最明显的那次,邓名打了个哈哈躲避了过去;后来干脆就装听不懂,一本正经地用荒谬可笑的答案来回避朱盛蒗的试探。



其中最可笑的一件事莫过于邓名装作不知道朱盛蒗是楚王系,朱盛蒗名字里有个“盛”字,这不但说明了他的王系,连辈份都有了;在大明朝,宗室自然不必提,就是普通的读书人,也都要对皇室的家谱有最基本的了解,免得闹出笑话或是摊上大不敬的罪名。



邓名显然有很好的教养,知识也很广博,可他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装做对朱盛蒗出身楚王系这件事一无所知。别说,朱盛蒗承认邓名装得很像,那一瞬间对方的表情绝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连朱盛蒗在恍惚中都有一种“他确实不知道”的感觉。



邓名夸张的表演不但让朱盛蒗目瞪口呆,就连郝摇旗他们也都看不下去了,朱盛蒗席间出去解手的时候,郝摇旗和贺珍都借故溜出来,对朱盛蒗道:“看来邓提督是绝对不会承认了。”



而邓名身边的人也给了一样的回答,朱盛蒗找机会和一个名叫任堂的年轻将领谈过几句,对方把手一摊:“提督就是这个样子,绝不承认。为了否认,他甚至假装不知道任何和宗室有关的礼仪。”



听了这个回答,朱盛蒗才开始理解为何邓名身边的人能够在席间显得泰然自若。邓名那些缺乏常识的回答,已经接近对他这个提问者的侮辱了。



拜托,你要假装不是宗室就装下去吧,不过不要装得这么假好不好?宗室该知道的事情你全不知道,读书人该知道的事你也不知道,就连百姓都该知道的礼仪你还是不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随后朱盛蒗忍不住了,找了个机会直截了当地问邓名到底想怎么样,而对方明确地表示不会坦白宗室身份。既然如此,朱盛蒗也不会继续试探下去了——既然对方之前已经那么卖力地表演过,要是把回答改变了,朱盛蒗才会感到奇怪。



“明天又会给我送什么好东西来呢?”进入睡眠以前,东安郡王忍不住又开始幻想明日地方官府的孝敬。对朱盛蒗来说,邓名必须是宗室,这样他的未来才会是一片光明;更甚一步,虽然朱盛蒗暂时还不愿意承认,但在他的心目中,大明皇帝的宝座也必须是邓名这样的宗室来坐,而不是由弃国逃跑的天子掌握,这样朱盛蒗才能过上好日子。



第28节算计(下)



汉水明军向襄阳返回时,川军也无惊无险地来到了江陵,在这里邓名受到了李来亨的热情迎接。



现在三堵墙将士基本就是邓名的卫队,其中资深的人都是李来亨的旧部,年轻的也都是老三堵墙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邓名是在去年返回四川时选他们做卫队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批人的战斗技巧远在浙江义勇军之上,而且都是好骑手,能够跟着邓名一起在战场上高速机动。



不过在李来亨看来,这当然是邓名对他的莫大信任,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把别人的嫡系当作自己的嫡系,更不用说当成私人卫队。总的说来,紧随在将领身边的骑兵护卫总是能得到最多的信任和提拔机会,邓名如此重用三堵墙将士,对闯营来说当然是大大利好。照这个趋势下去,大明中兴后,闯营系就会在邓名集团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那个时候谁要是想算旧账,可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这种大事,提督怎么不叫上末将?”李来亨听说高邮湖之战的战果后,先是击节叫好,接着就是后悔不迭,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更是把死去的顺治恨之入骨。在李来亨看来,顺治去年不亲征,而非要挑李来亨不在的时候来江南,简直是有意和自己作对。



“虎帅冤枉我了,”邓名急忙辩解道:“我从江陵出发时叫过虎帅啊,明明是虎帅说有事。”



“哪有?”李来亨一听就急了:“提督离开江陵的时候说是要去武昌卖盐,我想卖盐又不是什么大事。提督又说只是用刘将军的大钟炸城墙,吓唬一下张长庚,也不打算真打。我那时领地内还有好多闹事的人,所以我没跟着提督一起走,只道提督去去就回。谁想到提督一路去了高邮,还突袭鞑子皇帝,要是提督不说卖盐,而是说去杀鞑子皇帝,末将会不去吗?”



“哦,是吗?”时间太久,邓名已经有点忘记了当初他是如何和李来亨说的了。



“当然!”李来亨大声答道。



“嗯,好像是吧。”邓名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李来亨没说错,他出兵的最初目的就是去武昌卖盐,顺便锻炼一下陆军和水师,让士兵适应行军和野营,让新的水手熟悉一下长江航道。



上次路过江陵时,李来亨并没有和邓名深谈,那时他内政的烦心事很多,所以没有太关心邓名的食盐买卖,再说他确实以为邓名会很快从武昌返回,等那时再讨论下一步战略不迟。但没有想到邓名这一去就是半年,在江南转了一圈,击杀了顺治,还从两江搬回来大批物资,光粮食就是一百五十多万石。



在李来亨的催促下,邓名很详细地叙述了一遍战争的经过,整个介绍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李来亨始终在认真听着,偶尔会插嘴提问一句。



邓名说完后,李来亨沉思片刻,精炼地总结道:“提督去年从四川出兵,不过是为了去武昌卖盐;越过武昌进攻江南,是为了在武昌更好地卖盐;和张尚书围攻扬州,为的是能在长江上不光卖盐还要卖其它的货物;最后提督奇袭高邮湖,诛杀鞑子皇帝,乃是因为鞑子皇帝活着就导致提督没法好好地卖货。末将说得没错吧?”



“虎帅……嗯,说得不错。”李来亨这么一总结,邓名觉得听上去好像是有点古怪,但他不得不承认,李来亨的总结确实很准确。



“哈哈,哈哈。”李来亨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摇头:“果然是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功!提督所思所想,即使是听提督亲口道来,仍觉得不能置信啊。”



听李来亨这么一说,邓名那种古怪感也减轻了不少。川军的模式让这支军队受邓名影响极深,风格和其他的军队迥异。现在川军中很多人都和邓名一样,觉得为了本省的利益而出征理所应当,虽然这次出征不是为了光复失地、不是为了讨伐伪官,但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



“末将还有一件事要问,那个欠条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来亨话锋一转,又问起了另外一事。



之前邓名见到郝摇旗和贺珍的时候,这两个人也问起了欠条。他们对待新领地内的缙绅比李来亨还没有情面,因此和武昌的关系也最紧张,湖广总督和他们几次爆发激战,背后难说没有那些被夺去家产的缙绅施加的影响。



不过这几个月来,武昌缙绅对贺珍和郝摇旗的敌视态度发生了不少转变,很多人主动中止对抗,按照夔东军的要求缴纳重税。不过他们要求郝摇旗、贺珍提供收税凭据,上面还要盖着夔东军的大印。



强征税赋的效率很低,常常导致纳税人的抵抗和叛乱,想查清土地数量也是一件麻烦事,所以如果缙绅愿意合作,贺珍和郝摇旗愿意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些缙绅都拒绝了明军的好意,表示绝不在税率问题上讨价还价……这话连鬼都骗不了,以前这些缙绅已经不光是为了税率讨价还价了,大部分人都逃去武昌,把全部出产都扔给明军,宁可一文不要也不承认明军的征税合理性,全心全意地支持张长庚打回来。



郝摇旗明知有诈,自然就认真调查一番,结果发现李来亨和刘体纯治下的缙绅土地享受补偿政策,而那些家产在郝摇旗和贺珍领地中的缙绅也在积极为自己争取相同的待遇,邓名原则上也表示同意,大概从新年也就是今年就会开始执行。



现在贺珍和郝摇旗对欠条还缺乏概念,向邓名问起也仅仅是好奇而已,在贺珍和郝摇旗看来,这只是邓名支援他们的一种方式罢了:邓名用长江贸易的利润补贴汉水流域的明军,劝说本地缙绅与明军合作。



可是李来亨对欠条的了解比郝摇旗他们俩要多得多,江陵这里的闯营和缙绅关系虽然也是剑拔弩张,但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叛变或是武力抗税。因此李来亨和缙绅的沟通渠道也相对畅通,他留心打听了一番,对缙绅如何利用欠条谋利也有所了解。



从邓名口中搞清了欠条出台的最初原因和在武昌的交易规则后,李来亨就问邓名:“提督听说过投充么?”



“听说过啊。”到了这里这么久,邓名早就知道投充是怎么回事。明朝的小地主和自耕农把自己的土地计入缙绅的名下,从而让自己的土地享有缙绅的免税权,让缙绅从中收取一定的好处。总的来说,就是以大明政府应该收取的税赋流失为代价,而缙绅和普通百姓取得双赢。对于投充,明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