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GL电子书 > 朱砂染 >

第79章

朱砂染-第79章

小说: 朱砂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走各的的。因为今次坟墓的性质不一样,所以挖掘的主力队伍是可敬的解放军同志,一个加强连的队伍驻扎在那里,光是帐篷,就占了半个山头,学生兵团不多,主要是各专家教授带来的充当助手的经验丰富的优秀研究生,像朱砂、周秀敏这样“经验贫乏”的三年级生,还真没,但因为是廖教授带来的,廖教授声望超群,众人也不敢小瞧。
  这边的吃饭情况是解放军同志有自己的厨师,专家教授队做自己的。采购也各自分开。解放军同志只负责听令行事,专家教授队伍负责指挥,至于如何过程,则是专家教授队伍内部决定,解放军同志并不插手。山下的农民知道附近有解放军驻守在挖大墓,私下里议论纷纷,但都绕开了,除了送菜上山的,鲜少见到本地人。解放军同志大多谨言慎行,所以挖掘的过程大多时候静悄悄的,跟以往朱砂她们参与过的请农民工,那些大婶各种聒噪的场景截然不同。还好山上拉了电线,照明充足,让人心里亮堂了很多。大家的活动基本就绕着营地、墓地进行,一般稍远点就结伴而行,也有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负责在附近巡逻守卫,保全工作做得足足的。解放军同志吃饭的时候偶尔还会拉几首诸如《打靶归来》、《说句心里话》、《我是一个兵》的歌曲,歌声激昂荡漾,震得山林小鸟“扑扑”的振翅飞,那些专家教授研究生就捧着个碗听,有时候还跟着哼,听人唱完了隔着半个山头在那吼: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然后解放军同志也不谦逊,“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又响起,倒也热闹!
  虽然廖教授之前说她们不用参与挖掘工作,但因为人手短缺,她们加入了清理组,每天在簸箕和泥土石子打转,除了作记录,还要负责两位老教授的饮食起居,这饮食起居包括洗两位老教授的衣服臭袜子等等。至于内衣裤,两老教授也不好意思叫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洗,反正山上大冷的天,也不经常洗,三两天才洗一次,自己端个小盆子随便洗洗挂干了。周秀敏每每抓住教授们的黑色袜子在冰凉的水拂啊,感概唏嘘:我一双十年华、如花似玉的美少女,竟然、居然要给臭老头洗臭袜子——我自己的都懒得洗,真是节操都掉光了!最后都是朱砂洗的,周秀敏不好意思,又实在不愿意洗,每次都在朱砂洗完后亲她,说是奖励,有好几次给别的教授的研究生看见了,私下里都说:廖教授的那对漂亮女学生竟然是同性恋,好浪费啊!
  至于章老师的,不好意思,请自便——当然,章英也不好意思就是了!
  挖掘因为坟墓的特殊性,进行得缓慢而小心,随着发掘的深入,所有人变得紧张起来。
  墓门,终于打开了!
  。。。。。。。。。。。。。。。。。。。。。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不用担心。橘子皮白天晚上都有睡了。这几天精神和作息都有点不正常。过两天拾掇拾掇就好了~


第77章

  墓道藏得十分隐秘;从它的发现到开启;都让所有人激动不已。激动又不安。
  因为这墓里的空气成分极不寻常;所以,除了负责指挥的几名专家和留守防卫的解放军战士;全部人撤到了山下。上面对这次考古十分重视;派出了特别的生化部队协助工作。当初专家组对墓里有毒气体的处理意见是:撒铜锌等金属细粒除去汞蒸气;再让其他气体缓慢挥发,这种有毒气体在狭小的空间聚集;若贸然闯入,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当它在大面积无障碍区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溶解则无碍,专家组采取了一些小手段;在陵墓两侧采取了精准的定点小范围爆破,在墓道口置放吹风机向里面日夜不停地吹风,促使里面的有毒气体从两侧漏口加快散去,刚好吹起了西南风,下了一场清新小雨,把这些可能还含有轻微有害物质的毒气带到了偏远的深山,真把考古队的人喜得不自胜,都说:天也助我们也!
  大家对于秦王墓抱有很大期待,且不说秦王神秘的身世,曲折的历史,单是“帝皇”这一身份就够吸引人,毕竟是帝皇家,再“薄葬”又能薄得去哪里?众人对将要出土的铜器、木器、书画、玉器、钱币、石雕、陶器、丝绸棉帛等等都翘首以盼,而其中,最让人心痒难耐的是秦王的配剑“青芒”,据史记称秦王亲征南戎国,得一宝剑,“剑长三尺,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文为日月星辰,背记山川”,其锋利程度“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得”——而这把配剑,也是陪葬品!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这些专家教授们,无论现代科技多发达,也无法铸造出跟古代一模一样的宝剑,古代人在铸剑技术上得天独厚,现在的科学技术根本望尘莫及。而青芒又是如此的神器,怎不叫人神往?现在这些专家教授们,只满心希冀这墓只被盗取碧桃瓶、火浣布的盗贼光顾过,千万不要一切看似安好,到了里面才发现早已经被掏空,这种情况他们经历过太多,心有戚戚然,一想到有这种可能,他们简直恨不得马上冲到里面看个究竟,但墓里严苛危险的防卫措施又多少宽慰了他们焦急的心情,一想到“尸面毒”,甚至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毒,他们又感觉沉重,有时候严苛的政策对他们就像一把双面剑,增加了他们工作难度,却又让们充满希望——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心理,然而实实在在的存在。
  在等待毒气散去的时间里,考古队的同志无事可干,坐了解放军同志的车,都跑到平林去玩了。有好些个近的,还回家了,譬如夫人娘家在平林的那位教授,更是趁机去探亲了。周秀敏也拉了朱砂去。平林是个小县城,人口不算多,但挺热闹,这种热闹跟透着神神秘秘气息的青阳的热闹是不一样的,按照周秀敏的说话,那是透着一股透着淳朴的乡土味的热闹,别人是乡下人进城,那些教授是城市人下乡,对周边低廉的物价十分羡慕感叹,听说这儿最好的楼盘才二千多一平,那已经是“奢华”级别的了,简直恨不得有“乾坤大挪移”搬回自己的城市,农产品市场那些农民自养的油光亮滑精神抖擞的农家鸡更把人诱得两眼发光,最后集合,一瞧,“啊哟,你也买了鸡?”
  “是啊,瞧着就馋。”
  得,那些农家鸡都给他们买光了!
  周秀敏最近吃“大食堂”也腻,想起挖皇陵那阵,那香喷喷的小公鸡炖蘑菇。。。。。。也馋了,拉着朱砂买了两只要朱砂给她做好吃的。她不会选,就瞧着哪只好看要哪只,最后还是朱砂亲自上场捉了两只,周秀敏看着它们瘦巴巴的样子,“有肉吗?”
  朱砂说这种才好吃,骨头香!老板也说她会挑,挑了最好的,周秀敏听她们说得一阵玄,将信将疑。
  结果回去的时候,卡车前半车是大小公母鸡在咯咯的叫,后半车是教授学生们在高谈阔论,甚为奇观。当晚各帐篷是磨刀霍霍宰鸡鸭,营地肉香阵阵,大家都在开小灶。朱砂做了周秀敏喜欢的小公鸡炖香菇,用鸡首、脖子、脚,鸡架炖了药膳汤,那味道香得附近帐篷的人直流口水,都跑来找两教授:古老、廖老,作啥好吃的?见者有份!
  这“见者有份”把他们两只小公鸡分去了一半,周秀敏嫌吃的不过瘾,他们可是五张嘴耶,其中三张还是年轻力壮口齿好的,这些人怎么这么无耻啊,厚脸皮!第二天拉着朱砂直接上附近的村庄财大气粗的买了二笼回来,每笼五个,她看见人家漂亮的大公鸡小公鸡就问:大婶/大叔这个买不买?人还当她怎吗了呢!
  两位老教授对开小灶没意见,章英是乐见其成,等待毒气散去的这几天,朱砂就变着法子给这伙人——主要是周秀敏——弄好吃的,按照周秀敏的说话是:反正便宜,不吃白不吃!
  廖教授虽然清高,但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知道是两个女娃子出的钱,怕她们吃亏,自己甩了五百块给朱砂,朱砂愣住,“教授,这是干什么?”
  老教授淡定的翻着书喝着茶,声音也带着一种高雅,“汤甚好,今晚可再做!”
  朱砂:。。。。。。
  朱砂知道廖教授说一不二的脾气,只好默默的把钱收下了。回去跟周秀敏一说,周秀敏乐了,这老头子还挺可爱的。。。。。。
  既然有“免费”的钱,不用白不用,周秀敏又上村里捉鸡了。
  等待毒气散去大概用了五天时间。待到检测墓里空气成分相对正常,专家教授们才进入,但为了安全起见,每人还是派发了生化服和防毒面具,在决定要进入墓道前一晚,负责总指挥的北京教授张先兰——男的——召开了一个全体会议,说明了此次行动的目的和所存在的危险性,连盗碧桃瓶、火浣布的盗墓贼的死状、死因和解剖结果都在投影仪展现了,提醒和警惕同志们里面存在的危险,最后勉励一番同志们加油,为考古事业做出贡献,散会!
  周秀敏今次的确如郑女士所愿开眼了:这专家教授的等级、层次,最先进的考古技术支援,一个带武装助手的加强连。。。。。。这一切,很能说明问题啊!她私下跟朱砂讨论:上面好重视今次考古,连生化部队都出动了,他们是不是在寻找什么秘宝啊?——她可没忘记他们家的“秘方”就是从某座千年古墓挖出来的,并且近年孜孜不倦的致力这方面的探求,古人的好东西太多了!
  朱砂说不不知道,教授没说。周秀敏嗔她你不会问啊?朱砂说教授能说的肯定就说了,不能说我的何必问。“嘻”笑着的拉了周秀敏,两人钻在睡袋里,头露在外面,拿过笔记本在上面涂画,两人在那里推测:莫不是为了传说中的豢养血汗宝马的秘方?
  中国无论正史、野史都有许多关于“血汗宝马”的记载,是很多帝皇名将的坐骑,它“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又有称是因为马匹奔跑时会流出鲜血一样的汗水所致。它的神秘它的迷人曾导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多次派兵远征西域,就为了得到它的马种,其魅力可见一斑。而秦王,也为了它残忍地灭了一个民族:哈赤族。据称哈赤族有秘方,能致马匹俊俏健美,而秦王爱马成痴,自然不肯错过。他在向哈赤族索要宝马和秘方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亲自派兵攻打,最后用将对方灭族的残忍手段弄到了宝马和秘方,不知道是气候地方还是秘方钻研不够透彻,宫中始终没有养出哈赤族那样俊俏凌厉的宝马,秦王晚安甚为后悔,每每叹息“嗟乎,惜不留哉!”他病危时仍然对他的念念不忘,多次吩咐当时的太子“爱惜之,勿令苦”。太子下令工匠将秦王最爱的几匹战马雕琢成石像以在地府里也能跟他父皇相伴,在河南、秦山出土的两次秦王疑冢,里面的墙壁就画满了各种各样的骏马和表现秦王骑着爱马征战或是策马追风的场景。在解放后,在秦山附近曾发生个一件毁坏文物案,当时的文物贩子重工将秦王疑冢里的石雕整块凿了下来,意图偷运出境,为了方便运输,最后不惜碎裂成块,结果意外发生车祸,被当地农民发现报了案,疑犯神秘失踪,破碎的骏马石雕才保留了下来,最后在专家的确认下,得出了这个碎裂的骏马石雕就是历史记载的秦王最爱的宝马之一“紫琮”,专家当时以为发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