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伐清 >

第2章

伐清-第2章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的和这面一样么?”



于是重做军旗只好不了了之,幸好其他人都是比较顾全大局的,任堂、赵天霸送来给邓名过目的军旗都中规中矩,其他各营的军旗也都让邓名很满意。



军旗之事才告一段落,周开荒和李星汉就又来给邓名添堵,他们不约而同向造反集团领袖献上他们精心制作的军服和盔甲。周开荒送来的是一顶宽檐红缨毡帽、拖地黑麾,还有一身带着精致金属护腕、护踝的黑色战斗服;而李星汉则是灿烂的大红军装,金光闪闪的长颈头盔。



“我军不是已经定下军服了么?”邓名连忙推辞他们的好意。



“一军之主岂能混迹与常人?”虽然周开荒和李星汉势如水火,但是在收拾邓名上却往往一致:“当然要与众不同!”



“不错!”李星汉给邓名剖析利害:“若是左都督打扮的和小兵一样,那将士们难免会怀疑你想未战先逃,这对军心是十分不利的。”



“我岂是临阵脱逃之人?”邓名觉得这个理由对自己是一种巨大的侮辱:“再说我的军服也和小兵不一样。”



“就是和军官一样也会让人觉得闯王想临阵脱逃!”



“末将自然深信左都督不是,”李星汉和周开荒一唱一和的:“但人一过百、千奇百怪,军中难免没有心志不坚之人,见都督穿的和官兵一模一样,就会胡思乱想,谣言一起地动山摇,不可复制。”



在这个问题上不但周开荒和李星汉一个鼻孔出气,就是赵天霸、任堂他们也深表赞同,最让邓名愤怒的是,居然连外籍营的家伙们也来凑热闹。



“这是什么?”邓名看到熊本太懒献上的盔甲后问道:“扮牛魔王么?头盔上还有两个犄角!”



姓熊本、名太懒的家伙原是日本的浪人,加入邓名的军队后还起了个中文名字叫熊兰,邓名本着夹到碗里都是菜的原则,对这些异国志愿者也从不放过,而且还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参军换绿卡政策的发明人。本来任堂觉得日本和台湾延平郡王府关系密切,而且和江浙相对距离比较近所以应该归他负责,但是邓名觉得其他国家的人可能接踵而至,所以未雨绸缪的成立了外籍营,为将来设立西班牙、葡萄牙、英、法各队预做准备,不过目前这个外籍营里只有日本队这批浪人。



邓名说着又翻动了下熊本队长献上的靴子:“居然还是高跟的!”



“这样大人就显得更加人高马大啊,”熊本一边解释一遍把牛魔王的头盔呆在自己头上比划着:“再加上这个犄角,看到铁塔一般、有如天神下凡的大人,不用打对方腿肚子就发软啊。”



“但如果对方腿肚子不发软,打算打一下试试看怎么办?”邓名问道:“踩着高跷,头上顶着半人高的犄角,这还能打架么?”



“大人身处万军之中,还需要大人舞刀动剑么?”熊本一转眼就把他刚才说的话收了回去。



“这高跷就是踩久了都会累吧?”



“所以大人不用久踩,”熊本太懒变戏法般地拖出个马扎,他的意思是大军交锋,邓名坐在马扎上就行了,同时献上的还有把扇子:“大人请看,在下觉得这把军扇最配大人的身份不过,千军万马厮杀之中,大人运筹之时轻摇军扇,那是何等的风采啊。”



“为何要用折扇?”说到扇子和名士风流,任堂觉得他必须要出来发表一下看法:“应该用羽扇啊。”说着任堂掂了一下熊本的那把军扇,惊异地叫出声来:“这么沉?”



吃惊的任堂仔细端详了一下那把军扇,又拿起来在自己手上轻轻拍打了两下,询问道:“铁的?”



“是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人摇扇固然潇洒,但万一有狂徒杀到大人马扎前,这把铁骨扇也可以用来抵抗厮杀。”熊本的意思就是这把扇子是多功能扇,不但兼有羽扇的装模作样本领,紧急时刻还可能当半个盾牌用。



“不好,这岂不是遭人耻笑,还是羽扇好,而且应该配方巾、鹤袍,”任堂觉得既然想昭示名士风流就不要这样首鼠两端,说着、说着他不由得有些神驰物外,尤其是一想到未来青史会以怎么样的崇敬口气记叙此事,任堂就激动得不能自己,他让思想在想像中自由地翱翔,手中的折扇在空中伸缩飞舞、指点江山,抑扬顿挫的声音讲述着心中畅想:“国公可以再摆上一盘棋,当然是围棋,和友人手谈一二,羽扇轻摇、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会被雷劈的。”在边上旁听地邓名轻声跟了一句。



“什么,国公?”任堂没听清邓名说什么,谈性正浓时被人打断让他十分难受,满腹的话语生生憋回肚中,这如鲠在喉的感觉让任堂语气有些不善起来。



“没什么,就是想起句老话,你继续,继续。”



明天的活动



仔细问了一下,明天的活动是今晚报、中老年时报、天津作协组织的一个读书活动,有很多天津作者会到现场,时间安排得比较紧,每个作者大概都不会有很多和读者交流的时间。我的签售时间是两点到两点半、或是两点半到三点,地点是今晚报大厦一楼。



非常欢迎我的读者来给我捧场,我提供的书是今年刚出版的一本《朱棣的权谋》,前几天有读者提到了,结果作协问我的时候我马上就想起了这本。



这本书本来我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后来出版社的编辑觉得第三人称更好,正式出版的时候就改成了第三人称。故事起于朱元璋刚刚去世,老皇帝去世前,问了嫡长孙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的叔叔要造反怎么办?”而嫡长孙回答说,他会善待他的叔叔们,老皇帝对答案很满意,含笑而逝;然后就是勾心斗角和战争……故事结尾于,朱棣垂垂老矣,在他弥离之际,他最喜欢的长孙站在面前,而朱棣问他:“如果你的叔叔造反怎么办?”嫡长孙回答说,他会善待他的叔叔们……



在靖难之战中,我个人是比较同情朱棣的,我一直认为,当建文帝开始捉拿藩王,剥夺他叔叔们的财产和生命时,就已经失去了稳坐帝位的资格。毫无疑问,对古人来说,皇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即使建文杀害他的叔叔们,也不是朱棣造反的理由。但我并不是生活在明朝时期,也并不认为皇帝有什么神圣的意义。我喜欢用相同的标准来看待建文和燕王,既然建文是因为继承权而坐上帝位的,那当他不尊重朱元璋的遗嘱和财产分配开始夺取他叔叔们的财产时,那他也就否定了自己继承帝位的合法性;燕王同样否定了朱元璋的遗嘱,但时间是位于建文之后的。



下面提供一段第一人称的原稿供读者批判:



绝不造反



“殿下,节哀。”



我已经记不清我从多少人的口中听到这句话了,王府内外的空气都变得令人难以呼吸。尤其是王府之外的北平官场,从父皇去世后大家似乎一起失去了和我谈话的能力,千篇一律地用这句话作为见面的问候语、分手和告别辞,同时也是全部的交谈内容。



虽然北平的官员们显得非常伤心,纷纷披麻带孝在街头嚎啕,一个个看上去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的手掌在地面上拍碎,但我知道他们并非真心如此,这些官员主要心思都放在如何取悦皇室上面,生怕在我面前显得不够悲痛欲绝,导致皇室对他们的忠诚有所疑虑——即使是在我这个身份有些尴尬的亲王面前也不行。我很理解他们的担忧和恐惧,他们只是用“殿下节哀”这一句话来和我交流的理由我也很了解,这个时候他们总担心他们多说多错,索性不变应万变,而我也尽力地配合他们,无论听多少人把这句话说上多少遍,我都会露出一丝感激之色给说话的人注意到。



因为在这个时候,担忧和恐惧并不仅仅是这些官员才有的,一个身份尴尬的亲王心里同样会有,而且只多不少。



在我的王府之内,却没有必要虚情假意地重复这句话,准确地说是正巧相反:外面的人是竭力夸大或是干脆虚构自己的悲哀,而在王府内则是竭力隐藏另一种感情——所有的人都惶惶不安,但是每个人都尽力把这些感情藏在心里,生怕让我注意到,甚至包括我的儿女们。



只有一个人在私下对我讲起了她的忧虑,那就是燕王妃——我的妻子,大将军徐达的女儿。



自古以来,和皇上血缘越近的藩王越是被忌惮的对象,因此各个朝代的皇上一旦登基,都要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来限制藩王,藩王的权利越来越小,受到的监视越来越严密。不过对父皇来说,我是他的儿子,各种制度再严格也好,他始终是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兄弟。



“殿下——”



在燕王府的阁楼上,我听见妻子这样称呼道,她极少在私下用这个词称呼我。



“殿下应该去京师祭奠父皇,叩见皇上。”



既然妻子用这样正式的称呼作为她给我的建议的开头,那定然是她深思熟虑后的意见,而妻子的这个建议和我的想法也不谋而合,我重重地一点头答应下来:“不错。”



阁楼上的风不小,以往我常和妻子在这里纳凉,沏上一壶茶,享受着拂面而来的凉风,眺望府外,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今天我的感觉却是完全不同。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很多朝中的官员怀疑我想当皇帝,很多地方的官员也有这样的想法……好吧,我承认我当初曾经有一点想当皇帝。太子长兄去世以后,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父皇会加以斟酌的人选,希望父皇会选择让我来继承和保护家业,如果父皇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一定会努力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不过若是父皇立大兄的儿子为继承人,也完全不会出乎我的意外,因为这件事完全不由我说了算,是父皇说了算!根据礼法:自古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我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嫡亲的大哥当然是太子,大哥的嫡子当然是太孙,这个皇位光我自己想也不算数啊。



但是我从未把这个念头透露给任何外人。在普通人家,儿子希望成为家业的继承人——即使只是一厢情愿,最多也就是受到几句嘲笑,而在皇家这是罪,是一种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危险行为。而现在,有些朝臣说我不但这样想了——这点他们并没有完全说错;而且还说我企图谋反,篡夺皇位——这就不仅仅会置我于死地了,还会连累我的妻子和孩子们。



虽然我没能继承帝位,但是我绝对不想造反,我已经是亲王了,锦衣玉食,娇妻美眷。



“在这个世上,大部分人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毕生在土中刨食;还有一些聪明的读书人,能够金榜题名成为官员,他们的日子会比农夫好一些,不过也仅此而已,他们得日夜操劳,而且杀身之祸随时都能加身——为父皇当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对着面露忧色的妻子笑起来:“私下说句不敬的话,父皇同样很辛苦,他每天要看几百、上千封奏章,因为不放心官吏的操守,父皇还要把六部每一笔报上来的账都自己再算一遍。这世上所有的人都过得很辛苦,不用说人,哪怕就是我王府养的狗,为了有东西吃它也得对着生人不停地叫,对不对?”



我是少有的幸运儿,因为父亲是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