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长白山下好种田 >

第241章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241章

小说: 长白山下好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两个就先在这吧,帮我看着清荷,别让姑姑把她嫁给了别人就行。等着我的亲事定了下来,到时候你们和清荷一起进京。”
  清远和清遥憋着笑,皓宸哥哥是真的怕母亲捣乱呢,竟然还让他们帮忙看着。“好,皓宸哥尽管放心就是了,我们一定把清荷姐看的严严实实的,任何男子都别想靠近。”清远忍着笑说道。皓宸点点头,也没跟他们废话,带着人就出了林府,一口气出泉州城,往厩飞奔而去。这一行人晓行夜宿,用了半个多月,终于回到了厩。
  

☆、番外十五皓宸清荷篇六

  皓宸一路飞奔回京,来到了宫门之外。守卫皇宫的御林军一看太子回来了,全都上前行礼。皓宸摆摆手,直接进宫去找皇帝了。
  这个时候,皇帝正在御书房看奏折呢,外头小太监进来禀报,说是太子回来了。皇帝微微一愣,怎么这么就回来了?从厩到泉州,便是马加鞭的,也要一个多月。皓宸离京这才一个月零十天而已,怎么会回来呢?
  “宣。”
  皇帝低头把手中的折子批完,然后将朱笔放下,抬头看着从外面进来的儿子。
  “儿臣见过父皇。”皓宸跪在皇帝的面前。
  “起来吧,你我父子,什么时候需要这么多礼了?”皇帝看见儿子,心情不错。“你不是被宁安郡主给撵回来了吧?”
  皓宸心中一凛,看来还是父皇了解姑姑啊。“父皇,姑姑待我很好,是我有急事回京。”
  “行了,你宁安姑姑的脾气,朕还不知道?说吧,是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着急,马回京,连梳洗都来不及,就跑来见朕了?”皇帝有些心疼,儿子的身上脸上,皆是这一路的风尘,真是不知道这小子急的什么。
  “父皇,儿臣要娶清荷为妻,还望父皇成全。”皓宸此时啥也顾不上了,跟自己的父亲,没必要拐弯抹角的,还不如直说好呢。
  皇帝眼神一凝,看着面前的儿子。儿子长大了呢,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了。看着儿子略微有些着急的模样,皇帝忽然想起了当初,自己正和大皇子二皇子争夺帝位最要紧的时候。一听说静涵有事情,也是不管不顾的离京,只为了去见她一面的。
  皇帝叹了口气,儿子比自己幸运,看来那个叫清荷的女孩,也是喜欢皓宸的。“你姑姑同意了?”
  “姑姑原本是不同意的,后来还是清荷自己说愿意嫁给我,姑姑这才让我回京跟您说。”皓宸就把当时的情景说了出来,就连静涵当时的话,也差不离都说了。
  皇帝一听,忍不住笑了,“这个宁安啊,她从来就不知道给朕点面子。皓宸,朕来问你,倘若朕告诉你说,你若是娶了清荷,这帝位怕是与你无缘了。你可还愿意娶她么?”他想再试一试儿子。
  皓宸听了皇帝这话,略微有些震惊,他抬头看了看面前的皇帝,沉吟片刻才说道。“父皇,儿臣始终都是您的儿子,不管帝位终究落到哪位兄弟的头上,儿臣定然会尽心辅佐的。就像皇叔这些年一直尽心辅佐父皇一般无二。”言下之意,那就是宁可放弃帝位,也要娶清荷。
  皇帝心中感叹,儿子这痴情的毛病,也不知道是随了哪个?竟然宁要美人,不要江山了。当初自己若是也能放弃这些,会不会得偿所愿呢?怕是不能,毕竟当初那个人的心里就没有自己,而且即便是自己放弃了争夺,当时的两位皇子,也不会饶过自己的。
  皇帝再次感叹儿子的幸运,心仪的女子也喜欢他,自己又给儿子打下了这一片天地,想来儿子以后,会一生平顺的。这也是他这个当父亲的,心中最大的满足了。
  “好吧,朕答应你,为你聘林家义女清荷为太子妃。怎么样?”皇帝含笑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皓宸是他尚未登基时生的,那时他还小呢,就要跟着自己受苦。所以这些年自己都是很疼他的,也不差在这一点上了。
  皓宸大喜,连忙跪下,“儿子谢父皇恩典。”
  “好了,起来吧,你是朕的儿子,不为你打算,还得为谁打算去?”皇帝面带笑容的让皓宸起身。“走吧,咱们两个一起去你母后那里,唉,想要说服你的母后,怕是还要费一番口舌呢。”
  皇帝带着太子,一路来到了皇后的宫中。皇后早就接到了消息,正带着宫里的人在宫门迎着呢。见到皇帝,皇后上前屈膝行礼,“陛下今天怎么有空到臣妾的宫里来了?”
  皇帝是个勤政爱民的君主,尤其是这几年年岁渐长,更是不喜流连后宫。整日的就是在御书房里批奏折,跟大臣商议国事,所以后宫的嫔妃们,也是难得见到皇帝几次的。皇后也是有些日子没见到皇帝了,此时心里也是欢喜的很。
  皓宸赶紧上前行礼,“儿子给母后请安。”
  “宸儿回来了?怎么也不去换件衣裳啊?你瞧你这一身,全都是尘土。云心,带太子殿下去后殿换件衣服。”皇后一见儿子这个样子,立时心疼起来。她的宫里,时常预备着儿子们的衣裳。
  皇帝知道皓宸心急,于是就笑道,“等会儿再去也不迟,朕有话和皇后说。”说话之间,皇帝就牵着皇后的手,一同走进了皇后的宫中。
  皇后嫁给皇帝也二十几年了,两个人乃是当年的老太后亲自定下的亲事,夫妻之间,并没有什么浓烈的情爱。也好在皇后不是那种容不得人的性子,皇帝更是不喜流连美色,所以这对夫妻的感情也算是不错了。两个人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皇帝的前三个儿子,均是出自皇后。这也使得皇后的位置,稳如泰山。
  但是像今天这样,夫妻携手的场面,也只有刚刚成亲的那几年才有过。皇后突然被握住了手,还真是有点不习惯,她脸上发热,心跳如鼓,倒是颇有当年情窦初开时的感觉了。
  夫妻二人坐下,皇帝摆摆手,就让那些伺候的人都出去了。“柔儿,今天朕过来,是想和你说说皓宸的婚事。皓宸喜欢上了一个女子,想要纳她为太子妃,朕来问问你的意思。”
  皇后一听,就笑了,“陛下,不知道是哪家的千金,竟然让陛下亲自开口了。陛下是宸儿的父皇,给他定一门亲事,又哪里需要跟臣妾说啊?”皇后心中,很是感动,皇帝愿意给自己这个面子,自己也不能拿乔啊。“宸儿,你自己说,是看上了哪家的姑娘了?难怪母后前阵子张罗给你选妃,你就是不干。你就直接跟母后说了,母后难道还会不成全你么?”皇后今天,心情十分的好。
  皓宸上前说道,“母后,儿臣看好的,是宁安郡主的义女,清荷。”皇后欢喜的表情有些淡了,“宸儿,京中贵女多得是贤良淑德之人,你为何非得娶林家的义女啊?”
  

☆、番外十六皓宸清荷篇七

  皓宸知道,父皇这是要说服母后呢,他深知父皇的性子,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会办到,于是很安心的去后殿了。
  等到皓宸走了,皇帝将跟前的这些宫女也全都打发下去了。然后他牵起了皇后的手,笑道。“柔儿可是心中不?觉得林家的义女,配不上咱们家的皓宸么?”
  皇后的手又被握住了,再加上皇帝和颜悦色的样子,这让皇后原本有些不悦的心里,涌起一股子喜悦来。“陛下,臣妾的儿子,那是最优秀的孩子呢,要是就这么选了一个民女做太子妃,臣妾的心里,实在是有点不舒坦的。”皇后的语气柔婉,抬眼看看皇帝,眉目之中,情意缠绵。
  皇后平日都是端庄贤淑的样子,今日难得做出这撒娇的姿态,倒是让皇帝心中一荡。“柔儿,你并没有见过清荷,又怎么知道她配不上皓宸呢?咱们的儿子岂是那种肤浅的人?若是这清荷丫头没有什么能够吸引他的,皓宸不会大老远的跑去泉州,只为了迎接清荷从海外归来的。”
  “再者,清荷是宁安郡主的义女,从小就被宁安郡主带在身边教养。我听说这个女孩,倒是跟宁安学了一身的好本事,更是有一手好医术。她出海到海外,游历了四年,如今安然回归。柔儿,你觉得,这样的女子,配不上咱们皓宸么?”皇帝今天为了儿子,可是费尽了心思呢。
  皇后有些惊讶,“陛下,您说清荷出海游历了四年,可是真的?这可太了不得了呢,咱们大齐,真的出了一个奇女子呢。”皇后倒是心生向往。她从出生就困在京中,后来又住在宫中近二十年,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她根本就没见过。当初送李皓宸跟静涵他们一起游历,皇后也是大力支持的。如今再听说,竟然有女子可以游历海外,皇后的心中,更是无比的羡慕了。
  皇后心中叹了口气,这几年儿子就不肯选妃,她早就在猜,是不是儿子的心里有人了。可是她却没想到,儿子喜欢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女子。皇后心中,有些犹豫,作为一个母亲来说,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幸福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后来说,她希望未来的后宫之主,能够有一份别人难以企及的胸襟和气度。更是希望未来的儿媳妇能够和儿子一起,携手并肩,共同面对风雨。而不是一个娇弱的美人,担不起这后宫的风风雨雨。这么一看,清荷这样的女子,倒是还算合格的。
  皇帝看出来妻子心中有些动摇了,连忙加把劲儿,“柔儿你想啊,虽然清荷的亲生父母是农户,没法给与清荷皓宸什么帮助。但另外一方面,他们就不能利用外戚的势力,在朝堂里搅风搅雨。皓宸以后,会省心很多的。而宁安郡主毕竟只是清荷的义母,倘若他们林家和许家想要维系住眼前的局面,就只能一心一意的为皓宸打算,帮助皓宸解决朝堂上的难题。这样一来,皓宸将会有很大的助力。”
  皇后略一琢磨,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太子妃的亲族不显,就不会有人仗着太子妃的名头就惹祸。而林家和许家,毕竟不是太子妃的真正娘家,也起不了风浪。这样,对于儿子来说,的确是有很多的好处。
  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皓宸是当年皇帝还在潜邸时所生。那时,皇后还只是皇子妃,孩子是她亲自带大的,感情自然是非同一般。后来生老二老三,都是孩子一出生,就有人专门的喂养,虽然是亲母子,但是感情却比不过皓宸。所以皇后对于皓宸的疼爱,要比其他两个多很多。既然是儿子真心看好了,她成全一回也就是了。
  “既然陛下已经定下来了,臣妾自然是不好反对的。那就这样吧,也算是臣妾为儿子尽了一份儿心。”皇后语笑嫣然,顺从的答应了下来。
  “就知道,柔儿是最懂朕的心思的。晚上朕过来,弄几个好菜,咱们夫妻,也有日子没能把酒言欢了。”皇帝很是高兴。
  皇后一听,喜上眉梢。皇帝可是有日子没来了,“臣妾遵旨。”
  “好了,让人把皓宸叫来吧,咱们亲自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也让孩子高兴一下。”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皇帝下旨,在东南沿海,增设六个港口,做出贸易的口岸。这几年,市舶之利,竟然比得上朝廷每年收入的一半,但是对外的港口却还是太少。林子轩已经上书朝廷好几次了,请求增设港口,全线对外展开贸易。皇帝这一次,终于同意了。
  朝堂之上,大臣们心中也都盘算起各自的小九九了。这市舶利润之巨,非同一般,而林子轩在市舶使一职已有六年了,这个时间,好像是有点长啊。若是换了别人去,这其中的油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